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素紈也熱得一頭汗,婉拒宮女遞來的茶水,說自己只是來傳話,太后讓封淙晚上去康馨殿一起用晚膳。

  太后只讓封淙一個人去,元棠沒有隨行,吃過晚飯在燈下等了半個多時辰,聽到外面響起腳步聲,封淙和一隊內侍踏著夜色回到流響居。

  封淙神色看上去挺正常,見元棠探頭張望,朝他勾勾手。

  元棠跑出去,“怎麼樣?”

  封淙讓內侍把食盒提進屋,打開,裡頭赫然是幾盤冰飲小食,又有幾個內侍抬了個大銅盒進來,放上冰塊,太陽落山以後那股燜蒸熱氣一下被鎮退了。

  元棠忍不住舒服地出口氣。

  封淙指著桌上的食物說:“你吃,太后賞的。”

  元棠捧起一碗冰酪吞了兩口,又問:“太后是不是要放你出去了?”

  封淙笑了笑,說:“明天收拾一下東西,準備去行宮避暑。”

  居然有還可以去行宮避暑?!元棠這些天快熱成鹹魚,忍不住歡呼一聲,又偷瞄一眼封淙。

  太后肯把封淙一同帶去行宮,什麼閉門思過當然都成為過去式,就像沈靖宣之前所說的,太后沒有放棄用封淙收攬人心的打算。

  元棠叼著勺子,感覺也不是那麼暢快了。

  封淙推了推他說:“吃你的,不用想太多。”

  隔了一日,前往長歸行宮的船隊從京城出發,沿江玉香河出江水,朝東南蓬吳開去。元棠和封淙在太后的船上,沈靖宣跟太子的船,他們只在出發時匆匆見了一面,沒來得及說話。

  蓬吳一代有許多世家大族,王家本家也在蓬吳附近,一行人抵達長歸宮,皇帝忙著接見各世家,太后和皇后也頻繁邀請世家貴婦、貴女入宮。

  太后對封淙又像從前一般縱容溺愛,仿佛五月里封淙與二皇子的爭執從未發生過,剛到行宮,太后只讓封淙待在他們住的清涼殿裡,後來太后回了一趟王家,帶封淙隨行,禁足也漸漸解了。

  太后在王家住了些時日,回宮時身邊多了兩位王家小娘子,這兩人都是王家嫡支,太后的侄孫女,一人十六,一人十二,大的名叫王嫙,年紀小一點的叫王妘。王嫙生得美極了,明眸善睞,膚若凝脂,王妘還沒長開,也能看出是個美人胚子。

  王妘一團稚氣,剛進宮有些怕生,和誰也沒親近起來,倒因為元棠看起來年紀小,沒幾天就管元棠阿棠阿棠的叫。

  王嫙穩重一些,進宮後常陪在太后身邊,太后常帶著王嫙見人,有時候還會叫封淙一起,封淙和王嫙男俊女俏,恍若一對璧人。

  宮裡漸漸有些傳言,說太后要將王家女許給封淙。

  然而平時在清涼殿裡,太后完全沒有撮合兩個人的傾向,行起安排都極其顧忌男女大妨,規規矩矩的。太后沒表現,有可能根本沒有這樣的意思,也有可能不想表現,也許防著封淙察覺後又故意做些什麼破壞她的計劃。

  六月下旬,皇帝駕幸沈家蓬吳祖宅,欽點沈靖宣一位族兄為秘書郎,沒有給沈靖宣的職位,卻給了沈靖宣的族兄。

  太后真正在清涼殿近月亭里消夏,屋裡擺了冰盤,鎮著嶺南的荔枝,太后將幾個孩子全都叫到近月亭。

  十二歲的王妘扯著元棠的袖子,興沖沖把個通紅的荔枝塞到元棠手裡,王嫙則坐在太后身邊,纖纖十指將剝開的果肉放到太后面前的小碟上。

  陶內侍將沈家傳來的消息說了,太后黛眉輕動,語意不明地“嗯”了一聲。

  元棠不太明白,皇帝不是不喜歡沈家,怎麼這時又讓沈家的人進入秘書省,沈靖宣一輩中已有兩人入朝。

  陶內侍在太后身邊說:“沈靖彥是沈尚書的嫡孫,沈尚書尚在時,沈家兩房關係還算平和,奴聽說,沈尚書的後人對沈舍人一房其實早有不滿。”

  太后聽罷淡淡點頭

  陶內侍說:“沈舍人當然是沈家這一輩翹楚,但沈靖彥也是嫡孫,沈家這時讓他入秘書省,豈不違背與王家的約定?”

  太后用小簽挑著晶瑩的果肉吃了一些,淡淡笑著說:“如今世家子弟為官,其家族定然傾盡人望物力支撐,他們沈家如此大族,不至於只能出一個沈靖宣。”

  陶內侍猶疑:“那沈家這是……”

  太后輕笑說:“不固站某一派,不讓某一房獨顯鋒芒,正是沈家的作風,也算他們家存續之道,這點咱們王家還得跟他們學學。倒是皇帝想得不錯,兩房牽制,無形中分化了沈家。”

  實際上皇帝此時提拔沈靖彥不僅分化了沈家,更分化了王家與沈家的聯盟。

  “只是他看人的眼光還是太差,沈靖彥如何能與沈靖宣相比。”太后似旁觀一般評價道。

  這話太后能說,其他人卻不能,陶內侍默默退到一旁。

  第31章 長歸

  聽說皇帝回長歸宮後對沈靖彥十分看重,讓沈靖彥擬寫詔令,看奏報時也讓沈靖彥隨侍。

  太后宴請貴女,元棠倒聽不少女孩談論沈靖宣的氣度姿容,除此之外,沒有得到沈靖宣任何消息。

  八月,下過幾場雨,暑熱逐漸被秋風涼意取代,太子於長歸宮西北一處別莊宴請京中及蓬吳各家子弟,太子妃亦以合歡花宴邀請各家貴女。

  太子妃一早派人來接王家兩位娘子,封淙和元棠順道打馬將兩個女孩送到別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