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真不容易,都多久了,才有這麼個大大的好消息?滿營都沸騰了。張炯很大方,自己吃肉,親信啃骨頭,餘下的小兵也可以喝口湯。衡量了一下,張炯的捷報里根本沒要求把戰鬥減員的名額給補齊,他老人家根本沒報這檔子事兒——打完了要撫恤金的時候再說,戰爭期間的這個空額,他吃定了!打完了仗,作為對皇帝慷慨的回報,他會把手頭究竟有多少人,沒有水份地上報的。
晚間,孟固如約而來。都是熟人,賈寶玉完全沒負擔,把被遣返人員的惡形惡狀說了一回,又問他們回去之後有無什麼流言。孟固笑道:“就算原本有,這會子也沒了。這會子捷報一傳過去,這些人怕再無起復之日了。”除非他們家有個突然封了皇后的閨女,或者此人突然開竅。孟固覺得,他們很可能的下場是,在下一個恭王親審的案子裡全家被牽連。
賈寶玉目前關心的另一件事就是他舅舅被秋後算帳的結果有多慘,孟固想了想道:“旁的我不知道,只是……王大人送過去的加急文書,聖上似不大放在心上。倒是你的摺子,聖上看得還仔細些。”王子騰給皇帝丟臉了,皇帝目前當然不愛信他,不過……如果以後好好改造好好表現,大概頂多降職罷官還不至於被抄家,對賈寶玉來說,這就夠了。
孟固點點頭:“差不多就是這樣兒了,”歪頭看了一下賈寶玉,“我說,你這麼著可不成啊,好歹也得冒個頭。咱們好,我才說的,眼看你舅舅這回是不成了,先頭那一位來的又死了,張炯又是那樣一個人,先頭弄了那麼大動靜,這仗打贏了,聖上得樹個榜樣,聖上臉上也好看也好對群臣說道說道。看來看去就是你了,你倒是振作點兒啊! ”賈寶玉一個哆嗦:“你看我是那塊料麼?不說這個了,殿下近來如何?”樹型典?營里人多著呢!
“你還知道問吶!”孟固說著,扔過來一封信。賈寶玉認得封皮上的印章,那是自己親手刻的。
孟固還在囑咐:“消息不通,不敢私遞信件入軍營,這回,我這也是夾帶的,你好歹小心著點兒。後兒我啟程回京的時候,再來拿回信。”
信頗厚,足足有十幾頁,打頭幾頁寫著京中情勢尚可,勿憂,同時囑咐:“營中諸事你自有分寸,只是令舅之事不可強求,或風光不如前,總無性命之憂,不可強求冒進反招禍患。”賈寶玉看著不由失笑,這人總是這樣操心。後面幾頁紙上的墨跡看著卻比前面的舊,從生活的點滴寫起,梅花開了、莊子上繳了年貨來了……次後附了一頁筆跡不同的信紙,是賈珠的,寫著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賈寶玉提筆寫回信:“近來寒暑不常,希自珍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絮絮叨叨把近來的生活軌跡都報告了一遍,以此表明自己一切都好,也沒有傻乎乎地想提刀上陣當英雄,頗“有自知之明,我至此,為使勝。設需上陣,責無旁貸,需靜坐,亦無怨尤。”總而言之,為了這個最終目標,做什麼都行,不在乎出不出風頭,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末了說,因為前陣子的家書事件,自己就不寫回信給家裡了,讓徒忻代為說一聲便罷。
吐了一口氣,抓起個雞蛋大小的木頭墜子一道封了進去,閒得發慌,賈寶玉終於學會了雕東西,當然只是雕些簡單的造型,這是一隻小羊,造型有點Q,意思也吉祥。其實照他的意思是想雕個羊駝的,但是鑑於這個神獸目前沒人認識,又有別的意思……
——————————————————————————————————————
孟固帶著捷報、俘虜一起上路,回去自然也少不了受賞,皇帝很高興,年前收到了好消息,也不吝封賞。
賈寶玉曾經問過張炯:“張大人可想更進一步
?”張炯大笑:“你考進翰林,我可沒有,怎麼進?只要翌日不要有人計較我今天得了好處就好,這機會也是旁人給的,要是他們有能耐又清廉,可沒我什麼事兒了。”賈寶玉道:“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糙,難。”說完兩人都笑了。
