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李彥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搖搖晃晃地起身道:“殿下可是心中有所不滿?做了這麼多的事情,卻……”
顏神佑一擺手道:“打住,你們這仨瓜倆棗的,我,看—不—上!”
顏孝之扶了扶下巴,問道:“那你要做什麼?”
顏神佑道:“為天地立民,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李老您要想再說呢,就坐下來,我仰著頭看著累。”
李彥還真又坐了下來。
顏神佑也認真地跟他掰扯:“我知道,你們擔心,可擔心有用嗎?有空擔心我,不如好好引導六郎。人生能有多久,讓我都浪費在這些蠢事上,代價還是要與血親翻臉,不值得。我要做的事太多,沒空在瑣事上糾纏。我要做什麼,你們別說都看不出來。我就是想活得像個人樣兒,就這麼簡單。我不與禮法派糾纏什麼繼承大統,他們也甭來煩我,那不過是浪費彼此的時間。這是我答應了一個人的事兒,拼了一死,我也是要去做的。做了,我才有臉去死。”
李彥道:“此事須從長計議。”MD!誰叫跟她捆一塊兒了呢?就跟她說的,當初有事兒讓人家頂包,現在人家還頂著呢,一把她拉下來,嘩啦,不牆倒屋塌,那房子也住不了人了,得大修。棟樑二字,就是這麼實在,誇人時誰都會夸,說你是棟樑,你還真不一定是。判斷棟樑就一個標準:沒了這個人,行不行?
李彥的答案是,好像還真不行。
還有,她這說的話,有幾分可信呢?這些,都得仔細想一想。
顏神佑卻是早有想法的,坦然地道:“您慢慢兒的想,國家大事兒多了,也甭只為這一樁事煩心。”
李彥:“……”臥槽!
顏孝之卻在那兒操心:“那以後,就沒公主啦?”
李彥哼道:“她要的不是什麼公主親王的虛名。”
顏神佑笑道:“李老知我。”
P!老子寧願不知道!
————————————————————————————————
一群人走後,顏神佑便立即召開了一次心腹小組會。顏希真敘職在京,躬逢其盛。聽了便撫掌笑道:“依著我,早該這麼做了。”
丁琳也是膽大,道:“也是,元後嫡出,文治武功,哪一點不如人啦?怎麼就不能封王了?如今機會正好。”
每個中二病身邊,必須聚集著一群病理相似的病友。雖然事起倉促,卻還是一拍即合。顏神佑敢選這個時候提出來,也正是相准了時機。她放出兵權,卻又將軍人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放到了自己身上,顏肅之在搞的那些為她揚名的事情,她自是知道的。自昂州開始,她就在不停地製造男女平等的輿論,現在又興科舉,至少,女進士們是不會太反對的。眼前又有一大群的病友。
顏靜嫻問道:“恐怕有人反對吧?不對,反對的人必定很多的,政事堂是怎麼說的?”
顏神佑笑道:“他們倒還好,還沒有一面倒說不行。”
顏希真冷笑道:“他們倒是能說出個一二三來。說來說去,不過一條,你是女兒身。除此而外,還能有什麼?用得著時,管你男女,拿女人當男人用,累得像條牲口。事兒成了,就想一腳踢開?哪有那麼容易的事兒?”
顏靜嫻道:“我看……伯父與政事堂諸公,並不是這樣的人,否則,也斷容不下我等有今日的做為了。”
李三娘道:“那是大家殺出了一條血路,他們不得不重視罷了。大娘鎮昂州,二娘定天下,五娘也是治民有方的。要不是這樣,聖人再疼愛你們,也只能多與些封戶、田莊、奴婢……僅此而已。”
顏希真道:“無論他們贊不贊成,這事兒,咱們都得做。”
顏神佑點頭道:“正是,這並非我突發奇想,而是思慮很久了。只有封王,才能保住傳承。否則……長了不好說,我若做不到,五百年內,無人敢碰這件事了。按制,公主死,以故地封子為侯,從此便湮滅於史。”象徵的意義很大,並且,不止是象徵意義。
丁琳道:“殿下想的,當不止於此。”
顏神佑點頭道:“公主,儀比親王,儀而已。”
眾女恍然!
