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劉娥大驚,抱住了元侃:“三郎、三郎你怎麼了,我該死,我不該說的”
元侃深吸一口氣,搖頭道:“沒事,沒關係”他看著劉娥,臉上現出一絲苦笑,聲音也仿佛變得嘶啞了,他竭力慢慢地道:“沒關係,小娥,你再說下去。你那些犯忌諱的話,很好、很好!我想聽!”
劉娥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地道:“這些話,我不知道是告訴你好,還是不告訴你好!許王任開封府之後,流放了一些楚王府原來的府僚,再加上那件事,有人說,是楚王一黨的人不饒他;還有人說,奪儲的事,許王做得出,那襄王、越王、益王他們也會做得出來……”
元侃跳了起來,臉色紫漲:“你說什麼?我、我們?四弟五弟他們?不不不,這不可能,這絕不可能!說這話的人,這心地何其惡毒!”
“三郎!”劉娥迅速抬頭輕聲叫道:“三郎,外頭這些人心風波,你早知道到一些,比不知道要好!”
元侃終於鎮定下來:“小娥,你說得對!還有嗎?”
劉娥看著窗外,臉忽然紅了,聲音也越來越輕:“還有,就是坊間有人傳說,張良娣常到西佛寺去,不僅僅是為死去的父母做道場,而是那裡的和尚,有些邪門歪道的東西。張良娣因此閨房之中很得許王的歡心……也因此,把身子弄壞了……”
元侃的眼越瞪越大,直道:“胡說、胡說!”
劉娥看著元侃,輕聲道:“倘若這些坊間傳言流入禁中,只怕怕為了牽連太大,有人、有人寧可取最後一種吧!”
元侃怔怔地坐著:“可是人已經死了,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答案呢,一定要套上這麼一個罪名呢?是誰想要這麼一個叫死者不安,生者難堪的答案呢?”
是誰要這樣一個叫死者不安,生者難堪的答案呢?這個問題於王繼恩來說,卻是完全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的。那一日接手此案後,他便已經得知太宗曾經見過開寶太上皇后宋氏,也知道宋後說了什麼樣的話。
太宗素來膽氣極粗,面對著百萬沙場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的場景,也能上也不眨一下。像宋後這般瘋婦臨死的訖語,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可是不知為何鬼使神差似地,在他的心中,卻是老把宋後的話和許王的死亡這兩件事不由自主地連在一起想。燭影斧聲,本是他生平最大的一樁心事;為帝王者,子嗣儲位更是他最關心的一件事。
當這兩年事糾纏在一起,不斷地拷問著他的內心,他終於下令叫王繼恩去查這件事。他究竟要得出什麼樣的結果,這個問題連他自己也不敢深入地多想。
但是王繼恩卻不能不想。不管查出的是什麼答案,許王的死亡,必須要有答案,而不能成為一樁懸疑。先前王太醫那“積勞成疾”的話,若無太宗內心的不安感,於死者生者,固然都是皆大歡喜的答案。然而許王的死,若無人能夠為此而承擔起責任來,而只能歸疚於上天命運的話。那麼?天譴誰?天譴皇帝嗎?
這是萬萬不能報上去的答案!
況且王繼恩對此一說,也心中存疑,許王年富力qiáng,諸皇子都是習武之人,又不是文弱書生,處理此案牘事務,如何就積勞成疾了?日常太醫院也是每月請平安脈,真有疾病,也不會如此bào發而亡呀!