賈寶玉回去給皇帝的密折里就寫明了這一點,這個人有用——“為惜其才,不可使久廢,然為惜其才,亦不可使其有機會更貪而自毀。”簡單地說,就像鐘點工一樣,不過這個鐘點工收費有點兒貴而已。皇帝深以為然。下來給前線的封賞里並無特別之處,只是泛泛地賞賜了羊酒,將領各一領新衣,賈寶玉也得了一身兒,皇帝欣賞賈寶玉識人的眼光,但是張炯的人品是眾所周知的,不能明詔表揚賈寶玉有識人之能,只好在心裡記上一筆,至於王子騰更是像碗裡的沙子也沒有表揚的興趣。不過,戶部這回撥的軍費麼……就算是賈寶玉是不懂行的人也知道,這是一筆巨款,至少超出了常規一成。一場戰爭的一成費用,賈寶玉默,這個鐘點工收費真是夠貴的。
張炯愛財,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算是默契,或者說是潛規則了。有規則就好辦事,你愛錢沒人品,我花錢消災,但是官就不給升了,當然,我也不會計較你貪污的事兒,畢竟用得著你,用完就宰會寒了臣下的心。我愛財也不想權利太大,我怕到時候一個把持不住,最後給當成肥羊宰了。彼此心知肚明,卻是面對面的時候都不能說的協議就這樣達成了。
把東西分一分,也到了過年的時節了,京中又來了賞賜的年禮,這回人人有份兒,最讓人意料不到的居然是……薛蟠趁機資助軍需?賈寶玉絕對震憾了,這位表哥可真是夠上進的了!薛蟠還沒精明到這個地步,他只是覺得親舅舅身陷險境而自己沒辦法幫忙,就算他想花錢買人幫忙,都找不著門路,表弟又扎了過去。一想同為外甥,自己至少也要做點什麼吧?當年打死人的時候,這兩家親戚可都出了力的,前後花了兩千銀子,打聽到前線好像是缺冬衣,薛蟠大驚,這還了得,凍壞了親戚怎麼辦?他想捐些,幸而薛姨媽見他忙,問了一句,他還吱唔著,被寶釵看出端倪,問明了之後對他說:“哥又糊塗了,這事兒自有朝廷操心,咱們如今是商家,有這心是好的,哪能自己出頭得這樣的名聲呢?不如,哥走走親家那裡的門路,從內務府里遞個話進去,再找幾家相熟的商議著一道做這事兒,也不顯眼。”
薛蟠一拍頭,回去找了岳父家,岳父聽了笑道:“我沒選錯女婿。”由他從中斡旋,補了薛蟠、寶釵見識不足之處,又在皇帝那裡小心賣了個好兒。事便成行,薛蟠托老夥計約了幾家有來往的商行,一道做這件事情。因有內務府斡旋,倒沒招厭,反得了五萬鹽引的變相賞賜。薛蟠覺得,也許重領帑銀行商的目標並不是那麼難實現的。這個年,薛家過得格外舒心。
賈寶玉這裡就不那麼美妙了,新年了,頭一回在外頭過年。雖然孟固說賈寶玉住的地方不錯,但是跟家裡比起來,真是差遠了。衣食住行皆不如意,澡也不能隨意洗,飯也不能隨便吃,軍中廚子的手藝……即使是小鍋飯,吃起來也就是混個飽,絕稱不上享受。沒有煙火,沒有說話的人,有個舅舅,還是個擔憂前途的,真是淒涼。
正淒涼間,張炯一抹嘴巴:“吃飽了沒?吃飽了抄傢伙! ”
“!?”眾人不解。
張炯獰笑道:“咱們過年,他們也過年,抄他們老窩去!打贏了回來吃肉喝酒記功! ”
怪不得上頭髮下酒來您都到現在沒讓大家喝,原來是存了這個心吶!
賈寶玉只得在後面跟上一句:“我等大家回來,如實為諸位向皇上報功請賞。”
張炯想了想,又添上一句:“今天搶的東西,全歸自己。”
嗷嗚!
全營沸騰了。
賈寶玉:……
這一仗理所當然地打贏了,據回來的人說,敵方喝得醉醺醺的都分不清東西南北了,被官軍一陣亂剁。這回面對的是亂民,窮苦人,可憐得很,一年快樂的日子沒幾天,過年就算一個,因為能吃頓好的。起事後延續了這個傳統,又沒有多少軍事紀律和常識,被抄了。虧得張炯說了一句,搶的東西歸自己,官軍們光顧著搶東西了,殺得人比較少……但是,都說了是窮人了,你們能搶到個啥?只能說,張炯這傢伙,真是太陰險了。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明明是被逼得活不下去才想掙命的,還是把命填下去了。
賈寶玉猶豫著問張炯:“經此兩役,震懾全州了麼?能出安民告示了吧?”
