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但今天之後,這條路就順暢多了吧。
之後,趙簡開口提醒。
“父皇,那邊連丁點一起共五十八個少年,去年童試考中二十六個童生,都是兒臣教出來的,不過慚愧,今年院試全栽了跟斗,到底根基淺了,還需要苦讀一翻。”
趙簡坦然介紹,朝臣們突然表情有些彆扭,想笑又不敢地忍耐著。
但緩過情緒,他們對趙王又不得不肅然起敬。
民間兩年,教書一年,卻教出了二十六個童生,還要怎樣?就算是他們去教,也不一定有這碩果。
其實少年隊伍有五十九人,其中袁柏是後來轉到九九塾學的,今年並未參加科考。
但這不重要,一次考上二十六個童生,足以成為趙簡的戰績。
在知道那是復學班,而復學班的意義是在別處上過啟蒙幾年後輟學幾年,再到九九塾學來讀書時,便有朝臣問了趙簡。
怎麼將一個丟開書本幾年的學童教到考上童生的。
“四書五經讓他們自己讀,每天到塾學,我只講解問題,不會將課上時間留給他們讀書本,這太浪費時間。”
“之後便是出題,出策論給他們破題,熟能生巧。我從不在課上帶他們讀書認字,不會的來問時我再集中講。”
趙簡大說教學方式,完全不解釋他只會解決問題,不會教育問題的真相。
看了不同程度啟蒙班的教學演示,再聽趙簡說那二十六個童生的往事,永樂皇帝又讓朝臣們商量了一個適應童生級別的策論,就讓復學班現場思考破題。
這邊丁石頭笑得一臉自信。
正文卷 第782章 聲名鵲起
“小子們!還記得我說過的話吧!結果不重要,你們享受考場的氣氛,開開心心應考,見見世面、展示自己的實力就行了。”
丁石頭鼓勵大家不要被眼前的環境震懾,而影響自己的應考狀態。
復學班不比啟蒙班的孩子們,他們確實是最緊張的,因為他們已經懂得多,也想得多,也就顧慮得多。
但聽了丁石頭的話,再看她坦然自在的模樣,想到這兩年來跟隨她讀書的往事,大家心裡便安定了不少。
她常說,不試怎知深淺?不努力怎知沒有回報?萬一撞大運了呢?
所以在案桌擺上時,他們便開始研墨鋪紙,腦中思慮已漸成熟。
不管如何,認真對待便可,至於結果,對於去年考中童生、今年卻全部落榜的他們來說,早已能接受一切結果。
半個時辰後,大家就陸續交卷了,這樣的速度,又讓朝臣們刮目相看。
永樂皇帝並不急著閱卷,而是現場讓朝臣自己推舉幾個人出來,回武英殿當場閱卷給評。
也無需封卷防範,趙王和趙王妃不參與,其他人都無差別。
大家都認為這樣也公平,便立刻推薦了六人出來,收了卷子就回殿內閱卷。
永樂皇帝便說今日退朝,有必須今日處理之政務,上奏東宮。
於是永樂皇帝便陪徐皇后回中宮去了,並且讓趙簡帶那些塾童和少年們參觀一下皇宮,再到中宮用膳。
逛一次皇宮,便是永樂皇帝給九九塾學這些孩子的獎賞,不枉跟了趙王和趙王妃這一遭。
趙簡便讓李坎去傳達旨意,又讓王全去中宮把小福姐妹帶過來一起逛逛。
他抱著小夏兒在原地等著丁石頭過來,然後再蒙上一層薄紗,將眼睛恢復到看不見時狀態。
因為陽光下,對眼睛刺激會大得多,還是都蒙上為好。
據太醫院和孟神醫不斷用藥,大約還要再蒙上一個月,才能徹底摘掉布紗。
這天上午,啟蒙班和復學班排著隊參觀了皇宮各處景觀,連一些能進去的宮殿也去看了一眼,大嘆驚奇。
這樣的世面,整個杭城都沒人有他們這麼好運了。
而他們現在還不知道,今日武英殿面聖,他們的表現很快就讓九九塾學聲名鵲起,名揚天下了。
不過大家也沒得意忘形,逛完便到了中宮,再次跪拜帝後。
永樂皇帝給了每人百兩銀的賞賜便離開了,免得大家不安。
徐皇后知道江虎子就是小福的未婚夫後,特意多看了他幾眼,不過也沒過多詢問,今天在武英殿前見了那樣的陣仗,她對這些少年和孩子都非常喜歡。
不但宴請了他們,還每人送了一套筆墨紙硯。下午徐皇后歇中覺前,便讓趙簡也帶著丁石頭和小夏兒回王府去。
她相信這麼多客人過來,三媳婦是想回去招待一翻的。三媳婦來到京師就進了皇宮,也沒逛過京師呢。
“曉雅啊,這幾天你們就不用進宮請安了,好好把塾學辦好,為父皇分憂,母后就很高興了。”
徐皇后拉著丁石頭的手,目光充滿慈愛。
丁石頭自然領命。
正文卷 第783章 沐家人登門
出了皇宮直接回趙王府,才看到江荷花、袁翠玉、劉琪兒也來了。
只是她們無緣進宮罷了,但看到大家回來還是很高興。
當晚王府設宴,大家吃了飯就在王府護衛們的保護下去逛了京師夜景,丁石頭抱著孩子也拉著趙簡去了。
不過孩子太小,他們只坐在馬車上看了看就回府了。
第二天都在王府里讀書,第三天才繼續去各處玩耍。
而丁石頭回王府的第二天,門上便傳來沐家人登門的通報。
“老大,不認嗎?”小福好奇地看著丁石頭。
“不認,我們現在挺好的,不需要錦上添花,何況還是早已扶正妾室,庶女變嫡女的那個家,我這個嫡女早就不存在了。”
丁石頭笑了笑,絲毫不為所動。
雖然當年娘親死得早,老爹要另娶也說得過去。
但十幾年過去,那個家早就不是她的家了,就算能夠風光回去,也不是因為那個家,而是因為她的王妃身份。
既是如此,她又何必去多此一舉?
