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王尚有七八分相似的衛玠,恰探頭探腦的往王濟的屋子裡看來,他眨巴眨巴眼睛,問王濟:“舅舅怎麼在這裡小睡?小心著涼。”

  王濟問衛玠:“如果你遇到事,你會找誰幫忙?”

  衛玠一愣,然後理所當然道:“找祖父啊,外祖母、阿爹、阿娘、舅舅。”

  “是啊,你會找大人。”王濟哈哈大笑,他知道夢中王尚的話是對的,王氏和鍾氏瞞他,不是因為覺得他沒用,只是擔心他。可如果他很厲害,像衛瓘衛玠心中那般,他母親和妹妹又怎麼會擔心他呢?

  我長大了,哥,這一次是真的。

  第35章古代三十五點都不友好:

  不過,在長大之前,王濟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搞清楚——衛玠怎麼在這裡?

  王濟此時在的並不是王家在洛陽京郊的別苑,而是王家位於上東門的主宅,這還是王濟的祖父王昶獲封關內侯時,魏明帝在京中賜下的漢式宅院。後來又因王昶屢屢升遷而擴建了數次,從武觀亭侯,到京陵侯,再到一個朝臣所能達到的巔峰——司空。

  當然,爵位和官職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系統。

  王昶死後,諡號穆侯,家門前還有表彰王昶兩朝功績的雙出陵闕。至今這座精妙絕倫、重閣迴廊的園林建築,還總被人稱為穆侯宅。

  王渾繼承了王昶的京陵侯,後又因軍功,晉升為京陵公。所以雖然王渾如今官做的沒有他父親大,但住宅所能享受的規制卻比他父親還高。

  王濟生於斯、長於斯,後來卻以厭惡它的陳舊古板為由,嫌少回來。在鍾氏因為身體的原因,大半的時間都住在了更適合她休養的京郊別苑後,王濟就跟不願意回來了。每次入京,王濟都是專挑鍾氏在別苑住的日子,以孝順母親為由住在別苑。

  這一次王濟之所以會在主宅,也是事發突然,鍾氏搬回了京里,他不得已而為之。

  而除了自己不願意住進來以外,王濟心裡第二不願意讓住在這裡的就是衛玠。因為衛玠與王尚長的真是太像了,每次看到衛玠熟悉的面容,再搭配上王家這熟悉的漢式風格,王濟就總有一種分不清現實與過去的錯覺。

  王濟甚至會不敢面對衛玠的眼睛,因為他怕從裡面看到大兄王尚對他的失望。

  今天卻不一樣。王濟迫不及待的想要和衛玠對坐說話,他透過衛玠仿佛再一次與交錯的時空里的大兄有了接觸,他想讓他大兄知道他的決心。

  “我與舅母、阿姊一起來的啊。”衛玠一邊脫鞋進屋,一邊回答了王濟雖然沒說卻明晃晃的寫在臉上的問題,“舅舅你睡蒙了嗎?我記得舅母派人回來說過啊,我們今天下午就要到了啊。阿娘要和叔母演戲,我還不能回家,要暫時和外祖母一起住。”

  這已經王濟回京的第三天了,他與衛璪先行,兩天後,收拾妥當的常山公主就馬不停蹄的帶著衛玠和衛璪也入了京。

  衛玠走過沒有花紋的菀蒲蓆,發現11區的榻榻米較之它真正的祖先可要差遠了。衛玠坐在了王濟身邊,王濟此時就隨性的側躺在席地上,這也是衛玠怕他著涼的原因。雖然古代的席面確實有用來坐臥休息的功能,但是魏晉時期的世家也已經漸漸習慣了高一些的家具。外面下起了濛濛細雨,王濟卻連一個單子都沒蓋,還敞著衣領就睡著了……嫌自己身體太好了嗎?

  王濟看了一眼被扔在一旁的空酒罐,頭疼的捏了捏自己的太陽穴,記憶開始回籠。常山公主確實提前遣了人來說過她和兩個妹子什麼時候到,他卻因為喝酒誤事,生生錯過了去接他們的時間,他重獲母親和妹妹信任的可能性又降低了。

  王濟懊惱的皺起了眉,想要改變,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不能自暴自棄,要盡力搶救啊,王濟開始關心的問了衛玠一連串的問題:“一路還順利嗎?身體怎麼樣?疾醫診過脈了嗎?”

  衛玠點點頭,一切順利,身體很好,疾醫都給他診過脈了。

  王濟又想招呼衛玠吃東西,卻發現……他這裡一點除了酒,就是五石散,沒有任何東西適合給孩子吃:“來人!”

  “不用了,舅舅,我剛剛在聿(yu)哥那裡才吃過。”

  “阿聿?他找你做什麼?”王濟皺眉,王聿是他的庶幼子,比衛璪還要大一歲,因母親早逝,曾養在常山公主身邊一段日子。不過開蒙之後,王聿就被王濟扔給了父母照顧,他自己則帶著常山公主搬去了北邙逍遙快活,“他今天不上學嗎?怎麼在家裡?!”

  衛玠趕忙給他可憐的表哥解釋:“是舅母讓卓哥和聿哥請了半日假陪我玩的。”

  “哦哦,那就玩吧,開心嗎?”王濟一聽這話,立刻轉變了態度,他對庶子不甚看重,覺得他們連一個小拇指都比不過衛玠。

  衛玠的內心卻很複雜,舅舅你這樣的態度,是成心不想讓我和你兒子交好了是嗎?qaq常山公主無子,王濟和她的爵位很可能就會讓庶子繼承,而人選嘛,從這次常山公主的態度里已經十分明顯了,王卓與王聿。這二人年齡都不大,卻早早顯露了才華,又都小小年紀就沒了母親,只能依靠於常山公主這個嫡母。

  王濟腦補了一下與他有幾分相似的王卓、王聿與衛玠在一起的畫面,覺得這不是他阿兄和他兒時的樣子?莫名的心情就好了幾分,難得問起了他兒子的日常。

  “阿卓和阿聿都與你玩了什麼?”

