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原本永樂皇帝不在意別人的非議,直到黔國公也上奏質疑,丁點年少無功無祖蔭,卻因姐姐受封趙王妃而獲封爵位,聖寵太過了。
永樂皇帝這才當朝說出丁石頭嫁妝之事。
紅薯還沒見面,但在田莊裡種著,只待秋收便可知高低,不過丁石頭仍是寫出了紅薯的種植方式以及功效和便利之處。
塾學之事已經進行之中,對朝廷、對天下有多大功勞,大家看著便是。
葡萄美酒,永樂皇帝讓人開了一桶,每人嘗到半杯,然後問他們,這樣的美酒能為朝廷帶來多少帛收?
那些朝臣嘗完之後便不說話了。
永樂皇帝又說了太極拳、八極拳的事,這樁樁件件皆是不世之功。
竟是趙王妃陪嫁自不好再封賞於她,但她娘家就一個小弟,不封他封誰?
一翻話問得滿朝文武皆低了頭。
不是他們終於發現這些嫁妝很有價值,畢竟有些沒見著而無法感受。
但就這葡萄美酒而言,能為朝廷帶來的帛收就不可限量。
尋常百姓或許不知,他們每天上朝的大臣又如何不知?
這西疆每年進貢的葡萄酒有多珍貴,若是朝廷自己大量釀造,不說別的,鄭和下西洋就能大賺一筆了。
更何況有利天下百姓的教育和增食,對朝廷甚至對皇上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們還想不明白嗎?
永樂皇帝很快就消除質疑聲,後宮也無人敢多說半句了。
丁點他們還沒出宮,因為新府第還在裝修中。
趁著一家人團聚,丁石頭讓小福和鈴鐺姐妹給徐皇后唱曲兒,讓丁點把其它拳譜默寫下來,她自己負責完成太極拳的圖譜。
其他拳法顯然是額外的,她很明白,父皇最想要的就是太極拳。
別人或許不知道為什麼,但她有些猜測,那就是傳聞太極拳創造者張三丰仙風道骨,後來不知所蹤,可能已成仙而去。
哪個皇上不想實現萬萬歲的夢想?
既然秦始皇派了那麼多人海外尋仙卻依然早早死去,後來也有皇帝煉丹卻依然無法求長生。
如今有個神秘傳說張三丰,永樂皇帝又如何不心動?
他卻忘了,既然太極拳可以在民間由丁石頭來傳播,是不是能得道長壽,就有待商榷了。
但利益當前,世人都願意搏一搏的。
五月下旬,連日無雨而天氣又炎熱了些。
這天傍晚,李坎來傳消息,復學班和啟蒙班都到了,正在王府安置。
丁石頭想回去看看,永樂皇帝卻有了新的提議。
正文卷 第778章 朝上施教
第二天早上永樂皇帝先去上朝,丁點隨李坎先去前朝宮門口等待。
丁石頭和趙簡帶著小夏兒隨徐皇后的鳳車儀仗一起前往武英殿。
按昨天永樂皇帝的提議,今天不去國子監而改在武英殿,讓朝上文武都觀看一下趙王妃帶出來的九九塾學。
這也是這幾日根據朝中非議而得出的想法,通過這次由趙王妃親自帶班演示,堵了悠悠之口。
丁石頭為了重溫當初塾學風貌,今天是男裝打扮。
趙簡今天蒙眼的黑布帶是兩層薄紗,等到了武英殿可以揭去一層,在遮光的情況下,也能恢復一些視力。
武英殿上,永樂皇帝沒有讓朝臣奏議,而是說了今天由趙王妃朝上施教、展示塾學的事情,聽得眾臣一臉好奇,也開始期待起來。
丁石頭看了看天色,問了時辰,也就是早上八點半的樣子。
武英殿前廣場上,復學班帶隊,三個啟蒙班學童整隊在後,有百餘人跑步前來,在李坎的指示下就在廣場上站定。
禁軍也是一臉好奇地看著這么小子們,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麼。
永樂皇帝得到奏報,便領著朝臣們出了武英殿站到殿下廊下觀看。
四個不同人數的隊伍整齊地站立著,沒人喧譁,也沒有人動彈。
正疑惑議論著,徐皇后的儀仗到了,丁石頭身姿輕盈地跳下鳳車,便一路向隊伍跑去。
大家看見熟悉的身影出現時,隊伍這才激動起來。
“老大!”幾乎不異口同聲。
丁石頭聽得嘴角一撇,心中哆嗦了一下。
“為何都叫老大?”鳳車上,徐皇后好奇地看向趙簡。
“丁點他們從小喊的老大,到了南城村落戶,村里少年們和第一批學童那時還沒進入塾學,也跟著喊了老大。”
