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安寧定定的望著張致遠,沒有想到他會說出這段話來,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平靜的生活,當然好。安寧喉嚨微干,想想方道:“好,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修煉功法,日後就算不修煉,活個二百年都不是問題。難道你能無動於衷的看著自己的子孫後輩年華老去,自己卻還年輕嗎?我很自私,當初將功法給你,讓你修煉,就是想讓你活的久一些,能陪我長一些……我從未問過你到底願不願意,沒將後果告訴你。”
安寧嘴唇顫動,手攥著他的衣襟,“我現在更自私,想讓你一直陪著我,要是死也得死在我後頭。”霸道的親向他,還處於錯愕中的大老爺只覺得嘴唇一痛,粗魯的無章法的親吻,摟著她輕顫的嬌軀,看到安寧的眼淚,心軟的跟漿糊似的。
趕緊將從那樣怪異的告白帶來的驚喜和激動拋開,摟著妻子又哄又勸,哪裡想到今日的相談能帶來這樣的驚喜呢。早知道就該早些說了……
這麼一折騰,夫妻倆都別想睡了,一個是喜的外加疼的-嘴唇磕破了,一個是惱的外加羞的-告白什麼的太衝動了。
夫妻倆乾脆的攤開來交心,安寧也不是扭捏的人,說她融入了這時代,可她又做不到對過往做不到“前世種種,譬如昨日死”,即便是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年,處處都是這個時代的束縛,不平等。最開始的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一言一行受到的約束,再到嫁人後的妻妾共存,觀念的衝突,道德底線的衝擊,後來的切實感覺到強權、社會規則的壓迫,上下尊卑,壓抑的不滿和不情願,渴望的平靜自由……
她幸運的是遇到了對的人,願意相守一人的愛人和親人,這些壓抑的情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安寧很少哭,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讓張致遠手足無措,又心疼不已,反正就是栽了唄,卻是心甘情願,甘之若飴的。
都說情到濃時情轉淡,不是說沒有情,只是在長久的相處中原本熱烈的愛情漸漸轉化成相濡以沫的親情交織著不轟轟烈烈卻脈脈的溫情,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細節,一句話,這樣涓涓細流般能溫暖長久的情,就算是生活中有摩擦,有矛盾,可是能夠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覺得知足,覺得幸福,這也盡夠了。
安寧大哭一場,第二日起來時,眼睛紅腫,想起昨天的事,又覺得丟臉,還被當成小孩子一樣哄,真是夠了。
游湖自然是沒去成,景琳乖巧的亦步亦趨的跟在安寧身邊,拽著安寧的衣襟,一副被拋棄的可憐模樣兒,“娘,別丟下景琳,我保證會乖的,真的,我可以發誓!”可憐的娃為了證明還把最不喜歡吃的蘿蔔吃的乾乾淨淨,寫字也認真寫了……
安寧倚著張致遠,笑得溫柔:“我可沒說現在就走啊,早知道這個法子好用,早該拿來用了。”
張致遠噙著笑意,聽妻子這麼說,心想著給景曜的信還是晚些再寄罷。
爾後牽著安寧的手,慢慢的走遠,執子之手,與子揩老。
-----正文完結-----
☆、番外一飄洋過海
隆盛十二年春,京城仁清巷張府一片哀慟,往日花紅柳鸀乍然失了顏色。原文淵閣大學士張清和故去,皇上追封其為文華殿大學士,太傅,諡號“文成”。
能得起諡者,必有大功於朝廷,使得朝臣看著眼紅,尤其文臣重名聲,歷朝歷代文臣中得諡者不過凡幾,本朝更是不足十人,怎不讓人羨妒!於此朝臣們在私下裡琢磨:張家的榮寵經久不衰!
