第55頁
中人貪心畢露,卻已不再看那箱子,反而催促道,“含水殿遠,菜都涼了,婕妤趁熱吃。”
阿客道,“不急。”便取了鑰匙將箱子打開,道:“自己來挑吧,也不用給我省。”
那箱子裡光華璀璨,都是蘇秉正素來賞賜她的頭面首飾。紅藍寶石、于闐美玉、佛寶俗珍,經環宇八方能工巧匠的手雕琢,件件巧奪天工,價值連城。開箱的瞬間,那中人的眼神已不由自主的粘上來,再移不開。
蘇秉正也是愛打扮她的,仿佛要將當年無法實現在盧德音身上的心愿悉數在她身上實現了。她缺什麼,哪樣首飾被人比下去了,他瞧見了必然就上心。因此她隨意拿出的首飾,便是周明艷、王夕月這些人瞧了,也是要眼紅的。何況是未開眼界的一個中人。
她當年心淡眼寬,多好的東西都不放在心上,仔細回想起來,竟是從未流露過驚喜的表情。還是成了盧佳音後,漸漸明白蘇秉正何以這麼愛送她東西,才終於不能無視他的期待。
一時竟有些惋惜,卻還是笑道:“這一箱也盡夠你們開眼了。”
那中人不覺便喃喃自語:“這一箱?這一箱便價值連城了,難道還有旁的?”
阿客緩緩道:“自然得留些家底的。”見那侍衛回頭看,便說,“你也進來挑一件吧。”
那侍衛果然就橫身進屋,進屋瞧見一箱珠寶,眼神也滯停片刻,隨即就上前一把拉住那中人,“別眼淺了,辦正事。”
阿客便知有變,握住袖中簪子,悄悄的往門外挪。那侍衛抬手去捉她手腕,她攥緊簪子猛力一划,便往門外逃走。簪子入肉一滯,那侍衛卻不吃疼。阿客待要呼喊時,他已上前捂住她的嘴,回頭呵斥中人,“她已察覺了,這分明是緩兵之計,你莫上當——待她死了,滿屋子珠寶還不是隨你拿。趕緊的!”
阿客只覺那隻手臂如石雕般箍住她的脖子,竟無法撼動。拿手上簪子去扎,那侍衛一抬手便將她甩在門上,她被撞的昏了,喉中甜腥。一時緩不過來,未及再逃,已再被箍住。那侍衛手心滿是血,在身上擦了一把便掰開她的下巴。
便聽那中人焦急道:“別急……你輕點,先把那隻箱子套出來。”
侍衛便冷嘲道:“辦好了事,侯爺自然有賞。否則再多珠寶,你也沒命享用。”
阿客便掙扎著道:“殺人滅口。我死了,你才活不成……”話未說完,脖子已被掐住。
那中人顯然意有猶豫,阿客被迫仰起頭來,喉嚨被卡住說不出話,只能盯緊了他——她亦知沒有必成的計謀,只想著用財寶令他們暫時分神,能僥倖得逃。卻沒想到這侍衛竟清醒至此,半點不為財寶動搖——顯然是得用的忠僕了。
侍衛亦盯緊了那中人,意帶恐嚇。片刻後,中人一咬牙,自桌上端了湯來。
阿客不能甘心——她不想就這麼死了,便再度掙紮起來。那中人手上端不穩,一碗湯悉數灑在她衣襟上。阿客待要慶幸,便聽那侍衛罵,“廢物!”他鬆了掐住她脖子的手,將一隻瓷瓶堵在她嘴上。阿客將能緩氣,那瓶中辛辣汁液便盡數灌入她的喉嚨。
那東西入口便如火灼,阿客只覺喉中、胸中、心口巨疼難忍。
她隱隱聽聞遠處有人報唱,“聖上駕到。”身上禁錮終於鬆了。那侍衛和中人慌忙就逃,阿客俯在地上,待要將手指插入喉中催吐,卻咳出血來。那血如泉涌,不停的從她口中流出來。她便明白是見血封喉的毒藥。
終究還是晚了——她心中懊悔難當。她白白賺回一年時光,竟就是這樣的結果。
不知過了多久,院子裡燈火如長龍亮起,蘇秉正自黑夜裡走來。
胸口的疼已遍布全身,她動一下都難過得緊,便只坐在門邊靜靜的等他。她瞧見他衣上紋章。他顯然也瞧見她了,連腳步都混亂起來。他上前抱住她。她知自己撐不了多久,便不等他開口。她攤開手。那手上是一枚簪子,早被血浸透,她艱難的說著:“一個中人,一個侍衛。我傷了侍衛的手心。”她便用手指虛弱的示意。
