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管事兒剛要拍馬屁,就聽吳糾冷冷的說:“不要再驅趕難民了,把他們組織起來,就在門口等我。”

  管事兒一聽有些懵,但是不敢說不,立馬點頭哈腰說:“是是是,小人這就照做。”

  他也不知吳糾是什麼意思,難道要讓雍氏養著這幫難民?不說不切合實際,雍氏幾輩子只出了雍廩一個有膽量的清官,家裡都靠著年邁的雍廩養著,只是表面繁華而已,再說了,雍氏那些人,也不是善心菩薩,畢竟這個年代,還不知什麼叫做菩薩呢,只有弱肉強食。

  吳糾臉色不愉,吩咐完了就快速往回走,子清連忙跟在後面,喊了兩聲,說:“公子……公子?”

  吳糾快速往膳房走去,子清詫異的說:“公子,早膳已經端到房中了。”

  吳糾淡淡的說:“不是去吃早膳。”

  子清更是詫異,說:“那是……”

  吳糾沒說話,進了膳房,因著已經過了早膳時間,早膳早就準備好了,膳夫們正在閒聊,這裡是平常的府邸,並不是宮殿,所以膳夫們也沒什麼太講究的規矩,突然走進來一個穿著打扮都很體面的年輕男子,那些膳夫們頓時有些詫異,聊天的聲音都頓住了。

  膳夫們也知道齊侯大駕,畢竟他們這些天就為這個做了很多準備,結果今天來了一個看起來不同尋常的男子。

  膳夫的管事趕緊過來,說:“請問大人有什麼事兒吩咐麼?”

  吳糾掃了一眼膳房,說:“我要做些吃食,你們忙著。”

  那些膳夫很奇怪,難道這進來的是齊侯隨行的膳夫?可是看著也不像,誰家膳夫能有這樣的氣質?

  那些膳夫也不敢多說,連連點頭,但是都偷偷的瞧著吳糾,只見吳糾撩起袖擺,樣子還像模像樣的,但是一打起袖子,眾人就發現了,這男子看起來,是標準的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人物兒,那手那胳膊,都纖細異常,而且水靈靈的,一點兒繭子都沒有。

  這樣一雙手,肯定是被捧著的人,怎麼可能會理膳?

  膳夫們不以為然,就看著吳糾忙叨,他們湊到一邊兒,也不敢大聲說話了,只是時不時小聲說兩句,偷偷去看吳糾。

  吳糾打開缸子看了一眼,因著迎接齊侯,齊侯大駕自然有許多士兵也要吃飯,所以儲備的糧食很齊全,什麼樣的糧食都有。

  吳糾伸手捧起一把豆子看了看,他方才看到了那些難民,心裡多少不落忍,打算做一些吃食分給他們,雖然是治標不治本,但是總要盡一份心才行,畢竟“君子之於禽畜也,見其生不願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更別說是活生生的人了。

  吳糾開始忙叨起來,子清一見他的動作,就知道了,公子肯定是不忍心看到那群難民挨餓又挨棒棍,不過子清心裡有些著急,公子還發著低燒,總是不見好,早膳也沒有吃,就開始忙碌起來,實在叫人心急。

  吳糾動作非常利索,快速的做了一些好入口的,這個時候已經不講究味道了,味道對於溫飽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那些難民根本沒有什麼高的要求……

  齊侯早起的時候,外面的難民已經被管事兒組織到一起,不叫嚷了,再加上雍氏可以按壓此事,所以並沒有聽說有難民的事情。

  齊侯今日早起之後,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因著昨日他一肚子火氣吃了晚膳,回房之後又匆匆睡下,今日便不太舒服了,齊侯看著豐富的美味珍饈卻沒什麼食慾,莫名就想起了吳糾之前給自己熬的豆羹,不覺有些想這口兒了。

  齊侯想著,就招來寺人,讓寺人去找吳糾,想讓吳糾做些好消化的豆羹或者豆粥給自己吃。

  寺人很快就去了,他來到吳糾的房間門口,敲了半天門也沒有人應門,後來千辛萬苦找到了膳房,沒想到吳糾竟然在膳房裡,而且正在熬豆粥。

  寺人一見,還以為吳糾就是在給齊侯熬豆粥,笑著走過去,說:“公子,小臣有禮。”

  吳糾正忙碌,熱得一身是汗,臉色紅彤彤的,看到了寺人,知他是齊侯身邊兒的,說:“君上有什麼吩咐麼?”