本來張家四代列侯,到張致遠這一代雖無爵位,但文臣做官坐到太傅,首輔,可算是位極人臣。到如今,長子娶順忠郡王—新皇繼位加恩,原順忠郡王世子原位襲爵—嫡長女,官運亨通,彼時已經是戶部左侍郎兼任內閣侍讀。
次子娶工部尚書嫡次女,也是溫潤如玉的文物,彼時在翰林院侍讀學士,文成雅致,極得翰林院掌院學士喜愛。
至於三子,赫赫有名的前鋒小將,隆盛帝手腕強硬,幾次與北方和西邊的那對越朝虎視眈眈、性情暴戾的遊牧民族的交鋒中嶄露頭角,立下赫赫戰功。
有意思的是,老臣見到這景瑜時,倒抽一口涼氣。張致遠雖是冷厲,常是面無表情,但也無景瑜渾身肅殺之氣,再加上那有九成像的相貌,老臣們都覺得背後冷颼颼的,口上贊道虎父無犬子什麼的,暗地裡牙疼的很。
走了個冰快,來了個冰劍。
聽說張大人還有位四公子,眾人也只聽說是頑劣不堪,也沒在科考上聽聞過。知之甚少。眾人只說是人無完人,雖說是‘聽說’,但大家都默認了,不能所有兒子都前程錦繡、有所作為什麼的。這樣的想法讓大家多少有點平衡。
景曜和景佑帶著家眷扶靈回姑蘇,折騰月余。雖說幾人皆知其中真相,但為不使露出馬腳。熱孝過後,女眷和稚子先回都城,幾人留於姑蘇“守靈”。
景曜揉了揉眉心,換下喪服,穿了件深青紫點白色花紋半袖長衣,素淨大方,襯得越發英挺俊朗。喃喃自語:“素來知母親不平凡,哪裡想到母親竟是膽大到這地步,其中必是父親多縱容的緣故。”
景佑進來,但見他一身雲白軟綢闊袖滾回子紋蘭花長衣,卸去悲痛。眉宇間渾然天成的風雅,恰好聽到景曜的喃喃自語,笑道:“明知故說,你還能不了解母親,這事怕是父親的主意。”
景曜挑眉,旋即道:“也是……”忽然想到一件事,“我總有種不好的預感。”
景佑一怔,隨即明白過來,臉色一變:“你是說……”
還不等景佑將話說完。門口傳來一陣腳步聲,緊接著門被推開,但見來人穿了件青蓮團花滾邊半袖上衣,裡面著白色正袍,藕荷小衣,腳蹬青緞粉底小朝靴。越發顯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再看相貌,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好一個爍爍生輝的公子!
這小哥兒如一陣風似的過來,舀過案上的茶盞,咕咚咕咚的喝光,不甚優雅的抹抹嘴,大呼:“活過來了。”抬頭見景曜和景佑面無表情的看著他,來人渾不在意的舉起手晃了晃,“曜哥,佑哥,好啊~”
好你妹啊好,景曜和景佑眉角抽搐,對這個么弟先是恨鐵不成鋼,再來是無可奈何,索性眼不見為淨。
景琳見狀聳了聳肩,帶了幾分活潑和俏皮,“哥哥們剛才打什麼啞謎呢?說話也只說半截,你們這些個讀書人就是這樣,要說不說,說了還七扯八扯,繞了半天彎子才到正題上去。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你們說的不嫌累,我聽著都覺得蘀你們累啊。”
景曜和景佑斜睨他,景琳立馬止住,一本正經道:“其實娘讓你們過去。”說完,又如一陣風的飄走了。
——別的功夫他可能學了個半桶水,可這輕功和藏匿斂息的功法可是一等一的,熟能生巧。在與安寧‘逃—追—藏—找—罰’的循環中,磨練出來的,十年磨一劍啊!
景曜和景佑心裡邊兒還有些激動,自從張致遠辭官,幾人回揚州後,在揚州住了沒半年,就雲遊去了。這十年中,他們也很少回來,見面次數寥寥,說不想念那都是假的。
到了地方,是一座精緻小院,在前廳見到沉默的景瑜,罕見正襟危坐的景琳,景曜詫異道:“父親和母親呢?”
景琳望天,“不知道呢。”
景瑜依舊沉默。
景佑笑得文雅,也不見剛才的緊張。
景曜無奈,覺得自己這個長兄真心不容易,幾個弟弟吧,一個表里不一的狐狸,一個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悶騷,還有一個頑劣不上進的多動症頑童……
實際情況是——
“你那是什麼穿著?”張致遠看到從裡間出來的安寧,怒斥道。
安寧撇撇嘴,她可是花費了好長時間才穿上的呢,看大老爺怒不可斥的模樣兒,玩心大起,拎著裙擺走到坐在椅子上的大老爺跟前,俯下身來,吐氣如蘭:“不好看麼?”
