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起火了──起火了──起火了”
香蓮隨人奔到里院,只見西北邊一間小屋打窗口往外竄火。一條條大火苗,賽大長蟲擰著身子往外鑽,黑煙裹著大火星子打著滾兒衝出來。香蓮一驚,是潘媽屋子!
幸好火沒燒穿屋頂,沒風火就沒勁,不等近處水會鑼起,家裡人連念經來的和尚老道們七手八腳,端盆提桶,把火壓滅。香蓮給煙嗆得眼珠子流淚,一邊叫著:
“救人呀──把潘媽弄出來!”
幾個男的腦袋上蓋塊濕布鑽進屋,不會又鑽出來,不見抬出潘媽,問也不吭聲,嗆得不住咳嗽。那隻大黑貓站在牆頭,朝屋子死命的叫,叫聲穿過耳朵往心裡扎。香蓮顧不得地上是水是灰是炭是火,踩進去,借燈籠光一照,潘媽抱著一團油布,已經燒死,人都打捲兒了。周圍滿地到處都是燒糊的繡花小鞋,足有幾百雙。那味兒勾人要吐,香蓮胃一翻,趕緊走出來。
轉天,佟忍安給六十四條槓抬著,一條浩浩蕩蕩震天撼地送到西關外大小園墳地入葬;潘媽給雇來的四個人打後門抬出去不聲不響埋在南門外一塊義地里。這義地是浙江同鄉會買的,專埋無親無故的孤魂。其實,不管怎麼鬧怎麼埋都是活人幹的事。
死人終歸全進黃土。
第十三回 亂打一鍋粥
當下該是宣統幾年了?呀,怎麼還宣統呢,宣統在龍椅上只坐三年就翻下來,大清年號也截了。這兒早是民國了。
五月初五這天,兩女子死板著臉來到馬家口的文明講習所,站在門口朝里叫,要見陸所長。這兩女子模樣挺靜,氣挺沖,可看得出沒氣就沒這麼沖,叫得立時圍了群人。所長笑呵呵走出來,身穿紡綢袍褂,大圓腦袋小平頭,一副茶色小鏡子,嘴唇上留八字鬍。收拾得整齊油光,好賽拿毛筆一左一右撇上兩筆。這可是時下地道的時髦紳士打扮。他一見這兩女子先怔一怔,轉轉眼珠子,才說:
“二位小姐嘛事找我?”
兩女子中高個兒的先說:
“聽說你鬧著放小腳,還演講說要官府下令,不准小腳女子進城出城逛城?”
“不錯。幹嘛?怕了?我不過勸你們把那臭裹腳條子繞開扔了,有嘛難?”
周圍一些壞小子聽了就笑,拿這兩女子找樂開心。陸所長見有人笑,得意的也笑起來。先微笑後小笑然後大笑,笑得腦袋直往後仰。
另一個矮個女子忽把兩根油炸麻花遞上去,叫陸所長接著。
“這要幹嘛?”陸所長問。
矮女子嘿嘿笑兩聲說:
“叫你把它擰開,抻直。”
“奇了,擰開它幹嘛。再說麻花擰成這樣,哪還能抻直?你吃撐了還是拿我來找樂子?”
“你有嘛樂子?既然抻不直它,放了腳,腳能直?”
陸所長乾瞪眼,沒話。周圍看熱鬧的都是閒人,哪邊風硬幫哪邊哄,一見這矮女子挺絕,就朝陸所長哈哈笑。高女人見對方被難住,又壓上兩句:
“回去問好你娘,再出來賣嘴皮子!小腳好不好,且不說,反正你是小腳女人生的。你敢說你是大腳女人生的?”
這幾句算把陸所長釘在這兒。嘴唇上的八字鬍賽只大黑蝴蝶呼扇呼扇。那些壞小子哄得更起勁,嘛難聽的話都扔出來。兩女子“叭”地把油炸麻花摔在他面前,撥頭便走。打海大道貼著城牆根進城回家,到前廳就把這事告訴戈香蓮,以為香蓮準會開心,可香蓮沒露笑容,好賽家裡又生出別的事來。擺擺手,叫杏兒珠兒先回屋去。
桃兒進來,香蓮問她:
“打聽明白了?”
