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梁老夫人愣了愣,聲音帶了些許暗啞,也有些歉意:“有些關,過不去了。”
九娘抿唇不語,世家大族,有些事,只能永遠捂死了。當年青神王氏,亦是如此。如今汴京孟氏,還是如此。那些個體面永遠比脆弱的人心來得重要。她明白,可不能接受。
“你回屋去吧,官家賜了消夜果,你爹娘肯定還在等你呢。”梁老夫人聲音恢復了往日的平和慈祥。
看著九娘的身影消失在木樨院院門之中。梁老夫人慢慢站了起來。
貞娘伸手攙扶住她,嘆道:“三郎今夜那般難受,老夫人這是何苦來?”
梁老夫人的面容在燈下微微扭曲起來。
“貞娘。”
“老夫人恕罪,是奴妄言了。”
“回吧。”
幾聲咳嗽被風雪卷了,瞬間就無影無蹤。兩盞燈籠高高舉著,四個婦人抬著肩輿,穩穩地往翠微堂走去。
梁老夫人忍不住回過頭,木樨院裡的燈似乎更亮了。她這一輩子,最終什麼都錯了。她以為她沒做錯,卻失去了他,失去了自由。她以為她無愧於心,盡責盡力挽回了分崩離析的孟家,卻無顏面對叔常,也不能丟棄二房。她的忠,她的信,她的義,她的仁,最終變成了重重枷鎖,將陪著她去見他。
所有的人,都走了。孟山定,太皇太后,阮眉娘,阮玉真,阮玉郎,一個接著一個,只留下了她,看著自己的笑話。
※
大趙元煦元年元旦這日,大慶殿上,四位身材魁梧的鎮殿將軍站在殿角,皇帝端坐於御座,殿庭上列法駕儀仗,宰執在前,親王在後,京中朝官五品以上均身穿祭服上朝,按次列班。各州進奏史手持地方上的進貢的方物,各路舉人的解元以及制科一甲、武舉恩科一甲,均穿青邊白袍,戴二梁冠立班。
吐蕃、回鶻、于闐、大理、西夏、契丹、金國、倭國、高麗、大食等幾十個大小國家的使臣們也都依照漢儀入殿行禮朝賀。皇帝賜大趙元煦曆法、漢裝錦襖。
朝賀完畢,只有契丹、西夏、倭國、大理四國使者得以被留宮賜宴。宮城前已紮起了燈山,待百官退朝時山棚已燈火輝煌,金碧相she。
翌日,皇帝駕至大相國寺燒香。初三,皇帝往南御苑she弓,陳青、陳太初、章叔夜等朝中善弓馬的武將皆隨行,連榮王趙梣也在其中。還有剛摘得武舉恩科狀元郎的秦幼安,被譽為“小陳太初”,尤其引人矚目,果不其然秦幼安得了官家所賜的鬧裝銀鞍馬,還有不少金銀器物。
轉眼就到了初十立春,開封府進獻春牛入宮,禁中鞭春。開封府衙前也安置了春牛打春。府衙兩旁的賣小春牛的人頭濟濟,擁堵不堪。宰執親王百官府上皆被皇帝賜下了金銀幡勝。翰林巷孟府也收到禁中賜下的大春盤和春酒。
立春過了是元宵。御街兩側的山棚已搭建完畢,宣德樓前的燈山,比起寶津樓那夜的,又高出十丈。以宣德樓為中心,直至南薰門,十餘里樂聲嘈雜,人聲鼎沸。
身為皇帝的趙栩,每日忙不停,忙完元宵,正月十六再登宣德門,禮部宣讀萬姓,有那元宵節徹夜不歸的百姓趕早到宣德樓下,瞻見天表,三呼萬歲。待賜宴百官後,再往上清宮,夜裡才返回大內。等正月十九收燈,五城不禁,這個年,才算過完了。
