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從各個角度闡述婚姻關係解除時給予女性贍養費的重要性以及合理性,提出張先生為了逃避支付給出休書的行為是偽君子,假紳士。

  她言明離婚可以,自己不會糾纏,可是成婚幾年她的付出不應被無視,她要求張先生要有合理的賠償。

  “柳小姐自詡獨立女性,應該很理解並且支持女性維護自己合理權利?”

  林姝戈滿含諷刺的以反問結了尾。

  不出意外的,她的這篇說明在本就不平靜的湖泊里再次投下了□□。

  人們終於意識到自己被張先生和柳蘭帶偏了。

  是林姝戈作為封建婚姻的代表妨礙了兩人的相愛?回看林姝戈的聲明,她沒有過多回應自己是‘真愛阻礙’這個問題,只是平淡的一句‘離婚可以’。

  這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們談不攏的,是錢。

  在張先生的所說裡面,這是林姝戈無情,是拖著不離婚妨礙真愛的藉口。可是在林姝戈這裡,這是她的合理權利。

  關鍵是許多看了文章的人,不得不承認林姝戈說的還挺有道理。

  而張先生應自始至終就是不想給錢,所以一開始給休書,接著又登報。

  他這樣顛來倒去的折騰,確實如林姝戈所說,哪個‘主義’對他有利他就用哪個。

  那他在報上把自己標榜為民主主義者,偷換概念的施壓,這就很無恥了。

  人家和你講感情,你就說道理,人家說道理,你就講感情——合著全世界的好處都給你占了才算?

  一時間風頭轉向,張先生從人人同情變為了人人喊打。

  這也是典型的落差效應,當然更讓民眾憤怒的是,他愚弄大眾,曾使得不少民主者為他發聲——這就是,要占全世界的好處,還要把全世界的人當傻瓜糊弄。

  心怎麼這麼大呢?

  在這三次的發酵中,張先生實實在在出了名,“實用主義者”現在都成為了無恥的代名詞。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林姝戈諷刺得太大快人心了,很多人看了報後私下裡一回味。發現她比很多所謂的批評家還要犀利,她是用邏輯一層層遞進,論證‘為什麼張先生是無恥的’這個話題,而不是無腦的謾罵。

  用一句不好聽的來讚嘆,這是:

  文人一張嘴,勝過天下鬼。

  林姝戈當然也出了名,坊間褒貶都有。

  “林小姐強勢鋒銳是有,但張先生說她粗俗無知,我看不見得。”

  贊她的是有勇氣不屈,對抗不公。

  “確實無情,我是張先生也不願意和這等毫無人情味兒的女人共度一生。”

  斥責她的是冷漠拜金。

  林姝戈得知了人們對她的評價,不為所動。

  但報紙卻不會放過這麼一個熱門的題材,他們不斷來採訪林姝戈,林姝戈避而不見,那些記者們只好退而求其次,採訪了她的鄰居們。

  本以為沒什麼值得挖掘,結果料卻不少。

  於是報紙上的後續很快來了。

  第一個大新聞是:林姝戈是最近很火的林先生——她的童書翻譯地道,不失原味,很受歡迎。

  第二個新聞是:林姝戈出身農家,原是文盲,為了張先生偷學外文。

  一個新聞比一個新聞勁爆。

  第一個新聞暫且按下,看第二個。

  農家出身的家庭婦女,大字不識,要自學外文,還要學得精通,精通到足以支撐第一個新聞的程度。那需要什麼呢?

  天賦自不必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哪一個缺得了?而她竟是為了張先生所學!

  休書回應以及報刊聲明,林姝戈兩次都是冰冷而尖利,瞧不出一點對張先生有情義的樣子。

  這也是在報刊聲明後,有些感性的民眾對她沒什麼好印象的原因。

  他們想,張先生確實無恥,但他至少說對了一點,林姝戈是個沒有心的人,自始至終為著錢財打轉。因此也怪不得張先生會出軌。

  可是現在,他們發覺自己又錯了。

  報紙上寫了許多鄰居的原話,都是林姝戈平日的辛苦與付出,以及張先生的無情無義。

  這些人都是有名有姓的本土居民,說得頭頭是道,不由人不信。

  何況……

  如果林姝戈不是深愛張先生,那又是什麼支撐她日以繼夜的努力?

  有些人的情是說出來的,有些人的情是做出來的——這些人想到。

  林姝戈不是涼薄無心,只是她的愛沉默無聲。

  他們透過新聞,仿佛看到一個女子在被深愛的丈夫出軌後傷心欲絕的樣子。

  同時他們對林姝戈的犀利與毒辣也有了另外一番解讀。

  愛之深,恨之切。

  林姝戈再次出了名,人們對她的觀感大好,認為她是真正懂愛的人,她在丈夫出軌後不糾纏是保有自尊,當然,她還不缺理智。

  “真愛需要克制”也被許多人奉為真理。這影響是後續的——當時稍為混亂的男女風氣一清,許多偽君子假借愛之名獵艷難度上升,年輕的女性們也不再輕易受蠱惑隨意私奔。

  當然與此同時,張先生也被拉出來再度處刑。

  他在洋行的工作徹底沒了,而且名聲壞得徹底,稍有文化的圈子都不願意接受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