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話音剛落,晾滿床單衣裳的後院裡,便傳出一陣心領神會的曖昧低笑。
是啊,郝太太再貌若天仙,也不過是個三房的姨太太。除非久病在床的正房太太死了,不然,郝太太這驅風油怕是要擦一輩子。
然而,正房太太后來是真的死了。
四姨太入門的那年冬天,正房太太就在自己常年散發著中藥味道的臥房裡上吊自殺了,用的是大少爺回校前忘在家裡的領帶。
一紙薄薄的遺言,也不知道郝老爺捺得下性子看完沒有,便丟到一邊不聞不問。死者已矣,取而代之的是研究葬禮名單上到底該請什麼樣的官場角色,該上什麼樣的儀式排場。郝老爺點著終日不離手的水煙。四姨太臉上擦再厚的粉,也遮不住滿臉的暗喜神色。
待郝太太入得內院,瞥見廳堂里家僕在連夜拆下正房太太的畫像,還沒進廂房,便瞧見四姨太指使著丫鬟在窗前晾開畫好不久的新畫像。
天寒地凍,只怕晾乾畫像是其次,炫耀才是頭等大事。
“畫得真好哪,日後給我的寶寶也畫一張,老爺一定歡喜得不得了。”
四姨太依舊面如桃花,挺著大肚子,臥房裡飄出一股頂好的安胎神香,是四姨太最愛的桃花香氣,像是要較勁般在這院子裡拼個你死我活。
郝太太不羞不惱,輕輕拿起那瓶掛在細白頸上的驅風油,淺淺地往太陽穴上塗了塗。一陣藥油特有的芬芳隨即滲進院子略顯凝滯的空氣里,瀰漫出一片雷打不動的月朗風清。
正房太太葬禮那日,大少爺沒能趕回家見亡母最後一面,據說在坐船途中出了事故,為救落水孩童溺斃在海里,連屍身也沒撈到。郝老爺聞信當場暈倒在靈堂上,剩得四姨太一人六神無主,胭脂再紅也遮不住煞白的臉色。
府里亂鬨鬨的,管事的正房太太死了,郝老爺大病如山倒。四姨太忙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個不慎便從台階上摔了下去。據聞胎兒不穩,娘家的父母兄弟和城裡最好的大夫連夜上門,大張旗鼓地幫四姨太安胎。
郝太太只管讓他們鬧去,自己在長廊角落裡點起一個火盆,想給客死異鄉的大少爺燒點兒送行的紙錢。怎料得對門突然衝出四姨太兇神惡煞的父母兄弟,似要將滿腹怨氣一股腦兒發到郝太太頭上,一腳踹翻了火盆,伸手去扯她的頭髮。
“你這女人好生歹毒,竟挑這時候來燒勞什子紙錢,存心要咒死我女兒和孫兒嗎?”
一時間紙錢紛飛,餘燼飄在寥落的後院裡。郝太太頸間的銀鏈子被扯斷,幸得背後有人扶了一把,只有那瓶驅風油代替她,猝不及防地磕碎在長廊的青磚上。
“將這班無賴傢伙拖出去打一頓板子,趕出府去!”
一個熟悉的聲音對趕來的家僕發號施令,郝太太回頭,剛好對上大少爺著急關切的眼神,空氣里是一縷縷打碎的驅風油味道,熏得人眼角發紅。
四姨太在臥房裡忽地發出一陣悽厲的慘叫,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失勢,還是因為胎死腹中的寶貝兒子。最可惜的是郝老爺,兩個兒子都還沒見到,便在病榻上搶先一步咽了氣。
待到喪事辦完,將瘋掉的四姨太送回鄉下,郝太太才發覺頭又開始隱隱作痛。但這一次,有人細心代勞,替她輕輕揉著太陽穴,手指上都是淡淡的驅風油氣味。
令人灰心喪氣之事都已塵埃落定,新當家的大少爺便正式向郝太太求婚。地點是在一幢寬敞的公寓裡,他們倆站在窗前,能隱約看見昔日二人邂逅時的學堂。
“你當年一直說想住在街口學堂旁邊的公寓裡,現在我送給你,你可喜歡?”