王繼恩這邊叫了拿了王太醫等一幹當日為許王診脈的太醫,這邊秘密地查許王所轄的開封府等各下屬部門,另外則派了些人暗暗地潛入許王府和許王妃之兄李允正的府中,結交些下人套話。
不料想,這一查之下,竟是每日都有新的qíng況報上,件件令人心驚,到最後,連那楚王府大火那夜許王放飛手中的海東青,楚王府的舊部與許王府幕僚們的明爭暗頭,許王幕僚們的秘密商議,許王府後園的丫環屍體,張良娣所經常去的西佛寺的污穢……背後做小動作的人,一直追查到各家皇子、宰相大臣們都扯了進去,還包括廢死的太祖諸子德昭德芳及皇弟廷美等人的餘黨蹤跡。
到了最後王繼恩已經怕了,他查得太細,挖得太深,這世上任何事qíng你只要深挖下去,這朝廷官場竟是沒有人不牽涉到的。他掀開了一個蓋子想看清楚裡面的東西,卻發現裡面是無底的黑dòng。他現在努力地,不再是如何挖掘這個黑dòng有多深,而是急著要把這蓋子蓋回去。
一chuáng錦被掩過,大家平安無事。
那麼,死一個張良娣,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更何況,這女子本也有取死之道。
然而天威之不可測,還在他將許王的死,都盡數推在張良娣身上之後。太宗一動不動地聽完了報告,氣得渾身顫抖,一怒之下,便下了“停冊皇太子禮,其喪葬不得從親王禮,以一品鹵簿葬。其左右皆決杖停免”的旨意。
不敢看太宗盛怒的臉,王繼恩只得唯唯應聲退下,渾身已經冷汗濕透了。他報上去的只有張氏的罪名,太宗聽到的仿佛也只是張氏的罪名,然而這樣的旨意下來,卻分明不單是針對著張氏一個人的罪過。他沒有報上去的,太宗所真正為之發怒的,正是那兩人心照不宣的那些隱事呀!
許王的一頁,就被這麼輕輕翻過,誰也不再提起了。
轉眼,又快到過年了。宮中張燈結彩,迎候新年。
襄王妃郭熙已經有了五個月的身孕了,皇后體恤她,令她在府中安心靜養。然而重大的節慶,她也不敢懈怠,必要進宮請安的。
這一日正是臘八,皇后賜臘八粥,各府王妃均入宮領宴。
郭妃走入皇后宮中時,見幾個王妃們都到了,正圍著皇后說說笑笑。
李後見是郭妃來了,招手笑道: 正說你呢,你就到了。來,坐我身邊來,讓我看看。 說著拉了郭妃到自己身邊坐下,摸摸她的肚子笑道: 有五個月了吧,看你的肚子必定生男。你看這幾個妯娌,都羨慕你好福氣,入府不到一年就懷上了。辱娘進宮回事,也只說你賢德。只是如今你有了身孕,不宜太操勞,正該自己保養身子才是。
越王妃李氏看著李後對著郭妃愛撫備至,又羨又妒,眼中險些冒出火來。她忍著妒意,假意笑道: 正是呢,方才大伙兒說起來,二嫂三嫂,都是我們這一批里難得的賢德人。
郭妃心中大怒,許王剛剛去世又失了聖寵降了職,這一次聚會許王妃便不能列入與會。越王妃竟將她與許王妃並提,好生惡毒。這邊臉上卻不表露出來,只淡淡地笑道: 我們王爺也沒個三妻四妾的,我不敢承四弟妹這句賢德呢。四弟待四弟妹也是極好的,雖然納了妾,卻也不肯留得長久了。
越王妃被她這一回,又羞又氣,臉兒漲得通紅,在場諸王妃卻有幾個低頭偷笑著。越王妃性qíng悍妒,越王元份納過幾個姬妾,都被她明里暗裡弄死的趕走的,畢竟一個也留不住。太宗賜死許王府的張良娣,一個重要的罪名就是杖殺奴婢。郭妃這綿里藏針的話,也是極厲害的。
李後冷眼旁觀著,見這兩個王妃上來才兩句便弄得這般箭撥弩張的,便輕笑道: 說到賢德,卻正是你們做王妃當做到的。只是你們未必就真的知道,什麼叫賢德了!
見皇后開口,眾王妃皆低下頭去,恭聲道: 謹聽皇后娘娘的教導!
