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離家時我只帶了這張地圖。我決定兩手空空離開這個家。我夠了。我受夠了。林康終於去睡了。她和我吵了又吵,相持了兩個星期。她一吵架便熱情澎湃,目光里透視出世俗衝動與毀壞激情。她一吵架身體四周便散發出金屬光芒和生命氣息。林康在婚前曾是我的一隻小鳥,只會歌唱春天、夏夜、植物與愛情。她的身高一米五八,她嬌小的身軀在結婚之後裂變成原子彈,能量無比,威力無窮,籠罩了一層刺眼炫目的蘑菇雲。她鐵青了臉瞪著驚恐的眼睛對我一次又一次大聲呼叫:去掙錢,去掙錢,快點去掙錢!這年頭不是男人瘋了,而是女人瘋了。她們在夢中被錢驚醒,醒來之後就發現貨幣長了四條腿,在她們的身邊瘋狂無序地飛竄。她們高叫錢。這年頭女人成為妻子後就再也不用地圖比例尺去衡量世界了,而只用紙幣。
我已經放棄我的博士與命題了。我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哲學家說得真好,我們不能放棄我們根本沒有的東西。我決定走。離開原子彈,離開充滿美麗與充滿性高xdxcháo的一米五八。凌晨四點我悄悄取了背囊,裡面只裝了地圖。我站在大街上,路燈一拳頭把我的影子撂倒在水泥路面。我打了一個寒噤。凌晨四點寧靜而又yín盪,對日出充滿引誘與挑逗。 鐵軌伸向遠方,發出鋥亮的光,烏黑而沉重地閃爍。蒸汽機頭在濃烈的白色氣團中夜遊,黑地喘粗氣。鐵軌與機頭使世界貯滿迷亂。凌晨四點的鐵軌具有強烈的啟發性,它們縱橫交錯,使 夜 與 終點 一同變得不可企及。我困得厲害。我把衣領豎直,把自己想像成站在鐵軌上的狗。遠方有許多骨頭,它們對我發出青白色的光芒。
我是在嗅覺的引導下來到海邊的。火車的長途旅行使我們的聽覺變得遲鈍,嗅覺卻異樣活躍。我在昏睡中沒有聽見海浪的聲音,——那種綿軟的撲擊體貼而又依戀,如做愛的尾聲,輕輕悄悄地瀰漫開來,再疲憊下去。但我聞見了海腥。我堅信大海就在前方,在地圖的右側一片淡藍。初戀歲月林康的指尖曾指著藍色海岸線對我說,這兒,這兒,你帶我到這兒。那一年林康十九歲,在西語系讀英語二年級。林康十九歲那年通體有一股極好的彈性,如一隻桌球,在校園道路上跳來蹦去。她的馬尾松紛亂如麻,成為紅蜻蜓與彩蝴蝶的純情偶像。我和林康的相識完全是偶然的,而戀愛卻是必然的,因為 愛情只是偶然的擦肩而過 。我一直弄不清林康這句話的出處,可能是她的脫口而出。被愛情鬧的。戀愛能使十九歲的女子一不小心就說出許多真理。我和林康相識在下雨的路上。她頭上舉著一本書,張大了嘴巴直衝而來,濺了我一身泥。我說你站住,她就站住。我說我送你。她的眼睛與我的眼睛有了幸福的三十一厘米落差。那時林康的皮膚像瓷器。十九歲,還沒有退釉。我相信喜歡新奇的人都這樣,他們的戀愛十有八九都始於雨傘下面,而雨傘下建立起來的婚姻十有八九都是災難,又將終結於某個凌晨四點。後來我們就有了接吻,她說,接吻真好。接下來當然就有了做愛,她又說,做愛真好。後來她嫁給了我。新婚之夜林康告訴我,做新娘真好。在第一個 真好 與第三個 真好 之間,林康從我這裡染上了愛看地圖的毛病。我們做了許多計劃,所有杳無人跡的地方都有我們想像的雙飛翼,開滿溫馨的並蒂蓮。林康的尖細指頭摁在地圖上,一遍又一遍呢喃,這兒,這兒,還有這兒。我一一答應。世界是所有新郎的後花園。
