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完事了,好不?”
香蓮見自己一雙腳,變成這醜八怪,哭得更傷心,卻只有抽氣吐氣,聲音早使盡。奶奶叫她起身試試步子。可兩腳一沾地,疼得一屁股蹲兒坐下起不來。當晚兩腳火燒火燎,懇求奶奶松松腳布,奶奶一聽臉又板成板兒。夜裡受不住時,就拿腳架在窗台上,讓夜風吹吹還好。
轉天腳更疼。但不下地走,腳趾頭踩不斷,小腳不能成形。奶奶乾脆變成城隍廟裡的惡鬼,滿臉殺氣,操起炕掃帚,打她抽她轟她下地,求饒耍賴撒潑,全不頂用。只好賽瘸雞,在院裡一蹦一跳硬走,摔倒也不容她趴著歇會兒。只覺腳趾頭嘎嘎斷開,骨頭碴子咯吱咯吱來回磨,是扎心疼,後來不覺疼也不覺是自己的了,可還得走。
香蓮打小死爹死媽,天底下疼她的只有奶奶。奶奶一下變成這副兇相,自己真成沒著沒靠孤孤零零一隻小鳥。一天夜裡,她翻窗逃出來,一口氣硬跑到河邊,過不去也走不動,抱著小腳,拿牙撕開裹腳布,打開看。月亮下,樣子真嚇人。她把腳插在爛泥里不敢再看。天蒙蒙亮,奶奶找到她,不罵不打,背她回去,腳布重又裹上。誰知這次挨了更兇狠的裹法,把連著小腳趾頭的腳巴骨也折下去,四個卷在腳心下邊的小趾頭更向里壓,這下裹得更窄更尖也更疼。她只道奶奶恨她逃跑,狠心罰她,哪知這正是裹腳頂要緊的一節。腳趾頭折下去只算成一半,腳巴骨折下去才算裹成。可奶奶還不稱心,天天拿扜麵杖敲,疼得她叫聲帶著尖,鑽牆出去。東邊一家姓溫的老婆子受不住,就來罵奶奶:
“你早幹嘛去了!歲數小骨頭軟不裹,哪有七歲的閨女才裹腳的,叫孩子受這麼大罪!你嘛不懂,偏這麼幹!”
“要不是我這孫女的腳天生小,天生軟,天生有個好模樣,要不是不能再等,到今兒我也下不去這手……”
“等,這就你等來的。等得肉硬骨頭硬,拿扜麵杖敲出樣兒來?還不如拿刀削呢!別遭罪了,沒法子了,該嘛樣就嘛樣吧!”
奶奶心裡有譜,沒言聲。去拾些碎碗片,敲碎,裹腳時給香蓮墊在腳下邊。一走碎碗碴就把腳咯破了。奶奶的掃帚疙瘩怎麼轟,香蓮也不動勁兒了,挨打也不如紮腳疼。可破腳悶在裹腳條子裡頭,漚出膿來。每次換腳布,總得帶著膿血腐肉生拉硬扯下來。其實這是北方鄉間裹腳的老法子。只有肉爛骨損,才能隨心所欲改模變樣。
這時候,奶奶不再硬逼她下地。還招喚前後院大姑小姑們,陪她說話作伴。一日,街北的黃家三姑娘來了。這姑娘人高馬大,腳板子差不多六寸長,都叫她“大腳姑”。她進門一瞅香蓮的小腳就叫起來:
“哎──呀!打小也沒見過這腳,又小,又尖,又瘦,透著靈氣秀氣,多愛人呀!要是七仙姑見了,保管也得服。你奶奶真能,要不叫‘大能人’呢!”
香蓮嘴一撇,眼淚早流干,只露個哭相:
“還是你娘好,不給你往緊處裹,我寧願大腳!”
“哎呀,死丫頭!還不趕緊吐唾沫,把這些混話吐淨了。你要喜歡大腳,咱倆換。叫你天天拖著我這雙大腳丫子,人人看,人人笑,人人罵,嫁也嫁不出去。即便趕明兒嫁出去,也絕不是好人家。”大腳姑說,“你沒聽過支歌,我唱給你聽──裹小腳,嫁秀才,白面饅頭就肉菜;裹大腳,嫁瞎子,糟糠餑餑就辣子。聽明白了嗎?”