桃兒把門掩了,壓低聲說:
“全明白了,美子說,昨晚,二少奶奶去她們房裡,約四少奶奶到文明講習所聽演講。但沒說哪天,還沒去。”
“你說她會去?”香蓮秀眉一挑。這使她心裡一驚。
“依我瞧……”桃兒把眼珠子挪到眼角尋思一下說:“我瞧會,四少奶奶的腳吃不開。腳不行才琢磨放。美子說,早幾個月夜裡,四少奶奶就不給她裹了,四少奶奶自己也不裹,松著腳睡。這都是二少奶奶攛掇的!”
“還有嘛?”香蓮說。雪白小臉脹得發紅。
“今早晌……”
“甭說啦!不就是二少奶奶沒裹腳拖拉著睡鞋在廊子上走來走去?我全瞧見了,這就是做給我看的!”
桃兒見香蓮嘴巴賽火柿子了,不敢再往下說。香蓮偏要再問:
“月蘭月桂呢?”
“……”桃兒的話含在嘴裡。
“說,甭怕,我不說是你告我的。”
“杏兒說,她姐倆這些天總出去,帶些勸說放腳的揭帖回來。杏兒珠兒糙兒她們全瞧見過。聽說月蘭還打算去信教,不知打哪兒弄來一本洋佛經。”
戈香蓮臉又刷地變得雪白,狠狠說一句:“這都是朝我來的!”猛站起身,袖子差點把茶几上的杯子掃下來。嚇桃兒一跳。跟手指著門外對桃兒說:“你給我傳話──全家人這就到當院來!”
桃兒傳話下去,不會兒全家人在當院匯齊了。這時候,月蘭月桂美子都是大姑娘,加上丫頭傭人,高高站了一片。香蓮板著臉說:“近些日子,外邊不肅靜,咱家也不肅靜。”剛說這兩句就朝月蘭下手,說道:“你把打外邊弄來的勸放腳的帖子都拿來,一樣不能少。少一樣我也知道!”香蓮怕話說多,有人心裡先防備,索性單刀直入,不給招架的空兒。
白金寶見情形不妙,想替閨女擋一擋。月蘭膽小,再給大娘拿話一懵,立時乖乖回屋拿了來,總共幾張揭帖一個小本子。一張揭帖是《勸放足歌》,另一張也是《放足歌》,是頭幾年嚴修給家中女塾編的,大街上早有人唱過。再一張是早在大清光緒二十七年四川總督發的《勸戒纏足示諭》,更早就見過。新鮮實用厲害要命的倒是那小本子,叫做《勸放腳圖》。每篇上有字有畫,寫著“纏腳原委”、“各國腳樣”、“纏腳痛苦”、“纏腳害處”、“纏腳造孽”、“放腳緣故”、“放腳益處”、“放腳立法”、“放腳快活”等等幾十篇。香蓮刷刷翻看,看得月蘭心裡小鼓崩崩響,只等大娘發大火,沒想到香蓮沉得住氣,再逼自己一步:
“還有那本打教堂里弄來的洋佛經呢?”
月蘭傻了。真以為大娘一直跟在自己身後邊,要不打哪知道的?月桂可比姐姐機靈多了,接過話就說:
“那是街上人給的,不要錢,我們就順手拿一本夾鞋樣子。”
香蓮瞧也不瞧月桂,盯住月蘭說:
“去拿來!”
月蘭拿來。厚厚一本洋書,皮面銀口,翻開裡邊真夾了幾片鞋樣子。香蓮把鞋樣抽出來,書交給桃兒,並沒發火,說起話心平氣和,聽起來句句字字都賽打雷。
“市面上放足的風颳得厲害。可咱佟家有咱佟家的規矩。俗話說,國有國規,家有家法,不能錯半點。人要沒主見,就跟著風兒轉!咱佟家的規矩我早說破嘴皮子,不拿心記只拿耳朵也背下來了。今兒咱再說一遍,我可就說這一遍了,記住了──誰要錯了規矩我就找誰可不怪我。總共四條:頭一條,誰要放足誰就給我滾出門!第二條,誰要談放足誰就給我滾出門!第三條,誰要拿、看、藏、傳這些yín書yín畫誰就給我滾出門!第四條,誰要是偷偷放腳,不管白天夜裡,叫我知道立時轟出門!這不是跟我作對,這是誠心毀咱佟家!”
