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金槐到香港去了以後,不久就有信來,說那邊房子已經找好了,月底又匯了點錢來。這裡小艾也托樓下住的一個孫先生給寫了回信去,又寫了封信給鄉下的兄嫂,叫金槐的哥哥出來一趟,把母親接回去。一切布置就緒,小艾的病卻是老不見好,心裡非常著急。馮老太也說是看這樣子大概是病不是喜。他們這附近有一家國藥店,店裡有一個醫生常住在那裡,診金比較便宜,小艾便去看了一趟,吃了兩帖藥,也不甚見效。她那大伯馮金福倒已經來了。小艾結婚後一直也沒有回鄉下去過,所以還是第一次見面。
金福來了少不得總有一兩天的耽擱,也沒有地方住,只得在樓下的客堂里搭了個鋪。他們這客堂後面攔掉一半,作為另一個房間租了出去,前面卻把一排~*扇全都拆了,擴展到天井裡,占去半個天井,所以名為客堂,倒有一半是露天的,夜裡風颼颼的,睡在那裡十分寒冷。
金福有好些年沒到上海來過了,他來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吃了碗泡飯,便說要到外面去遛遛。出去沒一會,卻退回來了,說外面亂得很,馬路上走不通。馮老太正笑他不中用,小艾躺在床上,卻說:“媽,你聽,今天外頭怎麼這樣鬧嚷嚷的。”
住在客堂後面的孫先生是在一個洋行里做式老夫的,每天早上按時出去上班,這時候也退了回來,帶來了驚人的消息,說日本兵開進租界了,外面人心惶惺,亂得一塌糊塗。
這一天大家都關著門守在家裡,沒有出去。孫先生到隔壁去借打電話,起初一直打不通,因為電話太忙碌。直到晚飯後方才接通了,也聽到了一些消息,說日本人同日進攻香港,孫先生回來一說,小艾聽見說香港已經打起來了,面上也還不肯露出十分著急的樣子,反而用話去寬慰馮老太。雖說金槐在香港是舉目無親,單身一個人陷在那裡,但是他們印刷所里這次去了那麼許多職工,大家緩急之間總也有個照應。而且香港那麼大地方,那麼多人呢,不見得單是他就會遇到危險。說是這樣說,急也還是一樣的急。小艾別的不懊悔,只恨她自己沒有跟他一同去,就是死也死在一起。
十天以後,報上登出香港陷落的消息,至少那邊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一個月二個月地過去,上海香港之間一直信息不通,依舊死生莫卜。小艾他們這時候一點進項也沒有,稍微有一點積蓄,也快用完了。金福還住在他們這裡,起初是因為路上不好走,他也沒有回原籍去,所以憑空又添上一個人坐吃。金福住在這裡,心裡也非常不安,因此也急於要回去。忽然有一天,他的三弟金桃也到上海來了,說金福幸而不在家鄉,這一向鄉下抽壯丁,捉人捉得非常厲害,他還是逃出來的。金福聽見這話,也只得死心塌地地住了下來。反而又添了一個人吃飯。他們兄弟倆四處托人找事,急切間哪裡找得到事情。
小艾病了這些時,現在漸漸的能夠起床了,就也想出去找事。像她這樣的人出去做事,通常的出路是幫傭,但是她非常不願意,她覺得那種勞役的生活她已經過夠了,事情重一點倒沒有關係,她就是不願意看人家的臉子。她想到工廠里做工,但是沒有門路,也進不去。
金桃倒有了著落,由他表哥介紹到一個火爐店去學生意。
