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齊侯一瞬間感覺,如果是咬到了石頭還好,因為一口就能吐出來,你把石頭吐出來,也算是正常舉動。

  而齊侯一口咬下白嫩的粽子,竟然咬到了一口蜃齏。

  什麼叫蜃齏?蜃的衍生意思是水龍,一聽就知道是水生物,其實就是大蛤。

  大蛤做的肉醬,被吳糾包在了粽子裡,其實這肉醬做的,味道一絕,沒有半分腥氣土氣,而且味道鮮美異常,鹹甜適中,包在粽子裡吃,尤其對於沒吃過粽子的人,根本毫無負擔,也算是好吃。

  但是錯就錯在齊侯充大瓣蒜,裝作會吃,理所當然的沾了蜂蜜,一口甜蜂蜜,甘甜悠長,混合著香甜的糯米,裡面卻是海鮮餡兒的,怪不得齊侯那臨危不懼的臉都變色了,吐也不好,不吐也不好……

  吳糾見齊侯那表情,頓時有些想笑,其實吳糾也是半故意的,他給其他人吃了甜粽子,齊侯就先入為主的也以為是甜粽子,哪知道粽子還有鹹味的,而且齊侯這算是中大獎,吳糾一共就試著包了一個“海鮮”的,本身也只是包著頑的,哪想到這麼寸?

  齊侯面無表情的把咸粽子沾糖一口氣給咽了,就聽吳糾淡淡的說:“君上,那咸口的粽子,不易粘石蜜,還是直接食用的好。”

  齊侯:“……”

  齊侯臉色鐵青,給海鮮味的粽子沾糖熏的,吳糾連忙又獻上鮮花餅,齊侯將信將疑的吃了鮮花餅,這才緩過勁兒來。

  鮮花餅香甜蘇口,實在說不出的美味,不過齊侯有些鬱悶的是,自己讓寺人弄了一些花去討好佳人,結果佳人轉瞬又把花退回來了,還做成了餅子……

  齊侯本身想要逗逗吳糾,哪知道吳糾也用粽子把他給逗了,事後齊侯才吃到了甜粽子,畢竟他是正經的北方人,雖然這時候還沒有鹹甜之爭,但是齊侯的口味絕對是偏向於甜粽子的,越發覺得自己是被吳糾給整了……

  雖然文姜這個人很難對付,但是文姜的辦事效率當真不必說,很快魯公就主動向周天子請書,主動要求擔任這次公主下嫁的主婚諸侯,態度非常之殷勤。

  一切都準備妥當,吳糾是稱病的躲避了又躲避,但是能去迎接公主的人,無非就是吳糾一個人了,所以這個重任還是落在了吳糾頭上。

  迎接公主已經是秋日,哪知吳糾起初只是謊稱抱恙,結果臨出發前,還真就抱恙了。

  吳糾感覺自己一連幾天都有些輕微低燒,口舌無味,吃什麼東西仿佛都在吃白飯一般,鼻子也不怎麼通氣,頭暈腦脹,總是不在狀態。

  但是迎接公主的事情不能耽擱,畢竟公主已經在魯國等待了,吳糾還是按照時間出了宮門,準備登車。

  這次的配置和上次比起來,又高調了不少,畢竟是耀武揚威去了。

  因著這次是周天子嫁王女,魯公不可能突然搞偷襲,其他國家也不能搞偷襲,若是真的高了偷襲,就是對合理化政權的一種宣戰,所以不怕其他國家趁虛而入,自然要將隊伍配置到最強,來以示對周天子的恭敬,同時還能向魯公宣揚齊國的國力。

  這次的隊伍安全,還是交給最有經驗的公孫隰朋來主持,公孫隰朋是大司行,一把老手,上過戰場,還能在朝堂中勾心鬥角,雖然看起來憨厚老實,但絕對不是傻主兒。

  上次去莒國,公孫隰朋也是打理的井井有條,吳糾頗為欣賞公孫隰朋,公孫隰朋也對吳糾有好感,這個配置也算是得心應手。

  再有就是隨行庶子,召忽、東郭牙,還有一位則是管夷吾。

  隨行上大夫則是鮑叔牙,中大夫曹劌。

  吳糾蹬車的時候還有些奇怪,國之三鼎都在這隊伍中了,難道齊侯不怕自己帶著鮑叔牙管夷吾和召忽反了?