一過完年,汴京人就忙著出城采春。朝廷卻出了進一步的變法條例,皇帝下旨,二府敕書,戶部在全國三百多個州全部推行婺州所試驗過的“魚鱗冊”,調用千餘制科選拔出的有識之士,掛名戶部,前往各州核查大趙國土內所有土地,重新一一丈量。各地士紳豪族大驚失色,再難隱藏土地,一時間,京中各大豪門世家門前車馬如流。朱綸等老臣們的府上人流如織。
御史台重拳出擊,連著彈劾了羅嘉偉、萬伸等人。朝中頓時一片忙亂。
到了二月初,寒食節一過,台諫再次彈劾羅與義、朱綸等十多名老臣。孟存身上的幾件案子皆因證據不足而被大理寺判為無罪。
二月底,朱綸首當其衝,因女婿萬伸夫妻殺母案有包庇自之嫌,被大理寺收押。為萬伸上書的近三十名官員均被張子厚下令削職或外放。跟著羅與義被皇帝在百官面前訓斥,主動遞表請辭。這番大變,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朝中再無人上書反對核查土地,更無人再提及選秀或皇帝納妃的建議。
三月初,二府敕書宣布,取消所有里甲、均徭、雜役各項徭役,差役法和雇役法也悉數統一為征銀法。五項戶、丁稅全部按丁數和地畝來核算,田賦和一應進貢方物也都改為征銀。此項變法,百姓紛紛喊好,地方官們幾乎無油水可撈,有苦說不出。然伴隨徭役變法的,朝廷亦擺明車馬,推出了“歸田金”,文武官員,如能無貪腐,安然致仕,便可領到“歸田金”,按品級從百貫至萬貫不等,以重金養廉吏。這份安穩錢,卻乾乾淨淨,領得心安。
跟著禮部又出新政,各州州府設立大官學,分男子和女子官學,四歲至十三歲皆可應試入學。學優者可獲推薦至東京、西京、南京的國子監繼續就讀,無論男女,皆可參加禮部試。驚動天下的,不是女子有了官學可上,也不是女子也能參加禮部試入朝為官,而是三百個州的大官學,只要考進去,所有學費、食宿費用,全部改由官家和聖人的私庫來負擔。
趙栩這日給九娘的字條上只有一句話:“誰道女子不如男!”
大婚在即,這也是他送給阿妧的一份禮。
※
三月十六,諸事大吉,宜婚嫁。帝後大婚之日,天未亮御街兩側已擠滿了士庶百姓。
皇帝將往翰林巷皇后行第親迎皇后!
整夜都睡不著的趙栩,早早便身穿常服前往冊後和奉迎的文德殿,百官及內外命婦皆已早早朝服大妝,各自列班。
眾人只覺得春風拂面。皇帝他,笑得有點傻。
方紹朴默默低下頭去,不是有點傻,是很傻。
作者有話要說: 註:
年節禮儀風俗出自《東京夢華錄》、《夢梁錄》、《宋遼金西夏社會風俗》等書。
稅賦等變法,參考了張居正的變法。
宋朝稱母親為媽、媽媽,很常見。
方物:土特產。對,我宋元旦那天,大慶殿是宋朝三百州土特產展廳。
今日清邁水燈節,更得晚了。見諒。嗯嗯,是大婚了,還不是洞房。
耐得住麼?
第372章
儀鸞司和太常典儀在文德殿內已設了東西房、東西閣。香案、宮駕、冊寶幄次、舉麾位、押案位、權置冊寶褥位、受制承制宣制位、奉節位、贊者位、奉冊寶位、舉冊舉寶官位及文武百僚、應行事官、執事官位俱安排妥當, 只等著臨軒發冊。
趙栩在西閣換上絳紗袍, 戴上二十四梁通天冠。成墨跪著替他整理蔽膝,再仔細地將佩綬也擺正。趙梣和陳太初是他去孟府親迎的“御”, 此時早已身穿祭服候在一旁。
一夜未睡的趙栩握手成拳, 抵唇輕咳了兩聲,舒展開雙臂,有點緊張地問道:“怎樣?”