按制,親王有府有國。府有傅一人,長史一人,司馬一人、掾一人、屬一人、主簿一人、錄事參軍一人、錄事一人,功曹參軍、法曹參軍、戶曹參軍、士曹參軍、騎曹參軍、兵曹參軍、倉曹參軍各一人,參軍士二人、行參軍四人、典簽二人。
國有國令一人、大農二人、尉二人、丞一人、錄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典衛八人、舍人四人、學官長一人、食官長一人,丞一人、廄牧長二人、丞二人、典府長二人,丞二人。
公主,公主有邑司,令一人,丞一人,錄事一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這麼多。
原因不外乎公主不預政事,就是擺設。然而,一個強有力的公主,必須要突破這些限制。【1】
顏希真撫掌道:“妙!”
顏神佑道:“前途多艱,今天我們能設法廢舊制,他日若是不努力,焉知後來者不會再廢我等之制?”
顏希真笑道:“這個你放心,我們會努力,我們……也不算老,再看個幾十年,也是做得到的。”
顏神佑道:“女子為官,眼下必然是有許多人看不順眼的,必有反撲。事情是我起的頭,我就得負責到底。沒有把人扔牆頭上撤梯子的道理。如果有反撲,就讓他們沖我來吧,我怕換個人扛不住。”
顏希真道:“你當我們是死人麼?昂州那裡,放心,有我。廣州我也能寫保票的。”昂、廣之地,本就是民風開放。顏希真又說,顏肅之為了給閨女找退路,自南方起,宣揚顏神佑的功績,顏希真已經悄悄地順水推舟,做了許多封建迷信的準備工作了。
原本是想著給顏神佑來個保險的,現在行了,可以用到封王上了。
丁琳等都保證,一定會把這封建迷信活動進行到底。馮三娘道:“京畿附近並軍中,有輿部。軍中視殿下為靠山,會支持的。殿下親近做的事情,是武人翻身的機會,他們不會放過的。”
顏希真道:“這樣,還要找人寫個勸進表才好,這事兒雖然是你提出來的,朝廷面子上,也是要做一做的嘛。不好是軍中人,唔,我看能不能找個士子。”
顏神佑道:“找誰誰挨罵,還是我來吧。”
丁琳道:“別,哪能什麼事兒,都您自己上呢?唔,我看吶,女士子也不少嘛。袁瑩行不行?”
顏希真道:“這個好。不過,你還是與二叔好好說。再有,阿婆那裡,我們一同去。”
顏神佑道:“我看,阿婆心裡已經有數兒了。”
顏希真道:“還是謀劃一下為妥。不止要有袁瑩一人,後續的也得跟上了,得有響應的,這個要安排一下,我們都要跟著上表,一層一層地往前推。軍中不要妄動,只要他們不反對,事情就成了一半兒了。不要給六郎太大的壓力,這樣不好。咱們是沒功夫去應付更多的人來反對的。”
這些人都明白,要是建國之初,一搓火兒,將顏神佑拱上東宮,也是可以一搏的,然而那樣太冒險,對宗法的挑戰太嚴重,反對的人必定不少。光盯著這一件事,就能造成大亂,誤國誤民。況且,顏神佑入主東宮,後續怎麼辦?山璞算什麼了?誰來繼她的位子?這些都是麻煩事,搞不好大周因此分崩離析。要不就是顏神佑與兄弟們死一方。
再者,一個女人做皇帝,與一群女人踏上政治舞台,意義是不一樣的。前者,弄權可成,後者,意義深遠。
顏神佑心裡明白,上下五千年,就出了一個武則天,最後還自己廢了帝號稱皇后。安樂公主欲為皇太女而不可得,除了這位公主沒幹過什么正事兒之外,未嘗不是時機不成熟的緣故。顏神佑敗不起,她敗了,自己或許無事,跟著她混的人就要倒大霉。楚氏教誨,她並不曾忘,總不能連累這些人送死。
她只能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顏肅之那裡,她很有把握。朝廷上下,估計也犟不過她。反是顏希真說的,六郎那裡,需要好好和解。
作者有話要說:【1】這是唐代的制度啦,差別奏是這麼大。
但是,《唐六典》里還有一個註:《漢書百官表》:"宗正屬官有公主家令。"公主所食曰"邑"。晉太康中,為長山長公主置家令一人。宋、齊已後,時有其職。隋氏復置,皇朝因之。神龍初,公主府並同王府置官屬;景雲初,罷之。
神龍是唐中宗李顯的年代,六味地黃丸同志,就是安樂公主的親爹。
武則天做皇帝,除了自己手段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她生了四個兒子,兒子都姓李。就是說,掰不過咱們就不掰了,反正……您老最後還得讓兒子繼承,對吧?就跟一家裡,老爺死了,少東家不頂事兒,太太先管事兒,等少東家長成了……那家,還是夫家的。
等到安樂公主的時候,就不行了,大臣問一句:那駙馬都尉怎麼稱呼呢?李顯就笑了,不再提這檔子事兒了。
擱顏神佑這裡呢,她有權,有功勞有威望,所以她要參政,李彥等人是不反對的,李半仙只是一時對於這種女人封王的事情不好接受而已。事實上,這些人沒有跳起來罵她異想天開,已經很給面子了。也是因為,開國之初,你拿人家當槍使,人家已經在殺伐中沾了血氣開了封印了,壓不住也不好壓了。
所以,除非她自己不要,一旦她要求與之相匹配的地位,磨來磨去,還是得答應她。
☆、315·皇帝的決心
女人們濟濟一堂,商議著封王的事情,其他的都好辦,難就難在六郎這裡了——大家不知道六郎是個什麼想法,唯恐他腦補太深。將心比心,換了誰在六郎這麼個位置上,想讓他不腦補都難。
顏神佑頗為躊躇,問顏希真:“要怎麼辦?”