  寺人笑著說:“君上請公子做了豆羹亦或是豆粥,今日君上不太舒服,想吃這口兒了。”

  齊侯正忙著,聽著齊侯來搗亂,只是點點頭,心想著一會兒分齊侯一碗也就是了,寺人傳了話,連忙就回去復命了。

  在齊侯面前還描述了一番,說公子糾多麼多麼用心的給齊侯熬豆粥,一會兒就好之類的。

  齊侯聽了還頗為滿意,雖然胃中還不太舒服,但是心情轉好的開始洗漱更衣,就等著吳糾送豆粥來。

  吳糾折騰了半個時辰,終於把那些豆粥熬好,盛在一個巨大的器皿中,還請膳夫找來一堆的碗,膳夫不明所以,不過幫著吳糾將巨大的容器和碗都端了出去,浩浩蕩蕩的來到了雍氏後門旁邊。

  管事兒不知吳糾去了半個時辰,竟然弄了一大鍋粥來,嚇了一跳,還以為這公子糾只是頑心重,轉眼就忘了,哪知道公子糾竟然要舍飯!

  吳糾命人將後門打開,那些難民已然走了一半,另外還有一半孜孜不倦的等著,大門一打開,頓時聞到了一股飯香味兒,驚訝的臉色都變了,“呼啦——”一片都衝過來,場景一時有些混亂。

  子清怕吳糾受傷,連忙攔著,吳糾絲毫不嫌棄那些難民,親自給那些難民分粥分飯。

  難民得了粥吃,很快就傳開了,那些已經走了的難民也都折回來,還有一些沒有來鬧事兒的難民,也全都涌到了雍氏的後門門口,不多時竟然排成了一條長龍,一個個雖然飢餓,但是竟排著隊,有序的等著分粥吃。

  召忽一早起來去找吳糾,發現吳糾不在,後來再去找,還是不在,有些奇怪、他沒找到吳糾在哪裡,但是聽說後門在分粥吃,就好奇的去看了看,這一看了不得,吳糾竟然在那裡,而且和子清忙的不可開交。

  召忽一看,頓時跑回去把東郭牙和管夷吾都叫過來,路上還遇到了曹劌,眾人就一起去幫忙分粥。

  鬧騰了一個上午,管夷吾看著那些難民,捋了捋細長的鬍鬚,感嘆說:“公子心善,但也必須要想個對策,否則常年這般徵收賦稅,百姓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壞,長久以來,動搖的只會是齊國的根本。”

  吳糾看了看管夷吾,笑著說:“管師傅已然成竹在胸,那便請管師傅出謀劃策了。”

  管夷吾點了點頭,的確,他心裡的確有個糙稿,沒想到已經被吳糾看了出來。

  其實不是吳糾多厲害看了出來,而是吳糾知道,管夷吾上台之後,做過一系列政治改革,其中一條改革對農業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推動,便是“相地衰征”,根據農田的好壞貧富來徵收賦稅,別看這只是稍微修改了一些農業稅,但是改革帶來的變動則是非常巨大的。

  吳糾知道這個相地衰征,但是具體內容並不太了解,大小細節條款,還需要仰仗管夷吾這種政客才行,有吳糾起了這個頭兒,管夷吾也好開這個口。

  眾人忙碌著,而那邊齊侯一直從早膳等到了午膳,愣是沒有等到吳糾這碗粥來,吳糾一忙碌起來,就把齊侯的豆粥給忘了,別說豆粥了,他現在還低燒,腦袋裡混混沌沌,又忙碌的舍飯,體力已經超出負荷了,就說子清,他也把這事兒忘到了腦後勺去。