  結果一蹬上車,打起緇車的車帘子,吳糾瞬間就明了了,原來是吳糾低燒險些給燒糊塗了,那緇車之中端坐的穩穩噹噹的黑衣男子,不正是齊侯麼!

  吳糾看著齊侯,一點兒也沒有驚訝,上次齊侯算是偷渡,這回並不是偷渡,而是光明正大。

  按理來說齊侯不能出國界,就算是迎接公主也不行,齊侯則是穩穩噹噹的笑著說:“孤怎麼會出國界?孤只要不出國界,不就行了?”

  吳糾:“……”忽然覺得,齊侯這個人,除了小心眼、陰險記仇之外,還有點無恥。

  一路上吳糾身子不好,因著變天的緣故,傷寒還是未好,齊侯就吩咐隊伍走慢些,反正不著急趕時間,離迎娶公主的時間還早。

  隊伍走走停停,幾日之後,就在齊國的一個小邑停了下來,這個小邑還有些名堂。

  當年公孫無知做亂,弒殺齊國郡主諸兒,自立為國君,就在公孫無知出遊尋獵的時候,有一名地方官員,直接斬下了公孫無知的項上人頭,這才有了高傒和國懿仲力挺幼公子上位的事情。

  這個人,顯然是齊侯登基的“恩人”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雍廩。

  這次隊伍途徑的小邑,就是雍廩當時斬殺公孫無知的梁丘邑。

  雍廩因斬殺逆賊用功,已然是上大夫,如今留在朝中坐鎮,並不在梁丘邑,但是雍廩的同族也落得了美差,自然是負責迎接齊侯。

  齊侯的車駕經過這裡,要在雍氏家中小住兩日修正,然後才會繼續上路。

  車駕黃昏的時候進入了梁丘邑,不是如何繁華的小路兩邊,當地官員跪地迎接,百姓也紛紛相迎,不得不說,這幾年兵荒馬亂的,齊侯上位之後,突然安定下來,百姓也算是緩了一口氣。

  車駕緩緩前行,很快就到了雍氏的宅邸門口,雍氏人已經全都叩頭在宅邸外面相迎,看起來是個大家族,人丁眾多。

  齊侯下了車,還是老樣子打起車簾,將裡面的吳糾扶下車來,吳糾顛簸了一路,感覺腿都軟了,天氣轉冷,一走出車廂,竟然打了一個噴嚏,連忙用手捂住,怕衝撞了齊侯。

  齊侯則不以為然,反而體貼的將自己的披風解下來,披在了吳糾身上,給他溫柔的裹好,笑著說:“二哥怕寒,多穿些。”

  吳糾頭暈乎乎的,不過仍然立刻說:“謝君上。”

  齊侯扶著吳糾,後面跟著隨行的大臣們,走進雍氏宅邸,進去之後雍氏人請齊侯坐在上席,然後再次行禮。

  齊侯笑著說:“不必拘禮,都起身罷。”

  他說著,突然看向那些叩首的人,指著其中一個年輕男子,眯了眯眼睛,一臉溫柔的笑著說:“嗯?孤看你面善的緊,叫什麼名字?”