“你沒受過這罪,話好說。”
“受不就受一時,一咬牙就過去了。‘受苦一時,好看一世’嘛!等小腳裹成,誰看誰夸,長大靠這雙寶貝腳,求親保婚少得了?保你榮華富貴,好吃好穿的一輩子享用不盡!”
“三姑說的嘛呀!問你,打今兒,我還能跑不?”
“傻丫頭!咱閨女家裹腳,為的就是不叫你跑。你瞧誰家大閨女整天在大街上撒丫子亂跑?沒裹腳的孩子不分男女,裹上腳才算女的。打今兒,你跟先前不一樣,開始出息啦!”大腳姑小眼彎成月牙,眼裡卻滿是羨慕。
香蓮給大腳姑說得雲遮霧罩,雖說迷迷糊糊,倒覺得自己與先前變得兩樣。嘛樣,不清楚,好賽高了一截子。大了,大人了,女人了。於是打這天,再不哭不鬧,悄悄下床來,兩手摸著扶著撐著炕沿、桌角、椅背、門框、缸邊、牆壁、窗台、樹幹、掃帚把,練走。把天大地大的疼忍在心裡,嘴裡決不出半點沒出息沒志氣的聲兒。再換裹腳條子,撕扯一塊塊帶血掛膿的皮肉時,就仰頭瞧天,拿右手掐左手,拿牙咬嘴唇,任奶奶擺布,眉頭都不皺。奶奶瞧她這樣怔了,驚訝不解,但還是不給她好臉兒,直到膿血消了,結了痂又掉了痂。
這一日,奶奶打開院門,和她一人一個板凳坐在大門口。街上行人格外多,穿得花花綠綠,姑娘們都塗胭脂抹粉,呼嚕呼嚕往城那邊走。原來今兒是重陽節,九九登高日子,趕到河對面,去登玉皇閣。香蓮打裹腳後,頭次到大門外邊來。先前沒留心過別人的腳。如今自己腳上有事,也就看別人腳了。忽然看出,人臉不一樣,小腳也不一樣。人臉有丑有俊有粗有細有黑有白有精明有憨厚有呆滯有聰慧,小腳有大有小有肥有瘦有正有歪有平有尖有傻笨有靈巧有死沉有輕飄。只見一個小閨女,年紀跟自己不相上下,一雙紅緞鞋賽過一對小菱角,活靈活現,鞋幫繡著金花,鞋尖頂著一對碧綠絨球,還拴一對小銀鈴鐺,一走一踮,絨球甩來甩去,鈴鐺叮叮噹噹,拿自己的腳去比,哪能比哪!她忽起身回屋裡拿出一卷裹腳條子,遞給奶奶說:“裹吧,再使勁也成,我就要那樣的!”她指著走遠的那小閨女說。
不看她神氣,誰信這小閨女會對自己這麼發狠。
奶奶的老眼花花冒出淚,兩三月來一臉凶勁立時沒了,原先慈愛的樣兒又回來了。滿面皺紋扭來扭去,一下摟住香蓮嗚嗚哭出聲說:
“奶奶要是心軟,長大你會恨奶奶呀!”
第二回 怪事才開頭
世上有些相對的事兒,比方好和壞、成和敗、真和假、榮和辱、恩和怨、曲和直、順和逆、愛和仇等等,看上去是死對頭,所謂非好即壞非真即假非得即失非成即敗,豈不知就在這好壞、曲直、恩怨、真假之間,還藏著許許多多曲折許許多多花樣許許多多學問,要不何止那麼多事纏成死硬死硬疙瘩,難解難分?何止那麼多人受騙、中計、上套,完事又那麼多人再受騙、中計、上套?
單說這真假二字,其中奧妙,請來聖人,嚼爛舌頭,也未必能說破。有真必有假,有假必有真,假愈多,真愈少;真愈多,假反而愈多。就在這真真假假之中,打古到今,玩出過多少花兒?演過大大小小多少戲?戲接著戲,戲套著戲,沒歇過場。以假充真,是人家的高招,以假亂真,是人家的能耐,以假當真,是您心裡胡塗眼睛拙。您還別急彆氣,多少人一輩子拿假當真,到死沒把真的認出來,假的不就是真的嗎?在真假這兩字上,老實人盯著兩頭,精明人在中間折騰,還有人指它吃飯。這宮北大街上“養古齋”古玩鋪佟掌柜就是一位。這人能耐如何,暫且不論,他還是位怪人。嘛叫怪,做小說的不能說白了,只能把事兒擺出來。叫您聽其言觀其行度其心,慢慢琢磨去。
一大早,佟忍安打家裡出來,進了鋪子就把大小夥計全都打發出去,關上門,只留下少掌柜佟紹華和看庫的小子活受。不等坐下歇歇就急著說:
“把那幾幅畫快掛出來!”