這時候他們家裡實在維持不下去了,小艾急得沒有辦法,剛巧樓底下孫先生有一個朋友家裡要添一個女傭,孫家就把她薦了去。這家人家姓吳,男主人本來是孫先生的同事,不過是洋行里一個式老夫,也還是最近方才跳出去自立門戶,幾個人合夥開了個公司,因為他會說幾句日本話,便勾結了日本人,小小的做些非法的生意。孫先生看著眼熱,又有些氣不服,所以把這些事情全部給他說了出來,慨嘆著說他自己是不肯做這種事情,不然也發財了。
小艾到了吳家,他們那裡已經用了個燒飯娘姨,她就管洗衣服打雜兼帶孩子。那吳太太是個中年婦人,一張焦黃的尖削麵孔,臉上那樣瘦,身上卻相當的胖,圓滾滾的身子,穿著件金晃晃的織錦緞旗袍。她有個脾氣,不肯讓傭人有一刻工夫閒著,否則就覺得自己花這些錢雇這麼個人有點冤枉。因此只要看見人家在那裡歇著,暫時沒做什麼,她沒事也要想出些事來給人做。每天吃剩下的雞魚鴨肉,她寧可倒了也不給傭人吃,說道:“給他們吃慣了葷的,哪天要是沒有葷菜吃就要嘰咕了!索性一年到頭給他們吃素,倒也一聲不響。”有時候罵燒飯的這碗菜做得不好,拿起來就往痰盂里一倒,道:
“當是燒壞了就給你們吃了?偏不給你們吃!”小艾就最受不了這種叱罵的聲氣,那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回聲,她以為是永別了的一個世界。但是她也只能忍耐著,這裡的工錢雖然也不大,常常有人來打麻將,所以外快很多。
她又把金福薦給他們,在吳先生的行里做出店。金福很認識幾個字。
金福有了職業以後,也寄了點錢回家去,但是此後沒有多少時候,他的老婆就拖兒帶女找到上海來了。也還是因為鄉下抽壯丁,他們家的男丁全跑光了,不出人就得出錢,保甲長借端敲詐,金福的老婆被逼得沒有辦法,想著金福在上海也有了事情,便帶著幾個孩子和他們最小的一個弟弟一同到上海來了。當然仍舊是住在小艾這裡,好在小艾現在出去幫傭,不住在家裡,所以金福也可以不用避什麼嫌疑,便和他的老婆孩子一齊都住到閣樓上去。
小艾有時候回家來看看,仿佛形成了雀巢鳩占的局面。但是她覺得這也是應當的,她因為她自己娘家沒有人,一向把金槐家裡的人當作她的至親骨肉看待。同時她總忘不了她從前是個丫頭,人家總說大戶人家出來的丫頭往往好吃懶做,不會過日子,她倒偏要爭這口氣,所以一向非常刻苦,總想人家說她一聲賢惠。她現在每月的收入自己很少動用,總是拿到家裡來。不但馮老太靠她養活,就連金福夫婦也全仗她接濟,金福的收入有限,又有那麼一大群兒女嗷嗷待哺,也實在是不夠用。最小的一個小叔金海已經送到一爿皮鞋店裡去做學徒去了,兩個小叔都在店裡學生意,雖然管吃管住,衣裳鞋襪還是要自己負擔,又要小艾拿出錢來。她有時候也有一點怨,但是每逢看到他們總覺得十分親切。尤其是現在,香港陷落了已經快四個月了,金槐至今還沒有信來,她漸漸地感到淒涼恐怖和絕望,在這種時候,偶爾抽空回去一趟,雖然家裡這些人也並不能給她什麼安慰,她只要聽見他們一家老小嘰哩喳啦用他們的家鄉口音說著話,不由得就有一種溫暖之感,也不知為什麼緣故,心裡仿佛踏實了許多。
有一天晚飯後,金福忽然到吳家來找小艾,很興奮地說:
“金槐有信來了!今天早上到的,他們也不曉得,等我回去才看見。”說著,便從衣袋裡取出那封信來,念給她聽。上寫著:
