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頁
余舒慧然一笑,眉心硃砂突顯,她只說了六個字:“知福禍,斷生死。”
燕帝非是易學中人,不知這六字厲害,臉上神情還是迷糊,就見薛睿上前一步,喟然作解:“自安朝開國以來,易學盛行,三百年間不知出現過多少驚采絕艷之人,然而真正做得到‘知福禍,斷生死’六字者,古來今往,朝中不出三人,堪稱百年難得一遇,比如寧真皇后,又比如六十年前曇花一現的青陽易子。”
說完,他轉頭看向余舒,目光驚奇,難以置信地問出聲:“你是何時達到這一步?”他竟不知。
余舒也扭頭看他,似笑非笑對他道:“先前你是何身份,我是何身份,何必要對你說呢。”這話是說,今日之前,他們還不是一路人。
薛睿被她噎了一句,無言語對。
“哈哈哈,”燕帝聽在耳中,只覺得他們二人有趣,對余舒這個新任的大臣愈發重視,當即想起另一個人來,話鋒一轉道:“朕是不通易學,但我們大燕有一位料事如神的大國師,你可知曉他是誰?”
余舒頷首道:“應當是平王殿下的父親。”
“那你也該知道他的另一重身份,不瞞你說,朕原來是屬意由他主持司天監,”他頓了頓,看了看她的表情,方又笑道:“不過既然許了你,朕卻是不好再反悔。”
余舒低頭謝恩,並未有謙讓之詞。薛睿早就和她交待了,如今安朝破滅,雲華心愿已了,存有歸隱山林之意,何況他對司天監成見之深,這大提點的位置,就是她讓給他做,他也一定不會接受。
。……
到黃昏,余舒和薛睿踏著薄暮走出了皇城宮闕,腳步是從未有過的輕鬆,更是從未有過的平穩。短短半日,恍如隔世,他們合力在皇帝面前演了一齣好戲,瞞天過海,成功地騙過了他們頭頂上的那一片天。
薛睿一手扶著她坐上馬車,隨後跟了進來,捲簾垂下,遮住了兩人相視的笑容,和握在一起的雙手。
“阿舒,去哪兒?”
“回家。”
“那我呢?”
“同去。”
事了歸家去,她那一家老小擔驚受怕了這些日子,總得先回去報個平安,帶上她未來的夫婿。
第八百零七章番外(三十一)
余舒做了五年的司天監大提點,單憑忘機樓一門營生就斂財無數,外加逢年過節收上來的孝敬,不聲不響地就積攢起一份驚人的家產。然而這些年過去,她仍舊居住在寶昌街上的老宅子裡,同著她的胞弟余修,還有趙慧一家幾口人。
“王爺,到地方了。”
薛睿和余舒先後下車,余府大門緊閉,門頭高懸的世家牌匾多日未曾打掃蒙上一層薄薄的灰塵,因而折損了氣派,門前更是蕭索,絲毫不見往昔車水馬龍的風光。
薛睿一面讓隨行的親兵上前叫門,一面望著頭頂的匾額,回想往事,不無唏噓道:“憑一己之力號稱世家,阿舒,你真了不得。”
余舒走到他身邊,負手而立:“我這世家的確是天底下頭一份了。”自安武帝開國以來,多少易學世家爭鳴,無不是奠基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似她這般孤身一人撐起世家之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人道是富貴險中求,她今日所擁有的一切,卻是經歷了幾番生死所得來的。
說話間,余府大門被叫開了,門房老劉頭探身出來張望,見到站在大門前的余舒,愣了一下子,緊接著便驚喜地大喊一聲,扭頭就往裡面跑去報信,一把年紀躥得比兔子都快——
“回來了!咱家大人回來了!”
