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柳言平拉著元棠與許多出逃的曜京百姓奔散入林中。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也更晚了,久等

  明天有事出門,所以也可能更得很晚,也可能更不上,小天使們明天可以不要等

  第62章 野茫茫

  一切平息後,元棠又回到契水邊,岸邊倒著一些馬匹和人的屍首,浮橋從對岸斷開,柳言平說:“應該都已經過河了。”

  河水湯湯,不見對岸去路,元棠在岸邊站了一會兒,柳言平不住嘆息,卻還有些怨怪元棠,“參軍既然與殿下感情深厚,為何不勸殿下南歸。”

  元棠回身看他一眼,說:“長史大概也知道,殿下從小在上筠修行,日子過得與他人想像並不一樣。”

  柳言平說:“殿下終究是皇室血脈,如此流落漠北……哎。”

  元棠說:“不說別的,長史既願追隨殿下,可知若是殿下回到南方,你我都將無緣再追隨左右。”

  柳言平微微訝異,意識到自己可能觸及到皇室隱秘,想問卻又不敢細問,只能盯著元棠。

  元棠最後看了一眼契水河岸,說:“我們走吧,得趕緊離開曜京京畿。”

  岸邊平靜下來,躲藏的人們逐漸走出林子,這些人大部分是曜京居民,昨夜火起,他們驚惶無措,隨大流逃出城避難,並不想就此離開家園,都想留在京郊觀望,待曜京內戰亂平息,再回家去。只有那些去年才從白虞遷來的居民,還有部分對曜京局勢感到不安的百姓願意南下。

  柳言平找到龐行主,與他將願意南下的人組織起來,龐行主原名龐常義,對此經驗豐富,很快召集人群。

  出發前,龐常義來找元棠,說:“參軍,您快去瞧瞧,那位凌老先生他不願走。”

  他口中的凌老先生正是凌穆楓。

  凌穆楓和弟子住在侯府,逃難的時候自然也與大家一同逃出來,龐常義見他與侯府的人在一起,又是夏人長相,沒有隨粟安人離開,便請他一同南歸。

  凌穆楓卻坐在一塊石頭上不走了,龐常義看他有了年紀,又與元棠和柳言平相識,不敢丟下他。

  “凌先生,”元棠說:“您要回曜京?”

  “城裡現在兵荒馬亂的,我老頭兒進去,豈不是送死。”凌穆楓道。上了年紀的人反而會像小孩子,凌穆楓盤腿坐而坐,搖著扇葉,有點氣哼哼的樣子,不知這位老先生鬧起了什麼脾氣。

  柳言平自從上次被凌穆楓駁了一回,在這位老先生面前不太自在,所以還是元棠開口:“曜京城裡不安全,晚輩也不建議先生回去,先生想去哪,不如先讓我們送您一程,先生的家鄉在……溥陽?”

  元棠記得聽人說過凌穆楓的祖籍。

  凌穆楓捶著腿說:“去哪兒,哪兒都去不了,看著吧,北境馬上就要亂了,到哪兒一樣。”

  元棠和柳言平相視一眼,凌穆楓久在北晟皇都,對北晟的情形比一般人了解,此次義赤人在曜京作亂,表面上只是穎王和北晟皇帝爭鬥引起的動亂,實際卻可窺見北晟長久積弊,各部族各懷心思,義赤和施然也可以反,粟安可以遠走,別的勢力也可以不再臣服於北晟王庭。

  凌穆楓哼哼喃了幾句,居然低頭在大石上睡著了,弟子黃辛叫他他卻不應,似乎有意不理人,黃辛為難地看著元棠,怕他們把自己和師父兩人丟在這裡。最後元棠讓人抬來滑竿,把凌穆楓抬著走,曜京周圍兵荒馬亂的,他還真不忍心將老人家留在這裡。

  正如凌穆楓所言,曜京之亂很快擴散到北晟全境,義赤人和施然人攻伐曜京,許多曾經被狄人征服的部族趁狄人王朝內爭鬥再次舉旗反叛,在穎王的反撲下,義赤人最終沒有拿下曜京,莫如愷率眾撤出曜京,又占領靈州、雲州等地,寓州的義赤人因鄂吡姜大軍撤離捲土重來。

  一個月里,北境戰火四起,元棠和柳言平與白虞居民從契水南岸南下,一路逃難的百姓逐漸變多,有些人為尋求尋庇護加入他們南歸的隊伍。元棠和袁德選出隊伍中的青壯年組成衛隊,以木竹為武器,稍加訓練,趕路時就由青壯年走在隊伍外圍,年老體弱者走在隊伍里。

  袁德素來對軍士訓練有經驗,經過他手下編整的衛隊進退有素,儼然一隻正規軍,因此眾人一路向南,甚少受到山匪強盜侵擾。

  雖然他們這群人比一般流民略強些,比起真正的官兵軍隊卻還相差懸殊,為避戰亂,他們都選擇山林附近的小道走,並時時派人探查,遇到北晟官兵,寧願走遠路也要繞開。

  離開曜京以前,元棠還想尋回黑虎等人,但曜京附近到處都是義赤人和狄人,黑虎他們所在的馬場被義赤占領,重重把守,根本無法靠近,最終只能抱憾而歸。

  這些天他們遇到好幾批義赤和狄人軍隊,據說現在義赤人和狄人正在曜京東部的緋州交戰,河水沿岸的城池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幸好已經是夏季,要不然烏蘭人說不定還會趁亂過河。

  他們一行人離開曜京時不到五百人,如今隊伍人數增加到八百多人。這麼些人,吃飯就是個大問題,經過野地,他們靠採摘野果,挖野菜,獵野物為食,勉強果腹,一面防著被官軍發現,躲避戰亂,一面還要提防其他流民隊伍搶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