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因此在看見他們熟悉的丁老師模樣出現時,才會那麼激動而失態,也會充滿信任地跟隨著她背書,而忘了身在何處。

  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動作,他們還以為又回到了南城村呢。

  展示完三個啟蒙班的學習進度,丁石頭又走到已經擺在一旁的黑板前。

  隨手拿了一個字牌掛上,在踴躍舉手的學童里挑了一個人出來念,並且即興組幾個成語,以及解釋成語的含義。

  看著趙王妃的演示,朝臣或許還不太明白這種教育方式而覺得新奇不解,永樂皇帝和太子卻是看明白了。

  因為他們看過章程。

  永樂皇帝朝太子低語了一句,太子立刻走下台階去黑板前,從箱子中隨手抽了個字牌出來,也掛到了黑板上。

  丁石頭一看他舉動便明白他的意圖。

  “這位老師抽查大家的學習情況,有會回答的踴躍舉手!”

  刷!刷!刷!

  有一半以上的啟蒙班全部舉了手,只有今年新生幾乎沒有舉手。

  太子一見便有些明白,也不怪今年新生,因為他抽出來的字牌筆劃並不簡單,是個鑫字。

  “報告老師!這是鑫字,由三個金字疊成,三個木字為森!三個水字為淼!三個火字為焱,三個土字為垚!”

  丁石頭看到被太子點到的竟然是狗娃,不由莞爾。

  果然狗娃沒有讓她失望,口齒清晰地按金木水火土把五個疊字都說了一遍。

  不但說了哪些字,讀音都沒差,字意也解釋得很清楚。

  太子聽了也暗暗稱奇,這些小子還能舉一反三啊。

  見還有人在舉手,心念一轉,又點了一個,竟然是劉學瑞。

  丁石頭抿了抿唇。

  “報告老師,這樣的疊字還有:三個又、三個口、三個日、三個止、三個蟲、三個貝、三個刀、三個石……”

  劉學瑞也不示弱地將自己學過的三疊字一一念出,並且解釋了字義。

  正文卷 第780章 考較

  雖然沒有組詞,也不是所有字都可以組出成語。

  但太子隨手抽了一個字,就被他們說了這麼多個字。

  而且旁邊還有學童在小聲補充,劉學瑞一一代為答出,絲毫不亂方寸。

  太子很滿意他們的靈巧應對,看了一眼字牌箱,猶豫了一下,便沒再拿字牌,而是抬頭看了看天,忽然出了個對子。

  “艷陽當空照。”

  學童們明顯愣了愣,但很快面面相覷,就在太子正要以為考較失敗時,突然一個大約六歲的學童舉手。

  旁邊學童們都咯咯地笑。

  太子不明所以,但還是伸手指了指那個學童。

  “報告老師!鮮花遍地開!”

  “告訴老師,你為何這麼對?”丁石頭見太子錯愕,適時開口。

  “艷陽就是紅艷艷的太陽,太陽在天上照著。我對鮮花遍地天!鮮花是最漂亮的花,鮮花都在地上開著。”

  學童的聲音朗朗不斷,如珠滾玉盤,毫不遲疑。

  “既然這麼容易對,為何剛才沒人舉手?”太子忍不住問出疑惑。

  “報告老師,這個對是我們入門學過的,丁老師早就教過了,我們在想要不要把當初對過的再背一遍,這樣會不會勝之不武。”

  原來是這樣,太子突然哭笑不得地指了指剛才對了“鮮花遍地開”的學童。

  “那他為何舉手了?”

  “報告老師,他是二班的,剛剛學。”

  “報告老師,丁老師沒有教過他,但可能鄭老師有教過。”

  “……”學童們嘰嘰喳喳地解釋著,若不是現在這表現,誰會想起他們不過是剛啟蒙的孩子?

  就連太子都忍不住莞爾起來。

  被一群純真的孩子稱之老師,應答皆是那麼自然單純。

  這就是老三呆了那麼久的塾學嗎……

  突然,他又想到個難題,便大聲道:“接著對,我的上聯是:一群麻雀小子!”

  “……”學童們突然齊齊伸出小手掌捂住了自己的嘴,目光有茫然也有埋怨。

  這位老師是在嫌棄他們話多嗎,貌似以前丁老師就說過他們,像麻雀一樣嘰喳不停,聒躁。

  “學光捂著嘴,想到下聯的趕緊舉手!”

  丁石頭撫額,這幫小子能不能別這麼喜怒於形啊。

  突然劉學瑞舉了手,得到准許後便大聲道:“全是九九塾生!”

  “……”太子一臉茫然,這樣也行?

  “咳,全是就是所有的數量了。”丁石頭尷尬地咳了一下,在一旁解釋。

  麻雀小子對九九塾學,理論上或許字義對不通,但麻雀不是指真正的麻雀,而是指聒躁。

  但若連著後面的小子來看,就是聒躁的小孩子。

  這樣劉學瑞的應對就有道理了,對於大人的嘲笑,他的回答就昂然自信的“我們是九九塾學的學生”。

  永樂皇帝最先鼓掌叫好,一旁朝臣原本在推敲這樣的下對算不算對上了,見皇上已經喝彩,便也跟著附和著稱讚起來。

  “雖然應對稚嫩,卻也是一種回答,對於小學童已是不易,尤其是這敏捷反應,潛力無限。”

  太子回味之後也覺得這下聯有點意思,原本他出的上聯就是為難人的,並不是什么正經上聯,也不怪小子這般應對。

  正文卷 第781章 親眼所見

  而且從應對上看得出來,學童們對身為九九塾學一員的自豪感。

  一個小塾學能培養出這樣的自信,這教育方式確實讓人期待。

  接著太子又出了幾個上聯,都讓學童們對上來了,他看了一眼安靜的少年隊伍,又看了丁石頭一眼,便沒有提問少年們。

  接著他便退到一邊,讓丁石頭繼續展示三個啟蒙班的背詩、成語接龍、禮儀、唱歌、遊戲、太極十八式。

  看到太極十八式,永樂皇帝的眼睛暴**光。

  原來她會的不只是四十八式,十八式也是會的,而且早就在民間傳播了。

  那他這些年辛苦尋找張三丰是為的什麼?

  永樂皇帝內心一片波瀾複雜,面上卻是笑意更濃。

  最後考較了數學一百題,答中率七成以上。

  但這樣的表現已經很讓永樂皇帝滿意,朝臣們親眼所見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這些學童昨晚才到,朕特意變更了地方讓眾卿也瞧瞧熱鬧,趙王妃今天才見著他們,並未與他們事先演練。”

  “他們表現出來的,便是在塾學中所學。趙王妃在民間便是這般教導他們,而這種方式,就是趙王妃想推廣的九九塾學特色。”

  “眾卿若無異議,這推行就由趙王實施,禮部、戶部、工部配合聽調。”

  永樂皇帝見朝臣們都在稱讚,適時開口。

  推行教育是他要做的事情,也是帝王應為天下臣民盡到的責任,但朝中多儒學之士,恐怕意見不同或重視不同,而阻礙這項新塾學方式推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