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於是\ 狸貓換太子\ 就此出籠,那些被害死的皇子生母,在戲裡不但逃過一劫,而且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做回太后寶座,終於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害人者得到報應。借著戲文來罵孫太后、萬貴妃,也同時把明英宗明憲宗涮了一把。而劉娥同劉秀趙匡胤一樣,也替後來朝代的宮闈血案背上了黑鍋一個。
大中祥符八年的秋天,御苑中秋jú盛開,紅葉滿枝,百果飄香。皇后劉娥帶著妃嬪們坐在亭中,看著孩子們嬉戲。
皇子趙受益已經五周歲了,此時正領著頭在假山間瘋跑著,跟在他身後跌跌撞撞的是楚王的孫子趙宗保,今年才不過三周歲,穿著紅色小襖跟在後面的是李氏所生的小公主靈兒,才不過兩周歲。另外三個稍大的孩子前後護持著這三人的,一個亦是楚王的孫子,七歲的趙宗旦;一個是鎮王元偓的兒子趙允弼,今年八歲;另一個是劉美的兒子,八歲的劉從德。
劉娥唯恐宮中皇子受益獨在宮中養成得性qíng孤僻了,於是又抱養楚王的孫子趙宗保一同做伴,又讓趙允弼、趙宗旦與劉從德當了皇子的伴讀,再加上小公主靈兒,六個孩子常常玩在一起。
先皇太宗皇帝共有九子,此時活著的,除真宗外,只有長子楚王元佐、六王元偓、八王元儼這三人,因此上真宗對此三王亦是格外垂顧。讓元佐與元偓的子嗣,為皇子伴讀。
此時,坐在亭中的后妃們,談論的卻正是將在年底舉行的皇子加冠之禮。楊氏此時已被封為淑妃,這時候問劉後道: 姐姐,皇兒才五歲,就行加冠禮,這合適嗎?
劉後嘆了一口氣,淡淡地道: 這是官家的意思。
真宗近年來越來越沉迷於王欽若所營造出來的神仙世界了。這也是臣子們要君的手法,創造出在上位感興趣的一個項目來,極力地誇大它的作用,使在上位者把民力物力投入這件事中,而自己主持其事,便能夠上下弄權固位了。
而真宗從開始的設神道以懾外邦,到今日的沉迷,確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所在。當年真宗因為五個皇子先後早夭,未免有些心灰意冷,不料以祈子的名義建設神殿兩年之後,竟然得子,心中未免有幾分相信了。再加上這兩年來,真宗漸漸覺得老之將至,而皇子尚年幼,此時的追求神道,確也似秦皇漢武崇信方士一樣,有求長壽之意了。
自皇子出生後,宰相們屢次上書,請求早日封王。真宗亦也是希望在自己活著的時候,逐步將朝政之事交與皇子。因此決定,今年年底為皇子行加冠元服之禮,待冠禮過後,就可以直接封王理政了。
因此雖然一般男子加冠之禮多為二十歲成人之後,此時卻只得撥苗助長了。
兩人正說著,忽然聽到一聲清脆的聲音: 母后,母妃 你們看,我抓到一隻大蝴蝶! 兩人抬起頭來,卻見趙受益跌跌撞撞地抓著一隻蝴蝶,向著亭子邊跑過來。
此時李氏已經被冊封為九嬪之中的婉儀,也陪坐在亭子的下首,聽到 母妃 這一聲叫喚,又見小皇子笑得一臉燦爛地向她衝過來,不由地張開雙手,卻見小皇子衝過她的身邊,直撲到劉後的懷中,心頭只覺得空空dàngdàng,黯然收手,心道: 我這是怎麼了,可真是糊塗了不成,他怎麼可能沖我喊母妃!
忽然又聽得 母親 一聲嬌喚,靈公主跑進來,糯糯軟軟的身子直撲進她的懷中,嬌聲道: 母親,母親,我也要大蝴蝶,我也要大蝴蝶!
