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輸了反而占便宜”的不講道理的獎勵方式,很顯然是出自衛玠之手。

  當年下套的時候,把國子學一幫世家子弟整的一愣一愣的,好像莫名其妙的就開始幫著洛陽太學取長補短了。贏了,洛陽太學得名,輸了,洛陽太學得利,他們當初到底是怎麼稀里糊塗就同意這種事情的?

  如今回想起來,好像只剩下了記憶里衛玠笑的比冬日陽光還要溫暖的笑容,以及拉偏架的晉惠帝的一聲:“恩,既然諸位卿家沒有異議,那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吧。”

  決定什麼了?

  怎麼就愉快了?

  等等啊喂。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個互相別矛頭的辯論競爭一直保留至今。六年的時間足以它成為一個傳統、一個慣例,洛陽太學也從一開始的“輸了也是我們賺了的”樂呵心理,轉變成了如今“勞資下個月一定要送勞資的老師去嘲諷隔壁那群傻逼啊啊啊”的雄心壯志。

  不過,現實總是如此殘酷,大部分時間還是國子學的老師來洛陽太學講學。

  在衛玠代表洛陽太學出戰的時候,往往才會贏得勝利。可是衛玠身體不好,先不說他經常請假,只說哪怕他能堅持日日上課,他的家人不會同意他每個月都來一場過於耗費心神的辯論。

  當然,也不是說沒了衛玠,洛陽太學就徹底不行了,他們偶爾也能贏(楚王世子的“童子郎”頭銜就來自於此),只不過贏面還是不夠大,達不到衛玠心目中所期望的五五之數。但至少每一年都是在進步的,洛陽太學與國子學之間的差異在有目共睹的縮減著。

  國子學諸生也被刺激的不輕,努力程度明顯超越了過去。

  也因此,朝中世家出身的大臣,這才沒有過多的干預兩校之間的良性競爭。

  去年冬天學期末的最後一次辯論,是洛陽太學贏了,在沒有衛玠的情況下,由楚王世子領隊,在太極殿下背水一戰;開春新學期的第一個月,卻是洛陽太學輸了。所以,等衛玠過了花朝節假期才開始複課的時候,他最先要上的就是裴頠的《崇有論》。

  《崇有論》是裴頠寫的,他講的也確實是自己的著作。

  雖然謙虛一直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但是在魏晉時期的名士中,卻不太流行自謙,反而有一個算一個,都覺得自己天上有地下無、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

  衛玠有時候挺喜歡這些名士的,因為他覺得他們很真很可愛。

  當然,最主要的是,衛玠私下裡也蠻嘚瑟的,他很高興他不是個被時代拋下的異類。

  楚王世子雖然和衛玠不是同一個年級,卻也選擇了旁聽《崇有論》,沒有人對此產生什麼異議,這不是特權,而是洛陽太學的個人特色。裴頠的課上,不止有衛玠和楚王世子這兩種顏色的戟結,幾乎已經湊齊了八種色彩,準備召喚神龍,是洛陽太學落敗後少有的熱鬧景象。

  前面說了,洛陽太學的教學真的是很人性化,這個特點體現在方方面面。

  好比學習年份的選擇上,也好比在上課的方式上。

  洛陽太學的授課基本分為兩種,不限學生人數的大課教學(最多時可達千人),以及小課堂單獨授課。

  衛玠可以用拓跋六修發誓(拓跋六修:恩?),這不是他引進古代的,是洛陽太學自己本身從漢朝開始就一直延續至今的上學模式。簡直就是現代大學選修課和必修課的雛形版本了。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選擇去聽不同的科目,自由支配學習時間,甚至還有去京中拜訪大儒、名士的課外社交活動。

  ——古人真會玩。

  講真,要不是因為這是歷史真實存在的學校,乍然寫進古代穿越小說里,肯定要被黑粉精分出A、B、C等多種人格追著掐的好嗎?

  就像是三星堆里出土的那個充滿漫畫風、堪稱漢代泥石流的青銅馬頭,要是隨隨便便擺在街上,根本不會有人信這是上千年的文物好嗎?

  但古人真心就有這麼活潑的存在啊。

  與其問中國歷史在漢魏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不如問問中國歷史在宋明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把好好一個生機勃勃的文明古國,變成了吃人的封建禮教。

  作者有話要說:注釋:“辟雍”關於西周、漢朝時期的介紹大部分來自史料;而西晉部分,因為沒有多少確鑿的資料,蠢作者就根據劇情需要自己發揮啦,麼麼噠~

  第138章古代一百三十八點都不友好:

  裴頠是魏晉有名的名士,人人交口稱讚,贊他“弘雅有遠識”,是八王八裴之一,出身河東聞喜的裴氏。聞喜在現代屬於山西,當地的煮餅很好吃,聞名全國,是一種芝麻包裹的傳統麵食,甜而不膩,久不變質。

  咳,一提起聞喜,衛玠就容易想到煮餅,可惜,暫時是吃不到了。

  因為這種對於現代來說有好幾百年歷史的傳統小吃,對於魏晉來說還是從未出現過的神奇食物。衛玠試著和身邊負責統管他吃食的婢子阿錢(已經是2.0版了)描述過煮餅,但最後……阿錢卻給他整出了一碗干吃湯圓。也就是麻薯or糙餅。

  衛玠也只能服氣,幸好,糙餅也很好吃。糙綠色的皮衣散發著淡淡的芝麻香,紅豆做的內餡清甜軟糯,口感Q彈,外觀晶瑩。不管是自己吃,還是招待朋友,泡一壺清茶,幾小碟點心,會顯得特別有情調。

  唯一的缺點是不好克化,王氏不許衛玠多吃。阿錢每次做完,衛玠只能吃一到兩個,其餘的都放在精緻的木質食盒裡,讓衛玠拿去太學送給了同窗好友。

  不得不說,這種食物外交是十分成功的,幫助衛玠快速融入了與他有一定生活隔閡的同學之中。

  趁著開課之前,衛玠再一次發了一圈點心,見者有份,吃過早餐的可以當個零食,沒吃的正好可以墊墊肚子。既不會給家境拮据的同學造成多大的心理壓力,也不算拿不出手的過於寒磣的物品。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會不會有人在食物上做手腳,在這點上,從不會讓衛玠入口的東西離開自己視線的阿錢用她的生命做了保障。

  身為博士的歐陽建也湊了過來,一邊吃一邊問旁邊的楚王世子:“三郎吃了嗎?”