她想,也只好這麼死了。這數月的軟禁反而是幸運,否則她該如何舍下她的三郎。
可她抬眸時對上了蘇秉正的目光——她忽然就明白了什麼。這是她第二回在黎哥兒面前死去了,他仿佛被她又殺了一回。他動不了,哭不了,他甚至發不出悲音,他眼睛裡的城池早成廢墟,竟還要再一度崩塌。
她忽然就想掙扎的活下去,不為了旁人,就只是為黎哥兒。她明白,這一回她真要死了,哪怕還有三郎在,他也再不能獨活了。悲痛、焦慮、留戀,百般情感倏然湧入,她忽然就對死亡產生了莫大的恐懼。
她抬手捧著了他的臉,視線已模糊,意識也將渙散了。她不知該說些什麼,就只呢喃著,“是騙你的,黎哥兒。我不是阿客……”
她說,“不要難過啊……黎哥兒,我給你唱歌兒聽……”
他便記起那夜月下揚州。他起夜醒來,尋不見她,便四處去找。那夜月色好,如白玉蒙霜。她在溪水旁濯足,單薄又窈窕的身影,便如採蓮女口中噙唱的歌謠。水聲泠泠。她大約想起了日間讀的歌謠,便輕聲哼唱著:“歌繁霜,繁霜侵曉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
江南軟語寫就詞曲,盡皆綺靡,采詩人呈上來一篇篇全是絮絮情語。看時不免且羞且惱且訝異,可那夜她當水唱起,卻只讓人覺得口齒生香。便是那首《青溪小姑曲》,當年她只唱繁霜侵曉幕。後來他殺了良哥兒,她便再未展顏一笑。他問她還記不記得那年水濱她唱的歌謠,她說不記得,他說是《青溪小姑曲》,她便為他唱“日暮風吹,葉落依枝”。
他抱著阿客,看阿客嘴裡不停的流出血來。他該即刻宣太醫,可他發不出聲音來。他只是想——是他將阿客關在這裡的。可為什麼受傷的是阿客啊,他寧肯自己死在她的面前。阿客是不是就要死了……他該怎麼辦啊。
他見阿客嘴唇艱難的開合,仿佛過了很久,那聲音才傳到他的耳中。她斷續的唱“繁霜侵曉幕”,如他年幼時記得的那樣,輕輕的對他說,“不要難過啊,黎哥兒……”她說,“我是騙你的,我不是阿客……我早已死掉了。都是騙你的……”
她的瞳子漸漸的散了,終於再不發出一點聲響來。
蘇秉正將她按在懷裡,如被撕裂了一般,嘶啞的慟哭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四天天有作者在群里吐槽:讀者在評論區呼籲,男主不要死啊。下面有人安慰他,放心,死不了。
該作者抓狂:不要以為我真不敢殺男主啊,要不要我殺給你看看啊!
三天前跟編輯樹洞:發現我每一篇文的高_cháo,不是女主垂危就是男主垂危啊,會不會被讀者嫌棄千篇一律?
編輯大人:會。要不這次來個不一樣的?
我:……就讓女主幹脆利落的死一回?
編輯:那你就死定了!
我:……好。我決定試試看。
所以,嗯……就是這樣。
正文 57蒹葭(五)
阿客意識朦朧,一時她覺得自己似乎是死去了,一時又覺得她仍遊蕩在人間。耳旁聲音嘈雜難辨,似有無數人在哭泣,又似乎有無數人在竊竊議論。她不知自己該往哪裡去,便渾渾噩噩的走著。
穿過一道內門,便是一處小小的別院,繞過假山,她見有人自屋內出進,行色匆匆、面帶焦慮,便茫然的跟了進去。她瞧見那屋裡擺設眼熟得很,一桌一椅,一人一物便在記憶中漸漸清晰。像是走出了迷霧,她意識終於清醒過來。一瞬間便心如死灰。
她記起來了,大夫說,黎哥兒的病再難好了。
那是她的錯,是她對黎哥兒說了誅心的話。她將黎哥兒趕出房去,任他怎麼敲都不開。秋夜冷滲,她明知他秉質虛弱,素來受不得寒冷的,為何還要與他置氣。