最後這三兩句話說得董秋蓉和美子臉發熱脖子發涼腿發軟腳發麻,想把腳縮到裙子裡卻動不了勁。香蓮叫桃兒杏兒幾個,把這些帖兒畫兒本兒揀巴一堆兒,在磚地上點火燒了,誰也不准走開,都得看著燒。洋佛經有硬皮,賽塊磚,不起火。還是桃兒有辦法,立起來,好比扇子那樣打開,紙中間有空,忽忽一陣火,很快成灰兒,正這時突然來股風噗一下把灰吹起來,然後紛紛揚揚,飛上樹頭屋頂,眨眼功夫沒了。地上一點痕跡也沒有。好好的天,哪來這股風,一下過去再沒風了。杏 兒吐著舌頭說:
“別是老爺的魂兒來收走的吧!”
大夥張嘴乾瞪眼渾身雞皮疙瘩頭髮根發炸,都賽木頭棍子戳在那裡。
這一來,家裡給震住,靜了,可外邊不靜。牆裡邊不熱鬧牆外邊正熱鬧。幾位少奶奶不出門,姑娘丫頭少不得出去。可月蘭月桂美子杏兒珠兒糙兒學精了,出門回來嘴上賽塞了塞子,嘛也不說,一問就撥楞腦袋。嘴愈不說心裡愈有事。人前不說人後說,明著不說暗著說,私下各種消息,都打桃兒那兒傳到香蓮耳朵里,香蓮本想發火,腦子一轉又想,家裡除去桃兒沒人跟自己說真話,自己不出門外邊的事全不知道,再發火,桃兒那條線斷了,不單家裡的事兒摸不著底兒,外邊的事兒更摸不到門兒,必得換法子,假裝全不知道,暗中支起耳朵來聽。這可就愈聽愈亂愈凶愈熱鬧愈胡塗愈揪心愈沒轍愈沒底愈沒根。傻了!
香蓮隨人奔到里院,只見西北邊一間小屋打窗口往外竄火。一條條大火苗,賽大長蟲擰著身子往外鑽,黑煙裹著大火星子打著滾兒衝出來。香蓮一驚,是潘媽屋子!
幸好火沒燒穿屋頂,沒風火就沒勁,不等近處水會鑼起,家裡人連念經來的和尚老道們七手八腳,端盆提桶,把火壓滅。香蓮給煙嗆得眼珠子流淚,一邊叫著:
“救人呀──把潘媽弄出來!”
幾個男的腦袋上蓋塊濕布鑽進屋,不會又鑽出來,不見抬出潘媽,問也不吭聲,嗆得不住咳嗽。那隻大黑貓站在牆頭,朝屋子死命的叫,叫聲穿過耳朵往心裡扎。香蓮顧不得地上是水是灰是炭是火,踩進去,借燈籠光一照,潘媽抱著一團油布,已經燒死,人都打捲兒了。周圍滿地到處都是燒糊的繡花小鞋,足有幾百雙。那味兒勾人要吐,香蓮胃一翻,趕緊走出來。
轉天,佟忍安給六十四條槓抬著,一條浩浩蕩蕩震天撼地送到西關外大小園墳地入葬;潘媽給雇來的四個人打後門抬出去不聲不響埋在南門外一塊義地里。這義地是浙江同鄉會買的,專埋無親無故的孤魂。其實,不管怎麼鬧怎麼埋都是活人幹的事。
死人終歸全進黃土。
第十三回 亂打一鍋粥
當下該是宣統幾年了?呀,怎麼還宣統呢,宣統在龍椅上只坐三年就翻下來,大清年號也截了。這兒早是民國了。
五月初五這天,兩女子死板著臉來到馬家口的文明講習所,站在門口朝里叫,要見陸所長。這兩女子模樣挺靜,氣挺沖,可看得出沒氣就沒這麼沖,叫得立時圍了群人。所長笑呵呵走出來,身穿紡綢袍褂,大圓腦袋小平頭,一副茶色小鏡子,嘴唇上留八字鬍。收拾得整齊油光,好賽拿毛筆一左一右撇上兩筆。這可是時下地道的時髦紳士打扮。他一見這兩女子先怔一怔,轉轉眼珠子,才說:
“二位小姐嘛事找我?”