余舒搖頭失笑,對薛睿道:“走吧,先進去再說。”
老劉頭跑得賊快,他一路吵吵得滿園子都聽見了,余舒同薛睿走到後院洞門口,身後已是跟了一群聞風而出的下人。個個地熱淚盈眶,看見自家主人全須全尾的回到家來,而不是同傳聞一樣殉了國,一時激動地忘了規矩,簇擁著她往裡走。
余舒沒攆他們,遠遠瞧見迴廊那一頭匆匆趕來一群人,當先一個就是余修。一陣風似地奔著她跑過來。一把就將她摟住了,撞得她後退,被薛睿在後頭扶住。
“姐!”余修用力摟緊了她。聲音哽咽道:“我還以為、以為你已經……”
余舒拍拍他肩膀,又抬高手摸摸他腦袋,不知不覺間她這弟弟竟是長得比她高了,她咽下喉頭一點酸澀。取笑他道:“多大個人了,還哭鼻子呢。快放手,你要勒死我麼。”
余修連忙鬆開她,飛快地蹭了蹭眼角,一抬頭。就看見了站在她身後的男子,似曾相識的面容讓他頓時呆住了。
“薛、薛、薛——”
他結結巴巴咬著一個字就是說不出口,這時候。趙慧和翠姨娘他們也趕了上來,團團圍住余舒。笑得笑,哭得哭。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阿彌陀佛老天爺保佑。”“我的閨女啊,你這回可是遭罪了,快叫娘看看。”
北大廂的一群丫鬟們同樣是淚眼汪汪地瞅著她,余舒挪不開腳,她最見不得人哭,被她們的眼淚催得頭暈,勸也勸不住,只好將薛睿拉出來轉移眾人的注意力。
“都別哭了,我不是好好的麼,這裡還有客人在呢。我來介紹,這位乃是大燕平王殿下,我這次能夠平安回來,全靠他在朝中為我周旋。”
一家老小這才將目光挪到薛睿身上,這一看可不得了,趙慧“啊”了一聲,掩住了嘴,眾人之中凡是認出薛睿的都吃了一驚——這、這、這不是薛大公子麼,怎地成了大燕的什麼王爺?!
“薛大哥!”余修總算回過神來,叫出了聲。
薛睿面不改色,一副初次相見的模樣,面對余舒幾位長輩,不失禮貌:“本王劉世寧,不久前同餘大人一見如故,聽聞她有一位義兄,與我樣貌相似,想來諸位是認錯人了。”
眾人半信半疑,這世上確有樣貌相似之人,但天底下哪來那麼多巧事,偏偏都被余舒給碰上了。何況,同樣的事情之前也有發生過,余修和趙慧都清清楚楚記得,他們進京之前,薛家大公子分明化名曹子辛在義陽城逗留過。說不得眼前這位如假包換的平王爺其實就是薛睿呢?
余舒看他們臉色,就知道他們仍是懷疑,於是笑道:“莫說他們,就連我也認錯過。”
一句話帶過,她沒有多做解釋,余修趙慧他們總不能在人前追問,只好陪她打起了馬虎眼,先請平王殿下移步到客廳小座,容他們一家團聚,再議長短。
因不好讓客人枯坐,賀芳芝陪同薛睿去了前院客廳喝茶。這幾年來,隨著余舒水漲船高,一家老小見多了達官貴人,這時候突然來了一位大燕王爺,賀芳芝固然吃驚,卻沒有畏首畏尾。
。……
余舒回到後院,身後一群下人都被她的大丫鬟芸豆板起臉來打發了,只留兩個貼身伺候的。暑熱,她進宮一趟再走出來就和汗蒸了一樣渾身粘膩,好一通梳洗過後,更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裙,這才清清慡慡地坐在涼榻上同家裡人說話。
不等他們細問,她先將這半個月的經歷說了個大概:“那日我帶兵出城救駕,可惜去晚了一步,皇帝已經被人生擒了,我只好繳械投降,平王將我關押在城外軍營中,並未苛待,而是一心勸服我歸順大燕,我起先不肯就範,他也沒有逼迫我。只是後來,京城不斷有消息傳來——燕帝進京之後,一邊收編朝廷兵力,復用舊臣,一邊安撫黎民百姓,大赦天下。眼看著改朝換代,江山易主,大安已成亡國。我心灰意冷之下,既不能盡忠,退一步卻要保全我們一家老小,唯有低頭服軟了。多虧平王為我周旋,我才能歸家。”
面對家人,她雖然不能實話實說,卻也不想用應付皇帝那一套,拿什麼大忠大義來唬弄他們。
翠姨娘聽了一半,便捂著心口念叨:“真是謝天謝地,萬幸你這回機靈。管他皇帝老子是誰做,都沒活命要緊,真箇你犯糊塗要當什麼忠臣,咱們這一大家子都別活了。”
趙慧也是長吁短嘆,一臉後怕:“你不知道,打從燕兵打進京城的消息傳過來,多少人想著逃命去。可是連城門都出不去。當官的一個個都被抓了,我們也不知道上哪兒找你去。隔壁侍郎府鬧得雞飛狗跳,當天晚上周侍郎就被抓去了。關在大獄裡,一去就是七八日,連個音訊也無,周夫人苦求無門。整日以淚洗面,隔了牆都能聽見。沒想又過了兩日。周侍郎突然就回來了。”
“乾爹乾娘跑到隔壁去打聽你的下落,”余修總算逮著機會說話,咬牙切齒道:“那周侍郎也不知打哪兒聽得的謠言,說是皇上被燕人擄了去。你救駕不成反被擒拿,還說你在燕人手中受盡折磨,含含糊糊。竟是說你以身殉國了!”