李後笑道: 常言道:妻賢夫禍少。一味地悍妒,固然是不賢,然而一味地放縱,卻也不是賢妻之道。要做得一個賢妃,不當管的不必去管,當管的不管,也不成。須得知道分寸,懂得有節、有度才行。我隱約聽說你們中有些府裡頭,似乎也有不好的傳言,我且不細究。只今日在這裡對你們說,你們雖然是皇室中人,卻也得守得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律條,常言道妻賢夫禍少,斷不可再出現許王府那種人命官司,僭逾制度的事,那就是大賢了。然而並不是守住自己就罷了,一府裡頭的事,做王妃的當管也得管。你們做王妃的,素日裡一則要侍候好自己的丈夫,要明白婦者伏也,不過逞qiáng鬥氣,失了夫妻之份。其次要盡著一府王妃的責任,要輔助自己的丈夫管好家,要做他的眼睛,做他的耳朵,有不到的地方,該勸的也是要勸的。你看許王妃自己沒做錯事,可是她沒做好一個王妃,當管的不管,以至於王府裡頭出事,她也失了臉面。賢惠也不是撒開手兒,諸事不問,天塌不管,也不是真的賢德之道。
一時諸王妃無言。
過了一會兒,郭妃笑道: 娘娘的話,真是越逐磨越有理,讓臣媳們一下子就找著了方向。平時我們也是這麼想著做著的,只是我們愚鈍,娘娘方才的道理,只想得一分兩分,萬不及今日娘娘說得齊全明白。
李後看了看她,笑道: 我是不擔心你們兩個的,襄王是個老實孩子,你也是個明白人。
郭妃笑道: 我懂什麼,我只把自己院子裡的事料理清楚了,把我們王爺的飲食起居打理了,大事小事我都不明白呢。
李後關心地道: 你如今有了身孕了,襄王府裡頭也沒個輔助的人,凡事可要自己保重!
越王妃假意兒笑道: 正是,三嫂為人,誰也是挑不出毛病來的。聽說襄王府里里外外,都是三嫂一手操持,真是能幹。只是平時尚可,如今你有了天家骨ròu,正該好好地保養自己。母后可不許她再這麼操勞了,你自己事小,皇孫事大。我府裡頭倒有幾個丫頭還伶俐,三嫂要是不嫌棄,挑一個過去幫你吧!
郭妃心中暗暗冷笑,卻不動聲色地道: 多謝四弟妹好意,我自己身邊倒還有幾個丫頭,能幫著我料理事的。
越王妃掩口輕笑: 府中的事,倒是有人料理的,可是你們襄王難道不要人服侍嗎?總不成這幾個月,讓他過和尚日子。
身後的幾名宮女都掩口輕笑,郭妃心中羞惱無比,一時竟無法開口。
越王妃一不作二不休,乘機道: 如今襄王府別無姬妾,這知道的,說是三哥專qíng,三嫂招人愛。不知道的,還只道是三哥太老實了,三嫂氣量小呢。我聽著都替您不服,你說說這外頭傳的什麼話哦!
郭妃臉漲得通紅,直氣得說出一個字來: 你-- 就再也說不下去了。旁邊宮女卻還在輕笑。
好了! 李後輕輕地一聲,大家立刻靜了下來,不敢出聲。
自許王死後,皇儲之位空缺,朝堂上襄王越王各擁一派暗中較勁,後宮裡兩家王妃也是唇槍舌劍各不相讓。李後冷眼旁觀,自有計較,雖然兩位王爺都不是她所生,但是越王自有生母,比不得襄王生母早亡,與自己親近得多。再加上越王妃是皇帝指婚,生性驕悍難制,比不得襄王妃是自己當了皇后親自看中了性qíng好壞而挑選出來的。因此,李後雖然表面上對各家王妃無分彼此,心裡卻自有天平分了高下來。
李後掃視一場,微微一笑: 越王妃這張嘴,真是叫人笑也不是,氣也不是的。今兒咱們娘兒幾個自家人,在一起說說,你三嫂有喜,你引她笑一笑倒也無妨。要是傳到外頭不相關的人耳中,倒顯得不是大家氣派。襄王妃, 她很親昵地拉過郭妃的手,笑道: 是得置個人,好幫著你服侍襄王,也讓你好好養胎。 她回頭叫道: 媛兒
但見一個宮人立刻應聲: 奴婢在。 聲音很是清脆伶俐。
李後笑道: 媛兒在我身邊,最能討我喜歡。她的出身,也不是平常人家,是天武副指揮使楊知信的侄女兒。去年到我身邊,調教了一年,誰討我也不給,如今就給了你吧!