第142章 戰線推進寶玉建功
本來賈寶玉個人看來治理平安州就需要‘剿撫並舉’,只是朝廷在平安州的代理人節度使之前做的事情太不地道,王子騰等先前又吃了敗仗,沒人願意信朝廷也沒人愛理會朝廷。張炯的觀點是:打,不打,張炯怎麼撈錢呢?王子騰等人的觀點是:打,不打、不打贏了,他們怎麼將功折罪呢?皇帝的觀點是:打,不打,皇帝怎麼出這口氣?
但是在張炯與皇帝這些水平稍高一點的人看來,打完了,還是要撫的,畢竟平安州不能丟,它還是國土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撫,還得撫出水平來,至少要保證未來幾十年不要反叛。當然對於亂民,還是要教訓的,不然到了明天誰都說自己受了委屈都要反一把,那皇帝就不會混了。
賈寶玉最後給皇帝的建議是:誅其首罪,而放過協從,不然還能怎麼樣?平安州全境的勞動人民都被壓榨得很苦,這次事件套用古話就是‘贏糧而景從’,抄刀為匪,扛鋤為民。除非想不要名聲搞個大屠殺,然後再從旁處移民來,攪得天下不安,不然就得區別對待,以期快速平定。當然,摺子上寫得話是非常委婉了,人民是被‘協裹’的,壞人就那麼幾個。賈寶玉心裡卻認為這些壞人其實是英雄,但是……英雄的下場總是挺慘的。
賈寶玉在這樣矛盾的心情里終於認識到自己其實就是個逆歷史cháo流而動的俗人,都是俗人了,就做一點封建知識份子會做的事情吧。所以,安民告示來了。
張炯連番大捷,在平安州站穩了腳跟,行事也從容了些。能夠把勞動人民都拉過來,既削弱了叛軍的力量,又能長己方的實力,何樂而不為?真要再不知體恤民情,把人都逼到了對立面兒,那才是真正的‘資寇兵而賚盜糧’了。
安民的告示是應該以張炯的名義簽發的,他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但是他的名聲實在不太好。又是兩番砍了幾千顆頭的‘屠夫’,實在沒什麼說服力。王子騰等人的名聲也不咋地,最後只好把賈寶玉包裝一番,借著探花郎的名頭,讓他連署了布告,這才陸陸續續地安定了下來。張炯也趁此機會擴大戰果,拉起戰線一點一點往前推進。兵者,詭道也,以正合以奇勝,張炯深諳此道,坑死人不償命,等到二月時節,已拿下了平安州一半的地盤,照這個情勢,再不用兩個月平安州就可平定,大家可以回京吃著貢品西瓜了。
晚間,孟固如約而來。都是熟人,賈寶玉完全沒負擔,把被遣返人員的惡形惡狀說了一回,又問他們回去之後有無什麼流言。孟固笑道:“就算原本有,這會子也沒了。這會子捷報一傳過去,這些人怕再無起復之日了。”除非他們家有個突然封了皇后的閨女,或者此人突然開竅。孟固覺得,他們很可能的下場是,在下一個恭王親審的案子裡全家被牽連。
賈寶玉目前關心的另一件事就是他舅舅被秋後算帳的結果有多慘,孟固想了想道:“旁的我不知道,只是……王大人送過去的加急文書,聖上似不大放在心上。倒是你的摺子,聖上看得還仔細些。”王子騰給皇帝丟臉了,皇帝目前當然不愛信他,不過……如果以後好好改造好好表現,大概頂多降職罷官還不至於被抄家,對賈寶玉來說,這就夠了。
孟固點點頭:“差不多就是這樣兒了,”歪頭看了一下賈寶玉,“我說,你這麼著可不成啊,好歹也得冒個頭。咱們好,我才說的,眼看你舅舅這回是不成了,先頭那一位來的又死了,張炯又是那樣一個人,先頭弄了那麼大動靜,這仗打贏了,聖上得樹個榜樣,聖上臉上也好看也好對群臣說道說道。看來看去就是你了,你倒是振作點兒啊! ”賈寶玉一個哆嗦:“你看我是那塊料麼?不說這個了,殿下近來如何?”樹型典?營里人多著呢!