——宣武帝在位時支持海上貿易,開海禁,又因為改漕運為海運為主,漕運為輔,臨海的海上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再加上隆盛三年倭寇再度來襲時,被一舉剿滅,蕩平四周海盜,到彼時靠海的城市已經多年不曾經過倭寇之患了。海氛廓清,加之朝廷對於海貿的限制放寬鬆,使得海上貿易日漸繁盛。原本在宣武年間少見的海外洋人,在這時臨海城市已經見怪不怪了,西洋物事也漸漸流入越朝,不像最開始時連個八音盒也是稀罕的不行,千金難買的。安寧身上穿的這件正是歐洲宮廷長裙,露出胸前一抹白,纖腰一束,恨不得把腰肢束成楊柳。在現代時安寧什麼沒見識過,對這宮廷長裙也是新奇,只不過對於保守的大老爺來說,那可是不得了了。
妻子特有的馨香鋪面而來,張致遠心神一緩,“難不成你要這樣出去見人?像什麼話!蠻夷就是蠻夷,沒開化!”
安寧哭笑不得,站起身來,故意掐起腰來,滿意的看到大老爺嘴角輕抿的樣子,撇嘴道:“我可是特意穿給你看的,老頑固。”再看大老爺眼神不善,表示不跟他一般見識,施施然的行了個禮,回到裡間換下來。
偷笑,大老爺吃癟的樣子真可愛。
見到幾個孩子,畢竟這些年不曾朝夕相處,不說安寧,就是一向將情緒內斂的張致遠也有幾分動容。
景曜和景佑年齡最長,再加上為官數年,心思也深了些,至於景瑜,心思內斂,天然黑,他們幾個對父母的事兒雖嘴上不說,心裡也有譜。至於景琳,大家都一致把他給忽略了。
一家子在一塊兒和和美美的吃了一頓飯,安寧親自下廚,幾個孩子看到張致遠下廚也有些吃驚,聽景琳在信上說是一回事,親眼看到又是一回事。
安寧想著日後指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再見著,眼淚‘啪嗒啪嗒’的往下掉,那是從自個肚子裡掉出來的肉,他們小時候哪個不都是安寧天天帶在跟前的,眼看著長大的。反正就是捨不得,不得不說這些年安寧被大老爺寵壞了,尤其是這十年,老夫疼少妻,有時候就跟多養了個女兒似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前年安夫人在睡夢中悄然而去,沒什麼痛苦。安夫人這一輩子,前半輩子清苦些,卻是有後福的,親生的幾個孩子都成家孝順,孫子輩的也有出息,安煦的長子也會甜甜的叫‘太奶奶’了,四代同堂,算是極有福氣的了。安老爺去的早,安煦的長子出生那年走的,安夫人為此大病一場,往那精氣神才不大好的。
安寧嘴唇顫動,手攥著他的衣襟,“我現在更自私,想讓你一直陪著我,要是死也得死在我後頭。”霸道的親向他,還處於錯愕中的大老爺只覺得嘴唇一痛,粗魯的無章法的親吻,摟著她輕顫的嬌軀,看到安寧的眼淚,心軟的跟漿糊似的。
趕緊將從那樣怪異的告白帶來的驚喜和激動拋開,摟著妻子又哄又勸,哪裡想到今日的相談能帶來這樣的驚喜呢。早知道就該早些說了……
這麼一折騰,夫妻倆都別想睡了,一個是喜的外加疼的-嘴唇磕破了,一個是惱的外加羞的-告白什麼的太衝動了。
夫妻倆乾脆的攤開來交心,安寧也不是扭捏的人,說她融入了這時代,可她又做不到對過往做不到“前世種種,譬如昨日死”,即便是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年,處處都是這個時代的束縛,不平等。最開始的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一言一行受到的約束,再到嫁人後的妻妾共存,觀念的衝突,道德底線的衝擊,後來的切實感覺到強權、社會規則的壓迫,上下尊卑,壓抑的不滿和不情願,渴望的平靜自由……
她幸運的是遇到了對的人,願意相守一人的愛人和親人,這些壓抑的情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安寧很少哭,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讓張致遠手足無措,又心疼不已,反正就是栽了唄,卻是心甘情願,甘之若飴的。
都說情到濃時情轉淡,不是說沒有情,只是在長久的相處中原本熱烈的愛情漸漸轉化成相濡以沫的親情交織著不轟轟烈烈卻脈脈的溫情,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細節,一句話,這樣涓涓細流般能溫暖長久的情,就算是生活中有摩擦,有矛盾,可是能夠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覺得知足,覺得幸福,這也盡夠了。
安寧大哭一場,第二日起來時,眼睛紅腫,想起昨天的事,又覺得丟臉,還被當成小孩子一樣哄,真是夠了。
游湖自然是沒去成,景琳乖巧的亦步亦趨的跟在安寧身邊,拽著安寧的衣襟,一副被拋棄的可憐模樣兒,“娘,別丟下景琳,我保證會乖的,真的,我可以發誓!”可憐的娃為了證明還把最不喜歡吃的蘿蔔吃的乾乾淨淨,寫字也認真寫了……
安寧倚著張致遠,笑得溫柔:“我可沒說現在就走啊,早知道這個法子好用,早該拿來用了。”
張致遠噙著笑意,聽妻子這麼說,心想著給景曜的信還是晚些再寄罷。
爾後牽著安寧的手,慢慢的走遠,執子之手,與子揩老。
-----正文完結-----
☆、番外一飄洋過海
隆盛十二年春,京城仁清巷張府一片哀慟,往日花紅柳鸀乍然失了顏色。原文淵閣大學士張清和故去,皇上追封其為文華殿大學士,太傅,諡號“文成”。
能得起諡者,必有大功於朝廷,使得朝臣看著眼紅,尤其文臣重名聲,歷朝歷代文臣中得諡者不過凡幾,本朝更是不足十人,怎不讓人羨妒!於此朝臣們在私下裡琢磨:張家的榮寵經久不衰!