元侃深吸一口氣,搖頭道:“沒事,沒關係”他看著劉娥,臉上現出一絲苦笑,聲音也仿佛變得嘶啞了,他竭力慢慢地道:“沒關係,小娥,你再說下去。你那些犯忌諱的話,很好、很好!我想聽!”
劉娥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地道:“這些話,我不知道是告訴你好,還是不告訴你好!許王任開封府之後,流放了一些楚王府原來的府僚,再加上那件事,有人說,是楚王一黨的人不饒他;還有人說,奪儲的事,許王做得出,那襄王、越王、益王他們也會做得出來……”
元侃跳了起來,臉色紫漲:“你說什麼?我、我們?四弟五弟他們?不不不,這不可能,這絕不可能!說這話的人,這心地何其惡毒!”
“三郎!”劉娥迅速抬頭輕聲叫道:“三郎,外頭這些人心風波,你早知道到一些,比不知道要好!”
元侃終於鎮定下來:“小娥,你說得對!還有嗎?”
劉娥看著窗外,臉忽然紅了,聲音也越來越輕:“還有,就是坊間有人傳說,張良娣常到西佛寺去,不僅僅是為死去的父母做道場,而是那裡的和尚,有些邪門歪道的東西。張良娣因此閨房之中很得許王的歡心……也因此,把身子弄壞了……”
元侃的眼越瞪越大,直道:“胡說、胡說!”
劉娥看著元侃,輕聲道:“倘若這些坊間傳言流入禁中,只怕怕為了牽連太大,有人、有人寧可取最後一種吧!”
元侃怔怔地坐著:“可是人已經死了,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答案呢,一定要套上這麼一個罪名呢?是誰想要這麼一個叫死者不安,生者難堪的答案呢?”
是誰要這樣一個叫死者不安,生者難堪的答案呢?這個問題於王繼恩來說,卻是完全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的。那一日接手此案後,他便已經得知太宗曾經見過開寶太上皇后宋氏,也知道宋後說了什麼樣的話。
太宗素來膽氣極粗,面對著百萬沙場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的場景,也能上也不眨一下。像宋後這般瘋婦臨死的訖語,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可是不知為何鬼使神差似地,在他的心中,卻是老把宋後的話和許王的死亡這兩件事不由自主地連在一起想。燭影斧聲,本是他生平最大的一樁心事;為帝王者,子嗣儲位更是他最關心的一件事。
當這兩年事糾纏在一起,不斷地拷問著他的內心,他終於下令叫王繼恩去查這件事。他究竟要得出什麼樣的結果,這個問題連他自己也不敢深入地多想。
但是王繼恩卻不能不想。不管查出的是什麼答案,許王的死亡,必須要有答案,而不能成為一樁懸疑。先前王太醫那“積勞成疾”的話,若無太宗內心的不安感,於死者生者,固然都是皆大歡喜的答案。然而許王的死,若無人能夠為此而承擔起責任來,而只能歸疚於上天命運的話。那麼?天譴誰?天譴皇帝嗎?
這是萬萬不能報上去的答案!
況且王繼恩對此一說,也心中存疑,許王年富力qiáng,諸皇子都是習武之人,又不是文弱書生,處理此案牘事務,如何就積勞成疾了?日常太醫院也是每月請平安脈,真有疾病,也不會如此bào發而亡呀!