兩女子中高個兒的先說:
“聽說你鬧著放小腳,還演講說要官府下令,不准小腳女子進城出城逛城?”
“不錯。幹嘛?怕了?我不過勸你們把那臭裹腳條子繞開扔了,有嘛難?”
周圍一些壞小子聽了就笑,拿這兩女子找樂開心。陸所長見有人笑,得意的也笑起來。先微笑後小笑然後大笑,笑得腦袋直往後仰。
另一個矮個女子忽把兩根油炸麻花遞上去,叫陸所長接著。
“這要幹嘛?”陸所長問。
矮女子嘿嘿笑兩聲說:
“叫你把它擰開,抻直。”
“奇了,擰開它幹嘛。再說麻花擰成這樣,哪還能抻直?你吃撐了還是拿我來找樂子?”
“你有嘛樂子?既然抻不直它,放了腳,腳能直?”
陸所長乾瞪眼,沒話。周圍看熱鬧的都是閒人,哪邊風硬幫哪邊哄,一見這矮女子挺絕,就朝陸所長哈哈笑。高女人見對方被難住,又壓上兩句:
“回去問好你娘,再出來賣嘴皮子!小腳好不好,且不說,反正你是小腳女人生的。你敢說你是大腳女人生的?”
這幾句算把陸所長釘在這兒。嘴唇上的八字鬍賽只大黑蝴蝶呼扇呼扇。那些壞小子哄得更起勁,嘛難聽的話都扔出來。兩女子“叭”地把油炸麻花摔在他面前,撥頭便走。打海大道貼著城牆根進城回家,到前廳就把這事告訴戈香蓮,以為香蓮準會開心,可香蓮沒露笑容,好賽家裡又生出別的事來。擺擺手,叫杏兒珠兒先回屋去。
桃兒進來,香蓮問她:
“打聽明白了?”
桃兒把門掩了,壓低聲說:
“全明白了,美子說,昨晚,二少奶奶去她們房裡,約四少奶奶到文明講習所聽演講。但沒說哪天,還沒去。”
“你說她會去?”香蓮秀眉一挑。這使她心裡一驚。
“依我瞧……”桃兒把眼珠子挪到眼角尋思一下說:“我瞧會,四少奶奶的腳吃不開。腳不行才琢磨放。美子說,早幾個月夜裡,四少奶奶就不給她裹了,四少奶奶自己也不裹,松著腳睡。這都是二少奶奶攛掇的!”
“還有嘛?”香蓮說。雪白小臉脹得發紅。
“今早晌……”
“甭說啦!不就是二少奶奶沒裹腳拖拉著睡鞋在廊子上走來走去?我全瞧見了,這就是做給我看的!”
桃兒見香蓮嘴巴賽火柿子了,不敢再往下說。香蓮偏要再問:
“月蘭月桂呢?”
“……”桃兒的話含在嘴裡。
“說,甭怕,我不說是你告我的。”
“杏兒說,她姐倆這些天總出去,帶些勸說放腳的揭帖回來。杏兒珠兒糙兒她們全瞧見過。聽說月蘭還打算去信教,不知打哪兒弄來一本洋佛經。”
戈香蓮臉又刷地變得雪白,狠狠說一句:“這都是朝我來的!”猛站起身,袖子差點把茶几上的杯子掃下來。嚇桃兒一跳。跟手指著門外對桃兒說:“你給我傳話──全家人這就到當院來!”