李氏的心忽然間就落到了實處,笑抱著女兒道: 靈兒乖,呆會兒母親再叫人給你抓蝴蝶去!
劉後笑道: 靈兒,來,到母后這邊來!
靈公主乖巧地跑到劉後身邊,叫了一聲: 母后!
劉後笑對懷中的趙受益道: 皇兒乖,你是哥哥,把蝴蝶送給靈兒好不好?
趙受益昂首道: 好,我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跟小丫頭爭。
劉後笑撫著他的小腦袋道: 對,你是男子漢大丈夫,再過幾個月,父皇就要給你行冠禮了,行了冠禮,就是大人了,懂嗎?
趙受益響亮地應了一聲: 哎! 引得眾人都笑了。
此時楊淑妃亦抱過趙宗保,三個小孩子在糙地上滾得一身是糙干泥土,卻都沾在后妃們華麗的裙裝上。劉後不以為意,笑嘻嘻地抱著趙受益問侍立一邊的三個大孩子道: 師父近日都教什麼了?
趙宗旦素來像個小大人,此時忙回答道: 太傅已經開始教四書了。
劉後點了點頭,又問劉從德: 你舅父近來在做什麼?
劉從德知道問的是錢惟演,忙答道: 舅父在家閉門讀書,又與楊大人等把《西崑酬唱集》等又添了許多內容。
劉後笑道: 哦,惟演倒有這樣的閒心,幾時拿來我看看。 低頭想了一想又道: 我可見不得他這般清閒,你可告訴他準備著,再沒幾日這般清閒了。
劉從德已有些懂事,忙跪下謝恩。
過得幾日,旨意下來,遷錢惟演為工部侍郎,樞密院副使,兼學士。三司使丁謂、翰林學士李迪升為參知政事。
汴京城的雪,今年下得特別早,丁謂走出轎子,只覺得一陣寒意襲來,他跺了跺腳,笑道: 今年好雪,明天的莊稼又可大豐收了。
早已經候在亭中的宰相王欽若撫掌大笑: 我們在亭里說了半日的風花雪月,不及謂之這一句惜時愛民。
丁謂大笑: 咱自從做了三司使後,每日裡銖錙必較,張口錢糧閉口土木,早成俗不可耐,哪及得上王相與各位大人名士風流,才子口角。 說著,大步走進亭子裡去,早見三司使林特、兵部侍郎陳彭年、皇城司劉承規等人均已經在了,都笑道: 謂之這話說得該罰,你自比大俗人,豈不是寒磣我們不是?
丁謂哈哈大笑: 不敢,不敢。
亭中五人,俱是當今名士,除治國理政外,亦是各有所長,各有所專。
宰相王欽若,當年曾經主修《冊府元龜》,將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御覽》﹐分類編纂。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等三十一部。在五代十國百年之亂後,將史料整理收集,得以傳之後世,實為大功。
副相丁謂,首撰《景德農田赦》《會計錄》等,自本朝以來第一次將天下農田的分布,賦稅的多寡作一番普查,記錄在案,由此真宗始知天下農田多少,荒廢多少,人戶多少,能收賦稅多少,為以後制訂農事賦稅政策大有所用。咸平之治,便是有所本,有所據,方得天下大治,賦稅豐收。
三司使林特,對開國初的茶法進行改革。開國初因為軍中急需要用錢,令商人以販茶可加虛估之數,不料此風越演越烈,到近年來虛估之數超過實數七倍之多,令天下茶利朝廷只得五十萬,倒有三四百萬落於把持中間的茶商之手,造成官府無財,百姓奪利,前些年王小波李順起義,亦有此中原因。林特改制茶法之後,虛估數減少到少於一倍,朝廷茶稅大增,又加上其他舉措,令得這些年雖然皇帝東封西祀,開銷浩大,每年國庫餘數倒比往年增了許多。
兵部侍郎陳彭年,在音韻方面成就極大,他重拾五代失散韻書,修撰《大宋重修廣韻》,此書收字二萬六千餘。此後大宋詞學興盛,此書功不可沒,千載之下研習韻書者,均將陳彭年此之奉為圭皋。
皇城司劉承規,是昔年中宮總管,後結交當今劉後,權熱日盛。他雖然是個宦官,滿腹才學不下於當今才子,他歷經太祖太宗與當今天子,掌皇家秘閣圖書三十年,三館秘閣書籍經久不治,多謬誤亂簡,他率朱昂、杜鎬與他整理,著為目錄;先朝修《太宗實錄》和本朝編纂《冊府元龜》、《國史》及讎校等事,均由他典領。他修撰目錄心得,亦為後世之本。
這五人意氣相投,政見相似,便常聚一起,便如今日金明池賞雪飲酒一般。
丁謂走進亭中,林特已經滿倒了一杯酒送上,道: 丁相請!