每逢鋪子收進好貨,請老掌柜過眼,都這麼辦。古董的真假,是絕頂秘密,不能走半點風出去。佟紹華是自己兒子,自然不背著。對看庫的活受,絕非信得過,而是這小子半痴半殘。人近二十,模樣只有十三四,身子沒長成個兒,還歪胸脯斜肩膀,好比壓癟的紙盒子。說話賽嘴裡含著熱豆腐,不知大舌頭還是舌頭短半截。兩隻眼打小沒睜開過,小眼珠含在眼fèng里,好賽沒眼珠。還有喘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口氣總憋在嗓子眼裡吱吱叫;靜坐著也下氣不接上氣,生下來就這德行。小名活受,大名也叫活受,爹娘沒打算他活多久,起名字都嫌廢事多餘。佟忍安卻看上他這副沒眼沒嘴沒氣沒神的樣子,雇他看庫。拿死的當活的用,也拿活的當死的用。
活受開庫把昨兒收進的一捆畫抱來,拿杆子挑著一幅幅掛牆。佟忍安撩起眼皮在畫上略略一掃,便說:“紹華,你先說說這幾幅的成色,我聽著。”這才坐下來,喝茶。
佟紹華早憋勁要在他爹面前逞能,佟忍安嘴沒閉上,他嘴就張開:
“依我瞧,大滌子這山水軸舊倒夠舊,細一瞧,不對,款軟了,我疑惑是唬弄人的玩意兒,對不?這《雲罩掛月圖》當然不假,可在金芥舟的畫裡頂頭夠上中流。這邊焦秉貞的四幅仕女通景和郎世寧的《白猿摘桃》,倒是稀罕貨。你瞧,一碼皇綾裱。賣主說,這是當年打京城大宅門裡弄出來的。這話不假,尋常人家決沒這號東西……”
香蓮見自己一雙腳,變成這醜八怪,哭得更傷心,卻只有抽氣吐氣,聲音早使盡。奶奶叫她起身試試步子。可兩腳一沾地,疼得一屁股蹲兒坐下起不來。當晚兩腳火燒火燎,懇求奶奶松松腳布,奶奶一聽臉又板成板兒。夜裡受不住時,就拿腳架在窗台上,讓夜風吹吹還好。
轉天腳更疼。但不下地走,腳趾頭踩不斷,小腳不能成形。奶奶乾脆變成城隍廟裡的惡鬼,滿臉殺氣,操起炕掃帚,打她抽她轟她下地,求饒耍賴撒潑,全不頂用。只好賽瘸雞,在院裡一蹦一跳硬走,摔倒也不容她趴著歇會兒。只覺腳趾頭嘎嘎斷開,骨頭碴子咯吱咯吱來回磨,是扎心疼,後來不覺疼也不覺是自己的了,可還得走。
香蓮打小死爹死媽,天底下疼她的只有奶奶。奶奶一下變成這副兇相,自己真成沒著沒靠孤孤零零一隻小鳥。一天夜裡,她翻窗逃出來,一口氣硬跑到河邊,過不去也走不動,抱著小腳,拿牙撕開裹腳布,打開看。月亮下,樣子真嚇人。她把腳插在爛泥里不敢再看。天蒙蒙亮,奶奶找到她,不罵不打,背她回去,腳布重又裹上。誰知這次挨了更兇狠的裹法,把連著小腳趾頭的腳巴骨也折下去,四個卷在腳心下邊的小趾頭更向里壓,這下裹得更窄更尖也更疼。她只道奶奶恨她逃跑,狠心罰她,哪知這正是裹腳頂要緊的一節。腳趾頭折下去只算成一半,腳巴骨折下去才算裹成。可奶奶還不稱心,天天拿扜麵杖敲,疼得她叫聲帶著尖,鑽牆出去。東邊一家姓溫的老婆子受不住,就來罵奶奶:
“你早幹嘛去了!歲數小骨頭軟不裹,哪有七歲的閨女才裹腳的,叫孩子受這麼大罪!你嘛不懂,偏這麼幹!”