九娘抿唇不語,世家大族,有些事,只能永遠捂死了。當年青神王氏,亦是如此。如今汴京孟氏,還是如此。那些個體面永遠比脆弱的人心來得重要。她明白,可不能接受。
“你回屋去吧,官家賜了消夜果,你爹娘肯定還在等你呢。”梁老夫人聲音恢復了往日的平和慈祥。
看著九娘的身影消失在木樨院院門之中。梁老夫人慢慢站了起來。
貞娘伸手攙扶住她,嘆道:“三郎今夜那般難受,老夫人這是何苦來?”
梁老夫人的面容在燈下微微扭曲起來。
“貞娘。”
“老夫人恕罪,是奴妄言了。”
“回吧。”
幾聲咳嗽被風雪卷了,瞬間就無影無蹤。兩盞燈籠高高舉著,四個婦人抬著肩輿,穩穩地往翠微堂走去。
梁老夫人忍不住回過頭,木樨院裡的燈似乎更亮了。她這一輩子,最終什麼都錯了。她以為她沒做錯,卻失去了他,失去了自由。她以為她無愧於心,盡責盡力挽回了分崩離析的孟家,卻無顏面對叔常,也不能丟棄二房。她的忠,她的信,她的義,她的仁,最終變成了重重枷鎖,將陪著她去見他。
所有的人,都走了。孟山定,太皇太后,阮眉娘,阮玉真,阮玉郎,一個接著一個,只留下了她,看著自己的笑話。
※
大趙元煦元年元旦這日,大慶殿上,四位身材魁梧的鎮殿將軍站在殿角,皇帝端坐於御座,殿庭上列法駕儀仗,宰執在前,親王在後,京中朝官五品以上均身穿祭服上朝,按次列班。各州進奏史手持地方上的進貢的方物,各路舉人的解元以及制科一甲、武舉恩科一甲,均穿青邊白袍,戴二梁冠立班。
吐蕃、回鶻、于闐、大理、西夏、契丹、金國、倭國、高麗、大食等幾十個大小國家的使臣們也都依照漢儀入殿行禮朝賀。皇帝賜大趙元煦曆法、漢裝錦襖。
朝賀完畢,只有契丹、西夏、倭國、大理四國使者得以被留宮賜宴。宮城前已紮起了燈山,待百官退朝時山棚已燈火輝煌,金碧相she。
翌日,皇帝駕至大相國寺燒香。初三,皇帝往南御苑she弓,陳青、陳太初、章叔夜等朝中善弓馬的武將皆隨行,連榮王趙梣也在其中。還有剛摘得武舉恩科狀元郎的秦幼安,被譽為“小陳太初”,尤其引人矚目,果不其然秦幼安得了官家所賜的鬧裝銀鞍馬,還有不少金銀器物。
轉眼就到了初十立春,開封府進獻春牛入宮,禁中鞭春。開封府衙前也安置了春牛打春。府衙兩旁的賣小春牛的人頭濟濟,擁堵不堪。宰執親王百官府上皆被皇帝賜下了金銀幡勝。翰林巷孟府也收到禁中賜下的大春盤和春酒。
立春過了是元宵。御街兩側的山棚已搭建完畢,宣德樓前的燈山,比起寶津樓那夜的,又高出十丈。以宣德樓為中心,直至南薰門,十餘里樂聲嘈雜,人聲鼎沸。
身為皇帝的趙栩,每日忙不停,忙完元宵,正月十六再登宣德門,禮部宣讀萬姓,有那元宵節徹夜不歸的百姓趕早到宣德樓下,瞻見天表,三呼萬歲。待賜宴百官後,再往上清宮,夜裡才返回大內。等正月十九收燈,五城不禁,這個年,才算過完了。
一過完年,汴京人就忙著出城采春。朝廷卻出了進一步的變法條例,皇帝下旨,二府敕書,戶部在全國三百多個州全部推行婺州所試驗過的“魚鱗冊”,調用千餘制科選拔出的有識之士,掛名戶部,前往各州核查大趙國土內所有土地,重新一一丈量。各地士紳豪族大驚失色,再難隱藏土地,一時間,京中各大豪門世家門前車馬如流。朱綸等老臣們的府上人流如織。