趙簡無奈地解釋了一翻,卻又道:“孩兒是以表哥的身份去南城村,他們也喊了一年多的表哥。”
徐皇后知道他說的是那被追殺的事情,對南城村淳樸善良的印象又好了幾分。
學童們看到丁石頭跑過來,也一臉雀躍地跑向她。
一直很整齊的隊伍突然就凌亂起來。
丁石頭目光一跳,立刻抬起右臂,跑向隊伍前方。
學童們看見連忙停下腳步,吐舌一笑,便前後左右看了看,重新集結隊伍,開始報數。
按班報數,每個數代表自己的學號,因此並沒有到達一百之數。
一邊原地踏步一邊先背九子口訣,再背三字經,然後丁石頭才展臂讓大家拉開一臂距離,朝著武英殿前,指揮所有人行禮。
每天塾學整隊,不但要背那些常識,也會教禮貌,這是開塾之初就開始的課程。
天地之禮、君臣之禮、長輩之禮、同窗之禮都有各自要求。
只不過昨晚丁石頭沒有回王府,是交代李坎去教的大家,君臣之禮的實際操作,應呼什麼,都練習了幾遍。
現在在丁石頭的帶領下,三個啟蒙班和一個復學班,四支隊伍齊齊行了學子朝見聖君之禮,三跪九叩,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著這麼整齊又有教導的學童,永樂皇帝眼睛亮了亮。
正文卷 第779章 九九塾學的風采
從開始整隊靜待時他就發現了,這些學童與國子監蒙學的不同。他們更像軍隊訓練出來的童子軍。
朝見了君王又朝見皇后,行禮畢起身,根本不等大家平復緊張心情,丁石頭轉身走近他們。
“今天大家表現很好!不愧是我九九塾學最驕傲的弟子!現在開始,分班背書!”
於是在她一揮手下,四個班分別由各自帶班老師領著分開了些。
先從今年入學的啟蒙班開始,他們再背了一遍《百家姓》,然後背了十首唐詩。
接著是去年入學的啟蒙班,上來就背《千字文》,也背了十首不同的唐詩。
然後是第一批啟蒙班,他們入學最久,也是最能展示九九塾學風采的啟蒙班。
因此丁石頭先讓他們背了十首唐詩,接著背對課口訣,然後打了一拳五步拳,再背從一到一百,接著又演練了加減法。
他們都用清脆的童聲聽從指揮,聲音整齊而且有默契,因而雖然隔著些距離,卻並不會聽不清楚。
但也因為隔著些距離,學童們雖然心裡有些緊張,但很快就忘記了緊張,他們很懷念當初丁老師帶班時的日子。
可是他們都知道,丁老師被王爺表哥接回家去了,以後都不會再教他們。
永樂皇帝這才當朝說出丁石頭嫁妝之事。
紅薯還沒見面,但在田莊裡種著,只待秋收便可知高低,不過丁石頭仍是寫出了紅薯的種植方式以及功效和便利之處。
塾學之事已經進行之中,對朝廷、對天下有多大功勞,大家看著便是。
葡萄美酒,永樂皇帝讓人開了一桶,每人嘗到半杯,然後問他們,這樣的美酒能為朝廷帶來多少帛收?
那些朝臣嘗完之後便不說話了。
永樂皇帝又說了太極拳、八極拳的事,這樁樁件件皆是不世之功。
竟是趙王妃陪嫁自不好再封賞於她,但她娘家就一個小弟,不封他封誰?
一翻話問得滿朝文武皆低了頭。
不是他們終於發現這些嫁妝很有價值,畢竟有些沒見著而無法感受。
但就這葡萄美酒而言,能為朝廷帶來的帛收就不可限量。
尋常百姓或許不知,他們每天上朝的大臣又如何不知?
這西疆每年進貢的葡萄酒有多珍貴,若是朝廷自己大量釀造,不說別的,鄭和下西洋就能大賺一筆了。
更何況有利天下百姓的教育和增食,對朝廷甚至對皇上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們還想不明白嗎?
永樂皇帝很快就消除質疑聲,後宮也無人敢多說半句了。
丁點他們還沒出宮,因為新府第還在裝修中。
趁著一家人團聚,丁石頭讓小福和鈴鐺姐妹給徐皇后唱曲兒,讓丁點把其它拳譜默寫下來,她自己負責完成太極拳的圖譜。
其他拳法顯然是額外的,她很明白,父皇最想要的就是太極拳。
別人或許不知道為什麼,但她有些猜測,那就是傳聞太極拳創造者張三丰仙風道骨,後來不知所蹤,可能已成仙而去。
哪個皇上不想實現萬萬歲的夢想?
既然秦始皇派了那麼多人海外尋仙卻依然早早死去,後來也有皇帝煉丹卻依然無法求長生。
如今有個神秘傳說張三丰,永樂皇帝又如何不心動?