意氣風發的大少爺回過頭,對愛慕多年的郝太太微笑,還沒等郝太太柔聲細氣地說謝謝,大少爺便趁機將一個時髦的水晶玻璃小瓶放到她柔白的手裡。
“用這瓶子裝你用慣的驅風油吧,我第一眼瞧見,便覺得適合你。”
他打了個呵欠,方才飲過幾杯郝太太親手煮的新茶,竟有些困了,趴在新居的書桌上糊裡糊塗便合上眼。夢中郝太太的臉龐愈發模糊,亡母的臉突兀浮現,蒼白的脖子上纏了根領帶,朝他伸出手來。空氣里有一股子古怪的氣味,他拼了命想睜開眼,卻怎麼也醒不過來。
郝太太輕輕擰緊他手裡的驅風油瓶蓋,陳年的中藥味和庸俗的桃花香總算不再折磨她的嗅覺。大太太和四姨太生前雖是遠近聞名的美人,死後煉成的油卻實在令人生膩。
如今,郝太太終於可以給自己煉一瓶更好的。
人嘛,爭來爭去,為了錢,為了愛,為了爭那麼一口氣。可惜郝太太不是人,自然什麼都不在意。她只在意手上這一小瓶驅風油,能讓她舒舒服服、漂漂亮亮地活著。
什麼時候動手好呢?
她望了一眼窗外空蕩蕩的庭院,回過頭深情款款地端詳熟睡中的青年。
不如就現在吧,這幢大公寓應該有很多很多地方可以藏起一具屍身。
古國一百諺
文/費里
她直直地望向前方,遠處地平線消失的地方,一絲動靜也沒有。但她依舊緊緊盯著,視線灼熱得似乎連空氣都能化開,眼前泛起一層又一層光暈,像是空氣中平白生出些花紋。
她瞪得眼睛生疼,只好仰起頭轉了一圈,順便再一次打量四周熟悉的景物。青灰色的牆瓦,斑駁的苔蘚,青石磚相接處的黑fèng,不遠處的青木指示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一切與初來時一樣,毫無改變。
三個月前,他和她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這已經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古老而原始的東西對他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更何況她還是一個狂熱的東方文化愛好者。
起初,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東方之旅,仿古的建築、密集的小販……沒幾天她就喪失了興趣,拉著他買完紀念品就想動身回國。然而途中一輛拋錨的車,把他們留在一處不知名的山上。年輕的情侶喜歡刺激冒險,仗著手頭的高端設備,二人深入了山林,竟發現一座半隱在霧氣中的、真正的古廟!疲憊一掃而光,她拉著他衝進去,撫摸青灰的牆瓦,仔細搜索每一個角落,每看到一件古物就像孩子一樣上躥下跳。在一個角落裡,她發現了一本精緻的古籍。在極度興奮之下,她想也沒想,直接伸出手去——他當時感覺到有些不對,卻沒能制止得了她——
一切就此改變。
那本古籍是一個叫作“古國一百諺”的詛咒。從觸摸它的那一刻開始,他們要經歷一百個古國諺語裡發生的實景。事件的發生地即是詛咒的觸發地,這座古廟。每一道詛咒開啟後,他們就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次元,獨立於未來與過去。古廟深處有一口井,是連接這裡與外面世界的通道。像是遊戲裡的任務模式,每次從古井進入後,青木指示欄里便會貼出相應的古諺,每一個古國諺語在這裡都將真實地再現,每一個細節都在他們身上還原。
從第一次的興奮緊張,到後面的恐懼、絕望、疲憊,無數次瀕臨險境,無數次大悲大喜。第一百次也是最後一次站在這個位置,景物依舊,心情卻不同。她甚至無心去翻譯一旁古老而精緻的指示欄上又貼了怎樣折磨人的諺語。
白紙黑字,修長的字形,曾經是她最喜歡的文字。她瞟了一眼指示欄,只勉強看出一個“我”和一個“老”字。她的中文並不太好,以前她大學的班上來過一個中國交換生,她曾仔細觀察過那個中國人寫字,鬼畫符一樣複雜的圖案,簡直不可思議!