在海上我打開地圖。船沿著海平面的弧線向深海航行。地圖的四隻角在海風中劈啪作響。海碧藍,望不盡的全是水。世界不複雜,就是水的這邊與那邊。在海上我馬上發現地圖失去了意義。海的巨大流動使人類的概括力變得無足輕重。我在甲板上遺忘了平衡,開始暈海,吐了很多腐爛物質與瑣碎顏色。吐完了我蒙頭大睡。我做了很多夢。它最初涉及老子和愛因斯坦完全是意外。我夢見他們倆是上帝給我的禮物。老子身穿灰色中山裝,對愛因斯坦說,歡迎你來,愛因斯坦先生。愛因斯坦說,很高興見到你,老子先生。老子坐下去,點上煙,認真地品完第一口,說,我們可以談談哲學問題,別的事讓他們談去——你應當讀過我的書,我寫過一本《道德經》。愛因斯坦的十隻指頭叉在一起,說,我知道有人用漢語寫過這本書,我至今沒有讀到好的德文譯本和英文譯本,好在我大體知道您想說什麼。愛因斯坦頭髮花白,大鼻頭,滿臉皺紋。老子笑起來,反問說,譯本?永遠也不會有。愛因斯坦直了直上身,說好書都這樣。老子點頭微笑,先生在研究什麼?老子問。愛因斯坦看了老子身後的書架,答道,我研究物理,也就是格物致知。俗,老子說,俗了,——你說,宇宙究竟有多大?是這樣,愛因斯坦打起了手勢,宇宙是一個廣闊無邊的呈正曲度拋物線狀的絕對無限量,又是一個不可逃逸而自我封閉於有窮廣袤中的、呈角曲度的四維有限體。你說些什麼?老子皺了眉頭,滅掉香菸說,醫生總是不讓我抽菸。請您把自己想像為附著在按差數不到一微米度的三維空間表面上的一個二維幾何體,愛因斯坦這樣說。老子擺擺手,大聲說,這些沒用,我們只關注人,活的死的不要緊。別的都可以放一放。我們應當關注宇宙,愛因斯坦辯解說。我們有時間,老子站起身說,我們先吃飯,我們有菠菜豆腐湯,我看這就是宇宙。愛因斯坦望著老子,大而疲憊的眼睛憂鬱起來。愛因斯坦說,物理學比政治更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本質,雖然物理學是全人類的。老子走出山洞,面有慍色,自語說,愛因斯坦是個右派。
我躺在大副的床上,做夢和嘔吐。在做夢和嘔吐之餘追憶似水年華。大海對大陸的敵視太固執了,我不徹底吐乾淨大陸,大海似乎執意不肯收我。我覺得我已經沒有什麼可吐了,除非把胃也吐出去。但我不太願意把我自己吐掉。我知道我的心智已經迷亂了。這全是暈海鬧的。為了走向大海我只能接受這樣的儀式。嚮往大海最熱烈的當然還是林康。即使在懷孕的日子林康也沒有停止對大海的憧憬與展望。她憧憬大海時的靜態十分動人,眼睛閃爍乾淨的光,鼻頭亮晶晶的。我曾問過林康,你到底喜歡大海什麼?林康回答我說,她就是喜歡在海邊花錢。林康說這話時腆著大肚子,一遍又一遍設想我成為億萬富翁,我們的別墅從大連一直排到三亞,從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都要在地圖面前比劃半天。 林康懷孕的日子我正潛心於一樣重要事件,我開始研究我的家族史。在一個不期而然的宴會上,我意外得到了奶奶的消息。這是一個晴天霹靂。對我個人,對我的家族,這都是一個晴天霹靂。奶奶的消息為我研究家族史提供了可能和良好契機。就我的家族而言,即使在父系社會,奶奶永遠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一環。但父親從沒有對我提起過奶奶。由於奶奶這一祖系形象的空缺,父親顯然經不起推敲。用我們家鄉的一句格言來概括,好像是 石頭fèng里蹦出來的 。