  齊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心情不錯等到了心情抑鬱,臉色也陰霾起來,寺人嚇得直哆嗦,這世上恐怕也只有公子糾能讓齊侯這麼等了。

  寺人最後哆嗦的輕聲說:“君上,公子糾的豆粥講究精細,小臣請命前去瞧瞧,豆粥的火候如何了。”

  齊侯臉色不好看,陰沉的仿佛是鍋底,點了點頭,說:“去罷。”

  寺人趕緊跑著去了膳房,一進膳房,裡面空蕩蕩的,何止是吳糾,膳夫都沒幾個。

  雍氏的膳夫都是窮苦人出身,自然知道難民的苦楚,他們剛開始還看不起吳糾,一個公子如何會理膳?結果發現吳糾並不是鬧著頑兒,而是舍飯給那些難民吃,於是膳夫們都自發地幫著去舍飯,膳房裡幾乎沒什麼人。

  寺人好不容易抓住一個膳夫,急聲問:“我問你,公子呢?可見過,就是一白衫的富貴男子。”

  那膳夫說:“大人您說公子,在後門呢,正在給難民舍粥,小人正要去幫忙。”

  寺人一聽,這可慌了神兒,趕緊跑回去復命,走到門口又不敢進去,最後硬著頭皮進了房間,跪在地上,顫巍巍的不敢開口。

  齊侯見寺人臉色懼怕,皺眉說:“為何還不見公子糾?”

  “這……”

  寺人哆嗦著說:“公子糾正在給難民舍粥,所以……”

  齊侯一聽,頓時有些奇怪,說:“什麼?”

  寺人值得又重複了一遍,齊侯頓時臉色更加陰霾了,正這個時候,鮑叔牙和公孫隰朋正好求見,準備和齊侯稟報一下這兩天的行程和路線安排。

  兩個人走進來,就感覺到了齊侯的低氣壓,公孫隰朋心情緊張,因著他做了缺德事兒,還在忐忑,生怕旁人知道。

  公孫隰朋回了自己房間,簡直是輾轉難安,畢竟易牙已經有了夫人和兒子,自己這般強人所難,而且印象中做完易牙疼的厲害,實在不是正人君子所為。

  後來公孫隰朋打聽了一下,還偷偷鬆了一口氣,其實易牙並沒有夫人,易牙被雍氏接回來之後,身邊就帶著一個孩子,便是那小男孩了,也不只母親是誰,只是說是易牙的兒子,母親在戰亂中已經死了,因此易牙此時並沒有妻室。

  公孫隰朋鬆了口氣,但仍然感覺心情忐忑。

  齊侯臉色不好,公孫隰朋難免擔心了一番,結果齊侯並不是因為這事情生氣。

  齊侯氣息陰沉,公孫隰朋和鮑叔牙都面面相覷,鬧得兩個人都不知現在要不要稟報日後的行程了。

  這個時候就聽到寺人說:“君上,雍巫請見。”

  齊侯一聽是易牙,心情更是不好,冷聲說:“他來做什麼?”

  公孫隰朋一聽是易牙,心裡也是狂跳好幾下,偷偷看了幾眼齊侯的臉色。

  寺人低聲說:“回君上,雍巫說……是……是因著聽說君上身體抱恙,特意做了一碗豆粥獻給君上。”

  齊侯一聽,莫名冷笑了一聲,眾人都鬧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

  齊侯心中老大不開心,心想著自己平日裡雖然是捧殺吳糾,但是實話實說對吳糾已經相當厚待了,冷了披毛披,熱了恨不得給他扇風,上下緇車都親自扶,隔三差五賞賜珍饈美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