“你還知道問吶!”孟固說著,扔過來一封信。賈寶玉認得封皮上的印章,那是自己親手刻的。
孟固還在囑咐:“消息不通,不敢私遞信件入軍營,這回,我這也是夾帶的,你好歹小心著點兒。後兒我啟程回京的時候,再來拿回信。”
信頗厚,足足有十幾頁,打頭幾頁寫著京中情勢尚可,勿憂,同時囑咐:“營中諸事你自有分寸,只是令舅之事不可強求,或風光不如前,總無性命之憂,不可強求冒進反招禍患。”賈寶玉看著不由失笑,這人總是這樣操心。後面幾頁紙上的墨跡看著卻比前面的舊,從生活的點滴寫起,梅花開了、莊子上繳了年貨來了……次後附了一頁筆跡不同的信紙,是賈珠的,寫著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賈寶玉提筆寫回信:“近來寒暑不常,希自珍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絮絮叨叨把近來的生活軌跡都報告了一遍,以此表明自己一切都好,也沒有傻乎乎地想提刀上陣當英雄,頗“有自知之明,我至此,為使勝。設需上陣,責無旁貸,需靜坐,亦無怨尤。”總而言之,為了這個最終目標,做什麼都行,不在乎出不出風頭,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末了說,因為前陣子的家書事件,自己就不寫回信給家裡了,讓徒忻代為說一聲便罷。
吐了一口氣,抓起個雞蛋大小的木頭墜子一道封了進去,閒得發慌,賈寶玉終於學會了雕東西,當然只是雕些簡單的造型,這是一隻小羊,造型有點Q,意思也吉祥。其實照他的意思是想雕個羊駝的,但是鑑於這個神獸目前沒人認識,又有別的意思……
——————————————————————————————————————
孟固帶著捷報、俘虜一起上路,回去自然也少不了受賞,皇帝很高興,年前收到了好消息,也不吝封賞。
賈寶玉曾經問過張炯:“張大人可想更進一步
?”張炯大笑:“你考進翰林,我可沒有,怎麼進?只要翌日不要有人計較我今天得了好處就好,這機會也是旁人給的,要是他們有能耐又清廉,可沒我什麼事兒了。”賈寶玉道:“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糙,難。”說完兩人都笑了。
賈寶玉回去給皇帝的密折里就寫明了這一點,這個人有用——“為惜其才,不可使久廢,然為惜其才,亦不可使其有機會更貪而自毀。”簡單地說,就像鐘點工一樣,不過這個鐘點工收費有點兒貴而已。皇帝深以為然。下來給前線的封賞里並無特別之處,只是泛泛地賞賜了羊酒,將領各一領新衣,賈寶玉也得了一身兒,皇帝欣賞賈寶玉識人的眼光,但是張炯的人品是眾所周知的,不能明詔表揚賈寶玉有識人之能,只好在心裡記上一筆,至於王子騰更是像碗裡的沙子也沒有表揚的興趣。不過,戶部這回撥的軍費麼……就算是賈寶玉是不懂行的人也知道,這是一筆巨款,至少超出了常規一成。一場戰爭的一成費用,賈寶玉默,這個鐘點工收費真是夠貴的。
張炯愛財,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算是默契,或者說是潛規則了。有規則就好辦事,你愛錢沒人品,我花錢消災,但是官就不給升了,當然,我也不會計較你貪污的事兒,畢竟用得著你,用完就宰會寒了臣下的心。我愛財也不想權利太大,我怕到時候一個把持不住,最後給當成肥羊宰了。彼此心知肚明,卻是面對面的時候都不能說的協議就這樣達成了。
把東西分一分,也到了過年的時節了,京中又來了賞賜的年禮,這回人人有份兒,最讓人意料不到的居然是……薛蟠趁機資助軍需?賈寶玉絕對震憾了,這位表哥可真是夠上進的了!薛蟠還沒精明到這個地步,他只是覺得親舅舅身陷險境而自己沒辦法幫忙,就算他想花錢買人幫忙,都找不著門路,表弟又扎了過去。一想同為外甥,自己至少也要做點什麼吧?當年打死人的時候,這兩家親戚可都出了力的,前後花了兩千銀子,打聽到前線好像是缺冬衣,薛蟠大驚,這還了得,凍壞了親戚怎麼辦?他想捐些,幸而薛姨媽見他忙,問了一句,他還吱唔著,被寶釵看出端倪,問明了之後對他說:“哥又糊塗了,這事兒自有朝廷操心,咱們如今是商家,有這心是好的,哪能自己出頭得這樣的名聲呢?不如,哥走走親家那裡的門路,從內務府里遞個話進去,再找幾家相熟的商議著一道做這事兒,也不顯眼。”
薛蟠一拍頭,回去找了岳父家,岳父聽了笑道:“我沒選錯女婿。”由他從中斡旋,補了薛蟠、寶釵見識不足之處,又在皇帝那裡小心賣了個好兒。事便成行,薛蟠托老夥計約了幾家有來往的商行,一道做這件事情。因有內務府斡旋,倒沒招厭,反得了五萬鹽引的變相賞賜。薛蟠覺得,也許重領帑銀行商的目標並不是那麼難實現的。這個年,薛家過得格外舒心。
賈寶玉這裡就不那麼美妙了,新年了,頭一回在外頭過年。雖然孟固說賈寶玉住的地方不錯,但是跟家裡比起來,真是差遠了。衣食住行皆不如意,澡也不能隨意洗,飯也不能隨便吃,軍中廚子的手藝……即使是小鍋飯,吃起來也就是混個飽,絕稱不上享受。沒有煙火,沒有說話的人,有個舅舅,還是個擔憂前途的,真是淒涼。
正淒涼間,張炯一抹嘴巴:“吃飽了沒?吃飽了抄傢伙! ”
“!?”眾人不解。
張炯獰笑道:“咱們過年,他們也過年,抄他們老窩去!打贏了回來吃肉喝酒記功! ”
怪不得上頭髮下酒來您都到現在沒讓大家喝,原來是存了這個心吶!