是一位年邁的遠房親戚向我提起了我的奶奶。他喝了四兩洋河大麯。這種烈性汁液使他變得心直口快。他把我拉到一邊,神秘地說,你有個奶奶,是你的真奶奶,她還活著,在上海。遠房親戚用六十度的眼睛盯住我,壓低了聲音說,你不是我們陸家的人,你是個東洋鬼子。他喝多了,我不會太拿他當回事。第二天中午,年邁的遠房親戚帶了一家老小到我家裡來謝罪。他用巴掌摑扇自己的面頰,大罵自己老糊塗,大罵自己滿嘴胡話。而父親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父親坐在椅子裡,神色相當古怪。父親最後說,三叔,我也沒有怪你。一屋子的人在這個節骨眼上靜了下來,都望著我。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發現酒話恰恰是歷史的真面目。歷史在酒瓶里,和酒一樣寂寞。歷史無限殘酷地從酒瓶里跳出來,帶著泡沫與芬芳,令我猝不及防。一部真實史書的誕生過程往往又是一部史書。這成了我們歷史的特色。我們在接受每一部歷史之前都要做好心理準備,會有下一個面目全非讓我們去面對。 三叔 聽了父親的話便安靜下來。兩隻肩頭垂下去,一臉沮喪,如一隻落水狗。這往往也是道出歷史真相的人最常見的格局。 三叔 緩緩退出我家門檻,自語說,我老糊塗了,我老糊塗了。
空曠的堂屋只剩下我與我的父親。我們對視了。這種對視有一種災難性質。父親與我的目光一下子超出了生命範疇,發出羊皮與宣紙的撕裂聲。巨大的孤寂在我們的對視中翻湧,拉開廣袤平川,裂開了參差無垠的罅隙。剎那間我就想到了死亡。一種生命種姓被另一種文化所宣判的死亡。這樣的發現是致命的,迅雷不及掩耳。父親故作的鎮靜出現了顫抖。他的整個身軀在那裡無助地搖晃。後來他走到房間裡去,在沒有光的角落打開許多鎖。他用多種秘密的鑰匙把我引向歷史深處。父親最終拿出一個紅綢包。紅綢包退了色,如被陽光烤乾的血污,發出不勻和血光。父親解開紅綢,露出一張相片,是發黃的黑白相片。一個新文化舊式少女,齊耳短髮,對襟白色短襦。完全是想像里 五四 女青年的標準形象。
是奶奶?我說。
是奶奶。父親說。
在哪兒?
她死了。
她活著,在上海。
她死了,父親大聲吼叫,這個世界上沒有上海!你奶奶死了!
我和父親再一次對視。父親的眼睛頃刻間貯滿淚水。父親的淚光里有一種肅殺的警告與柔弱的祈求。我緘口了,如父親所祈盼的那樣。在這個漫長的沉默過程里,我的心裂開了一條fèng隙,裡面憑空橫上了一道冰河。我甚至能看見冰面上的反光和冰塊與冰塊的撞擊聲。我聽見父親說,不要再提這件事。父親說完這句話似乎平靜了許多,偉大領袖那樣向我指出:只有兩種人熱衷於回顧歷史,要麼是傻子,要麼別有用心。
林康在這樣的背景下懷孕讓我無法承受。在她的面前我儘量不露痕跡,卻越發心事沉重。對著林康的身子發愣成了我的傷心時分。她的腰腹而今成了我的枷鎖。生命沒有那麼大度,它絕對不是一個世界性、全球性的話題。種族是生命的本質屬性,正如文化是生命力的本質屬性。種族與文化的錯位是我們承受不起的災難。
林康懷孕之前正和她的老闆打得火熱。她到底辭去了出版社的公職,到亞太期貨公司參與世界貿易去了。她守著一部粉色電話,坐在電子終端面前,對抽象的蠶絲、紅豆、小麥、石油實施買空賣空。她先做日盤,在老闆的建議下她改做了美盤。也就是說,為了適應中美兩國十三個小時的時差,她不得不在每晚八點三十趕到她的交易大廳。這對已婚女人來說無論如何是不同尋常的。她和我說起過她們的香港老闆。她的老闆是個混血兒,支那血統與威爾斯血統各占二分之一,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普通話。這一點和林康極為相似,她能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和英語。林康說起她的老闆嗓音都變了,像她十九歲那年。事情到這裡當然很不妙。後來她突然再也不提她的老闆了。身上的香水氣味卻日益複雜。她什麼都不說,我什麼都不知道。她也認定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我什麼都明白。