“若是女眷,就說王妃有正事要忙,無暇應酬。若是黔國公或是世子,就說等本王空閒了再請他們喝茶。”
趙簡聽了丁石頭的決定,便吩咐顧中陽。
顧中陽自然也聽到了丁石頭的一翻話,便明白朝中流傳的黔國公認女攀親之事,是真的。
既然沐家嫡女不願意認祖歸宗,那就裝作沒聽見真相吧。
趙王府門前,沐夫人母女被攔阻,一臉氣憤地啐了一口。
“聽說趙王妃要推行教育,一個連孝道為何物都不知的婦人,竟然為朝廷推行教育,真是……我輩無知,無法理解!”
沐夫人聲音很大,只是王府門前空曠,可沒有閒人瞎逛到此聽她質問。
但很快這樣的說辭還是在市井流傳開了,誰散播出去的,一想便知。
少年們正在街上閒逛,聽到這樣的說辭也是驚嚇,立刻回來告訴丁石頭。
丁石頭正在畫拳譜,聽了不由冷笑。
“李坎!去問問爺,官眷散布惡言抹黑皇室,該當何罪?”
“姑奶奶,還用問嗎,讓顧中陽去順天府走一趟就行了。”李坎在一旁吃瓜,閒閒地回答。
之後,趙簡開口提醒。
“父皇,那邊連丁點一起共五十八個少年,去年童試考中二十六個童生,都是兒臣教出來的,不過慚愧,今年院試全栽了跟斗,到底根基淺了,還需要苦讀一翻。”
趙簡坦然介紹,朝臣們突然表情有些彆扭,想笑又不敢地忍耐著。
但緩過情緒,他們對趙王又不得不肅然起敬。
民間兩年,教書一年,卻教出了二十六個童生,還要怎樣?就算是他們去教,也不一定有這碩果。
其實少年隊伍有五十九人,其中袁柏是後來轉到九九塾學的,今年並未參加科考。
但這不重要,一次考上二十六個童生,足以成為趙簡的戰績。
在知道那是復學班,而復學班的意義是在別處上過啟蒙幾年後輟學幾年,再到九九塾學來讀書時,便有朝臣問了趙簡。
怎麼將一個丟開書本幾年的學童教到考上童生的。
“四書五經讓他們自己讀,每天到塾學,我只講解問題,不會將課上時間留給他們讀書本,這太浪費時間。”
“之後便是出題,出策論給他們破題,熟能生巧。我從不在課上帶他們讀書認字,不會的來問時我再集中講。”
趙簡大說教學方式,完全不解釋他只會解決問題,不會教育問題的真相。
看了不同程度啟蒙班的教學演示,再聽趙簡說那二十六個童生的往事,永樂皇帝又讓朝臣們商量了一個適應童生級別的策論,就讓復學班現場思考破題。
這邊丁石頭笑得一臉自信。
正文卷 第782章 聲名鵲起
“小子們!還記得我說過的話吧!結果不重要,你們享受考場的氣氛,開開心心應考,見見世面、展示自己的實力就行了。”
丁石頭鼓勵大家不要被眼前的環境震懾,而影響自己的應考狀態。
復學班不比啟蒙班的孩子們,他們確實是最緊張的,因為他們已經懂得多,也想得多,也就顧慮得多。
但聽了丁石頭的話,再看她坦然自在的模樣,想到這兩年來跟隨她讀書的往事,大家心裡便安定了不少。
她常說,不試怎知深淺?不努力怎知沒有回報?萬一撞大運了呢?