  吳糾奇怪的抬起頭來,順著齊侯指的看過去,齊侯這一句說突兀的厲害,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要調戲良家婦女呢。

  吳糾一看,那個被指的人,大約二十歲左右,年紀很輕的模樣,穿著一身淡藍色的衣袍,身材纖細苗條,面龐白皙,眉目可以用“如畫”兩個字形容,長相端正秀氣,絕對是看一眼忘不掉的樣貌,別說是在這個年代了,就是拋到現代也是個美男子。

  那男子低著頭,看似很恭敬的樣子,聲音也清朗,卻溫柔,說:“小人雍巫。”

  吳糾一聽,猛地睜大眼睛,驚訝的看著那面容俊秀的男子,孔子曾說過一句話,“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

  意思是山東的淄水和河南的澠水混合在一起,易牙嘗了便能分辨出來。

  而眼前這個男子,便是齊侯日後最為寵幸的近臣其一;管夷吾臨終遺訓,決計不可承受齊國相位的jian佞其一;齊侯重病之時,將齊侯軟禁在寢殿之中,擁立公子無虧,逼迫公子昭逃奔宋國的亂臣其一……

  亦是名廚鼻祖、孔子口中的主角,雍氏,名巫,字牙,採食於易邑,因而美稱……易牙。

  第39章 狐狸精

  孔子曰:“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

  孟子曰:“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

  荀子曰:“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言治者予三王。三王既以定法度,制禮樂而傳之,有不用而改自作,何以異於變易牙之和,更師曠之律?”

  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也曾在《論衡》中誇獎易牙,“狄牙之調味也,酸則沃(澆)之以水,淡則加之以成,水火舊彭城。”

  易牙這個人,在古代是個有名的御廚,其次是美男子,再其次是政客,最後才是jian臣。

  而對這個人的評價,亦是褒貶不一,著名的孔子孟子荀子都多次誇獎了易牙,孔子說他味覺好,能嘗出淄水和澠水的區別,孟子直接說了一句“天下期於易牙”,可見在那個年代,易牙的名頭有多響亮。

  就算到如今,其實供奉易牙的人也不少,很多地方的易牙崇拜很鼎盛。

  不過到了後來,從韓非子開始,史記也有記載,易牙烹子的傳說就開始流傳了下來,到唐朝為止,易牙的地位開始一墜千丈,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佞臣賊子。

  吳糾對於易牙這個人,知道的其實算是多的,因為他上輩子也是接觸餐飲的人,很多地方的廚子都供奉易牙,尊易牙為祖師爺,吳糾也曾經看過後人整理的《易牙遺意》,大約像是一本食譜,將零零總總的調味方法和做菜方法一步一步詳細記錄下來。

  當時吳糾很喜歡這本書,可以說他的手藝其實並不是自創的,而是學習先人的手藝而得來的,但是易牙的手藝,在之前是完全沒有的,所以說易牙的手藝是他自己創造而來的。

  這樣一對比,吳糾覺得,自己在做菜這個方面,定然是不如易牙的。

  吳糾因為當時讀過易牙遺意,所以特意去查了查這個人,這是個很奇怪的人,如果他真是大jian大惡之徒,壞的這麼透頂,那為什麼後人還會供奉他?

  簡單掃一遍的話,表面上的歷史全都是對易牙壞的一方面的闡述,就連他做菜好,也變成了“以色侍君”的一種形式,變成了“靡靡之音”,再加上易牙本身是男身女相,又是近臣,也有很多野史描述了易牙和齊桓公不可告人的事情,等等。

  但是撥開這些人云亦云的故事之外,也有很多學者是給易牙正名的,烹子一說,似乎還存在疑點。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易牙他並不是雍姓,也不是功臣雍廩的後人,而是白狄人,易牙之所以又被叫做狄牙,其實並非史書勿寫,而是因為易牙本身是狄人。

  狄人是當時周天子封地周邊的一種少數民族,他們沒有自己的固定疆域,遊牧而生,靠掠奪充實自己,活動範圍主要在陝西東部北部一代。

  說起狄人,似乎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在很多年之後,著名的晉文公,春秋第二大霸主,在做公子的時候,被迫出逃的時候,就逃往了狄地,受到了狄人的保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