桃兒傳話下去,不會兒全家人在當院匯齊了。這時候,月蘭月桂美子都是大姑娘,加上丫頭傭人,高高站了一片。香蓮板著臉說:“近些日子,外邊不肅靜,咱家也不肅靜。”剛說這兩句就朝月蘭下手,說道:“你把打外邊弄來的勸放腳的帖子都拿來,一樣不能少。少一樣我也知道!”香蓮怕話說多,有人心裡先防備,索性單刀直入,不給招架的空兒。
白金寶見情形不妙,想替閨女擋一擋。月蘭膽小,再給大娘拿話一懵,立時乖乖回屋拿了來,總共幾張揭帖一個小本子。一張揭帖是《勸放足歌》,另一張也是《放足歌》,是頭幾年嚴修給家中女塾編的,大街上早有人唱過。再一張是早在大清光緒二十七年四川總督發的《勸戒纏足示諭》,更早就見過。新鮮實用厲害要命的倒是那小本子,叫做《勸放腳圖》。每篇上有字有畫,寫著“纏腳原委”、“各國腳樣”、“纏腳痛苦”、“纏腳害處”、“纏腳造孽”、“放腳緣故”、“放腳益處”、“放腳立法”、“放腳快活”等等幾十篇。香蓮刷刷翻看,看得月蘭心裡小鼓崩崩響,只等大娘發大火,沒想到香蓮沉得住氣,再逼自己一步:
“還有那本打教堂里弄來的洋佛經呢?”
月蘭傻了。真以為大娘一直跟在自己身後邊,要不打哪知道的?月桂可比姐姐機靈多了,接過話就說:
“那是街上人給的,不要錢,我們就順手拿一本夾鞋樣子。”
香蓮瞧也不瞧月桂,盯住月蘭說:
“去拿來!”
月蘭拿來。厚厚一本洋書,皮面銀口,翻開裡邊真夾了幾片鞋樣子。香蓮把鞋樣抽出來,書交給桃兒,並沒發火,說起話心平氣和,聽起來句句字字都賽打雷。
“市面上放足的風颳得厲害。可咱佟家有咱佟家的規矩。俗話說,國有國規,家有家法,不能錯半點。人要沒主見,就跟著風兒轉!咱佟家的規矩我早說破嘴皮子,不拿心記只拿耳朵也背下來了。今兒咱再說一遍,我可就說這一遍了,記住了──誰要錯了規矩我就找誰可不怪我。總共四條:頭一條,誰要放足誰就給我滾出門!第二條,誰要談放足誰就給我滾出門!第三條,誰要拿、看、藏、傳這些yín書yín畫誰就給我滾出門!第四條,誰要是偷偷放腳,不管白天夜裡,叫我知道立時轟出門!這不是跟我作對,這是誠心毀咱佟家!”
最後這三兩句話說得董秋蓉和美子臉發熱脖子發涼腿發軟腳發麻,想把腳縮到裙子裡卻動不了勁。香蓮叫桃兒杏兒幾個,把這些帖兒畫兒本兒揀巴一堆兒,在磚地上點火燒了,誰也不准走開,都得看著燒。洋佛經有硬皮,賽塊磚,不起火。還是桃兒有辦法,立起來,好比扇子那樣打開,紙中間有空,忽忽一陣火,很快成灰兒,正這時突然來股風噗一下把灰吹起來,然後紛紛揚揚,飛上樹頭屋頂,眨眼功夫沒了。地上一點痕跡也沒有。好好的天,哪來這股風,一下過去再沒風了。杏 兒吐著舌頭說:
“別是老爺的魂兒來收走的吧!”
大夥張嘴乾瞪眼渾身雞皮疙瘩頭髮根發炸,都賽木頭棍子戳在那裡。
這一來,家裡給震住,靜了,可外邊不靜。牆裡邊不熱鬧牆外邊正熱鬧。幾位少奶奶不出門,姑娘丫頭少不得出去。可月蘭月桂美子杏兒珠兒糙兒學精了,出門回來嘴上賽塞了塞子,嘛也不說,一問就撥楞腦袋。嘴愈不說心裡愈有事。人前不說人後說,明著不說暗著說,私下各種消息,都打桃兒那兒傳到香蓮耳朵里,香蓮本想發火,腦子一轉又想,家裡除去桃兒沒人跟自己說真話,自己不出門外邊的事全不知道,再發火,桃兒那條線斷了,不單家裡的事兒摸不著底兒,外邊的事兒更摸不到門兒,必得換法子,假裝全不知道,暗中支起耳朵來聽。這可就愈聽愈亂愈凶愈熱鬧愈胡塗愈揪心愈沒轍愈沒底愈沒根。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