顏希真道:“能取得諒解是最好了,若是不能——咱們走到這一步,是倚著誰了不成?”
李三娘一字一頓地道:“殿下能有今天,與聖人之縱容不無相關,卻也是殿下自己拼出來的,殿下何懼之有?殿下是恐結怨儲君,日後無所舉措麼?”
顏神佑道:“我終究不願意一家人生出嫌隙來。”
丁琳道:“既然是要謀大事,就要將所有的情況都想到,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讓它不往最壞的方向發展,不是麼?殿下大可不必這麼擔心,想來前朝虞氏,那般恨世家,還不是請了老米丞相回來?殿下常說東宮,若要立威,需謹修自身。殿下又何嘗不是呢?欲保身家性命,千秋功業,謹修自身就好了嘛。”
顏靜嫻也慢慢地道:“二娘並不是只有一個人呀。況且,六郎也不是器量狹窄之輩呢。”
顏神佑道:“他的心已經夠寬了,我現在要做的事兒,就要把他再撐得寬一點再寬一點……唉,落到旁人眼裡,分明是步步緊逼啊。換了我,都不能保證不多想。凡事,不止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咱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說出去,有人信?”
顏靜嫻咬住下唇,無言以對。
都不是衝動的人,自然明白顏神佑說的是實情。不是同道中人,客觀上一看,就是顏神佑要突破禮法的界線,以女子之身封王。王既做得,會不會又心出不足之心,想做太子、做皇帝?突破禮法封王這件事情,是質的問題,不是量的問題。
丁琳道:“事情未必就會到那一步。最壞的打算,也不過是別人拿您無可奈何,殿下要長長久久地活著,三世之後,大事定矣!”
顏神佑笑了,三十年為一世,她這任務可真夠重的。其實不用那麼久,二十年一代人,有兩代人,風氣就會變。六郎那裡,只好盡人事,聽天命了。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人總要死了,才好蓋棺定論。有時候死了還不得安生,千百年後,還有要翻案的。她委實顧不了這麼多了。
她的心裡,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了,一揚眉,朗聲道:“那麼,咱們大家就不都不能出紕漏。不能像太學裡那樣,出現王玥這等敗類。更不能出現像王芸那樣自毀長城的人。從今往後,凡有女官,我們都要自己盯緊了,絕不能犯法!絕不許做下授人以柄的事情!我們本就掙扎得艱難,要比男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心血,心血不可以白費,要比男人更自律。”
豐小娘子一直聽著,此時應聲道:“放心,我會盯著的。”
顏希真道:“吏部那裡,還是要想想辦法的,各衙司,都要有我們的人。”
顏神佑這裡有著全國最全面的官職介紹資料,眾女湊著頭一研究,軍中一時是插不得手的,打仗畢竟是個體力活兒。顏神佑卻說:“交鋒上不好說,似輿部等處,如何不可用女官來?”
顏希真便又修改了那個只有她們自己知道的秘密名單。豐小娘子道:“御史台這裡,我還缺人。”
顏靜嫻道:“還有國子監那裡,可惜了……”女人們想要在各方面全面開花,還是太難,之前成百上千年積累太淺。搞得現在要找個女教授都難。
顏靜嫻氣勢十足地一拍桌子:“那就從現在開始養!”