  “講故事。”衛玠可以發誓,王卓和王聿絕對是事先請教過了棗哥,這才準備了這麼一個既不會累到衛玠又能打發時間的活動。

  王濟對兩個兒子更滿意了,能想到要照顧衛玠的身體:“都講了什麼故事啊?”

  “講了舅舅年輕時的故事,說舅舅勇力絕人,氣蓋一時,有名當世,與二姨夫(和嶠)及大姨夫(裴楷)齊名(改編自《晉書》選段)。”很顯然王卓和王聿這是在想借著衛玠之口,來隱晦的對王濟表達他們對父親的孺慕之情。衛玠也樂於做回好人,順水推舟。

  衛玠原原本本複述了王卓與王聿告訴他的有關於王濟之前的小故事。

  講真,王二舅真的是個很有故事的boy,圍繞在他身邊發生的或奇葩或神奇的往事,說上一天一夜都說不完,最主要的是這些事都是有資格被記在《晉書》or《世說新語》里的。

  簡直是分分鐘就引領一個cháo流有木有!

  自帶某種pikapika的閃亮氣場,天生就具有話題性。如果在未來混娛樂圈,那就是讓人想忘記他都不可能的爭議王。

  因為王濟雖然有放浪形骸的一面,卻也有不少為人津津樂道的才華往事。

  王濟在聽衛玠說了這些之後,果然更開心了,因為那是他最輝煌的時候,也因為此時的他最需要的就是這樣被人崇拜依賴的肯定。等衛玠說的口乾舌燥之後,王濟便開心的把王卓與王聿也叫了來,在考問了一番他們最近的學業後,更是耐心的陪著三個孩子玩了一下午。

  王卓與王聿已經十幾歲了,雖然不再像是小時候那麼渴望父愛,但還是因為王濟難得的和顏悅色而激動不已。

  在幾人有意無意的努力下,王濟也過的十分暢懷。

  等送走三個孩子,王濟這才終於有了滿滿的動力,著人送了筆墨進來,開始寫寫畫畫,籌劃他的改變之旅。

  什麼時候想讓自己強大起來,都不算晚。

  只要有足夠的腦子。

  王濟首先簡單梳理了一下自己目前的身家情況:

  一,他丟了官職;

  二,他丟了王家繼承人的身份;

  三,他丟了聖心;

  四,他丟了年少時的好名聲;

  五,他丟了家人對他的信任。

  ……當王濟一筆筆的列下來的時候,他這才發現自己這些年到底做了多少混帳事,他父母這樣都能忍他,果然他是他們的親兒子啊。

  三省吾身,除了要問自己失去了什麼,自然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手上還有什麼籌碼。

  那麼,他有什麼呢?

  一,他爹王渾還在位,明年有望勝任司徒;

  二,王家還沒有決定出真正的繼承人,因為王家兩支往上數四代就一直在內鬥,王濟這一輩的佼佼者,除了已逝的王尚,就唯他和堂兄王佑而已。他站了少傅衛瓘,王佑選擇了太傅楊駿。如今京中局勢混亂,楊駿是龍是蟲還猶未可知;三,他老婆常山公主聖眷還在;

  四,他還有一眾名士好友可以給他造勢;

  五,他的家人雖然對他失望,卻從未絕望,他們並不想放棄他,並一直在為之努力。

  只要操作得當,王濟想要起復其實並不是難事。

  最後,王濟又列了一個最近京中盛傳的三個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八卦,其中有些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王家的未來走向:一,他妹子衛玠被齊雲塔的淨檢法師親自預言為救世主;二,他與二姐夫和嶠的爭李之戰,讓他的“名聲”再上一步;三,繁昌公主和他妹妹令淑為了揪出誣陷她們丈夫的幕後黑手,正在聯手演戲,假裝鬧和離。

  這些事情瑣碎又凌亂,沒個三五年好像根本不可能徹底解決,但王濟現在眼下最缺的時間。不要說三五年了,說不定三五天後,他妹妹和衛家就自己解決了。從此以後,他妹妹將會更加不再信任與依賴於他,這是他絕對不想看到的結果。

  可是……他不想,又能如何呢?

  算了,不想了,明天繼續,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去和常山公主賠禮道歉啊。

  王濟終於明白常山公主最生氣他的地方了,一是他只顧自己的意氣之爭,不小心忽略了妹妹;二則是……

  “我不該在砍李子樹的時候,全然沒有想好後面該如何收場。”王濟誠心反省。

  是的,這就是常山公主真正在意的地方。說實話,長在皇室那樣混亂的地方,常山公主的三觀也不見得有多正。相反,她幫親不幫理到了極致,特別護短。在王濟與和嶠的事情上,常山公主並沒有覺得王濟有什麼錯。和嶠既然敢只給十顆李子,就別怪王濟敢砍了他的李樹。

  但王濟千不該萬不該的是,只為圖一時慡快,卻又潑了自己一身污水,成全了別人的名士風度。

  “說實話,二姐夫在這點上,確實比我做的好。”和嶠是真的有風度,不是在裝模作樣。只是這樣一來,枉做一回惡人的王濟就顯得很被動了。

  常山公主點點頭:“你知道就好。”

  這個世界上最沒用的就是沒本事還脾氣大,沒能力還野心大。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最可怕。當然,王濟還是有些本事的,最起碼他有能力砍了和嶠的李樹為自己出氣,就是欠缺了如何完美的收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