她就又記起黎哥昏迷前對她說的話,“我死了,阿姊也能開心的出嫁了,便忘了我的不好吧。”她想,但使他能好好的醒過來,她做什麼不可以?她不出嫁了,她一輩子都不出嫁了。
她幾乎就要撐不下去,她想,若黎哥兒死了,她也不活了。
她聽到采白說:“客娘子,秦家來人換帖了。”
她便感到窒息,她拉了采白的手,所有的焦慮、懊悔傾瀉而出。她泣不成聲,說:“阿姊,黎哥兒還不醒,我該怎麼辦……”
她想她得去陪著黎哥兒,他從小便最怕寂寞了。
外間隱隱雷鳴,她起身時聽到剝啄的敲窗聲。她想叫人去瞧,可身旁誰都沒有。窗內孤燈明滅,長帷垂落,暗影幢幢。不知何時天已黑了。
她終還是去開窗了。
那夜秋雨驟然而來,寒風侵衣。她望著窗外那人,一時恍若隔世。那少年有明亮的眼眸,清黑的眉斜飛,還是她夢中想見的模樣。她曾以為自己早記不起他的樣貌,可果然再見時也還是會認出,他不曾變過。
他自窗外握了她的手,他手心干而暖和,寒風冷雨俱侵不入。
他說:“阿客,我來帶你離開。”
阿客幾乎就要點頭了,可她聽外間雨打枯葉,簌簌而落,初見他時激動的心緒竟一點點沉澱了。
她說:“我不能跟你走。”
良哥兒說:“你再不走便晚了,二嬸要將你給黎哥兒。她已退了你跟秦家的婚事。”
阿客便記起確實是有這麼一件事的——樓夫人要將她嫁給黎哥兒。因有跛腳的道人說她與黎哥兒是命定的姻緣,比翼而飛,失偶而死。她想,自己該是極抗拒這麼婚事的。她自小將黎哥兒看大,他便譬如是她的阿弟,她怎麼能嫁給他。
可她心裡就只是波瀾不起,便如一池古潭。她想,若這真能救回黎哥兒,又有什麼不能的?
良哥兒卻惱了,他眸中有火在燒,宛若熔金。他攥著了她的手腕,壓□來,說:“你究竟在顧慮什麼,阿客?”
她說:“我不能丟下黎哥兒。”
“那麼我呢?”良哥兒問道,“你心裡明明是喜歡我的,卻不肯嫁我。我明白你的顧慮,不敢強逼。可你選來選去,竟選定秦明橋。他就真這麼好嗎?他明知二嬸悔婚,是為了將你給她那個要死的兒子,他有為你說過一句話嗎?他甚至都不敢還一句嘴。阿客,你沒有看人的眼光。還不如交給我!”
阿客道,“不急。”便取了鑰匙將箱子打開,道:“自己來挑吧,也不用給我省。”
那箱子裡光華璀璨,都是蘇秉正素來賞賜她的頭面首飾。紅藍寶石、于闐美玉、佛寶俗珍,經環宇八方能工巧匠的手雕琢,件件巧奪天工,價值連城。開箱的瞬間,那中人的眼神已不由自主的粘上來,再移不開。
蘇秉正也是愛打扮她的,仿佛要將當年無法實現在盧德音身上的心愿悉數在她身上實現了。她缺什麼,哪樣首飾被人比下去了,他瞧見了必然就上心。因此她隨意拿出的首飾,便是周明艷、王夕月這些人瞧了,也是要眼紅的。何況是未開眼界的一個中人。
她當年心淡眼寬,多好的東西都不放在心上,仔細回想起來,竟是從未流露過驚喜的表情。還是成了盧佳音後,漸漸明白蘇秉正何以這麼愛送她東西,才終於不能無視他的期待。
一時竟有些惋惜,卻還是笑道:“這一箱也盡夠你們開眼了。”
那中人不覺便喃喃自語:“這一箱?這一箱便價值連城了,難道還有旁的?”
阿客緩緩道:“自然得留些家底的。”見那侍衛回頭看,便說,“你也進來挑一件吧。”
那侍衛果然就橫身進屋,進屋瞧見一箱珠寶,眼神也滯停片刻,隨即就上前一把拉住那中人,“別眼淺了,辦正事。”
阿客便知有變,握住袖中簪子,悄悄的往門外挪。那侍衛抬手去捉她手腕,她攥緊簪子猛力一划,便往門外逃走。簪子入肉一滯,那侍衛卻不吃疼。阿客待要呼喊時,他已上前捂住她的嘴,回頭呵斥中人,“她已察覺了,這分明是緩兵之計,你莫上當——待她死了,滿屋子珠寶還不是隨你拿。趕緊的!”