他卻忘了,既然太極拳可以在民間由丁石頭來傳播,是不是能得道長壽,就有待商榷了。
但利益當前,世人都願意搏一搏的。
五月下旬,連日無雨而天氣又炎熱了些。
這天傍晚,李坎來傳消息,復學班和啟蒙班都到了,正在王府安置。
丁石頭想回去看看,永樂皇帝卻有了新的提議。
正文卷 第778章 朝上施教
第二天早上永樂皇帝先去上朝,丁點隨李坎先去前朝宮門口等待。
丁石頭和趙簡帶著小夏兒隨徐皇后的鳳車儀仗一起前往武英殿。
按昨天永樂皇帝的提議,今天不去國子監而改在武英殿,讓朝上文武都觀看一下趙王妃帶出來的九九塾學。
這也是這幾日根據朝中非議而得出的想法,通過這次由趙王妃親自帶班演示,堵了悠悠之口。
丁石頭為了重溫當初塾學風貌,今天是男裝打扮。
趙簡今天蒙眼的黑布帶是兩層薄紗,等到了武英殿可以揭去一層,在遮光的情況下,也能恢復一些視力。
武英殿上,永樂皇帝沒有讓朝臣奏議,而是說了今天由趙王妃朝上施教、展示塾學的事情,聽得眾臣一臉好奇,也開始期待起來。
丁石頭看了看天色,問了時辰,也就是早上八點半的樣子。
武英殿前廣場上,復學班帶隊,三個啟蒙班學童整隊在後,有百餘人跑步前來,在李坎的指示下就在廣場上站定。
禁軍也是一臉好奇地看著這么小子們,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麼。
永樂皇帝得到奏報,便領著朝臣們出了武英殿站到殿下廊下觀看。
四個不同人數的隊伍整齊地站立著,沒人喧譁,也沒有人動彈。
正疑惑議論著,徐皇后的儀仗到了,丁石頭身姿輕盈地跳下鳳車,便一路向隊伍跑去。
大家看見熟悉的身影出現時,隊伍這才激動起來。
“老大!”幾乎不異口同聲。
丁石頭聽得嘴角一撇,心中哆嗦了一下。
“為何都叫老大?”鳳車上,徐皇后好奇地看向趙簡。
“丁點他們從小喊的老大,到了南城村落戶,村里少年們和第一批學童那時還沒進入塾學,也跟著喊了老大。”
趙簡無奈地解釋了一翻,卻又道:“孩兒是以表哥的身份去南城村,他們也喊了一年多的表哥。”
徐皇后知道他說的是那被追殺的事情,對南城村淳樸善良的印象又好了幾分。
學童們看到丁石頭跑過來,也一臉雀躍地跑向她。
一直很整齊的隊伍突然就凌亂起來。
丁石頭目光一跳,立刻抬起右臂,跑向隊伍前方。
學童們看見連忙停下腳步,吐舌一笑,便前後左右看了看,重新集結隊伍,開始報數。
按班報數,每個數代表自己的學號,因此並沒有到達一百之數。
一邊原地踏步一邊先背九子口訣,再背三字經,然後丁石頭才展臂讓大家拉開一臂距離,朝著武英殿前,指揮所有人行禮。
每天塾學整隊,不但要背那些常識,也會教禮貌,這是開塾之初就開始的課程。
天地之禮、君臣之禮、長輩之禮、同窗之禮都有各自要求。
只不過昨晚丁石頭沒有回王府,是交代李坎去教的大家,君臣之禮的實際操作,應呼什麼,都練習了幾遍。
現在在丁石頭的帶領下,三個啟蒙班和一個復學班,四支隊伍齊齊行了學子朝見聖君之禮,三跪九叩,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著這麼整齊又有教導的學童,永樂皇帝眼睛亮了亮。
正文卷 第779章 九九塾學的風采
從開始整隊靜待時他就發現了,這些學童與國子監蒙學的不同。他們更像軍隊訓練出來的童子軍。
朝見了君王又朝見皇后,行禮畢起身,根本不等大家平復緊張心情,丁石頭轉身走近他們。
“今天大家表現很好!不愧是我九九塾學最驕傲的弟子!現在開始,分班背書!”
於是在她一揮手下,四個班分別由各自帶班老師領著分開了些。
先從今年入學的啟蒙班開始,他們再背了一遍《百家姓》,然後背了十首唐詩。
接著是去年入學的啟蒙班,上來就背《千字文》,也背了十首不同的唐詩。
然後是第一批啟蒙班,他們入學最久,也是最能展示九九塾學風采的啟蒙班。
因此丁石頭先讓他們背了十首唐詩,接著背對課口訣,然後打了一拳五步拳,再背從一到一百,接著又演練了加減法。
他們都用清脆的童聲聽從指揮,聲音整齊而且有默契,因而雖然隔著些距離,卻並不會聽不清楚。
但也因為隔著些距離,學童們雖然心裡有些緊張,但很快就忘記了緊張,他們很懷念當初丁老師帶班時的日子。
可是他們都知道,丁老師被王爺表哥接回家去了,以後都不會再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