本來張家四代列侯,到張致遠這一代雖無爵位,但文臣做官坐到太傅,首輔,可算是位極人臣。到如今,長子娶順忠郡王—新皇繼位加恩,原順忠郡王世子原位襲爵—嫡長女,官運亨通,彼時已經是戶部左侍郎兼任內閣侍讀。
次子娶工部尚書嫡次女,也是溫潤如玉的文物,彼時在翰林院侍讀學士,文成雅致,極得翰林院掌院學士喜愛。
至於三子,赫赫有名的前鋒小將,隆盛帝手腕強硬,幾次與北方和西邊的那對越朝虎視眈眈、性情暴戾的遊牧民族的交鋒中嶄露頭角,立下赫赫戰功。
有意思的是,老臣見到這景瑜時,倒抽一口涼氣。張致遠雖是冷厲,常是面無表情,但也無景瑜渾身肅殺之氣,再加上那有九成像的相貌,老臣們都覺得背後冷颼颼的,口上贊道虎父無犬子什麼的,暗地裡牙疼的很。
走了個冰快,來了個冰劍。
聽說張大人還有位四公子,眾人也只聽說是頑劣不堪,也沒在科考上聽聞過。知之甚少。眾人只說是人無完人,雖說是‘聽說’,但大家都默認了,不能所有兒子都前程錦繡、有所作為什麼的。這樣的想法讓大家多少有點平衡。
景曜和景佑帶著家眷扶靈回姑蘇,折騰月余。雖說幾人皆知其中真相,但為不使露出馬腳。熱孝過後,女眷和稚子先回都城,幾人留於姑蘇“守靈”。
景曜揉了揉眉心,換下喪服,穿了件深青紫點白色花紋半袖長衣,素淨大方,襯得越發英挺俊朗。喃喃自語:“素來知母親不平凡,哪裡想到母親竟是膽大到這地步,其中必是父親多縱容的緣故。”
景佑進來,但見他一身雲白軟綢闊袖滾回子紋蘭花長衣,卸去悲痛。眉宇間渾然天成的風雅,恰好聽到景曜的喃喃自語,笑道:“明知故說,你還能不了解母親,這事怕是父親的主意。”
景曜挑眉,旋即道:“也是……”忽然想到一件事,“我總有種不好的預感。”
景佑一怔,隨即明白過來,臉色一變:“你是說……”
還不等景佑將話說完。門口傳來一陣腳步聲,緊接著門被推開,但見來人穿了件青蓮團花滾邊半袖上衣,裡面著白色正袍,藕荷小衣,腳蹬青緞粉底小朝靴。越發顯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再看相貌,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好一個爍爍生輝的公子!