賈寶玉只得在後面跟上一句:“我等大家回來,如實為諸位向皇上報功請賞。”
張炯想了想,又添上一句:“今天搶的東西,全歸自己。”
嗷嗚!
全營沸騰了。
賈寶玉:……
這一仗理所當然地打贏了,據回來的人說,敵方喝得醉醺醺的都分不清東西南北了,被官軍一陣亂剁。這回面對的是亂民,窮苦人,可憐得很,一年快樂的日子沒幾天,過年就算一個,因為能吃頓好的。起事後延續了這個傳統,又沒有多少軍事紀律和常識,被抄了。虧得張炯說了一句,搶的東西歸自己,官軍們光顧著搶東西了,殺得人比較少……但是,都說了是窮人了,你們能搶到個啥?只能說,張炯這傢伙,真是太陰險了。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明明是被逼得活不下去才想掙命的,還是把命填下去了。
賈寶玉猶豫著問張炯:“經此兩役,震懾全州了麼?能出安民告示了吧?”
第142章 戰線推進寶玉建功
本來賈寶玉個人看來治理平安州就需要‘剿撫並舉’,只是朝廷在平安州的代理人節度使之前做的事情太不地道,王子騰等先前又吃了敗仗,沒人願意信朝廷也沒人愛理會朝廷。張炯的觀點是:打,不打,張炯怎麼撈錢呢?王子騰等人的觀點是:打,不打、不打贏了,他們怎麼將功折罪呢?皇帝的觀點是:打,不打,皇帝怎麼出這口氣?
但是在張炯與皇帝這些水平稍高一點的人看來,打完了,還是要撫的,畢竟平安州不能丟,它還是國土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撫,還得撫出水平來,至少要保證未來幾十年不要反叛。當然對於亂民,還是要教訓的,不然到了明天誰都說自己受了委屈都要反一把,那皇帝就不會混了。
賈寶玉最後給皇帝的建議是:誅其首罪,而放過協從,不然還能怎麼樣?平安州全境的勞動人民都被壓榨得很苦,這次事件套用古話就是‘贏糧而景從’,抄刀為匪,扛鋤為民。除非想不要名聲搞個大屠殺,然後再從旁處移民來,攪得天下不安,不然就得區別對待,以期快速平定。當然,摺子上寫得話是非常委婉了,人民是被‘協裹’的,壞人就那麼幾個。賈寶玉心裡卻認為這些壞人其實是英雄,但是……英雄的下場總是挺慘的。
賈寶玉在這樣矛盾的心情里終於認識到自己其實就是個逆歷史cháo流而動的俗人,都是俗人了,就做一點封建知識份子會做的事情吧。所以,安民告示來了。
張炯連番大捷,在平安州站穩了腳跟,行事也從容了些。能夠把勞動人民都拉過來,既削弱了叛軍的力量,又能長己方的實力,何樂而不為?真要再不知體恤民情,把人都逼到了對立面兒,那才是真正的‘資寇兵而賚盜糧’了。
安民的告示是應該以張炯的名義簽發的,他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但是他的名聲實在不太好。又是兩番砍了幾千顆頭的‘屠夫’,實在沒什麼說服力。王子騰等人的名聲也不咋地,最後只好把賈寶玉包裝一番,借著探花郎的名頭,讓他連署了布告,這才陸陸續續地安定了下來。張炯也趁此機會擴大戰果,拉起戰線一點一點往前推進。兵者,詭道也,以正合以奇勝,張炯深諳此道,坑死人不償命,等到二月時節,已拿下了平安州一半的地盤,照這個情勢,再不用兩個月平安州就可平定,大家可以回京吃著貢品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