  “兩個。”楚王世子比了一下手指。衛玠身邊的朋友都被王氏拜託過,要注意衛玠的飲食。小時候,王氏生怕衛玠吃的少,長大了,被晉江兩個疾醫科普了一腦門子的飲食注意後,王氏又生怕衛玠貪嘴,要求他少餐多食忌油膩,甜食也要控制。衛玠和王濟都是甜食黨,吃起來就沒完沒了。衛玠比王濟好的地方是,他還不至於牙疼,但要是不警醒,早晚會步了王濟的後塵。

  歐陽建點點頭,對楚王世子道:“那就不能再吃了。”

  “我盯著呢,放心吧。”楚王世子心裡有數的很。

  衛玠:“……”我幾把還在旁邊坐著呢,魂淡!你們這麼當著我的面討論真的好嗎?

  外圍一圈的人卻深有戚戚然的點點頭,無不讚嘆,就差鼓掌了,覺得為了能看到更久的美人,必須控制美人的飲食啊!

  最後還是裴頠的到來,解救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衛玠。

  裴頠剛過而立之年,梳著一把魏晉名士標誌性的美髯,對待學生的溫和態度,與對外的態度截然不同。裴頠一直都在致力於品評推薦他能夠結交到的學生、名士,不看家世,只看學識和人品,聽說少有的發自真心覺得國家重視教育,才能擁有未來的古人。這也是衛老爺子讓他在國子祭酒這個位置上安然坐到今天的原因。換個重血統門第的上去,那基本就是要糟。

  裴頠從門口進來的時候,正好要路過衛玠的書桌,還特意和衛玠打了聲招呼,關心了一下衛玠紙片人一樣的身體。

  衛玠和裴頠也算是拐彎抹角的親戚,裴頠的堂伯便是裴楷,裴楷是衛玠的大姨夫,所以裴頠和衛玠也算是沾親帶故,只要雙方互相想認識,那麼他們就一定有辦法攀上親戚,這算是世家世代聯姻難得的好處之一。

  裴頠與衛玠交好的理由很簡單粗暴,他的主要職位是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王濟是他的頂頭上司,王濟對衛玠的喜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有個罩著你的校長,這自然很好。衛玠的學校生活在裴頠和謝安的保駕護航下,可以說過的是十分愜意的。

  但也有弊端,好比連裴頠都對衛玠道了句:“你是該少吃點這種糯米類的甜食。”

  然後,裴頠就一邊吃,一邊目不斜視的端走了衛玠的食盒。

  “……”

  幾百人的課堂,裴頠就生生敢這麼慢悠悠的一直吃到完,間或還要喝點酪漿飲料,不知道的還以為他這是來野炊呢。

  衛玠看了一下左右,發現沒有學生表示不滿,甚至有覺得裴頠這是灑脫的名士真風度。

  時代的代溝真的不太好逾越啊,衛玠望天如是想。

  吃完了,課終於開始了。

  然後,裴頠說了個生動活潑又奇葩的開場白,之乎者也的大意衛玠就不表述了,直接翻譯,中心思想一句話,你們肯定以為我要講《崇有論》了吧?嘿嘿,所以我決定講《辯才論》!

  《崇有論》和《辯才論》都是裴頠自己寫的作品。

  《崇有論》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其自然的規律,裴頠很反感何晏當年提出的貴無論,覺得時代的風氣過於浮誇。

  《辯才論》講的則是時下的才性問題。

  都是針砭時弊的優秀作品,講什麼都很有市場。衛玠也聽聽的津津有味。心想著,真是賺到了。

  歷史上,裴頠進了尚書左朴she,但死於趙王之手。

  如今,趙王早早的退出了歷史舞台,裴頠因緣際會沒能升成尚書左朴she,但也沒有英年早逝,這大概算是一件破官免災的好事。歷史上裴頠死前沒能寫完的《辯才論》,也終於算是順利的快要寫完了,衛玠作為有幸成為第一批聽到它的學生,自然是賺到了。

  裴頠來太學講學,備受歡迎,不止學生,連博士(老師)都來了,剛剛來和衛玠打招呼的歐陽建就是其中之一。

  歐陽健是石崇的外甥,和裴頠一樣,都是古代研究唯物辯證的先驅。

  六年前,衛玠就想過要是歐陽建能和裴頠認識一下,說不定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結果後來根本不需要衛玠從中牽線搭橋,裴頠和歐陽建就作為同好認識了,並且聊的火熱。朝著唯物主義哲學這個在如今看來還不算是正道的理論狂奔而去,拉都拉不住。

  哲學重要嗎?

  哲學當然重要。它幾乎涵蓋了各個領域的思cháo。物理、化學、政治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在一長串的身份介紹時,最後肯定都會掛一個哲學家的身份。牛頓是哲學家、盧梭(《社會契約論》的作者)是哲學家、富蘭克林(發現了電)是哲學家,歐洲各國的啟蒙運動幾乎都離不開這些哲學先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