這小哥兒如一陣風似的過來,舀過案上的茶盞,咕咚咕咚的喝光,不甚優雅的抹抹嘴,大呼:“活過來了。”抬頭見景曜和景佑面無表情的看著他,來人渾不在意的舉起手晃了晃,“曜哥,佑哥,好啊~”
好你妹啊好,景曜和景佑眉角抽搐,對這個么弟先是恨鐵不成鋼,再來是無可奈何,索性眼不見為淨。
景琳見狀聳了聳肩,帶了幾分活潑和俏皮,“哥哥們剛才打什麼啞謎呢?說話也只說半截,你們這些個讀書人就是這樣,要說不說,說了還七扯八扯,繞了半天彎子才到正題上去。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你們說的不嫌累,我聽著都覺得蘀你們累啊。”
景曜和景佑斜睨他,景琳立馬止住,一本正經道:“其實娘讓你們過去。”說完,又如一陣風的飄走了。
——別的功夫他可能學了個半桶水,可這輕功和藏匿斂息的功法可是一等一的,熟能生巧。在與安寧‘逃—追—藏—找—罰’的循環中,磨練出來的,十年磨一劍啊!
景曜和景佑心裡邊兒還有些激動,自從張致遠辭官,幾人回揚州後,在揚州住了沒半年,就雲遊去了。這十年中,他們也很少回來,見面次數寥寥,說不想念那都是假的。
到了地方,是一座精緻小院,在前廳見到沉默的景瑜,罕見正襟危坐的景琳,景曜詫異道:“父親和母親呢?”
景琳望天,“不知道呢。”
景瑜依舊沉默。
景佑笑得文雅,也不見剛才的緊張。
景曜無奈,覺得自己這個長兄真心不容易,幾個弟弟吧,一個表里不一的狐狸,一個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悶騷,還有一個頑劣不上進的多動症頑童……
實際情況是——
“你那是什麼穿著?”張致遠看到從裡間出來的安寧,怒斥道。
安寧撇撇嘴,她可是花費了好長時間才穿上的呢,看大老爺怒不可斥的模樣兒,玩心大起,拎著裙擺走到坐在椅子上的大老爺跟前,俯下身來,吐氣如蘭:“不好看麼?”
——宣武帝在位時支持海上貿易,開海禁,又因為改漕運為海運為主,漕運為輔,臨海的海上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再加上隆盛三年倭寇再度來襲時,被一舉剿滅,蕩平四周海盜,到彼時靠海的城市已經多年不曾經過倭寇之患了。海氛廓清,加之朝廷對於海貿的限制放寬鬆,使得海上貿易日漸繁盛。原本在宣武年間少見的海外洋人,在這時臨海城市已經見怪不怪了,西洋物事也漸漸流入越朝,不像最開始時連個八音盒也是稀罕的不行,千金難買的。安寧身上穿的這件正是歐洲宮廷長裙,露出胸前一抹白,纖腰一束,恨不得把腰肢束成楊柳。在現代時安寧什麼沒見識過,對這宮廷長裙也是新奇,只不過對於保守的大老爺來說,那可是不得了了。
妻子特有的馨香鋪面而來,張致遠心神一緩,“難不成你要這樣出去見人?像什麼話!蠻夷就是蠻夷,沒開化!”
安寧哭笑不得,站起身來,故意掐起腰來,滿意的看到大老爺嘴角輕抿的樣子,撇嘴道:“我可是特意穿給你看的,老頑固。”再看大老爺眼神不善,表示不跟他一般見識,施施然的行了個禮,回到裡間換下來。
偷笑,大老爺吃癟的樣子真可愛。
見到幾個孩子,畢竟這些年不曾朝夕相處,不說安寧,就是一向將情緒內斂的張致遠也有幾分動容。
景曜和景佑年齡最長,再加上為官數年,心思也深了些,至於景瑜,心思內斂,天然黑,他們幾個對父母的事兒雖嘴上不說,心裡也有譜。至於景琳,大家都一致把他給忽略了。
一家子在一塊兒和和美美的吃了一頓飯,安寧親自下廚,幾個孩子看到張致遠下廚也有些吃驚,聽景琳在信上說是一回事,親眼看到又是一回事。
安寧想著日後指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再見著,眼淚‘啪嗒啪嗒’的往下掉,那是從自個肚子裡掉出來的肉,他們小時候哪個不都是安寧天天帶在跟前的,眼看著長大的。反正就是捨不得,不得不說這些年安寧被大老爺寵壞了,尤其是這十年,老夫疼少妻,有時候就跟多養了個女兒似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前年安夫人在睡夢中悄然而去,沒什麼痛苦。安夫人這一輩子,前半輩子清苦些,卻是有後福的,親生的幾個孩子都成家孝順,孫子輩的也有出息,安煦的長子也會甜甜的叫‘太奶奶’了,四代同堂,算是極有福氣的了。安老爺去的早,安煦的長子出生那年走的,安夫人為此大病一場,往那精氣神才不大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