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漢朝開始,但凡兒子有封地的宮妃,在丈夫去世後,都會跟著兒子去封地當王太妃。胡繼後如今已經是胡太后了,被太后、太后的叫了小一個月。他們的母妃怎麼不見封王太妃?

  這是幾個意思?

  要囚禁他們的母妃當人質嗎?!

  種種不滿之下,再加上有心人的煽風點火,王爺們可不就開始鬧了嘛,今天當著父皇遺體的面,他們必須要個說法!

  衛玠隨晉惠帝一起入殿,站在晉惠帝和羊皇后身後,假裝自己是隱形人。雖然他那張臉讓他沒辦法做到隱形,但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裡,大家也實在是沒辦法一直關注衛玠的臉,只是驚艷的看過一兩眼也就過去了,重點還是在這群年歲都不算特別大的王爺們的情緒上。

  最先發難的,是誰也沒想的,年紀小、性格一向靦腆好控制的豫章王。這位才十幾歲,是在晉武帝去世前,匆匆忙忙封的王。母妃只是個小小的中才人,姓王。

  豫章王是晉武帝的第二十五子,根本沒考慮過什麼皇位不皇位的,在他的人生中,最最重要的就是他阿娘。他本以為自己封了王,就能帶阿娘去封底舒舒服服的當王太妃,結果卻左等右等等不來皇兄的聖旨。在其他兄弟的挑撥下,豫章王終於忍不住跳了出來,覺得他皇兄太過咄咄逼人,一點都不體諒他們這些弟弟,他們根本沒想過和他爭什麼!

  最重要的是:“聽說我阿娘病了,一直在喊我的名字,皇兄,求你讓我就見她一面吧。”

  豫章王聲淚俱下,字字帶血,不知道還真以為晉惠帝在晉武帝剛剛去世後,就迫不及待的苛待自己的兄弟和父親的那些妃子們。

  晉惠帝坐在寶座上,不明所以的看著自己年幼的弟弟,正準備開口,就被羊皇后給輕輕攔了下來。

  這種時候,晉惠帝不管說什麼,都容易被人歪解,加劇矛盾。不如由她來,不就是比哭嘛,好像誰不會似的,羊皇后直接就從晉惠帝身邊下來,作勢要給豫章王跪下:“宮中一應事物,如今是由我來主持,讓王弟如此擔憂王太才人,便是我的照顧不周。我初掌內宮,事事注意,處處小心。先帝那麼多妃嬪,很多都哀傷過度,憂思難解,連太后都不良於行。我肯定都要照顧,但總要有個輕重緩急。王才人思念兒子,總會見到,太后思念先帝,卻……不管如何,讓王弟如此不滿,那便是我的不是,還請皇上治了臣妾的罪吧。”

  羊皇后這一大堆後,其實不過一個中心主題,太后因為哀傷先帝,病的最重,而王才人只是尋常的頭疼腦熱,還是因為思念兒子而導致的,你要是好意思繼續說我苛待王才人,那你就繼續吧。

  豫章王從小長在宮中,這才封王不過幾個月,哪裡見過羊皇后這樣的陣仗?被嚇的連句完整話都不會說了。

  等羊皇后一個頭磕下來,不是他的不是,也是了。

  不少朝臣都對豫章王露出了不滿的神色,小小年紀就這樣逼迫嫂子。

  其他年輕的王爺見事情不妙,本來準備聲援,都生生忍住閉了嘴。一個不注意,本來是我們占理的事情,如今卻要成為欺負嫂子了。我的媽,女人太可怕了,我們不和她計較!