王繼恩這邊叫了拿了王太醫等一幹當日為許王診脈的太醫,這邊秘密地查許王所轄的開封府等各下屬部門,另外則派了些人暗暗地潛入許王府和許王妃之兄李允正的府中,結交些下人套話。
不料想,這一查之下,竟是每日都有新的qíng況報上,件件令人心驚,到最後,連那楚王府大火那夜許王放飛手中的海東青,楚王府的舊部與許王府幕僚們的明爭暗頭,許王幕僚們的秘密商議,許王府後園的丫環屍體,張良娣所經常去的西佛寺的污穢……背後做小動作的人,一直追查到各家皇子、宰相大臣們都扯了進去,還包括廢死的太祖諸子德昭德芳及皇弟廷美等人的餘黨蹤跡。
到了最後王繼恩已經怕了,他查得太細,挖得太深,這世上任何事qíng你只要深挖下去,這朝廷官場竟是沒有人不牽涉到的。他掀開了一個蓋子想看清楚裡面的東西,卻發現裡面是無底的黑dòng。他現在努力地,不再是如何挖掘這個黑dòng有多深,而是急著要把這蓋子蓋回去。
一chuáng錦被掩過,大家平安無事。
那麼,死一個張良娣,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更何況,這女子本也有取死之道。
然而天威之不可測,還在他將許王的死,都盡數推在張良娣身上之後。太宗一動不動地聽完了報告,氣得渾身顫抖,一怒之下,便下了“停冊皇太子禮,其喪葬不得從親王禮,以一品鹵簿葬。其左右皆決杖停免”的旨意。
不敢看太宗盛怒的臉,王繼恩只得唯唯應聲退下,渾身已經冷汗濕透了。他報上去的只有張氏的罪名,太宗聽到的仿佛也只是張氏的罪名,然而這樣的旨意下來,卻分明不單是針對著張氏一個人的罪過。他沒有報上去的,太宗所真正為之發怒的,正是那兩人心照不宣的那些隱事呀!
許王的一頁,就被這麼輕輕翻過,誰也不再提起了。
轉眼,又快到過年了。宮中張燈結彩,迎候新年。
襄王妃郭熙已經有了五個月的身孕了,皇后體恤她,令她在府中安心靜養。然而重大的節慶,她也不敢懈怠,必要進宮請安的。
這一日正是臘八,皇后賜臘八粥,各府王妃均入宮領宴。
郭妃走入皇后宮中時,見幾個王妃們都到了,正圍著皇后說說笑笑。
李後見是郭妃來了,招手笑道: 正說你呢,你就到了。來,坐我身邊來,讓我看看。 說著拉了郭妃到自己身邊坐下,摸摸她的肚子笑道: 有五個月了吧,看你的肚子必定生男。你看這幾個妯娌,都羨慕你好福氣,入府不到一年就懷上了。辱娘進宮回事,也只說你賢德。只是如今你有了身孕,不宜太操勞,正該自己保養身子才是。
越王妃李氏看著李後對著郭妃愛撫備至,又羨又妒,眼中險些冒出火來。她忍著妒意,假意笑道: 正是呢,方才大伙兒說起來,二嫂三嫂,都是我們這一批里難得的賢德人。
郭妃心中大怒,許王剛剛去世又失了聖寵降了職,這一次聚會許王妃便不能列入與會。越王妃竟將她與許王妃並提,好生惡毒。這邊臉上卻不表露出來,只淡淡地笑道: 我們王爺也沒個三妻四妾的,我不敢承四弟妹這句賢德呢。四弟待四弟妹也是極好的,雖然納了妾,卻也不肯留得長久了。
越王妃被她這一回,又羞又氣,臉兒漲得通紅,在場諸王妃卻有幾個低頭偷笑著。越王妃性qíng悍妒,越王元份納過幾個姬妾,都被她明里暗裡弄死的趕走的,畢竟一個也留不住。太宗賜死許王府的張良娣,一個重要的罪名就是杖殺奴婢。郭妃這綿里藏針的話,也是極厲害的。
李後冷眼旁觀著,見這兩個王妃上來才兩句便弄得這般箭撥弩張的,便輕笑道: 說到賢德,卻正是你們做王妃當做到的。只是你們未必就真的知道,什麼叫賢德了!
見皇后開口,眾王妃皆低下頭去,恭聲道: 謹聽皇后娘娘的教導!
