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元棠說:“襄京其他禁軍若無法調動,京城便守不住,守不住京城,雲襄也不能支持太久。”

  眾人都看著太子,等他拿定主意,過了一會兒,太子問:“可還有其他對策。”

  眾人低頭默然,太子的目光轉向元棠,元棠在心裡嘆氣,說:“臣以為,此時應儘快調動禁軍防守為上。”

  大家都知道應該防守,這正是東宮的難處,禁軍在蕭氏手上,不知蕭氏是否與采州有勾連,皇帝閉門不管事,太子壓制不住蕭氏,控制不了禁軍。即使早一步察覺采州軍異動,也不過是眼睜睜等著他們兵臨城下而已。

  蕭攜之立場不明,太子也不能明面上去找蕭攜之調兵布防。

  “臣願意往蕭尚書府走一趟。”元棠說。

  太子眼中一閃,說:“袁卿可否有把握?”

  元棠說:“臣沒有把握,但是殿下,采州軍已經在城外了,此時若什麼都不做就是坐以待斃,臣去請蕭尚書,若蕭尚書真‘肯’來東宮與殿下議事,殿下可想好如何與他商議。”

  太子胸口劇烈起伏,鬍鬚顫動,說:“你去吧。”

  他拍了拍元棠的手臂,說:“孤之身家性命皆於此,袁卿,莫要辜負孤所託。”

  元棠在心裡呼了口氣:“是,臣告退。”

  “請”蕭尚書配合自然是請不來的,蕭氏在這件事不知扮演什麼角色,也沒有時間細究。

  元棠多留了個心眼,早派人盯梢著蕭府,發現蕭攜之還自家宅中,著實鬆了口氣。

  本想先禮後兵,他去蕭尚書府上,還隔著一條巷子就被蕭氏私兵攔住。

  蕭家私兵占滿了蕭府門前一條街道,各個帶著武器,不讓元棠過去,事已至此,元棠也沒辦法和他們講理,直接讓東宮衛封了蕭府各個門,殺退蕭家家兵,用火逼蕭府開門。

  蕭攜之在屋裡大罵元棠無禮。

  元棠高聲道:“尚書明鑑,下官只是想請您到東宮做客,並無別的意思,只是尚書家的奴僕似乎不太規矩。請蕭尚書儘快出來,要不然一會兒這火燒進去,或是我們衝進去,衝撞了您的家眷就不好了。”

  蕭攜之不得已出府,冷冷看著元棠。

  把蕭攜之送到東宮,太子與蕭攜之關起門來談了一刻鐘,蕭攜之交出兵符,元棠剛領了兵符到城門下,城中各處鼓樓報信,采州軍的船隊出現在城外。

  采州先派出使者到城下,打出勤王的旗號,稱下游亂軍流竄,要進京護衛皇帝。二皇子就在艦船上,元棠還看到身為采州參軍的詹方。

  太子一面派人以兄弟骨血之情勸二皇子回採州,一面繼續求見皇帝,皇帝聽說采州水艦圍城,終於從寢殿出來,得知太子把蕭攜之“請”去東宮,先把太子罵了一頓,元棠也差點受到懲罰,太子一人擔了下來。

  斥責太子之後,皇帝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二皇子接到皇帝勸歸的旨意仍然不為所動,蕭攜之自請出城與二皇子談判,皇帝沒有應允。

  京城陷入恐慌之中,各城門都有人打探什麼時候可以開門出城,居住京城的世家日夜派人守候城門和兵部官屬附近。

  元棠本來因對蕭尚書無禮被罰解職在家,在皇帝第一次派人傳旨二皇子無果後被放出來,到右護軍中負責城防守衛。

  雖然還未打起來,城中氣氛已然緊張,過了幾日,城中逐漸有傳言,說下游上筠軍失利,全軍潰散,上筠援軍不會再回援襄京。

  明知傳言必定是有心人傳出的,元棠心中還是不由得一緊,東宮派往下游的人也遲遲沒有回音。

  傳言一出,城中人心更散,城門前擠滿了要求出城的人,朝堂上許多大臣也開始稱病不去官屬當值。

  太子忽然召元棠去東宮書房。

  摒退了眾人,太子問元棠:“卿這幾日領兵守城,右護軍可還聽你調動?”

  元棠以為太子要問外面采州軍的事,沒想到他問這個,有些奇怪,還是答道:“臣有手上有兵符,右護軍全力鎮守。”

  元棠感受到氣氛有些不對,稍稍抬起頭,發現太子的臉色十分難看,要青不青要白不白,胸膛起伏劇烈,乍一看像一個生了重病的人,但是他知道太子並沒有生病。

  “殿下?”

  太子被元棠的輕喚回過神來,說:“派去下游的報信的人還沒回信,孤怎麼聽說城裡都在傳上筠軍敗了?”

  “那都是有心人傳的流言而已,臣已命人調查,找出散播謠言的人。”

  “雖是流言,但已經傳開。我聽說不少人已經往城門和軍營中使錢,想偷偷出城。”

  流言影響人心是難以避免的,所以元棠才想儘快找出散布流言的人,好殺雞儆猴平息這件事。

  但是看太子的臉色他就知道,太子尚且這樣,城中百姓更是惶恐。

  太子說:“流言也傳到了宮裡。”

  元棠驚訝地抬頭,太子說:“父皇也知道了。”

  “父皇擔心上筠無法回援,想開城門讓二弟進城。”

  “這萬萬不可!”元棠差點站起來。

  真不知到皇帝是怎麼想的,二皇子都率軍打到城門來了,真開了城門,難道還指望父慈子孝嗎,或許為了保全名聲,二皇子不會手刃親生父親,但是也只是或許而已,兵臨城下,哪還有什麼道理可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