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太初見他一臉的忐忑,不由得失笑道:“極好。”

  趙梣撩起寬袖, 豎起大拇指:“六哥比六嫂還好看。”

  趙栩眉頭一蹙:“十五郎也學會奉迎了?明明是你六嫂更好看。”

  趙梣雙眼吧嗒吧嗒兩下,有種拍馬屁拍在馬腿上的感覺, 不知道該點頭還是搖頭,索性也學著趙栩乾咳了兩聲:“你倆都好看。六哥, 那兩隻活雁能讓我抱著嗎?”

  前兩日陳元初因不能回京觀禮, 特遣親衛從秦州送來兩隻活雁獻給趙栩。趙栩很是高興,命人養在珍禽司里, 被趙梣盯上了。

  趙栩笑道:“好, 你可要抱緊些。小心野雁愛啄人。”被趙梣這麼一打岔, 似乎心跳得也沒那麼快了。

  出了西閣,成墨趕緊小心翼翼地將手中金寶交給舉寶官。舉寶官躬身接了, 垂目見手中的嶄新金寶, 一寸五分見方, 一寸高,金光閃閃,盤螭紐, 系黃色綬帶,上頭四個古樸蒼勁的篆書“皇后之寶”,威儀天生,他不敢多看,趕緊放入寶匣中。

  舉冊官立刻將手中裝著五十簡玉冊的朱漆金圖銀裝冊匣牢牢捧住。

  兩省官、侍制、權侍郎、觀察使以上官階的官員,入文德殿東西相向列班。

  趙栩升御座,樂聲響起,宮中樂官高唱《乾安》:

  天地奠位,乾坤以分。夫婦有別,父子相親。

  聖王之治,禮重婚姻。端冕從事,是正大倫。

  鼓樂偃息,舉寶官將皇后金寶放置御座前。宣後冊從東上閣門被捧了出來,典儀高喊:“拜——!”百官下拜冊寶。兩拜以後,禮官高聲宣讀制書:“冊孟氏為皇后,命尚書左仆she兼門下侍郎鄧宛、樞密副使孟在等持節展禮。”

  鄧宛和孟在雙雙出列,叩拜冊寶後接過冊寶。百官三拜冊寶。

  “太皇太后制,皇帝率平章軍國事張子厚、樞密使兼殿帥太尉陳青等奉迎皇后。”

  張子厚和陳青出列再拜受節。百官又拜。

  等趙栩回了西閣,百官行禮退出。鄧宛和孟在便先往翰林巷送冊寶。

  樂聲大起,空曠的文德殿廣場上響起歌聲《正安》:

  穆穆睟容,如天之臨。赫赫明命,如玉之音。

  虔恭出門,禮容兢兢。塗山生啟,夏道以興。

  ※

  宮中人馬一出了宣德樓,報信的小廝已飛奔回孟府。翠微堂里的觀禮女眷們便都停了家長里短,將偏廳、宴息廳里的小娘子們喚來,轉去木樨院,恭候發冊使上門。

  禮部、太常、宗正、內侍省、尚書內省、中書省等七八個衙門的官員胥吏們都開始最後檢查皇后出閣的每個細節。應奉御輦官盯著手下三個小吏,再三叮囑。自聽香閣至家廟告廟,皇后肩擎輦官便有四十八人,頭戴雙腳烏紗幞頭,身穿緋羅單衫,腰系金塗海捷帶,將聽香閣外的小院子擠得水泄不通。那次供應的十四人和十三個輦官實在爭不過尚書內省的尚宮們,只能等在木樨院的院子裡。

  二門外五十三位輦官也已再次整裝素容,靜候皇帝在二門迎接皇后。一路肩輦經過的道路兩側,均設了步障,殿前司禁軍沿路把守,嚴禁無關人等靠近。廣知堂內太常寺管轄指揮使擱下手中茶盞,走到台階上,見寬闊的院子裡和廊下二十四名歌工已站起身朝自己行禮,十分滿意,揮了揮手,一百九十位樂工帶著簫、笳、笛、羽葆鼓、拱宸鼓、鐃鼓、小橫吹燈樂器,浩浩蕩蕩跟著往木樨院而去。