翻譯器快沒電了,她也沒準備這時拿出來。漫長的古國旅程早已把她的熱情榨乾了,她喪失了所有對異國文字的興趣,就像是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場考試,前面的努力都是為此一搏,然而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學生連掏出筆答題的力氣也沒有了。管他呢,反正是最後一次了。這一次,不管他是失憶了還是瞎了,一定要把他帶回去,帶回那個屬於他們的時代。他們的時代里科技發達,除了不能返老還童和起死回生,還有什麼疑難雜症治不好的?
她下意識地又望了一眼不遠處的青木指示牌,貼在上面的宣紙四角有些翹,輕微的風都似乎能把那薄薄的紙吹落,讓人莫名揪心。她看了一會兒,還是沒能分辨出更多的字。回去的路上大概還要用到翻譯器,留一點電總歸是好的。她又回頭看了眼黑黢黢的寺院深處,那口井連接著另一個世界和這裡的埠。從那口井縱身一跳就能回去,再回來的時候諺語就可以換一個。但她覺得沒必要……最後一次了,也出不了什麼岔子,況且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終結這一切,回到家,舒舒服服地泡個澡,躺在床上……
這次的古諺顯得有些過於平靜。她從古井出來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卻什麼都沒有發生。
她記得某次剛從古井中冒出頭,就被廟裡著火的濃煙嗆得喘不過氣——那大概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什麼的……那次她果斷地跳回井裡,換了一諺。在無數次失敗的嘗試下,他們發現在“一百諺”結束前完全無法逃離詛咒,但只要還沒接觸到某條諺語的核心部分,就可以更換一條——這個詛咒里的古諺儲備恐怕遠遠超過一百個。
是啊,郝太太再貌若天仙,也不過是個三房的姨太太。除非久病在床的正房太太死了,不然,郝太太這驅風油怕是要擦一輩子。
然而,正房太太后來是真的死了。
四姨太入門的那年冬天,正房太太就在自己常年散發著中藥味道的臥房裡上吊自殺了,用的是大少爺回校前忘在家裡的領帶。
一紙薄薄的遺言,也不知道郝老爺捺得下性子看完沒有,便丟到一邊不聞不問。死者已矣,取而代之的是研究葬禮名單上到底該請什麼樣的官場角色,該上什麼樣的儀式排場。郝老爺點著終日不離手的水煙。四姨太臉上擦再厚的粉,也遮不住滿臉的暗喜神色。
待郝太太入得內院,瞥見廳堂里家僕在連夜拆下正房太太的畫像,還沒進廂房,便瞧見四姨太指使著丫鬟在窗前晾開畫好不久的新畫像。
天寒地凍,只怕晾乾畫像是其次,炫耀才是頭等大事。
“畫得真好哪,日後給我的寶寶也畫一張,老爺一定歡喜得不得了。”
四姨太依舊面如桃花,挺著大肚子,臥房裡飄出一股頂好的安胎神香,是四姨太最愛的桃花香氣,像是要較勁般在這院子裡拼個你死我活。
郝太太不羞不惱,輕輕拿起那瓶掛在細白頸上的驅風油,淺淺地往太陽穴上塗了塗。一陣藥油特有的芬芳隨即滲進院子略顯凝滯的空氣里,瀰漫出一片雷打不動的月朗風清。
正房太太葬禮那日,大少爺沒能趕回家見亡母最後一面,據說在坐船途中出了事故,為救落水孩童溺斃在海里,連屍身也沒撈到。郝老爺聞信當場暈倒在靈堂上,剩得四姨太一人六神無主,胭脂再紅也遮不住煞白的臉色。
府里亂鬨鬨的,管事的正房太太死了,郝老爺大病如山倒。四姨太忙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個不慎便從台階上摔了下去。據聞胎兒不穩,娘家的父母兄弟和城裡最好的大夫連夜上門,大張旗鼓地幫四姨太安胎。
郝太太只管讓他們鬧去,自己在長廊角落裡點起一個火盆,想給客死異鄉的大少爺燒點兒送行的紙錢。怎料得對門突然衝出四姨太兇神惡煞的父母兄弟,似要將滿腹怨氣一股腦兒發到郝太太頭上,一腳踹翻了火盆,伸手去扯她的頭髮。
“你這女人好生歹毒,竟挑這時候來燒勞什子紙錢,存心要咒死我女兒和孫兒嗎?”