我已經放棄我的博士與命題了。我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哲學家說得真好,我們不能放棄我們根本沒有的東西。我決定走。離開原子彈,離開充滿美麗與充滿性高xdxcháo的一米五八。凌晨四點我悄悄取了背囊,裡面只裝了地圖。我站在大街上,路燈一拳頭把我的影子撂倒在水泥路面。我打了一個寒噤。凌晨四點寧靜而又yín盪,對日出充滿引誘與挑逗。 鐵軌伸向遠方,發出鋥亮的光,烏黑而沉重地閃爍。蒸汽機頭在濃烈的白色氣團中夜遊,黑地喘粗氣。鐵軌與機頭使世界貯滿迷亂。凌晨四點的鐵軌具有強烈的啟發性,它們縱橫交錯,使 夜 與 終點 一同變得不可企及。我困得厲害。我把衣領豎直,把自己想像成站在鐵軌上的狗。遠方有許多骨頭,它們對我發出青白色的光芒。
我是在嗅覺的引導下來到海邊的。火車的長途旅行使我們的聽覺變得遲鈍,嗅覺卻異樣活躍。我在昏睡中沒有聽見海浪的聲音,——那種綿軟的撲擊體貼而又依戀,如做愛的尾聲,輕輕悄悄地瀰漫開來,再疲憊下去。但我聞見了海腥。我堅信大海就在前方,在地圖的右側一片淡藍。初戀歲月林康的指尖曾指著藍色海岸線對我說,這兒,這兒,你帶我到這兒。那一年林康十九歲,在西語系讀英語二年級。林康十九歲那年通體有一股極好的彈性,如一隻桌球,在校園道路上跳來蹦去。她的馬尾松紛亂如麻,成為紅蜻蜓與彩蝴蝶的純情偶像。我和林康的相識完全是偶然的,而戀愛卻是必然的,因為 愛情只是偶然的擦肩而過 。我一直弄不清林康這句話的出處,可能是她的脫口而出。被愛情鬧的。戀愛能使十九歲的女子一不小心就說出許多真理。我和林康相識在下雨的路上。她頭上舉著一本書,張大了嘴巴直衝而來,濺了我一身泥。我說你站住,她就站住。我說我送你。她的眼睛與我的眼睛有了幸福的三十一厘米落差。那時林康的皮膚像瓷器。十九歲,還沒有退釉。我相信喜歡新奇的人都這樣,他們的戀愛十有八九都始於雨傘下面,而雨傘下建立起來的婚姻十有八九都是災難,又將終結於某個凌晨四點。後來我們就有了接吻,她說,接吻真好。接下來當然就有了做愛,她又說,做愛真好。後來她嫁給了我。新婚之夜林康告訴我,做新娘真好。在第一個 真好 與第三個 真好 之間,林康從我這裡染上了愛看地圖的毛病。我們做了許多計劃,所有杳無人跡的地方都有我們想像的雙飛翼,開滿溫馨的並蒂蓮。林康的尖細指頭摁在地圖上,一遍又一遍呢喃,這兒,這兒,還有這兒。我一一答應。世界是所有新郎的後花園。
在海上我打開地圖。船沿著海平面的弧線向深海航行。地圖的四隻角在海風中劈啪作響。海碧藍,望不盡的全是水。世界不複雜,就是水的這邊與那邊。在海上我馬上發現地圖失去了意義。海的巨大流動使人類的概括力變得無足輕重。我在甲板上遺忘了平衡,開始暈海,吐了很多腐爛物質與瑣碎顏色。吐完了我蒙頭大睡。我做了很多夢。它最初涉及老子和愛因斯坦完全是意外。我夢見他們倆是上帝給我的禮物。老子身穿灰色中山裝,對愛因斯坦說,歡迎你來,愛因斯坦先生。愛因斯坦說,很高興見到你,老子先生。老子坐下去,點上煙,認真地品完第一口,說,我們可以談談哲學問題,別的事讓他們談去——你應當讀過我的書,我寫過一本《道德經》。愛因斯坦的十隻指頭叉在一起,說,我知道有人用漢語寫過這本書,我至今沒有讀到好的德文譯本和英文譯本,好在我大體知道您想說什麼。愛因斯坦頭髮花白,大鼻頭,滿臉皺紋。老子笑起來,反問說,譯本?永遠也不會有。愛因斯坦直了直上身,說好書都這樣。老子點頭微笑,先生在研究什麼?老子問。愛因斯坦看了老子身後的書架,答道,我研究物理,也就是格物致知。俗,老子說,俗了,——你說,宇宙究竟有多大?是這樣,愛因斯坦打起了手勢,宇宙是一個廣闊無邊的呈正曲度拋物線狀的絕對無限量,又是一個不可逃逸而自我封閉於有窮廣袤中的、呈角曲度的四維有限體。