“要不是我這孫女的腳天生小,天生軟,天生有個好模樣,要不是不能再等,到今兒我也下不去這手……”
“等,這就你等來的。等得肉硬骨頭硬,拿扜麵杖敲出樣兒來?還不如拿刀削呢!別遭罪了,沒法子了,該嘛樣就嘛樣吧!”
奶奶心裡有譜,沒言聲。去拾些碎碗片,敲碎,裹腳時給香蓮墊在腳下邊。一走碎碗碴就把腳咯破了。奶奶的掃帚疙瘩怎麼轟,香蓮也不動勁兒了,挨打也不如紮腳疼。可破腳悶在裹腳條子裡頭,漚出膿來。每次換腳布,總得帶著膿血腐肉生拉硬扯下來。其實這是北方鄉間裹腳的老法子。只有肉爛骨損,才能隨心所欲改模變樣。
這時候,奶奶不再硬逼她下地。還招喚前後院大姑小姑們,陪她說話作伴。一日,街北的黃家三姑娘來了。這姑娘人高馬大,腳板子差不多六寸長,都叫她“大腳姑”。她進門一瞅香蓮的小腳就叫起來:
“哎──呀!打小也沒見過這腳,又小,又尖,又瘦,透著靈氣秀氣,多愛人呀!要是七仙姑見了,保管也得服。你奶奶真能,要不叫‘大能人’呢!”
香蓮嘴一撇,眼淚早流干,只露個哭相:
“還是你娘好,不給你往緊處裹,我寧願大腳!”
“哎呀,死丫頭!還不趕緊吐唾沫,把這些混話吐淨了。你要喜歡大腳,咱倆換。叫你天天拖著我這雙大腳丫子,人人看,人人笑,人人罵,嫁也嫁不出去。即便趕明兒嫁出去,也絕不是好人家。”大腳姑說,“你沒聽過支歌,我唱給你聽──裹小腳,嫁秀才,白面饅頭就肉菜;裹大腳,嫁瞎子,糟糠餑餑就辣子。聽明白了嗎?”
“你沒受過這罪,話好說。”
“受不就受一時,一咬牙就過去了。‘受苦一時,好看一世’嘛!等小腳裹成,誰看誰夸,長大靠這雙寶貝腳,求親保婚少得了?保你榮華富貴,好吃好穿的一輩子享用不盡!”
“三姑說的嘛呀!問你,打今兒,我還能跑不?”
“傻丫頭!咱閨女家裹腳,為的就是不叫你跑。你瞧誰家大閨女整天在大街上撒丫子亂跑?沒裹腳的孩子不分男女,裹上腳才算女的。打今兒,你跟先前不一樣,開始出息啦!”大腳姑小眼彎成月牙,眼裡卻滿是羨慕。
香蓮給大腳姑說得雲遮霧罩,雖說迷迷糊糊,倒覺得自己與先前變得兩樣。嘛樣,不清楚,好賽高了一截子。大了,大人了,女人了。於是打這天,再不哭不鬧,悄悄下床來,兩手摸著扶著撐著炕沿、桌角、椅背、門框、缸邊、牆壁、窗台、樹幹、掃帚把,練走。把天大地大的疼忍在心裡,嘴裡決不出半點沒出息沒志氣的聲兒。再換裹腳條子,撕扯一塊塊帶血掛膿的皮肉時,就仰頭瞧天,拿右手掐左手,拿牙咬嘴唇,任奶奶擺布,眉頭都不皺。奶奶瞧她這樣怔了,驚訝不解,但還是不給她好臉兒,直到膿血消了,結了痂又掉了痂。
這一日,奶奶打開院門,和她一人一個板凳坐在大門口。街上行人格外多,穿得花花綠綠,姑娘們都塗胭脂抹粉,呼嚕呼嚕往城那邊走。原來今兒是重陽節,九九登高日子,趕到河對面,去登玉皇閣。香蓮打裹腳後,頭次到大門外邊來。先前沒留心過別人的腳。如今自己腳上有事,也就看別人腳了。忽然看出,人臉不一樣,小腳也不一樣。人臉有丑有俊有粗有細有黑有白有精明有憨厚有呆滯有聰慧,小腳有大有小有肥有瘦有正有歪有平有尖有傻笨有靈巧有死沉有輕飄。只見一個小閨女,年紀跟自己不相上下,一雙紅緞鞋賽過一對小菱角,活靈活現,鞋幫繡著金花,鞋尖頂著一對碧綠絨球,還拴一對小銀鈴鐺,一走一踮,絨球甩來甩去,鈴鐺叮叮噹噹,拿自己的腳去比,哪能比哪!她忽起身回屋裡拿出一卷裹腳條子,遞給奶奶說:“裹吧,再使勁也成,我就要那樣的!”她指著走遠的那小閨女說。
不看她神氣,誰信這小閨女會對自己這麼發狠。
奶奶的老眼花花冒出淚,兩三月來一臉凶勁立時沒了,原先慈愛的樣兒又回來了。滿面皺紋扭來扭去,一下摟住香蓮嗚嗚哭出聲說:
“奶奶要是心軟,長大你會恨奶奶呀!”