“玉珍賢妻,吾現已平安到抵貴陽,可勿必掛念。在香港戰事發生後,吾們雖然飽受驚恐,幸而倒沒有受傷。惟印刷所工作停頓,老闆復避不見面,拒絕援助,以致同人們告貸無門,流落他鄉。去冬港地天氣反常奇冷,棉衣未帶,饑寒交迫。吾們後來決定冒著艱險步行赴內地,現已到抵貴陽,在此業已找到工作,暫可餬口。現在別的沒有什麼,只是不放心你們在上海,不知何日再能團聚。而且家中生活無著。不知你病好了沒有?你的身體也不好,但吾母親與家裡人仍須賴你照顧。書不盡言,夫金槐白。”
金福來了少不得總有一兩天的耽擱,也沒有地方住,只得在樓下的客堂里搭了個鋪。他們這客堂後面攔掉一半,作為另一個房間租了出去,前面卻把一排~*扇全都拆了,擴展到天井裡,占去半個天井,所以名為客堂,倒有一半是露天的,夜裡風颼颼的,睡在那裡十分寒冷。
金福有好些年沒到上海來過了,他來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吃了碗泡飯,便說要到外面去遛遛。出去沒一會,卻退回來了,說外面亂得很,馬路上走不通。馮老太正笑他不中用,小艾躺在床上,卻說:“媽,你聽,今天外頭怎麼這樣鬧嚷嚷的。”
住在客堂後面的孫先生是在一個洋行里做式老夫的,每天早上按時出去上班,這時候也退了回來,帶來了驚人的消息,說日本兵開進租界了,外面人心惶惺,亂得一塌糊塗。
這一天大家都關著門守在家裡,沒有出去。孫先生到隔壁去借打電話,起初一直打不通,因為電話太忙碌。直到晚飯後方才接通了,也聽到了一些消息,說日本人同日進攻香港,孫先生回來一說,小艾聽見說香港已經打起來了,面上也還不肯露出十分著急的樣子,反而用話去寬慰馮老太。雖說金槐在香港是舉目無親,單身一個人陷在那裡,但是他們印刷所里這次去了那麼許多職工,大家緩急之間總也有個照應。而且香港那麼大地方,那麼多人呢,不見得單是他就會遇到危險。說是這樣說,急也還是一樣的急。小艾別的不懊悔,只恨她自己沒有跟他一同去,就是死也死在一起。
十天以後,報上登出香港陷落的消息,至少那邊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一個月二個月地過去,上海香港之間一直信息不通,依舊死生莫卜。小艾他們這時候一點進項也沒有,稍微有一點積蓄,也快用完了。金福還住在他們這裡,起初是因為路上不好走,他也沒有回原籍去,所以憑空又添上一個人坐吃。金福住在這裡,心裡也非常不安,因此也急於要回去。忽然有一天,他的三弟金桃也到上海來了,說金福幸而不在家鄉,這一向鄉下抽壯丁,捉人捉得非常厲害,他還是逃出來的。金福聽見這話,也只得死心塌地地住了下來。反而又添了一個人吃飯。他們兄弟倆四處托人找事,急切間哪裡找得到事情。
小艾病了這些時,現在漸漸的能夠起床了,就也想出去找事。像她這樣的人出去做事,通常的出路是幫傭,但是她非常不願意,她覺得那種勞役的生活她已經過夠了,事情重一點倒沒有關係,她就是不願意看人家的臉子。她想到工廠里做工,但是沒有門路,也進不去。
金桃倒有了著落,由他表哥介紹到一個火爐店去學生意。
這時候他們家裡實在維持不下去了,小艾急得沒有辦法,剛巧樓底下孫先生有一個朋友家裡要添一個女傭,孫家就把她薦了去。這家人家姓吳,男主人本來是孫先生的同事,不過是洋行里一個式老夫,也還是最近方才跳出去自立門戶,幾個人合夥開了個公司,因為他會說幾句日本話,便勾結了日本人,小小的做些非法的生意。孫先生看著眼熱,又有些氣不服,所以把這些事情全部給他說了出來,慨嘆著說他自己是不肯做這種事情,不然也發財了。