燕帝非是易學中人,不知這六字厲害,臉上神情還是迷糊,就見薛睿上前一步,喟然作解:“自安朝開國以來,易學盛行,三百年間不知出現過多少驚采絕艷之人,然而真正做得到‘知福禍,斷生死’六字者,古來今往,朝中不出三人,堪稱百年難得一遇,比如寧真皇后,又比如六十年前曇花一現的青陽易子。”
說完,他轉頭看向余舒,目光驚奇,難以置信地問出聲:“你是何時達到這一步?”他竟不知。
余舒也扭頭看他,似笑非笑對他道:“先前你是何身份,我是何身份,何必要對你說呢。”這話是說,今日之前,他們還不是一路人。
薛睿被她噎了一句,無言語對。
“哈哈哈,”燕帝聽在耳中,只覺得他們二人有趣,對余舒這個新任的大臣愈發重視,當即想起另一個人來,話鋒一轉道:“朕是不通易學,但我們大燕有一位料事如神的大國師,你可知曉他是誰?”
余舒頷首道:“應當是平王殿下的父親。”
“那你也該知道他的另一重身份,不瞞你說,朕原來是屬意由他主持司天監,”他頓了頓,看了看她的表情,方又笑道:“不過既然許了你,朕卻是不好再反悔。”
余舒低頭謝恩,並未有謙讓之詞。薛睿早就和她交待了,如今安朝破滅,雲華心愿已了,存有歸隱山林之意,何況他對司天監成見之深,這大提點的位置,就是她讓給他做,他也一定不會接受。
。……
到黃昏,余舒和薛睿踏著薄暮走出了皇城宮闕,腳步是從未有過的輕鬆,更是從未有過的平穩。短短半日,恍如隔世,他們合力在皇帝面前演了一齣好戲,瞞天過海,成功地騙過了他們頭頂上的那一片天。
薛睿一手扶著她坐上馬車,隨後跟了進來,捲簾垂下,遮住了兩人相視的笑容,和握在一起的雙手。
“阿舒,去哪兒?”
“回家。”
“那我呢?”
“同去。”
事了歸家去,她那一家老小擔驚受怕了這些日子,總得先回去報個平安,帶上她未來的夫婿。
第八百零七章番外(三十一)
余舒做了五年的司天監大提點,單憑忘機樓一門營生就斂財無數,外加逢年過節收上來的孝敬,不聲不響地就積攢起一份驚人的家產。然而這些年過去,她仍舊居住在寶昌街上的老宅子裡,同著她的胞弟余修,還有趙慧一家幾口人。
“王爺,到地方了。”
薛睿和余舒先後下車,余府大門緊閉,門頭高懸的世家牌匾多日未曾打掃蒙上一層薄薄的灰塵,因而折損了氣派,門前更是蕭索,絲毫不見往昔車水馬龍的風光。
薛睿一面讓隨行的親兵上前叫門,一面望著頭頂的匾額,回想往事,不無唏噓道:“憑一己之力號稱世家,阿舒,你真了不得。”
余舒走到他身邊,負手而立:“我這世家的確是天底下頭一份了。”自安武帝開國以來,多少易學世家爭鳴,無不是奠基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似她這般孤身一人撐起世家之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人道是富貴險中求,她今日所擁有的一切,卻是經歷了幾番生死所得來的。
說話間,余府大門被叫開了,門房老劉頭探身出來張望,見到站在大門前的余舒,愣了一下子,緊接著便驚喜地大喊一聲,扭頭就往裡面跑去報信,一把年紀躥得比兔子都快——
“回來了!咱家大人回來了!”