  其他站在晉惠帝這邊的人則紛紛欣慰的覺得,晉武帝總算給晉惠帝找了個靠譜的媳婦。

  第107章古代一百零七點都不友好:

  胡太后抱恙,入殿的時間便比眾人晚了些。她作為長輩,是沒人敢挑理的。只是有不少“聰明人”腦補的多了點,覺得胡太后這是在和新帝博弈,在這染缸一樣的後宮,處處都學問和講究。

  胡太后……其實真不是故意要給皇帝擺譜的。

  她又不傻,也不是那種自視甚高的。皇帝不是她的親兒子,她努力和皇帝處好關係都來不及,又怎麼可能想不開的要拿捏皇帝?

  她來晚了,只是因為她之前正在後宮裡震懾那些太妃。這些才是欺負皇帝心軟,皇后面善,想端著長輩的譜兒拿捏一二的。其中更有膽子大的,想要借著給晉武帝送行,到前朝見兒子,傳遞一二宮中的消息。

  胡太后是怎麼知道的?當然是因為有人想要連她一起策反唄。

  鬥了一輩子,才當上太后的胡芳,對於這種拉攏是充滿了嗤之以鼻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覺得她是武將之女,所以天生就缺根筋兒?放著沒有自己的母后、現任的皇帝不要,去上趕著給一個有自己母后、還不確定日後能不能成龍的王爺來什麼從龍之功?求別鬧。

  有人以為她和楊元後是死敵人,楊元後當年又阻了她成為皇后的路,她肯定是不會待見楊元後的兒子的。

  這話沒錯,她確實不待見楊元後的一切,她住過的宮殿,她用過的人,她的子女……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她就待見別人啊。

  要說敵人,整個後宮的妃嬪都是她的敵人,謝謝。她生了一個女兒之後就沒辦法再生,說這裡面沒貓膩,誰信?那個時候楊元後可是已經掛了的,害她的只可能是別人,但她不知道是誰,所以,本著寧錯過,不放過的精神,她也不會讓其他毒婦好過!就算她們沒害過她的肚子,也不見得就沒害過她的其他,或者是幫人害過她。在她第一次沒當上皇后的漫天奚落,幫著楊繼後各種排擠她,在她女兒出嫁時想方設法讓她女兒嫁了如今這麼一個窩囊的駙馬,到晉武帝面前上各種眼藥,林林種種的恩怨,她們以為這些都能隨著時間一筆勾銷?!呵,滑天下之大稽,她可以明確的說,在她這裡過不去!她就是這麼記仇。

  她們不是想來前朝見兒子嘛,她偏不讓!理由都是現成的,太妃畢竟是寡婦,前朝那麼多外男大臣,要避嫌的。她們還是在後宮裡吃齋念佛,給先帝祈福吧。不想?對先帝愛之深沉,想見先帝最後一面?那就陪葬啊,這樣和先帝可是生生世世在一起呢。

  魏晉以前,皇帝死後,宮妃的下場無外乎就這麼幾種,和兒子去封國當王太妃;老死宮中;陪葬。

  陪葬還是主流,因為宮中也沒多錢養閒人。

  魏晉流行薄葬,這才沒了那麼多陪葬的可怕規矩。

  不過,胡太后根據如今的流行,已經想了一個新的妥善安置這些曾經的競爭對手的辦法,保證沒人敢提出反對意見。

  羊皇后畢竟年輕,面子薄,在面對太妃這種長輩不好怎麼下重口,生怕把太妃們氣出個好歹。

  胡太后正好彌補了羊皇后這點不足,既能在新帝和新後面前表達自己是站在他們一邊的立場,也能讓新帝和新後看到她的作用,一時離不開她,讓彼此良好的關係天長地久的維持下去。這樣的雙贏,才是最好的。

  因此……

  胡太后一進殿看見羊皇后在哭時,心裡雖然清楚羊皇后的手段,卻也不會戳穿她,反而還開始幫著她。上前一邊扶起皇后,一邊以嫡母的身份斥責豫章王:“你這些年的學問都吃到狗肚子裡去了嗎?你老師教你的禮義廉恥里,有哪條是讓你如此逼迫自己的嫂子的?實話告訴你,你皇兄要避嫌,所以先帝的那些宮妃其實是由哀家來管著的。你是在指責哀家的不是嗎?”