丁謂一口將酒飲盡,笑道: 好,權當我向各位陪不是,又遲到了,又說錯話了。 自己再倒了一杯,向王欽若敬道: 恭喜王相,終於得遂所願了。 前些時候,因為宰相王旦病故,升王欽若為左仆she、中書侍部兼平章事,入閣拜相。
王欽若淡淡一笑,將手中酒杯一飲而盡,卻盡露疲倦之色: 這杯酒到得太晚了,意料中的事,卻晚到心中竟然連高興都提不起勁來了。 說著,將手中的酒杯重重一放,恨恨地道: 為了王子明,誤我為相十年。
丁謂知道他仍然記恨著當年的事,十年前皇帝就擬拜他為相,卻為王旦極力反對,直到如今王旦病死之後,他才得進閣為相,這十年的等待,對於他來說,的確太長太長了,長到他如今的失態。
王欽若譏誚的眼神看向丁謂: 謂之今日遲來,是否臨行前中宮有命,以致延誤?
丁謂心頭一震,鎮定自若地笑道: 正是,臨行前宮中詢問,小皇子行冠禮之事準備得如何了?
王欽若舉杯輕飲一口,慢條斯理地道: 冠者成人也,而今年方五歲稚齡,就要行冠禮,古往今來未曾見也,老臣只怕到時候這冠禮行到一半,小孩兒哇哇大哭,豈不大失體統?
丁謂qiáng笑道: 王相博古通今,若論史識,無人能比。雖然說冠者成人也,然而自周朝以來,天子諸候為執掌國政,則未必一定要到二十歲才行冠禮,傳說周文王五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亦是古來有之。且《士冠禮》中亦有 諸侯十二而冠 之言。小皇子既受大命,自然聰慧過人,王相多慮了。
王欽若冷笑一聲: 但願是老夫多慮了,小皇子行過冠禮,便可問政。有人急著要將這五歲孩子推上前台,卻是為何?
丁謂咳嗽一聲: 王相,慎言! 這邊卻不由地看了劉承規一眼,不想一抬頭,卻見陳彭年早遠遠地拉了劉承規去看遠處的紅梅了,座中竟然只剩下林特尚在一邊。
王欽若雙目炯炯地看著丁謂: 老夫熟讀史書,古往今來,最懼的是子幼母壯,女主專權。唐代武后之禍,離之不遠。謂之,你我身為人臣,不可不防啊!
丁謂心頭猛震,驚詫地道: 王相何出此言?
王欽若往後一倚,緩緩地道: 老夫要你與老夫聯手,阻止後宮擅權。
丁謂qiáng抑心頭波瀾,整個身子傾了過去問道: 如何阻止?
王欽若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上面。
丁謂看著上面,心中領悟道: 天?