御史台重拳出擊,連著彈劾了羅嘉偉、萬伸等人。朝中頓時一片忙亂。
到了二月初,寒食節一過,台諫再次彈劾羅與義、朱綸等十多名老臣。孟存身上的幾件案子皆因證據不足而被大理寺判為無罪。
二月底,朱綸首當其衝,因女婿萬伸夫妻殺母案有包庇自之嫌,被大理寺收押。為萬伸上書的近三十名官員均被張子厚下令削職或外放。跟著羅與義被皇帝在百官面前訓斥,主動遞表請辭。這番大變,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朝中再無人上書反對核查土地,更無人再提及選秀或皇帝納妃的建議。
三月初,二府敕書宣布,取消所有里甲、均徭、雜役各項徭役,差役法和雇役法也悉數統一為征銀法。五項戶、丁稅全部按丁數和地畝來核算,田賦和一應進貢方物也都改為征銀。此項變法,百姓紛紛喊好,地方官們幾乎無油水可撈,有苦說不出。然伴隨徭役變法的,朝廷亦擺明車馬,推出了“歸田金”,文武官員,如能無貪腐,安然致仕,便可領到“歸田金”,按品級從百貫至萬貫不等,以重金養廉吏。這份安穩錢,卻乾乾淨淨,領得心安。
跟著禮部又出新政,各州州府設立大官學,分男子和女子官學,四歲至十三歲皆可應試入學。學優者可獲推薦至東京、西京、南京的國子監繼續就讀,無論男女,皆可參加禮部試。驚動天下的,不是女子有了官學可上,也不是女子也能參加禮部試入朝為官,而是三百個州的大官學,只要考進去,所有學費、食宿費用,全部改由官家和聖人的私庫來負擔。
趙栩這日給九娘的字條上只有一句話:“誰道女子不如男!”
大婚在即,這也是他送給阿妧的一份禮。
※
三月十六,諸事大吉,宜婚嫁。帝後大婚之日,天未亮御街兩側已擠滿了士庶百姓。
皇帝將往翰林巷皇后行第親迎皇后!
整夜都睡不著的趙栩,早早便身穿常服前往冊後和奉迎的文德殿,百官及內外命婦皆已早早朝服大妝,各自列班。
眾人只覺得春風拂面。皇帝他,笑得有點傻。
方紹朴默默低下頭去,不是有點傻,是很傻。
作者有話要說: 註:
年節禮儀風俗出自《東京夢華錄》、《夢梁錄》、《宋遼金西夏社會風俗》等書。
稅賦等變法,參考了張居正的變法。
宋朝稱母親為媽、媽媽,很常見。
方物:土特產。對,我宋元旦那天,大慶殿是宋朝三百州土特產展廳。
今日清邁水燈節,更得晚了。見諒。嗯嗯,是大婚了,還不是洞房。
耐得住麼?
第372章
儀鸞司和太常典儀在文德殿內已設了東西房、東西閣。香案、宮駕、冊寶幄次、舉麾位、押案位、權置冊寶褥位、受制承制宣制位、奉節位、贊者位、奉冊寶位、舉冊舉寶官位及文武百僚、應行事官、執事官位俱安排妥當, 只等著臨軒發冊。
趙栩在西閣換上絳紗袍, 戴上二十四梁通天冠。成墨跪著替他整理蔽膝,再仔細地將佩綬也擺正。趙梣和陳太初是他去孟府親迎的“御”, 此時早已身穿祭服候在一旁。
一夜未睡的趙栩握手成拳, 抵唇輕咳了兩聲,舒展開雙臂,有點緊張地問道:“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