顏神佑笑道:“好的呀。”
顏神佑一擺手道:“打住,你們這仨瓜倆棗的,我,看—不—上!”
顏孝之扶了扶下巴,問道:“那你要做什麼?”
顏神佑道:“為天地立民,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李老您要想再說呢,就坐下來,我仰著頭看著累。”
李彥還真又坐了下來。
顏神佑也認真地跟他掰扯:“我知道,你們擔心,可擔心有用嗎?有空擔心我,不如好好引導六郎。人生能有多久,讓我都浪費在這些蠢事上,代價還是要與血親翻臉,不值得。我要做的事太多,沒空在瑣事上糾纏。我要做什麼,你們別說都看不出來。我就是想活得像個人樣兒,就這麼簡單。我不與禮法派糾纏什麼繼承大統,他們也甭來煩我,那不過是浪費彼此的時間。這是我答應了一個人的事兒,拼了一死,我也是要去做的。做了,我才有臉去死。”
李彥道:“此事須從長計議。”MD!誰叫跟她捆一塊兒了呢?就跟她說的,當初有事兒讓人家頂包,現在人家還頂著呢,一把她拉下來,嘩啦,不牆倒屋塌,那房子也住不了人了,得大修。棟樑二字,就是這麼實在,誇人時誰都會夸,說你是棟樑,你還真不一定是。判斷棟樑就一個標準:沒了這個人,行不行?
李彥的答案是,好像還真不行。
還有,她這說的話,有幾分可信呢?這些,都得仔細想一想。
顏神佑卻是早有想法的,坦然地道:“您慢慢兒的想,國家大事兒多了,也甭只為這一樁事煩心。”
李彥:“……”臥槽!
顏孝之卻在那兒操心:“那以後,就沒公主啦?”
李彥哼道:“她要的不是什麼公主親王的虛名。”
顏神佑笑道:“李老知我。”
P!老子寧願不知道!
————————————————————————————————
一群人走後,顏神佑便立即召開了一次心腹小組會。顏希真敘職在京,躬逢其盛。聽了便撫掌笑道:“依著我,早該這麼做了。”
丁琳也是膽大,道:“也是,元後嫡出,文治武功,哪一點不如人啦?怎麼就不能封王了?如今機會正好。”
每個中二病身邊,必須聚集著一群病理相似的病友。雖然事起倉促,卻還是一拍即合。顏神佑敢選這個時候提出來,也正是相准了時機。她放出兵權,卻又將軍人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放到了自己身上,顏肅之在搞的那些為她揚名的事情,她自是知道的。自昂州開始,她就在不停地製造男女平等的輿論,現在又興科舉,至少,女進士們是不會太反對的。眼前又有一大群的病友。
顏靜嫻問道:“恐怕有人反對吧?不對,反對的人必定很多的,政事堂是怎麼說的?”
顏神佑笑道:“他們倒還好,還沒有一面倒說不行。”
顏希真冷笑道:“他們倒是能說出個一二三來。說來說去,不過一條,你是女兒身。除此而外,還能有什麼?用得著時,管你男女,拿女人當男人用,累得像條牲口。事兒成了,就想一腳踢開?哪有那麼容易的事兒?”
顏靜嫻道:“我看……伯父與政事堂諸公,並不是這樣的人,否則,也斷容不下我等有今日的做為了。”
李三娘道:“那是大家殺出了一條血路,他們不得不重視罷了。大娘鎮昂州,二娘定天下,五娘也是治民有方的。要不是這樣,聖人再疼愛你們,也只能多與些封戶、田莊、奴婢……僅此而已。”
顏希真道:“無論他們贊不贊成,這事兒,咱們都得做。”
顏神佑點頭道:“正是,這並非我突發奇想,而是思慮很久了。只有封王,才能保住傳承。否則……長了不好說,我若做不到,五百年內,無人敢碰這件事了。按制,公主死,以故地封子為侯,從此便湮滅於史。”象徵的意義很大,並且,不止是象徵意義。
丁琳道:“殿下想的,當不止於此。”
顏神佑點頭道:“公主,儀比親王,儀而已。”
眾女恍然!