王欽若點了點頭,神秘地一笑。
丁謂會意地點了點頭,兩人轉過話題,只談風月,不涉政務,過得一會兒,陳彭年拉著劉承規回來,五人繼續飲酒,說些詩詞歌賦。
丁謂不動聲色地飲酒,作詩,直到傍晚,才興盡各自散了。
離開金明池回到府中,已經是日落西山了,丁謂迸退僕從,獨立站在空空的書房子,忽然仰天,哈哈大笑,笑到全身脫力,笑到眼淚都出來了。
十年了,今日王欽若但恨這十年來得太遲,丁謂又何曾不恨這十年來得太遲了呢。
大中祥符八年的秋天,御苑中秋jú盛開,紅葉滿枝,百果飄香。皇后劉娥帶著妃嬪們坐在亭中,看著孩子們嬉戲。
皇子趙受益已經五周歲了,此時正領著頭在假山間瘋跑著,跟在他身後跌跌撞撞的是楚王的孫子趙宗保,今年才不過三周歲,穿著紅色小襖跟在後面的是李氏所生的小公主靈兒,才不過兩周歲。另外三個稍大的孩子前後護持著這三人的,一個亦是楚王的孫子,七歲的趙宗旦;一個是鎮王元偓的兒子趙允弼,今年八歲;另一個是劉美的兒子,八歲的劉從德。
劉娥唯恐宮中皇子受益獨在宮中養成得性qíng孤僻了,於是又抱養楚王的孫子趙宗保一同做伴,又讓趙允弼、趙宗旦與劉從德當了皇子的伴讀,再加上小公主靈兒,六個孩子常常玩在一起。
先皇太宗皇帝共有九子,此時活著的,除真宗外,只有長子楚王元佐、六王元偓、八王元儼這三人,因此上真宗對此三王亦是格外垂顧。讓元佐與元偓的子嗣,為皇子伴讀。
此時,坐在亭中的后妃們,談論的卻正是將在年底舉行的皇子加冠之禮。楊氏此時已被封為淑妃,這時候問劉後道: 姐姐,皇兒才五歲,就行加冠禮,這合適嗎?
劉後嘆了一口氣,淡淡地道: 這是官家的意思。
真宗近年來越來越沉迷於王欽若所營造出來的神仙世界了。這也是臣子們要君的手法,創造出在上位感興趣的一個項目來,極力地誇大它的作用,使在上位者把民力物力投入這件事中,而自己主持其事,便能夠上下弄權固位了。
而真宗從開始的設神道以懾外邦,到今日的沉迷,確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所在。當年真宗因為五個皇子先後早夭,未免有些心灰意冷,不料以祈子的名義建設神殿兩年之後,竟然得子,心中未免有幾分相信了。再加上這兩年來,真宗漸漸覺得老之將至,而皇子尚年幼,此時的追求神道,確也似秦皇漢武崇信方士一樣,有求長壽之意了。
自皇子出生後,宰相們屢次上書,請求早日封王。真宗亦也是希望在自己活著的時候,逐步將朝政之事交與皇子。因此決定,今年年底為皇子行加冠元服之禮,待冠禮過後,就可以直接封王理政了。
因此雖然一般男子加冠之禮多為二十歲成人之後,此時卻只得撥苗助長了。
兩人正說著,忽然聽到一聲清脆的聲音: 母后,母妃 你們看,我抓到一隻大蝴蝶! 兩人抬起頭來,卻見趙受益跌跌撞撞地抓著一隻蝴蝶,向著亭子邊跑過來。
此時李氏已經被冊封為九嬪之中的婉儀,也陪坐在亭子的下首,聽到 母妃 這一聲叫喚,又見小皇子笑得一臉燦爛地向她衝過來,不由地張開雙手,卻見小皇子衝過她的身邊,直撲到劉後的懷中,心頭只覺得空空dàngdàng,黯然收手,心道: 我這是怎麼了,可真是糊塗了不成,他怎麼可能沖我喊母妃!
忽然又聽得 母親 一聲嬌喚,靈公主跑進來,糯糯軟軟的身子直撲進她的懷中,嬌聲道: 母親,母親,我也要大蝴蝶,我也要大蝴蝶!
李氏的心忽然間就落到了實處,笑抱著女兒道: 靈兒乖,呆會兒母親再叫人給你抓蝴蝶去!
劉後笑道: 靈兒,來,到母后這邊來!