一時間紙錢紛飛,餘燼飄在寥落的後院裡。郝太太頸間的銀鏈子被扯斷,幸得背後有人扶了一把,只有那瓶驅風油代替她,猝不及防地磕碎在長廊的青磚上。
“將這班無賴傢伙拖出去打一頓板子,趕出府去!”
一個熟悉的聲音對趕來的家僕發號施令,郝太太回頭,剛好對上大少爺著急關切的眼神,空氣里是一縷縷打碎的驅風油味道,熏得人眼角發紅。
四姨太在臥房裡忽地發出一陣悽厲的慘叫,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失勢,還是因為胎死腹中的寶貝兒子。最可惜的是郝老爺,兩個兒子都還沒見到,便在病榻上搶先一步咽了氣。
待到喪事辦完,將瘋掉的四姨太送回鄉下,郝太太才發覺頭又開始隱隱作痛。但這一次,有人細心代勞,替她輕輕揉著太陽穴,手指上都是淡淡的驅風油氣味。
令人灰心喪氣之事都已塵埃落定,新當家的大少爺便正式向郝太太求婚。地點是在一幢寬敞的公寓裡,他們倆站在窗前,能隱約看見昔日二人邂逅時的學堂。
“你當年一直說想住在街口學堂旁邊的公寓裡,現在我送給你,你可喜歡?”
意氣風發的大少爺回過頭,對愛慕多年的郝太太微笑,還沒等郝太太柔聲細氣地說謝謝,大少爺便趁機將一個時髦的水晶玻璃小瓶放到她柔白的手裡。
“用這瓶子裝你用慣的驅風油吧,我第一眼瞧見,便覺得適合你。”
他打了個呵欠,方才飲過幾杯郝太太親手煮的新茶,竟有些困了,趴在新居的書桌上糊裡糊塗便合上眼。夢中郝太太的臉龐愈發模糊,亡母的臉突兀浮現,蒼白的脖子上纏了根領帶,朝他伸出手來。空氣里有一股子古怪的氣味,他拼了命想睜開眼,卻怎麼也醒不過來。
郝太太輕輕擰緊他手裡的驅風油瓶蓋,陳年的中藥味和庸俗的桃花香總算不再折磨她的嗅覺。大太太和四姨太生前雖是遠近聞名的美人,死後煉成的油卻實在令人生膩。
如今,郝太太終於可以給自己煉一瓶更好的。
人嘛,爭來爭去,為了錢,為了愛,為了爭那麼一口氣。可惜郝太太不是人,自然什麼都不在意。她只在意手上這一小瓶驅風油,能讓她舒舒服服、漂漂亮亮地活著。
什麼時候動手好呢?
