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報刊的讀者階層較少——不能讓張先生丟個大臉——林姝戈一開始還覺得有些不痛快,等隔日她發覺張先生在一家大報刊上登了一則說明時,頓時樂了。

  自己送上門來?張先生實在是善解人意啊。

  張先生是怎麼寫的呢?他先簡單的說明了一下他與林姝戈的婚姻關係,又以煽情的手法寫了和柳小姐的相識相愛,寫自己對原主是責任和義務,而和柳小姐才是靈魂相通、思想共鳴的伴侶。

  他把自己掙扎中的那些糾結和難受入木三分的寫了出來,又寫到自己深受自由民主思想薰陶,明白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終於下定決心追求真愛,擺脫與林姝戈的這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畸形婚姻。

  但是……他筆鋒一轉,開始寫到離婚的阻礙。

  林姝戈不是原主,沒有那些苦求糾纏,刁蠻發潑,於是張先生就寫她再三拒絕溝通,不斷刁難,獅子大開口提出各種條件,為了錢財露出涼薄無情的臉面。

  他自己逼不得已下寫了休書,卻被林姝戈公開譏諷,還逼迫柳小姐作妾。

  他身為一個民主者,卻深受封建婚姻的殘害。他要在此(報刊)懇求林姝戈高抬貴手,放過他們。又再次強調深愛柳小姐獨立高尚的品格,絕對不會讓她作妾而貶低了她。

  林姝戈合上報紙,已想得到看到報刊的人們是什麼反應,張先生頗為聰明,雖然沒有明說,但字裡行間都充滿暗示,將與原主的婚姻抬高到婚姻自主與封建守舊的衝突上,在新思潮流行的現今,一大批人追求所謂的真愛論,這些人會天然站到張先生的立場,為其搖旗吶喊。

  這也是原劇情中出現過的,只不過有一個大的區別在於,這時的張先生似乎是被林姝戈那兩頁紙刺激了,因此更毒辣些。

  他口口聲聲懇求林姝戈,全然把自己放在了弱勢者的位置,這無疑會得到更多人的同情,把林姝戈襯托得更加無情無義。

  林姝戈冷笑了一聲,沒看完張先生寫的全文前,其實她下意識是要示弱回應的——人們天然同情弱者,特別是在婚姻關係中——但是現在張先生先用了這招,她再接下去,難免弱了些效果。

  她決定換一個迂迴些的方式。

  她窩在家中奮筆疾書,整整兩日沒有出門,而外界已經捲起不小風浪,原來那柳小姐接在張先生之後,也向報社投了稿。

  她先表示接受教育多年,深知獨立與自我對於女性的重要性,林姝戈要她作妾的說法是對她的極大侮辱。但是她對林姝戈又抱著深深的愧疚,因此覺得十分糾結……總結陳詞,經過種種思量,她還是要勇敢追求愛情,因為她深愛著張先生;當然她也不會追究林姝戈,還要因為破壞了她的家庭永遠向她致歉。

  此文一出,許多人對她的勇氣表示了讚嘆,又對她表現出來的獨立與大度十分欣賞,與此同時,作為阻礙一對有情人的林姝戈,作為負面教材出了名。

  在大家的想像中,林姝戈是一個無知愚昧、無情拜金還十分強勢的人,許多人去信請求她放過張先生,當然更多人的是咒罵她。

  林姝戈並不知道這一切,她放下手中的筆,再檢查一遍措辭,將信封貼好。

  兩日後,本市的報刊上載了這麼一則說明。

  “先向本市民眾致歉:因家事而擾人,非我所願。婚姻締結為緣起,解除為緣散,我本希望這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奈何張先生逼我太甚,我不願屈之。”

  她開頭這麼劃下了重點。

  “以舊式婚姻民俗論,我沒有違背七出,張先生沒有休我的理由。”

  “以新法論,隨意休棄妻子,張先生違背了契約精神。”

  “當他和我說民主時,他拒絕了贍養費,轉寄休書,當我和他說舊例時,他登報以婚姻自由愚弄大眾向我施壓。”

  “他是民主還是封建,全看那一刻哪個觀念對他有利。成婚七載,我不知道張先生是不是民主主義者,但他一定是實用主義者無疑。”

  冰冷的鉛字掩不住嘲諷的語氣。而攻擊還未停歇。

  “冠追求真愛之名,行朝三暮四之實。已是‘聰明文化人’私下裡能會心一笑的潛在規則,運用這個規則,他們亂搞男女關係再無束縛。耍流氓是追求,勾三搭四?這是為了真愛啊!”

  “追愛誠然可貴,真愛卻需克制。以家教之名獨處,張先生卻深諳解放天性,眼中只分男女,不分師生,讓我再次理解了平等的含義。”

  她的筆是鋒利的錐,通篇沒有軟和,唯一的例外是開篇向民眾致歉,其餘全是對張先生及柳蘭的諷刺與嘲弄。

  難道平等就是無視師生關係隨意亂、倫?難道民主就是不顧契約精神?

  也許是深覺戾氣太重,林姝戈話鋒一轉,開始詳訴女性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性和貢獻。

  還將本國與國外女性的地位境遇大致點出。國外相對自由,許多女性擁有工作和財產,但即使是這樣,離婚時也會有數量多寡的贍養費。

  而國內環境更封閉,能參與工作的女性少之又少,要承擔的卻更多。殘酷的真實是,如張先生所想,這時候的許多女性,離開了家庭和男性根本沒有生存能力。

  “現時如此,古時更甚;國外如此,國內更甚,富家如此,平民更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