靈公主乖巧地跑到劉後身邊,叫了一聲: 母后!
劉後笑對懷中的趙受益道: 皇兒乖,你是哥哥,把蝴蝶送給靈兒好不好?
趙受益昂首道: 好,我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跟小丫頭爭。
劉後笑撫著他的小腦袋道: 對,你是男子漢大丈夫,再過幾個月,父皇就要給你行冠禮了,行了冠禮,就是大人了,懂嗎?
趙受益響亮地應了一聲: 哎! 引得眾人都笑了。
此時楊淑妃亦抱過趙宗保,三個小孩子在糙地上滾得一身是糙干泥土,卻都沾在后妃們華麗的裙裝上。劉後不以為意,笑嘻嘻地抱著趙受益問侍立一邊的三個大孩子道: 師父近日都教什麼了?
趙宗旦素來像個小大人,此時忙回答道: 太傅已經開始教四書了。
劉後點了點頭,又問劉從德: 你舅父近來在做什麼?
劉從德知道問的是錢惟演,忙答道: 舅父在家閉門讀書,又與楊大人等把《西崑酬唱集》等又添了許多內容。
劉後笑道: 哦,惟演倒有這樣的閒心,幾時拿來我看看。 低頭想了一想又道: 我可見不得他這般清閒,你可告訴他準備著,再沒幾日這般清閒了。
劉從德已有些懂事,忙跪下謝恩。
過得幾日,旨意下來,遷錢惟演為工部侍郎,樞密院副使,兼學士。三司使丁謂、翰林學士李迪升為參知政事。
汴京城的雪,今年下得特別早,丁謂走出轎子,只覺得一陣寒意襲來,他跺了跺腳,笑道: 今年好雪,明天的莊稼又可大豐收了。
早已經候在亭中的宰相王欽若撫掌大笑: 我們在亭里說了半日的風花雪月,不及謂之這一句惜時愛民。
丁謂大笑: 咱自從做了三司使後,每日裡銖錙必較,張口錢糧閉口土木,早成俗不可耐,哪及得上王相與各位大人名士風流,才子口角。 說著,大步走進亭子裡去,早見三司使林特、兵部侍郎陳彭年、皇城司劉承規等人均已經在了,都笑道: 謂之這話說得該罰,你自比大俗人,豈不是寒磣我們不是?
丁謂哈哈大笑: 不敢,不敢。
亭中五人,俱是當今名士,除治國理政外,亦是各有所長,各有所專。
宰相王欽若,當年曾經主修《冊府元龜》,將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御覽》﹐分類編纂。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等三十一部。在五代十國百年之亂後,將史料整理收集,得以傳之後世,實為大功。
副相丁謂,首撰《景德農田赦》《會計錄》等,自本朝以來第一次將天下農田的分布,賦稅的多寡作一番普查,記錄在案,由此真宗始知天下農田多少,荒廢多少,人戶多少,能收賦稅多少,為以後制訂農事賦稅政策大有所用。咸平之治,便是有所本,有所據,方得天下大治,賦稅豐收。
三司使林特,對開國初的茶法進行改革。開國初因為軍中急需要用錢,令商人以販茶可加虛估之數,不料此風越演越烈,到近年來虛估之數超過實數七倍之多,令天下茶利朝廷只得五十萬,倒有三四百萬落於把持中間的茶商之手,造成官府無財,百姓奪利,前些年王小波李順起義,亦有此中原因。林特改制茶法之後,虛估數減少到少於一倍,朝廷茶稅大增,又加上其他舉措,令得這些年雖然皇帝東封西祀,開銷浩大,每年國庫餘數倒比往年增了許多。
兵部侍郎陳彭年,在音韻方面成就極大,他重拾五代失散韻書,修撰《大宋重修廣韻》,此書收字二萬六千餘。此後大宋詞學興盛,此書功不可沒,千載之下研習韻書者,均將陳彭年此之奉為圭皋。
皇城司劉承規,是昔年中宮總管,後結交當今劉後,權熱日盛。他雖然是個宦官,滿腹才學不下於當今才子,他歷經太祖太宗與當今天子,掌皇家秘閣圖書三十年,三館秘閣書籍經久不治,多謬誤亂簡,他率朱昂、杜鎬與他整理,著為目錄;先朝修《太宗實錄》和本朝編纂《冊府元龜》、《國史》及讎校等事,均由他典領。他修撰目錄心得,亦為後世之本。
這五人意氣相投,政見相似,便常聚一起,便如今日金明池賞雪飲酒一般。
丁謂走進亭中,林特已經滿倒了一杯酒送上,道: 丁相請!