阿客只覺那隻手臂如石雕般箍住她的脖子,竟無法撼動。拿手上簪子去扎,那侍衛一抬手便將她甩在門上,她被撞的昏了,喉中甜腥。一時緩不過來,未及再逃,已再被箍住。那侍衛手心滿是血,在身上擦了一把便掰開她的下巴。
便聽那中人焦急道:“別急……你輕點,先把那隻箱子套出來。”
侍衛便冷嘲道:“辦好了事,侯爺自然有賞。否則再多珠寶,你也沒命享用。”
阿客便掙扎著道:“殺人滅口。我死了,你才活不成……”話未說完,脖子已被掐住。
那中人顯然意有猶豫,阿客被迫仰起頭來,喉嚨被卡住說不出話,只能盯緊了他——她亦知沒有必成的計謀,只想著用財寶令他們暫時分神,能僥倖得逃。卻沒想到這侍衛竟清醒至此,半點不為財寶動搖——顯然是得用的忠僕了。
侍衛亦盯緊了那中人,意帶恐嚇。片刻後,中人一咬牙,自桌上端了湯來。
阿客不能甘心——她不想就這麼死了,便再度掙紮起來。那中人手上端不穩,一碗湯悉數灑在她衣襟上。阿客待要慶幸,便聽那侍衛罵,“廢物!”他鬆了掐住她脖子的手,將一隻瓷瓶堵在她嘴上。阿客將能緩氣,那瓶中辛辣汁液便盡數灌入她的喉嚨。
那東西入口便如火灼,阿客只覺喉中、胸中、心口巨疼難忍。
她隱隱聽聞遠處有人報唱,“聖上駕到。”身上禁錮終於鬆了。那侍衛和中人慌忙就逃,阿客俯在地上,待要將手指插入喉中催吐,卻咳出血來。那血如泉涌,不停的從她口中流出來。她便明白是見血封喉的毒藥。
終究還是晚了——她心中懊悔難當。她白白賺回一年時光,竟就是這樣的結果。
不知過了多久,院子裡燈火如長龍亮起,蘇秉正自黑夜裡走來。
胸口的疼已遍布全身,她動一下都難過得緊,便只坐在門邊靜靜的等他。她瞧見他衣上紋章。他顯然也瞧見她了,連腳步都混亂起來。他上前抱住她。她知自己撐不了多久,便不等他開口。她攤開手。那手上是一枚簪子,早被血浸透,她艱難的說著:“一個中人,一個侍衛。我傷了侍衛的手心。”她便用手指虛弱的示意。
她想,也只好這麼死了。這數月的軟禁反而是幸運,否則她該如何舍下她的三郎。
可她抬眸時對上了蘇秉正的目光——她忽然就明白了什麼。這是她第二回在黎哥兒面前死去了,他仿佛被她又殺了一回。他動不了,哭不了,他甚至發不出悲音,他眼睛裡的城池早成廢墟,竟還要再一度崩塌。
她忽然就想掙扎的活下去,不為了旁人,就只是為黎哥兒。她明白,這一回她真要死了,哪怕還有三郎在,他也再不能獨活了。悲痛、焦慮、留戀,百般情感倏然湧入,她忽然就對死亡產生了莫大的恐懼。
她抬手捧著了他的臉,視線已模糊,意識也將渙散了。她不知該說些什麼,就只呢喃著,“是騙你的,黎哥兒。我不是阿客……”
她說,“不要難過啊……黎哥兒,我給你唱歌兒聽……”
他便記起那夜月下揚州。他起夜醒來,尋不見她,便四處去找。那夜月色好,如白玉蒙霜。她在溪水旁濯足,單薄又窈窕的身影,便如採蓮女口中噙唱的歌謠。水聲泠泠。她大約想起了日間讀的歌謠,便輕聲哼唱著:“歌繁霜,繁霜侵曉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
江南軟語寫就詞曲,盡皆綺靡,采詩人呈上來一篇篇全是絮絮情語。看時不免且羞且惱且訝異,可那夜她當水唱起,卻只讓人覺得口齒生香。便是那首《青溪小姑曲》,當年她只唱繁霜侵曉幕。後來他殺了良哥兒,她便再未展顏一笑。他問她還記不記得那年水濱她唱的歌謠,她說不記得,他說是《青溪小姑曲》,她便為他唱“日暮風吹,葉落依枝”。
他抱著阿客,看阿客嘴裡不停的流出血來。他該即刻宣太醫,可他發不出聲音來。他只是想——是他將阿客關在這裡的。可為什麼受傷的是阿客啊,他寧肯自己死在她的面前。阿客是不是就要死了……他該怎麼辦啊。
他見阿客嘴唇艱難的開合,仿佛過了很久,那聲音才傳到他的耳中。她斷續的唱“繁霜侵曉幕”,如他年幼時記得的那樣,輕輕的對他說,“不要難過啊,黎哥兒……”她說,“我是騙你的,我不是阿客……我早已死掉了。都是騙你的……”
她的瞳子漸漸的散了,終於再不發出一點聲響來。
蘇秉正將她按在懷裡,如被撕裂了一般,嘶啞的慟哭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四天天有作者在群里吐槽:讀者在評論區呼籲,男主不要死啊。下面有人安慰他,放心,死不了。
該作者抓狂:不要以為我真不敢殺男主啊,要不要我殺給你看看啊!