余舒搖頭失笑,對薛睿道:“走吧,先進去再說。”
老劉頭跑得賊快,他一路吵吵得滿園子都聽見了,余舒同薛睿走到後院洞門口,身後已是跟了一群聞風而出的下人。個個地熱淚盈眶,看見自家主人全須全尾的回到家來,而不是同傳聞一樣殉了國,一時激動地忘了規矩,簇擁著她往裡走。
余舒沒攆他們,遠遠瞧見迴廊那一頭匆匆趕來一群人,當先一個就是余修。一陣風似地奔著她跑過來。一把就將她摟住了,撞得她後退,被薛睿在後頭扶住。
“姐!”余修用力摟緊了她。聲音哽咽道:“我還以為、以為你已經……”
余舒拍拍他肩膀,又抬高手摸摸他腦袋,不知不覺間她這弟弟竟是長得比她高了,她咽下喉頭一點酸澀。取笑他道:“多大個人了,還哭鼻子呢。快放手,你要勒死我麼。”
余修連忙鬆開她,飛快地蹭了蹭眼角,一抬頭。就看見了站在她身後的男子,似曾相識的面容讓他頓時呆住了。
“薛、薛、薛——”
他結結巴巴咬著一個字就是說不出口,這時候。趙慧和翠姨娘他們也趕了上來,團團圍住余舒。笑得笑,哭得哭。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阿彌陀佛老天爺保佑。”“我的閨女啊,你這回可是遭罪了,快叫娘看看。”
北大廂的一群丫鬟們同樣是淚眼汪汪地瞅著她,余舒挪不開腳,她最見不得人哭,被她們的眼淚催得頭暈,勸也勸不住,只好將薛睿拉出來轉移眾人的注意力。
“都別哭了,我不是好好的麼,這裡還有客人在呢。我來介紹,這位乃是大燕平王殿下,我這次能夠平安回來,全靠他在朝中為我周旋。”
一家老小這才將目光挪到薛睿身上,這一看可不得了,趙慧“啊”了一聲,掩住了嘴,眾人之中凡是認出薛睿的都吃了一驚——這、這、這不是薛大公子麼,怎地成了大燕的什麼王爺?!
“薛大哥!”余修總算回過神來,叫出了聲。
薛睿面不改色,一副初次相見的模樣,面對余舒幾位長輩,不失禮貌:“本王劉世寧,不久前同餘大人一見如故,聽聞她有一位義兄,與我樣貌相似,想來諸位是認錯人了。”
眾人半信半疑,這世上確有樣貌相似之人,但天底下哪來那麼多巧事,偏偏都被余舒給碰上了。何況,同樣的事情之前也有發生過,余修和趙慧都清清楚楚記得,他們進京之前,薛家大公子分明化名曹子辛在義陽城逗留過。說不得眼前這位如假包換的平王爺其實就是薛睿呢?
余舒看他們臉色,就知道他們仍是懷疑,於是笑道:“莫說他們,就連我也認錯過。”
一句話帶過,她沒有多做解釋,余修趙慧他們總不能在人前追問,只好陪她打起了馬虎眼,先請平王殿下移步到客廳小座,容他們一家團聚,再議長短。
因不好讓客人枯坐,賀芳芝陪同薛睿去了前院客廳喝茶。這幾年來,隨著余舒水漲船高,一家老小見多了達官貴人,這時候突然來了一位大燕王爺,賀芳芝固然吃驚,卻沒有畏首畏尾。
。……
余舒回到後院,身後一群下人都被她的大丫鬟芸豆板起臉來打發了,只留兩個貼身伺候的。暑熱,她進宮一趟再走出來就和汗蒸了一樣渾身粘膩,好一通梳洗過後,更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裙,這才清清慡慡地坐在涼榻上同家裡人說話。
不等他們細問,她先將這半個月的經歷說了個大概:“那日我帶兵出城救駕,可惜去晚了一步,皇帝已經被人生擒了,我只好繳械投降,平王將我關押在城外軍營中,並未苛待,而是一心勸服我歸順大燕,我起先不肯就範,他也沒有逼迫我。只是後來,京城不斷有消息傳來——燕帝進京之後,一邊收編朝廷兵力,復用舊臣,一邊安撫黎民百姓,大赦天下。眼看著改朝換代,江山易主,大安已成亡國。我心灰意冷之下,既不能盡忠,退一步卻要保全我們一家老小,唯有低頭服軟了。多虧平王為我周旋,我才能歸家。”
面對家人,她雖然不能實話實說,卻也不想用應付皇帝那一套,拿什麼大忠大義來唬弄他們。
翠姨娘聽了一半,便捂著心口念叨:“真是謝天謝地,萬幸你這回機靈。管他皇帝老子是誰做,都沒活命要緊,真箇你犯糊塗要當什麼忠臣,咱們這一大家子都別活了。”
趙慧也是長吁短嘆,一臉後怕:“你不知道,打從燕兵打進京城的消息傳過來,多少人想著逃命去。可是連城門都出不去。當官的一個個都被抓了,我們也不知道上哪兒找你去。隔壁侍郎府鬧得雞飛狗跳,當天晚上周侍郎就被抓去了。關在大獄裡,一去就是七八日,連個音訊也無,周夫人苦求無門。整日以淚洗面,隔了牆都能聽見。沒想又過了兩日。周侍郎突然就回來了。”
“乾爹乾娘跑到隔壁去打聽你的下落,”余修總算逮著機會說話,咬牙切齒道:“那周侍郎也不知打哪兒聽得的謠言,說是皇上被燕人擄了去。你救駕不成反被擒拿,還說你在燕人手中受盡折磨,含含糊糊。竟是說你以身殉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