所以在案桌擺上時,他們便開始研墨鋪紙,腦中思慮已漸成熟。
不管如何,認真對待便可,至於結果,對於去年考中童生、今年卻全部落榜的他們來說,早已能接受一切結果。
半個時辰後,大家就陸續交卷了,這樣的速度,又讓朝臣們刮目相看。
永樂皇帝並不急著閱卷,而是現場讓朝臣自己推舉幾個人出來,回武英殿當場閱卷給評。
也無需封卷防範,趙王和趙王妃不參與,其他人都無差別。
大家都認為這樣也公平,便立刻推薦了六人出來,收了卷子就回殿內閱卷。
永樂皇帝便說今日退朝,有必須今日處理之政務,上奏東宮。
於是永樂皇帝便陪徐皇后回中宮去了,並且讓趙簡帶那些塾童和少年們參觀一下皇宮,再到中宮用膳。
逛一次皇宮,便是永樂皇帝給九九塾學這些孩子的獎賞,不枉跟了趙王和趙王妃這一遭。
趙簡便讓李坎去傳達旨意,又讓王全去中宮把小福姐妹帶過來一起逛逛。
他抱著小夏兒在原地等著丁石頭過來,然後再蒙上一層薄紗,將眼睛恢復到看不見時狀態。
因為陽光下,對眼睛刺激會大得多,還是都蒙上為好。
據太醫院和孟神醫不斷用藥,大約還要再蒙上一個月,才能徹底摘掉布紗。
這天上午,啟蒙班和復學班排著隊參觀了皇宮各處景觀,連一些能進去的宮殿也去看了一眼,大嘆驚奇。
這樣的世面,整個杭城都沒人有他們這麼好運了。
而他們現在還不知道,今日武英殿面聖,他們的表現很快就讓九九塾學聲名鵲起,名揚天下了。
不過大家也沒得意忘形,逛完便到了中宮,再次跪拜帝後。
永樂皇帝給了每人百兩銀的賞賜便離開了,免得大家不安。
徐皇后知道江虎子就是小福的未婚夫後,特意多看了他幾眼,不過也沒過多詢問,今天在武英殿前見了那樣的陣仗,她對這些少年和孩子都非常喜歡。
不但宴請了他們,還每人送了一套筆墨紙硯。下午徐皇后歇中覺前,便讓趙簡也帶著丁石頭和小夏兒回王府去。
她相信這麼多客人過來,三媳婦是想回去招待一翻的。三媳婦來到京師就進了皇宮,也沒逛過京師呢。
“曉雅啊,這幾天你們就不用進宮請安了,好好把塾學辦好,為父皇分憂,母后就很高興了。”
徐皇后拉著丁石頭的手,目光充滿慈愛。
丁石頭自然領命。
正文卷 第783章 沐家人登門
出了皇宮直接回趙王府,才看到江荷花、袁翠玉、劉琪兒也來了。
只是她們無緣進宮罷了,但看到大家回來還是很高興。
當晚王府設宴,大家吃了飯就在王府護衛們的保護下去逛了京師夜景,丁石頭抱著孩子也拉著趙簡去了。
不過孩子太小,他們只坐在馬車上看了看就回府了。
第二天都在王府里讀書,第三天才繼續去各處玩耍。
而丁石頭回王府的第二天,門上便傳來沐家人登門的通報。
“老大,不認嗎?”小福好奇地看著丁石頭。
“不認,我們現在挺好的,不需要錦上添花,何況還是早已扶正妾室,庶女變嫡女的那個家,我這個嫡女早就不存在了。”
丁石頭笑了笑,絲毫不為所動。
雖然當年娘親死得早,老爹要另娶也說得過去。
但十幾年過去,那個家早就不是她的家了,就算能夠風光回去,也不是因為那個家,而是因為她的王妃身份。
既是如此,她又何必去多此一舉?
“若是女眷,就說王妃有正事要忙,無暇應酬。若是黔國公或是世子,就說等本王空閒了再請他們喝茶。”
趙簡聽了丁石頭的決定,便吩咐顧中陽。
顧中陽自然也聽到了丁石頭的一翻話,便明白朝中流傳的黔國公認女攀親之事,是真的。
既然沐家嫡女不願意認祖歸宗,那就裝作沒聽見真相吧。
趙王府門前,沐夫人母女被攔阻,一臉氣憤地啐了一口。
“聽說趙王妃要推行教育,一個連孝道為何物都不知的婦人,竟然為朝廷推行教育,真是……我輩無知,無法理解!”
沐夫人聲音很大,只是王府門前空曠,可沒有閒人瞎逛到此聽她質問。
但很快這樣的說辭還是在市井流傳開了,誰散播出去的,一想便知。
少年們正在街上閒逛,聽到這樣的說辭也是驚嚇,立刻回來告訴丁石頭。
丁石頭正在畫拳譜,聽了不由冷笑。
“李坎!去問問爺,官眷散布惡言抹黑皇室,該當何罪?”
“姑奶奶,還用問嗎,讓顧中陽去順天府走一趟就行了。”李坎在一旁吃瓜,閒閒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