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何嘗不知這件事情,但是利益面前,還是要利益,但是彭仲慡突然這麼說出來,好像大家不知道一樣,因此卿大夫們心中都十分的不慡,聽著彭仲慡說話就不高興。

  有人反駁說:“彭大夫所說,這道理大家都懂,然而懂是一方面,做又是另外一方面,彭大人就確保齊國不要魯國的土地麼?”

  “是啊是啊!”

  “齊國若是要了魯國的土地,那就和魯國一般可惡,咱們也沒什麼情面可言了。”

  “發兵罷!發兵罷!早做打算才行,王上發兵罷!”

  吳糾聽著眾臣的意見,看著殿上一片燥亂的臣子們,心中有些感嘆,這只是第一個環節,以後這樣的環節還有很多,魯國只是隨便一句話,就能挑起齊國和楚國的戰火,那將來呢?

  吳糾嘆了口氣,並沒有說話,讓大臣們先吵吵夠了再說,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衝進路寢宮,說:“報——!!齊國文書!!”

  吳糾一聽,眯了眯眼睛,齊國的文書這麼快就到了,恐怕是急件,肯定是魯國說割地給齊國之後,齊侯就立刻派了人過來。

  吳糾招手說:“呈上來。”

  寺人連忙接過文書,然後快速呈上來,吳糾展開一看,先是皺眉,隨即笑了起來,表情一下就放鬆了。

  這文書是齊侯親筆寫的,齊侯的措辭和筆記,吳糾還是認得的。

  齊侯一上來說,他們已經接受魯國的土地了,魯國特意算了一塊肥沃的土地來引誘他們,若是不上鉤,就不是齊國了,然而齊國得到了魯國的土地,又唯恐和楚國的關係僵硬,因此就當這塊土地是楚國人給齊國的,而齊國也會拿東西和他們交換這塊土地。

  拿什麼東西?

  這東西楚國人一定想要,那便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黑火藥。

  齊侯讓人送來了一批黑火藥給吳糾,用這些黑火藥,換取一個遠在楚國天邊,根本無法駐兵派兵的土地。

  吳糾一看,便笑了出來,齊侯這也算是聰明,如此一來,就算齊國占了這塊肥肉,楚國人也必然不會和他們計較了,畢竟楚國要的是自己的利益,一塊遙遠的土地根本不是長久利益。

  在文書的最後,齊侯竟然還寫著,想念吳糾了,最近沒有吃到吳糾做的飯,自己都餓瘦了。

  吳糾才不相信齊侯餓瘦了呢,只是看著文書笑了起來。

  吳糾一笑,卿大夫們都屏住了呼吸,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畢竟王上方才還攢著眉,一臉不高興,馬上要發火的表情,如今卻突然笑了起來,而且笑的實在溫柔,那表情又溫柔又好看,看的好幾個卿大夫都愣住了。

  吳糾自然不能把書信給他們看,畢竟齊侯在後面還沒正經的跟他撒嬌來著,因此吳糾只是把書信上的大意和眾人一說。

  殿上立刻又喧譁了起來,吳糾則是說:“眾位愛卿,這事兒大家怎麼看?寡人雖然是楚王,然而剛剛登基,閱歷也不足,不知這事兒妥當不妥當,我楚國有沒有吃虧?還是諸位定奪的好。”

  眾人面面相覷,斗家的人全都看向斗祁,想要問問斗祁的意思,而其餘的人也有看向潘崇的,畢竟潘崇可是吳糾眼前的紅人兒了,更多的人是看向吳糾,想從吳糾的表情中得到答案。

  斗祁拱手說:“敢問王上,這文書中可說……黑火藥何時送來了麼?”

  吳糾笑了笑,抬手指了指那送文書來的士兵,士兵立刻說:“回莫敖的話,齊國使臣送文書來的同時,也送來了十輛大車,使臣說車中裝的便是黑火藥,因為沒有得到我王的指令,因此黑火藥的緇車停在了我國邊境,還沒有入城。”

  眾人一聽,簡直是歡呼雀躍,黑火藥竟然已經來了,說明齊國很有誠意,吳糾笑著說:“各位,如何?”

  方才針對齊國的士大夫們紛紛拱手說:“齊公深明大義,的確是想與我楚國交好。”

  吳糾聽他們這麼說,便笑了笑,說:“如此,那寡人就回復齊公,謝齊公美意,這土地就讓魯國割給齊國罷。”

  他說著,又說:“險些忘了,還有那慶父,也放了罷,送回去,別跟我楚國這邊兒浪費糧食了。”

  吳糾這麼說,好幾個卿大夫都笑了出來,連忙拱手稱是。

  這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魯國想要離間齊國和楚國,哪知道齊侯這麼大方,竟然給了楚國很多黑火藥,換取了一個土地。

  魯國這個時候若是想要反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齊國和楚國已經結盟了,若是他反悔不給齊國土地,那麼齊國和楚國肯定要一起發兵討伐魯國。

  魯公氣的要死,但是根本沒辦法,只好和齊國簽訂了條約,平白割讓了一塊土地。

  吳糾在接收黑火藥之後,就讓人放了慶父,把慶父放回魯國去。

  慶父回到魯國,自然被魯公一頓奚落,因為慶父和驪姬的醜事兒,魯國喪失了一塊肥沃的土地,魯公氣急敗壞,將這事兒怪罪在慶父頭上,要將他提出魯氏,貶為庶民。

  慶父一聽嚇壞了,連忙跪下來求饒,說:“君弟,這事兒乃是楚王陰我,慶父有辦法讓楚國吃不了兜著走,請君弟給我一次機會。”

  魯公臉色十分難看,說:“什麼辦法,你姑且說說看。”