按制,親王有府有國。府有傅一人,長史一人,司馬一人、掾一人、屬一人、主簿一人、錄事參軍一人、錄事一人,功曹參軍、法曹參軍、戶曹參軍、士曹參軍、騎曹參軍、兵曹參軍、倉曹參軍各一人,參軍士二人、行參軍四人、典簽二人。
國有國令一人、大農二人、尉二人、丞一人、錄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典衛八人、舍人四人、學官長一人、食官長一人,丞一人、廄牧長二人、丞二人、典府長二人,丞二人。
公主,公主有邑司,令一人,丞一人,錄事一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這麼多。
原因不外乎公主不預政事,就是擺設。然而,一個強有力的公主,必須要突破這些限制。【1】
顏希真撫掌道:“妙!”
顏神佑道:“前途多艱,今天我們能設法廢舊制,他日若是不努力,焉知後來者不會再廢我等之制?”
顏希真笑道:“這個你放心,我們會努力,我們……也不算老,再看個幾十年,也是做得到的。”
顏神佑道:“女子為官,眼下必然是有許多人看不順眼的,必有反撲。事情是我起的頭,我就得負責到底。沒有把人扔牆頭上撤梯子的道理。如果有反撲,就讓他們沖我來吧,我怕換個人扛不住。”
顏希真道:“你當我們是死人麼?昂州那裡,放心,有我。廣州我也能寫保票的。”昂、廣之地,本就是民風開放。顏希真又說,顏肅之為了給閨女找退路,自南方起,宣揚顏神佑的功績,顏希真已經悄悄地順水推舟,做了許多封建迷信的準備工作了。
原本是想著給顏神佑來個保險的,現在行了,可以用到封王上了。
丁琳等都保證,一定會把這封建迷信活動進行到底。馮三娘道:“京畿附近並軍中,有輿部。軍中視殿下為靠山,會支持的。殿下親近做的事情,是武人翻身的機會,他們不會放過的。”
顏希真道:“這樣,還要找人寫個勸進表才好,這事兒雖然是你提出來的,朝廷面子上,也是要做一做的嘛。不好是軍中人,唔,我看能不能找個士子。”
顏神佑道:“找誰誰挨罵,還是我來吧。”
丁琳道:“別,哪能什麼事兒,都您自己上呢?唔,我看吶,女士子也不少嘛。袁瑩行不行?”
顏希真道:“這個好。不過,你還是與二叔好好說。再有,阿婆那裡,我們一同去。”
顏神佑道:“我看,阿婆心裡已經有數兒了。”
顏希真道:“還是謀劃一下為妥。不止要有袁瑩一人,後續的也得跟上了,得有響應的,這個要安排一下,我們都要跟著上表,一層一層地往前推。軍中不要妄動,只要他們不反對,事情就成了一半兒了。不要給六郎太大的壓力,這樣不好。咱們是沒功夫去應付更多的人來反對的。”
這些人都明白,要是建國之初,一搓火兒,將顏神佑拱上東宮,也是可以一搏的,然而那樣太冒險,對宗法的挑戰太嚴重,反對的人必定不少。光盯著這一件事,就能造成大亂,誤國誤民。況且,顏神佑入主東宮,後續怎麼辦?山璞算什麼了?誰來繼她的位子?這些都是麻煩事,搞不好大周因此分崩離析。要不就是顏神佑與兄弟們死一方。
再者,一個女人做皇帝,與一群女人踏上政治舞台,意義是不一樣的。前者,弄權可成,後者,意義深遠。
顏神佑心裡明白,上下五千年,就出了一個武則天,最後還自己廢了帝號稱皇后。安樂公主欲為皇太女而不可得,除了這位公主沒幹過什么正事兒之外,未嘗不是時機不成熟的緣故。顏神佑敗不起,她敗了,自己或許無事,跟著她混的人就要倒大霉。楚氏教誨,她並不曾忘,總不能連累這些人送死。
她只能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顏肅之那裡,她很有把握。朝廷上下,估計也犟不過她。反是顏希真說的,六郎那裡,需要好好和解。
作者有話要說:【1】這是唐代的制度啦,差別奏是這麼大。
但是,《唐六典》里還有一個註:《漢書百官表》:"宗正屬官有公主家令。"公主所食曰"邑"。晉太康中,為長山長公主置家令一人。宋、齊已後,時有其職。隋氏復置,皇朝因之。神龍初,公主府並同王府置官屬;景雲初,罷之。
神龍是唐中宗李顯的年代,六味地黃丸同志,就是安樂公主的親爹。
武則天做皇帝,除了自己手段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她生了四個兒子,兒子都姓李。就是說,掰不過咱們就不掰了,反正……您老最後還得讓兒子繼承,對吧?就跟一家裡,老爺死了,少東家不頂事兒,太太先管事兒,等少東家長成了……那家,還是夫家的。
等到安樂公主的時候,就不行了,大臣問一句:那駙馬都尉怎麼稱呼呢?李顯就笑了,不再提這檔子事兒了。
擱顏神佑這裡呢,她有權,有功勞有威望,所以她要參政,李彥等人是不反對的,李半仙只是一時對於這種女人封王的事情不好接受而已。事實上,這些人沒有跳起來罵她異想天開,已經很給面子了。也是因為,開國之初,你拿人家當槍使,人家已經在殺伐中沾了血氣開了封印了,壓不住也不好壓了。
所以,除非她自己不要,一旦她要求與之相匹配的地位,磨來磨去,還是得答應她。
☆、315·皇帝的決心
女人們濟濟一堂,商議著封王的事情,其他的都好辦,難就難在六郎這裡了——大家不知道六郎是個什麼想法,唯恐他腦補太深。將心比心,換了誰在六郎這麼個位置上,想讓他不腦補都難。
顏神佑頗為躊躇,問顏希真:“要怎麼辦?”