第二回 怪事才開頭
世上有些相對的事兒,比方好和壞、成和敗、真和假、榮和辱、恩和怨、曲和直、順和逆、愛和仇等等,看上去是死對頭,所謂非好即壞非真即假非得即失非成即敗,豈不知就在這好壞、曲直、恩怨、真假之間,還藏著許許多多曲折許許多多花樣許許多多學問,要不何止那麼多事纏成死硬死硬疙瘩,難解難分?何止那麼多人受騙、中計、上套,完事又那麼多人再受騙、中計、上套?
單說這真假二字,其中奧妙,請來聖人,嚼爛舌頭,也未必能說破。有真必有假,有假必有真,假愈多,真愈少;真愈多,假反而愈多。就在這真真假假之中,打古到今,玩出過多少花兒?演過大大小小多少戲?戲接著戲,戲套著戲,沒歇過場。以假充真,是人家的高招,以假亂真,是人家的能耐,以假當真,是您心裡胡塗眼睛拙。您還別急彆氣,多少人一輩子拿假當真,到死沒把真的認出來,假的不就是真的嗎?在真假這兩字上,老實人盯著兩頭,精明人在中間折騰,還有人指它吃飯。這宮北大街上“養古齋”古玩鋪佟掌柜就是一位。這人能耐如何,暫且不論,他還是位怪人。嘛叫怪,做小說的不能說白了,只能把事兒擺出來。叫您聽其言觀其行度其心,慢慢琢磨去。
一大早,佟忍安打家裡出來,進了鋪子就把大小夥計全都打發出去,關上門,只留下少掌柜佟紹華和看庫的小子活受。不等坐下歇歇就急著說:
“把那幾幅畫快掛出來!”
每逢鋪子收進好貨,請老掌柜過眼,都這麼辦。古董的真假,是絕頂秘密,不能走半點風出去。佟紹華是自己兒子,自然不背著。對看庫的活受,絕非信得過,而是這小子半痴半殘。人近二十,模樣只有十三四,身子沒長成個兒,還歪胸脯斜肩膀,好比壓癟的紙盒子。說話賽嘴裡含著熱豆腐,不知大舌頭還是舌頭短半截。兩隻眼打小沒睜開過,小眼珠含在眼fèng里,好賽沒眼珠。還有喘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口氣總憋在嗓子眼裡吱吱叫;靜坐著也下氣不接上氣,生下來就這德行。小名活受,大名也叫活受,爹娘沒打算他活多久,起名字都嫌廢事多餘。佟忍安卻看上他這副沒眼沒嘴沒氣沒神的樣子,雇他看庫。拿死的當活的用,也拿活的當死的用。
活受開庫把昨兒收進的一捆畫抱來,拿杆子挑著一幅幅掛牆。佟忍安撩起眼皮在畫上略略一掃,便說:“紹華,你先說說這幾幅的成色,我聽著。”這才坐下來,喝茶。
佟紹華早憋勁要在他爹面前逞能,佟忍安嘴沒閉上,他嘴就張開:
“依我瞧,大滌子這山水軸舊倒夠舊,細一瞧,不對,款軟了,我疑惑是唬弄人的玩意兒,對不?這《雲罩掛月圖》當然不假,可在金芥舟的畫裡頂頭夠上中流。這邊焦秉貞的四幅仕女通景和郎世寧的《白猿摘桃》,倒是稀罕貨。你瞧,一碼皇綾裱。賣主說,這是當年打京城大宅門裡弄出來的。這話不假,尋常人家決沒這號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