小艾到了吳家,他們那裡已經用了個燒飯娘姨,她就管洗衣服打雜兼帶孩子。那吳太太是個中年婦人,一張焦黃的尖削麵孔,臉上那樣瘦,身上卻相當的胖,圓滾滾的身子,穿著件金晃晃的織錦緞旗袍。她有個脾氣,不肯讓傭人有一刻工夫閒著,否則就覺得自己花這些錢雇這麼個人有點冤枉。因此只要看見人家在那裡歇著,暫時沒做什麼,她沒事也要想出些事來給人做。每天吃剩下的雞魚鴨肉,她寧可倒了也不給傭人吃,說道:“給他們吃慣了葷的,哪天要是沒有葷菜吃就要嘰咕了!索性一年到頭給他們吃素,倒也一聲不響。”有時候罵燒飯的這碗菜做得不好,拿起來就往痰盂里一倒,道:
“當是燒壞了就給你們吃了?偏不給你們吃!”小艾就最受不了這種叱罵的聲氣,那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回聲,她以為是永別了的一個世界。但是她也只能忍耐著,這裡的工錢雖然也不大,常常有人來打麻將,所以外快很多。
她又把金福薦給他們,在吳先生的行里做出店。金福很認識幾個字。
金福有了職業以後,也寄了點錢回家去,但是此後沒有多少時候,他的老婆就拖兒帶女找到上海來了。也還是因為鄉下抽壯丁,他們家的男丁全跑光了,不出人就得出錢,保甲長借端敲詐,金福的老婆被逼得沒有辦法,想著金福在上海也有了事情,便帶著幾個孩子和他們最小的一個弟弟一同到上海來了。當然仍舊是住在小艾這裡,好在小艾現在出去幫傭,不住在家裡,所以金福也可以不用避什麼嫌疑,便和他的老婆孩子一齊都住到閣樓上去。
小艾有時候回家來看看,仿佛形成了雀巢鳩占的局面。但是她覺得這也是應當的,她因為她自己娘家沒有人,一向把金槐家裡的人當作她的至親骨肉看待。同時她總忘不了她從前是個丫頭,人家總說大戶人家出來的丫頭往往好吃懶做,不會過日子,她倒偏要爭這口氣,所以一向非常刻苦,總想人家說她一聲賢惠。她現在每月的收入自己很少動用,總是拿到家裡來。不但馮老太靠她養活,就連金福夫婦也全仗她接濟,金福的收入有限,又有那麼一大群兒女嗷嗷待哺,也實在是不夠用。最小的一個小叔金海已經送到一爿皮鞋店裡去做學徒去了,兩個小叔都在店裡學生意,雖然管吃管住,衣裳鞋襪還是要自己負擔,又要小艾拿出錢來。她有時候也有一點怨,但是每逢看到他們總覺得十分親切。尤其是現在,香港陷落了已經快四個月了,金槐至今還沒有信來,她漸漸地感到淒涼恐怖和絕望,在這種時候,偶爾抽空回去一趟,雖然家裡這些人也並不能給她什麼安慰,她只要聽見他們一家老小嘰哩喳啦用他們的家鄉口音說著話,不由得就有一種溫暖之感,也不知為什麼緣故,心裡仿佛踏實了許多。
有一天晚飯後,金福忽然到吳家來找小艾,很興奮地說:
“金槐有信來了!今天早上到的,他們也不曉得,等我回去才看見。”說著,便從衣袋裡取出那封信來,念給她聽。上寫著:
“玉珍賢妻,吾現已平安到抵貴陽,可勿必掛念。在香港戰事發生後,吾們雖然飽受驚恐,幸而倒沒有受傷。惟印刷所工作停頓,老闆復避不見面,拒絕援助,以致同人們告貸無門,流落他鄉。去冬港地天氣反常奇冷,棉衣未帶,饑寒交迫。吾們後來決定冒著艱險步行赴內地,現已到抵貴陽,在此業已找到工作,暫可餬口。現在別的沒有什麼,只是不放心你們在上海,不知何日再能團聚。而且家中生活無著。不知你病好了沒有?你的身體也不好,但吾母親與家裡人仍須賴你照顧。書不盡言,夫金槐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