  聽香閣里,得了信的程氏、魏氏、杜氏三人趕緊起身,仔細幫著尚服女史檢查九娘的禕衣和九龍四鳳冠。

  深青色禕衣上繡十二重行五彩雉紋,內襯素色中單,朱色羅縠緣袖緣邊,深青色彩雉紋蔽膝,朱錦綠錦滾邊的深青色大帶,青色革帶,系白色雙佩、雙大綬、三小綬。小綬間系有章彩尺寸同趙栩身上一樣的三個白色玉環。

  尚書內省的尚服女史一一檢查完畢,確實萬無一失,這才送了一口氣,躬身行禮道:“稟娘娘,一切皆已妥當。”

  九娘戴著的九龍四鳳冠,兩側還有十二支大小花枝,左右各添了兩個博髻,足足有十多斤的分量壓在頭上,她不便點頭,只抬了抬手,微微笑了笑。

  七娘看著九娘被粉敷得一片雪白的妝容,竭力抿唇,想忍著笑,終還是噗嗤笑了出來。那麼好看的阿妧,此刻看起來和當日嫁入門的大嫂、二嫂也很相似,皇帝能認得出來麼?

  尚書內省的兩位尚宮,視線掠過七娘,面上微笑不減。程氏趁隙瞪了七娘一眼。

  眾人浩浩蕩蕩出了裡間,候在外間的范氏、孟彥卿之妻劉氏趕緊帶著一眾女眷向九娘行禮問安。九娘卻停住了腳,柔聲問道:“琅琊郡夫人呢?”

  林氏正在最靠門處,先前好幾夜她都興奮緊張得睡不著覺,在聽香閣站了兩個多時辰,正靠在寶相身上打瞌睡,被寶相捅了幾下,才意識到九娘找的是她。從昨日禮部宣敕書後,她這個奴婢出身的孟氏三房侍妾,也是誥命夫人了。

  “奴在這裡!娘娘萬福金安——”林氏趕緊探出頭去,卻緊張得邁不出腳,乾脆深深福了下去。

  九娘快步走到她面前,扶起了她,微笑著給林氏行了一禮:“媽媽①生育之恩,時刻感念在心,日後還請常隨母親一同入宮來走動。”因林氏作為皇后生母,有了誥命在身,往日的姨娘二字,便和林氏再無干係了。

  林氏今日也按郡夫人的品次大妝,身著從三品翟衣,頭戴花釵冠,格外明艷照人,聽到九娘的話,想到幼時擔心她長得太胖嫁不出逼著她少吃飯,眼淚撲簌撲簌往下掉,哽咽道:“娘娘大喜,請娘娘放心,奴在家中一定好好服侍夫人和郎君。”

  九娘又側身對程氏行了一禮:“媽媽性子直慡,還請母親多多包涵她。”她抬起頭含笑看了七娘一眼。

  七娘打了個激靈。

  程氏趕緊扶起她:“這是自然的。娘娘但請放心。待端午節,我們一同入宮覲見娘娘。”

  “還請娘娘前往正廳受冊寶。”尚宮輕聲提醒九娘。

  大門外,孟建率領眾郎君按納采那日一應準備。接了鄧宛和孟在,一同上了肩輿,往木樨院發冊。

  眼見發冊使、副使到了,兩邊的樂官看著指揮使的手勢,鼓樂齊鳴。

  歌工高聲吟唱冊寶入門的樂歌《宜安》:

  款承祗事,時惟肅雍。跪奉冊寶,陳於法宮。

  以俯以仰,有儀有容。明神介之,福祿來崇。

  樂聲止,儀式如納采儀。一切按部就班,最後鄧宛和孟在高聲宣讀:“鄧宛孟在奉制授皇后備物典冊。”

  九娘上前受冊寶,眾人跪拜冊寶。孟建將謝恩表獻給鄧宛。

  禮畢後,孟在笑道:“官家應該也已出宮了,聖人先去告廟辭別祖先吧。”

  九娘臉上一紅,幸虧敷的粉極白,顯現不出來。

  ※

  自趙栩登基以來,鹵簿禮儀一切從簡,能省則省,禮部為此多次修改禮、樂、儀衛、輿服等條例。今日帝後大婚,禮部尚書一早便私下徵詢了張子厚的意見。得到一個“多多益善”的答案,便定定心心精神抖擻使出了全身解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