  慶父連忙說:“君弟您忘了麼?之前天子還聯絡了巴國和庸國,想要兩面夾擊楚國,如今慶父願意赴洛師,說服天子,楚王剛剛登基,百廢待興,此時夾擊楚國,再好不過,而且……羅國遺民此時正在丹陽城修建城池,丹陽城距離郢都如此之近,只要有一些小小的手段,郢都就能毀於一旦,根本不需要我們親自動手……”

  慶父很快啟程前往洛師,準備說服天子去了。

  胡齊雖然害怕楚國,但是也對吳糾懷恨在心,覺得驪姬的事情,肯定是吳糾搞鬼,聽了慶父的話,立刻就讓人去聯絡巴國和庸國,然後又偷偷聯絡了羅國的萬通公。

  羅國在武王的時候已經歸順,不過羅國的國君萬通公還在逃竄,武王將羅國的人遷移至枝江附近,擴大丹陽城,到了熊貲這一輩,遷都郢都,丹陽城雖然已經不是國都,但是丹陽城就在枝江附近,因此羅國遺民仍然在修建丹陽水利。

  楚國水利十分充沛,流過楚國的水就有汗水和枝江,還有許多其他河水,因此楚國是最注重水力的國家之一,日前的匽尚,也曾為楚國效力,然而熊貲不知重用匽尚為自己修建水利,反而讓匽尚去做臥底,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人才。

  羅國遺民這些年一直在丹陽城附近,其實丹陽城距離新都郢都並不太遠,這一直是隱患。

  吳糾想要將羅國的遺民遷移走,畢竟羅人離郢都太近,始終都是隱患。

  然而有很多反對將羅人遷移走,畢竟丹陽城之前可是楚國的首都,裡面住的都是達官貴人,要麼就是豪紳富賈,根本沒有多少平頭百姓,若是羅人被遣走,枝江的水力該如何修建?一時間根本找不到這麼多的百姓來修建水利。

  這件事情吳糾在朝上討論了兩次,不過都沒有通過,最後大家還是認為,先修建枝江水利要緊,馬上就要到夏日的汛期,若是水力不穩,恐怕要出現災禍,因此遷移羅人的事情並沒有成功。

  吳糾總覺得這個隱患早晚要爆發,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這個事情討論了兩次,兩次沒成功,後來又來了更大的事情,一下就將羅人的事情錯後了。

  巴國和庸國同時給楚國下達戰書,這事情可謂是天大的事情。

  吳糾立刻臨時召開了朝議,文武大臣全都位列在路寢宮中,大家也都聽說了巴國和庸國下達戰書的事情,各個人心惶惶。

  巴國和庸國是楚國周邊兩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巴國在楚國的西南面,而庸國在楚國的西北面,這兩個國家地盤子不算大,但是十分驍勇善戰。

  武王在位的時候,還吃過這兩個國家的敗仗,更別說如今了。

  卿大夫們紛紛拱手說:“如今我楚國剛剛經過戰亂,兵力不足,根本無法與巴國庸國同時交戰,王上,這兩個國家顯然是有備而來,這一仗咱們不能打啊!”

  “是啊王上,尤其現在我朝中還未立令尹和司馬,可謂一盤散沙,如何能迎戰?”

  “是啊是啊!”

  斗家的人聽到這裡,立刻拱手說:“請王上先立令尹與司馬。”

  吳糾一聽,就這個檔口了,斗家的人還不忘了令尹和司馬的位置,為了避免斗氏專權,吳糾此時根本不能立令尹和司馬。

  眾人都開始紛紛應和起來,彭仲慡聽到這裡,拱手說:“諸位卿大夫,巴國和庸國已經要打到家門,難道此時不是應該討論如何出兵,立誰為將軍應敵的事情麼?就算如今倉促立了令尹和司馬,難道讓令尹和司馬親自去應敵麼?”

  他的話是大實話,一下就打了那些政權人的臉,然而那些趁機爭權的是斗家人,斗家人如何肯同意他的說法?

  一個卿大夫說:“彭大夫此言差矣,彭大夫才剛剛及冠,又是個樂尹,懂得什麼國家大事兒?還是不要說話的好,以免貽笑大方啊!”

  吳糾聽著他們討論也就罷了,如今卻變成了嘲諷,臉色十分難看,潘崇一看,立刻明白了吳糾的心思,拱手說:“如今大敵當前,我楚國卿大夫卻在王上面前互相指責,互相猜忌,如何能面對楚國的列祖列宗?各位卿大夫,聽崇一言,巴國和庸國顯然是有備而來,如今還是先商議對敵之計才是。”

  潘崇這麼說,斗祁不說話,就站在一邊,似乎不想出力,斗家的人便說:“那潘大人說,有什麼應敵之計?”

  吳糾臉色十分難看,就看著他們鬥來鬥去,最後也沒有個應敵之計,吳糾厭煩的厲害,一聲不吭的直接站起來走進了內殿,眾人這一看才傻眼了,恐怕是王上生氣了。

  卿大夫們在路寢宮站了半個時辰,最後子清才走出來說王上身體不適,請各位卿大夫散朝。

  這顯然是下馬威,眾人就那麼站了半個時辰,最後被吳糾一句話給打發走了。

  眾人散朝,紛紛來到政事堂忙政務,斗家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往政事堂走。

  一個斗家的晚輩說:“莫敖大人,您到底是怎麼想的?方才為何一句話也不說,咱們這些小輩兒也不知如何是好。”

  斗祁聽著那些人問自己,有些高深莫測的閉了閉眼睛,說:“你們沒看出來麼?新王的氣焰不小,定然是覺得咱們斗氏勢力太大,遲遲不立令尹和司馬,就是想要打壓咱們斗家,我說了話,王上恐怕更不愛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