顏希真道:“能取得諒解是最好了,若是不能——咱們走到這一步,是倚著誰了不成?”
李三娘一字一頓地道:“殿下能有今天,與聖人之縱容不無相關,卻也是殿下自己拼出來的,殿下何懼之有?殿下是恐結怨儲君,日後無所舉措麼?”
顏神佑道:“我終究不願意一家人生出嫌隙來。”
丁琳道:“既然是要謀大事,就要將所有的情況都想到,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讓它不往最壞的方向發展,不是麼?殿下大可不必這麼擔心,想來前朝虞氏,那般恨世家,還不是請了老米丞相回來?殿下常說東宮,若要立威,需謹修自身。殿下又何嘗不是呢?欲保身家性命,千秋功業,謹修自身就好了嘛。”
顏靜嫻也慢慢地道:“二娘並不是只有一個人呀。況且,六郎也不是器量狹窄之輩呢。”
顏神佑道:“他的心已經夠寬了,我現在要做的事兒,就要把他再撐得寬一點再寬一點……唉,落到旁人眼裡,分明是步步緊逼啊。換了我,都不能保證不多想。凡事,不止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咱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說出去,有人信?”
顏靜嫻咬住下唇,無言以對。
都不是衝動的人,自然明白顏神佑說的是實情。不是同道中人,客觀上一看,就是顏神佑要突破禮法的界線,以女子之身封王。王既做得,會不會又心出不足之心,想做太子、做皇帝?突破禮法封王這件事情,是質的問題,不是量的問題。
丁琳道:“事情未必就會到那一步。最壞的打算,也不過是別人拿您無可奈何,殿下要長長久久地活著,三世之後,大事定矣!”
顏神佑笑了,三十年為一世,她這任務可真夠重的。其實不用那麼久,二十年一代人,有兩代人,風氣就會變。六郎那裡,只好盡人事,聽天命了。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人總要死了,才好蓋棺定論。有時候死了還不得安生,千百年後,還有要翻案的。她委實顧不了這麼多了。
她的心裡,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了,一揚眉,朗聲道:“那麼,咱們大家就不都不能出紕漏。不能像太學裡那樣,出現王玥這等敗類。更不能出現像王芸那樣自毀長城的人。從今往後,凡有女官,我們都要自己盯緊了,絕不能犯法!絕不許做下授人以柄的事情!我們本就掙扎得艱難,要比男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心血,心血不可以白費,要比男人更自律。”
豐小娘子一直聽著,此時應聲道:“放心,我會盯著的。”
顏希真道:“吏部那裡,還是要想想辦法的,各衙司,都要有我們的人。”
顏神佑這裡有著全國最全面的官職介紹資料,眾女湊著頭一研究,軍中一時是插不得手的,打仗畢竟是個體力活兒。顏神佑卻說:“交鋒上不好說,似輿部等處,如何不可用女官來?”
顏希真便又修改了那個只有她們自己知道的秘密名單。豐小娘子道:“御史台這裡,我還缺人。”
顏靜嫻道:“還有國子監那裡,可惜了……”女人們想要在各方面全面開花,還是太難,之前成百上千年積累太淺。搞得現在要找個女教授都難。
顏靜嫻氣勢十足地一拍桌子:“那就從現在開始養!”
顏神佑笑道:“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