她望了一眼窗外空蕩蕩的庭院,回過頭深情款款地端詳熟睡中的青年。
不如就現在吧,這幢大公寓應該有很多很多地方可以藏起一具屍身。
古國一百諺
文/費里
她直直地望向前方,遠處地平線消失的地方,一絲動靜也沒有。但她依舊緊緊盯著,視線灼熱得似乎連空氣都能化開,眼前泛起一層又一層光暈,像是空氣中平白生出些花紋。
她瞪得眼睛生疼,只好仰起頭轉了一圈,順便再一次打量四周熟悉的景物。青灰色的牆瓦,斑駁的苔蘚,青石磚相接處的黑fèng,不遠處的青木指示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一切與初來時一樣,毫無改變。
三個月前,他和她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這已經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古老而原始的東西對他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更何況她還是一個狂熱的東方文化愛好者。
起初,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東方之旅,仿古的建築、密集的小販……沒幾天她就喪失了興趣,拉著他買完紀念品就想動身回國。然而途中一輛拋錨的車,把他們留在一處不知名的山上。年輕的情侶喜歡刺激冒險,仗著手頭的高端設備,二人深入了山林,竟發現一座半隱在霧氣中的、真正的古廟!疲憊一掃而光,她拉著他衝進去,撫摸青灰的牆瓦,仔細搜索每一個角落,每看到一件古物就像孩子一樣上躥下跳。在一個角落裡,她發現了一本精緻的古籍。在極度興奮之下,她想也沒想,直接伸出手去——他當時感覺到有些不對,卻沒能制止得了她——
一切就此改變。
那本古籍是一個叫作“古國一百諺”的詛咒。從觸摸它的那一刻開始,他們要經歷一百個古國諺語裡發生的實景。事件的發生地即是詛咒的觸發地,這座古廟。每一道詛咒開啟後,他們就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次元,獨立於未來與過去。古廟深處有一口井,是連接這裡與外面世界的通道。像是遊戲裡的任務模式,每次從古井進入後,青木指示欄里便會貼出相應的古諺,每一個古國諺語在這裡都將真實地再現,每一個細節都在他們身上還原。
從第一次的興奮緊張,到後面的恐懼、絕望、疲憊,無數次瀕臨險境,無數次大悲大喜。第一百次也是最後一次站在這個位置,景物依舊,心情卻不同。她甚至無心去翻譯一旁古老而精緻的指示欄上又貼了怎樣折磨人的諺語。
白紙黑字,修長的字形,曾經是她最喜歡的文字。她瞟了一眼指示欄,只勉強看出一個“我”和一個“老”字。她的中文並不太好,以前她大學的班上來過一個中國交換生,她曾仔細觀察過那個中國人寫字,鬼畫符一樣複雜的圖案,簡直不可思議!
翻譯器快沒電了,她也沒準備這時拿出來。漫長的古國旅程早已把她的熱情榨乾了,她喪失了所有對異國文字的興趣,就像是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場考試,前面的努力都是為此一搏,然而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學生連掏出筆答題的力氣也沒有了。管他呢,反正是最後一次了。這一次,不管他是失憶了還是瞎了,一定要把他帶回去,帶回那個屬於他們的時代。他們的時代里科技發達,除了不能返老還童和起死回生,還有什麼疑難雜症治不好的?
她下意識地又望了一眼不遠處的青木指示牌,貼在上面的宣紙四角有些翹,輕微的風都似乎能把那薄薄的紙吹落,讓人莫名揪心。她看了一會兒,還是沒能分辨出更多的字。回去的路上大概還要用到翻譯器,留一點電總歸是好的。她又回頭看了眼黑黢黢的寺院深處,那口井連接著另一個世界和這裡的埠。從那口井縱身一跳就能回去,再回來的時候諺語就可以換一個。但她覺得沒必要……最後一次了,也出不了什麼岔子,況且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終結這一切,回到家,舒舒服服地泡個澡,躺在床上……
這次的古諺顯得有些過於平靜。她從古井出來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卻什麼都沒有發生。
她記得某次剛從古井中冒出頭,就被廟裡著火的濃煙嗆得喘不過氣——那大概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什麼的……那次她果斷地跳回井裡,換了一諺。在無數次失敗的嘗試下,他們發現在“一百諺”結束前完全無法逃離詛咒,但只要還沒接觸到某條諺語的核心部分,就可以更換一條——這個詛咒里的古諺儲備恐怕遠遠超過一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