三天前跟編輯樹洞:發現我每一篇文的高_cháo,不是女主垂危就是男主垂危啊,會不會被讀者嫌棄千篇一律?
編輯大人:會。要不這次來個不一樣的?
我:……就讓女主幹脆利落的死一回?
編輯:那你就死定了!
我:……好。我決定試試看。
所以,嗯……就是這樣。
正文 57蒹葭(五)
阿客意識朦朧,一時她覺得自己似乎是死去了,一時又覺得她仍遊蕩在人間。耳旁聲音嘈雜難辨,似有無數人在哭泣,又似乎有無數人在竊竊議論。她不知自己該往哪裡去,便渾渾噩噩的走著。
穿過一道內門,便是一處小小的別院,繞過假山,她見有人自屋內出進,行色匆匆、面帶焦慮,便茫然的跟了進去。她瞧見那屋裡擺設眼熟得很,一桌一椅,一人一物便在記憶中漸漸清晰。像是走出了迷霧,她意識終於清醒過來。一瞬間便心如死灰。
她記起來了,大夫說,黎哥兒的病再難好了。
那是她的錯,是她對黎哥兒說了誅心的話。她將黎哥兒趕出房去,任他怎麼敲都不開。秋夜冷滲,她明知他秉質虛弱,素來受不得寒冷的,為何還要與他置氣。
她就又記起黎哥昏迷前對她說的話,“我死了,阿姊也能開心的出嫁了,便忘了我的不好吧。”她想,但使他能好好的醒過來,她做什麼不可以?她不出嫁了,她一輩子都不出嫁了。
她幾乎就要撐不下去,她想,若黎哥兒死了,她也不活了。
她聽到采白說:“客娘子,秦家來人換帖了。”
她便感到窒息,她拉了采白的手,所有的焦慮、懊悔傾瀉而出。她泣不成聲,說:“阿姊,黎哥兒還不醒,我該怎麼辦……”
她想她得去陪著黎哥兒,他從小便最怕寂寞了。
外間隱隱雷鳴,她起身時聽到剝啄的敲窗聲。她想叫人去瞧,可身旁誰都沒有。窗內孤燈明滅,長帷垂落,暗影幢幢。不知何時天已黑了。
她終還是去開窗了。
那夜秋雨驟然而來,寒風侵衣。她望著窗外那人,一時恍若隔世。那少年有明亮的眼眸,清黑的眉斜飛,還是她夢中想見的模樣。她曾以為自己早記不起他的樣貌,可果然再見時也還是會認出,他不曾變過。
他自窗外握了她的手,他手心干而暖和,寒風冷雨俱侵不入。
他說:“阿客,我來帶你離開。”
阿客幾乎就要點頭了,可她聽外間雨打枯葉,簌簌而落,初見他時激動的心緒竟一點點沉澱了。
她說:“我不能跟你走。”
良哥兒說:“你再不走便晚了,二嬸要將你給黎哥兒。她已退了你跟秦家的婚事。”
阿客便記起確實是有這麼一件事的——樓夫人要將她嫁給黎哥兒。因有跛腳的道人說她與黎哥兒是命定的姻緣,比翼而飛,失偶而死。她想,自己該是極抗拒這麼婚事的。她自小將黎哥兒看大,他便譬如是她的阿弟,她怎麼能嫁給他。
可她心裡就只是波瀾不起,便如一池古潭。她想,若這真能救回黎哥兒,又有什麼不能的?
良哥兒卻惱了,他眸中有火在燒,宛若熔金。他攥著了她的手腕,壓□來,說:“你究竟在顧慮什麼,阿客?”
她說:“我不能丟下黎哥兒。”
“那麼我呢?”良哥兒問道,“你心裡明明是喜歡我的,卻不肯嫁我。我明白你的顧慮,不敢強逼。可你選來選去,竟選定秦明橋。他就真這麼好嗎?他明知二嬸悔婚,是為了將你給她那個要死的兒子,他有為你說過一句話嗎?他甚至都不敢還一句嘴。阿客,你沒有看人的眼光。還不如交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