  “兒、兒子不敢。”豫章王徹底慫了。

  胡繼後脾氣一直都是這般火爆,在她當上皇后,主持宮務的這幾年裡,做事雖然公允,但也容不下誰來質疑她。豫章王這些年幼的皇子,嫌少有不怕這位母后的。

  胡太后最先罵豫章王,也是因為知道這就是個經不住咋呼的慫貨,估計他今天跳出來,也不知道是受了兄弟們多少的挑撥,嘖。

  等降住了豫章王,胡太后這才怒目而視的瞪向殿內站的其他王爺:“你們誰還有意見?”

  其他王爺哪裡敢有意見。比慘比不過眼淚說來就來的羊皇后,輩份兒又高不過名義上是他們母后的胡太后,他們還怎麼有意見?等著皇上趁機扣他們一頂不孝的帽子嗎?

  見王爺們縮了,胡太后這才意猶未盡的收了手,先帝就這麼去了,深宮寂寞啊,難得有她發揮的時候。

  說起來,皇上整日裡和衛家那個孩子玩的什麼什麼“演戲”,也不知道怎麼樣,若有趣,她也可以找些宮女試試嘛。她自持身份不可能親自下場,看別人演也很有趣啊。

  說起演戲,胡太后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自己扶起的羊皇后,覺得她這哭的本事估計也是從演戲裡學來的。果然皇上是大智若愚啊,看著是在玩樂,也能學以致用,有這大學問在裡面呢。不愧是她站隊跟著的人!

  羊皇后假裝平復情緒,並不知道胡太后在想什麼。知道的話,她大概會表示,演技確實是陪著司馬衷玩演戲的時候提升的,但這個說哭就哭的本事,可不是跟司馬衷學的,而是她作為孤女的日子裡不得不學會的,怎麼哭,何時哭,哭到什麼程度,她都有過深層次的研究,保證能哭出效果,達成所願。

  晉惠帝在羊青容哭的時候,就急了。他看不出來她在演戲,只知道她這是被欺負了,很想安慰她,幫她報復回去,不讓人欺負她。

  衛玠和嵇紹攔都攔不住。

  幸好,胡太后來了,化解了一場風波,沒讓晉惠帝破功。

  晉惠帝按照事先練習過的,親自請了太后坐到他旁邊,將母慈子孝演的入木三分,給足了胡太后面子,也讓想煽動胡太后的人睜大眼睛看了個清楚,他和胡太后之間的聯盟關係固若金湯!

  楚王見本來準備好的發難,就這樣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束了,自然不甘心,暗暗推了一把清河王。

  清河王是晉武帝的第十三子,不算是楚王的同盟,但是在晉武帝在世時,清河王就總是被楚王指使。沒辦法,清河王性格懦弱,又有把柄在楚王這個哥哥手上,只能聽從。

  晉武帝很喜歡清河王,因為這個兒子長的特別好看,所以楚王以清河王為筏子,每每成功的機率都很大。

  這次楚王也就依照了舊例。

  可惜,這次的情況有些不同了。不說上面坐的已經不是他們的爹,而是他們的哥哥,哪怕是他們自己的心境,其實也有了不小的變化。敢在老子面前說的話,在哥哥面前就不敢了。因為大家心裡都知道,他們的老子肯定不捨得真拿他們怎麼樣,哥哥就不同了。

  所以,如今再一次被推出來,在所有人都看向他的時候,清河王簡直欲哭無淚。

  無妄之災啊無妄之災。他在封王時,就被過繼給了年僅十歲就去世了的王叔城陽王(清河王這才有了王位),如今他其實已經不算是晉武帝的兒子了,要不是皇帝召他來,他都不一定能給晉武帝送這最後一程;他母妃陳美人死的早,他也沒什麼需要接去封國的王太妃牽絆,實在是不知道自己站出來能幹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