李後笑道: 常言道:妻賢夫禍少。一味地悍妒,固然是不賢,然而一味地放縱,卻也不是賢妻之道。要做得一個賢妃,不當管的不必去管,當管的不管,也不成。須得知道分寸,懂得有節、有度才行。我隱約聽說你們中有些府裡頭,似乎也有不好的傳言,我且不細究。只今日在這裡對你們說,你們雖然是皇室中人,卻也得守得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律條,常言道妻賢夫禍少,斷不可再出現許王府那種人命官司,僭逾制度的事,那就是大賢了。然而並不是守住自己就罷了,一府裡頭的事,做王妃的當管也得管。你們做王妃的,素日裡一則要侍候好自己的丈夫,要明白婦者伏也,不過逞qiáng鬥氣,失了夫妻之份。其次要盡著一府王妃的責任,要輔助自己的丈夫管好家,要做他的眼睛,做他的耳朵,有不到的地方,該勸的也是要勸的。你看許王妃自己沒做錯事,可是她沒做好一個王妃,當管的不管,以至於王府裡頭出事,她也失了臉面。賢惠也不是撒開手兒,諸事不問,天塌不管,也不是真的賢德之道。
一時諸王妃無言。
過了一會兒,郭妃笑道: 娘娘的話,真是越逐磨越有理,讓臣媳們一下子就找著了方向。平時我們也是這麼想著做著的,只是我們愚鈍,娘娘方才的道理,只想得一分兩分,萬不及今日娘娘說得齊全明白。
李後看了看她,笑道: 我是不擔心你們兩個的,襄王是個老實孩子,你也是個明白人。
郭妃笑道: 我懂什麼,我只把自己院子裡的事料理清楚了,把我們王爺的飲食起居打理了,大事小事我都不明白呢。
李後關心地道: 你如今有了身孕了,襄王府裡頭也沒個輔助的人,凡事可要自己保重!
越王妃假意兒笑道: 正是,三嫂為人,誰也是挑不出毛病來的。聽說襄王府里里外外,都是三嫂一手操持,真是能幹。只是平時尚可,如今你有了天家骨ròu,正該好好地保養自己。母后可不許她再這麼操勞了,你自己事小,皇孫事大。我府裡頭倒有幾個丫頭還伶俐,三嫂要是不嫌棄,挑一個過去幫你吧!
郭妃心中暗暗冷笑,卻不動聲色地道: 多謝四弟妹好意,我自己身邊倒還有幾個丫頭,能幫著我料理事的。
越王妃掩口輕笑: 府中的事,倒是有人料理的,可是你們襄王難道不要人服侍嗎?總不成這幾個月,讓他過和尚日子。
身後的幾名宮女都掩口輕笑,郭妃心中羞惱無比,一時竟無法開口。
越王妃一不作二不休,乘機道: 如今襄王府別無姬妾,這知道的,說是三哥專qíng,三嫂招人愛。不知道的,還只道是三哥太老實了,三嫂氣量小呢。我聽著都替您不服,你說說這外頭傳的什麼話哦!
郭妃臉漲得通紅,直氣得說出一個字來: 你-- 就再也說不下去了。旁邊宮女卻還在輕笑。
好了! 李後輕輕地一聲,大家立刻靜了下來,不敢出聲。
自許王死後,皇儲之位空缺,朝堂上襄王越王各擁一派暗中較勁,後宮裡兩家王妃也是唇槍舌劍各不相讓。李後冷眼旁觀,自有計較,雖然兩位王爺都不是她所生,但是越王自有生母,比不得襄王生母早亡,與自己親近得多。再加上越王妃是皇帝指婚,生性驕悍難制,比不得襄王妃是自己當了皇后親自看中了性qíng好壞而挑選出來的。因此,李後雖然表面上對各家王妃無分彼此,心裡卻自有天平分了高下來。
李後掃視一場,微微一笑: 越王妃這張嘴,真是叫人笑也不是,氣也不是的。今兒咱們娘兒幾個自家人,在一起說說,你三嫂有喜,你引她笑一笑倒也無妨。要是傳到外頭不相關的人耳中,倒顯得不是大家氣派。襄王妃, 她很親昵地拉過郭妃的手,笑道: 是得置個人,好幫著你服侍襄王,也讓你好好養胎。 她回頭叫道: 媛兒
但見一個宮人立刻應聲: 奴婢在。 聲音很是清脆伶俐。
李後笑道: 媛兒在我身邊,最能討我喜歡。她的出身,也不是平常人家,是天武副指揮使楊知信的侄女兒。去年到我身邊,調教了一年,誰討我也不給,如今就給了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