丁謂一口將酒飲盡,笑道: 好,權當我向各位陪不是,又遲到了,又說錯話了。 自己再倒了一杯,向王欽若敬道: 恭喜王相,終於得遂所願了。 前些時候,因為宰相王旦病故,升王欽若為左仆she、中書侍部兼平章事,入閣拜相。
王欽若淡淡一笑,將手中酒杯一飲而盡,卻盡露疲倦之色: 這杯酒到得太晚了,意料中的事,卻晚到心中竟然連高興都提不起勁來了。 說著,將手中的酒杯重重一放,恨恨地道: 為了王子明,誤我為相十年。
丁謂知道他仍然記恨著當年的事,十年前皇帝就擬拜他為相,卻為王旦極力反對,直到如今王旦病死之後,他才得進閣為相,這十年的等待,對於他來說,的確太長太長了,長到他如今的失態。
王欽若譏誚的眼神看向丁謂: 謂之今日遲來,是否臨行前中宮有命,以致延誤?
丁謂心頭一震,鎮定自若地笑道: 正是,臨行前宮中詢問,小皇子行冠禮之事準備得如何了?
王欽若舉杯輕飲一口,慢條斯理地道: 冠者成人也,而今年方五歲稚齡,就要行冠禮,古往今來未曾見也,老臣只怕到時候這冠禮行到一半,小孩兒哇哇大哭,豈不大失體統?
丁謂qiáng笑道: 王相博古通今,若論史識,無人能比。雖然說冠者成人也,然而自周朝以來,天子諸候為執掌國政,則未必一定要到二十歲才行冠禮,傳說周文王五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亦是古來有之。且《士冠禮》中亦有 諸侯十二而冠 之言。小皇子既受大命,自然聰慧過人,王相多慮了。
王欽若冷笑一聲: 但願是老夫多慮了,小皇子行過冠禮,便可問政。有人急著要將這五歲孩子推上前台,卻是為何?
丁謂咳嗽一聲: 王相,慎言! 這邊卻不由地看了劉承規一眼,不想一抬頭,卻見陳彭年早遠遠地拉了劉承規去看遠處的紅梅了,座中竟然只剩下林特尚在一邊。
王欽若雙目炯炯地看著丁謂: 老夫熟讀史書,古往今來,最懼的是子幼母壯,女主專權。唐代武后之禍,離之不遠。謂之,你我身為人臣,不可不防啊!
丁謂心頭猛震,驚詫地道: 王相何出此言?
王欽若往後一倚,緩緩地道: 老夫要你與老夫聯手,阻止後宮擅權。
丁謂qiáng抑心頭波瀾,整個身子傾了過去問道: 如何阻止?
王欽若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上面。
丁謂看著上面,心中領悟道: 天?
王欽若點了點頭,神秘地一笑。
丁謂會意地點了點頭,兩人轉過話題,只談風月,不涉政務,過得一會兒,陳彭年拉著劉承規回來,五人繼續飲酒,說些詩詞歌賦。
丁謂不動聲色地飲酒,作詩,直到傍晚,才興盡各自散了。
離開金明池回到府中,已經是日落西山了,丁謂迸退僕從,獨立站在空空的書房子,忽然仰天,哈哈大笑,笑到全身脫力,笑到眼淚都出來了。
十年了,今日王欽若但恨這十年來得太遲,丁謂又何曾不恨這十年來得太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