你說些什麼?老子皺了眉頭,滅掉香菸說,醫生總是不讓我抽菸。請您把自己想像為附著在按差數不到一微米度的三維空間表面上的一個二維幾何體,愛因斯坦這樣說。老子擺擺手,大聲說,這些沒用,我們只關注人,活的死的不要緊。別的都可以放一放。我們應當關注宇宙,愛因斯坦辯解說。我們有時間,老子站起身說,我們先吃飯,我們有菠菜豆腐湯,我看這就是宇宙。愛因斯坦望著老子,大而疲憊的眼睛憂鬱起來。愛因斯坦說,物理學比政治更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本質,雖然物理學是全人類的。老子走出山洞,面有慍色,自語說,愛因斯坦是個右派。
我躺在大副的床上,做夢和嘔吐。在做夢和嘔吐之餘追憶似水年華。大海對大陸的敵視太固執了,我不徹底吐乾淨大陸,大海似乎執意不肯收我。我覺得我已經沒有什麼可吐了,除非把胃也吐出去。但我不太願意把我自己吐掉。我知道我的心智已經迷亂了。這全是暈海鬧的。為了走向大海我只能接受這樣的儀式。嚮往大海最熱烈的當然還是林康。即使在懷孕的日子林康也沒有停止對大海的憧憬與展望。她憧憬大海時的靜態十分動人,眼睛閃爍乾淨的光,鼻頭亮晶晶的。我曾問過林康,你到底喜歡大海什麼?林康回答我說,她就是喜歡在海邊花錢。林康說這話時腆著大肚子,一遍又一遍設想我成為億萬富翁,我們的別墅從大連一直排到三亞,從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都要在地圖面前比劃半天。 林康懷孕的日子我正潛心於一樣重要事件,我開始研究我的家族史。在一個不期而然的宴會上,我意外得到了奶奶的消息。這是一個晴天霹靂。對我個人,對我的家族,這都是一個晴天霹靂。奶奶的消息為我研究家族史提供了可能和良好契機。就我的家族而言,即使在父系社會,奶奶永遠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一環。但父親從沒有對我提起過奶奶。由於奶奶這一祖系形象的空缺,父親顯然經不起推敲。用我們家鄉的一句格言來概括,好像是 石頭fèng里蹦出來的 。
是一位年邁的遠房親戚向我提起了我的奶奶。他喝了四兩洋河大麯。這種烈性汁液使他變得心直口快。他把我拉到一邊,神秘地說,你有個奶奶,是你的真奶奶,她還活著,在上海。遠房親戚用六十度的眼睛盯住我,壓低了聲音說,你不是我們陸家的人,你是個東洋鬼子。他喝多了,我不會太拿他當回事。第二天中午,年邁的遠房親戚帶了一家老小到我家裡來謝罪。他用巴掌摑扇自己的面頰,大罵自己老糊塗,大罵自己滿嘴胡話。而父親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父親坐在椅子裡,神色相當古怪。父親最後說,三叔,我也沒有怪你。一屋子的人在這個節骨眼上靜了下來,都望著我。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發現酒話恰恰是歷史的真面目。歷史在酒瓶里,和酒一樣寂寞。歷史無限殘酷地從酒瓶里跳出來,帶著泡沫與芬芳,令我猝不及防。一部真實史書的誕生過程往往又是一部史書。這成了我們歷史的特色。我們在接受每一部歷史之前都要做好心理準備,會有下一個面目全非讓我們去面對。 三叔 聽了父親的話便安靜下來。兩隻肩頭垂下去,一臉沮喪,如一隻落水狗。這往往也是道出歷史真相的人最常見的格局。 三叔 緩緩退出我家門檻,自語說,我老糊塗了,我老糊塗了。
空曠的堂屋只剩下我與我的父親。我們對視了。這種對視有一種災難性質。父親與我的目光一下子超出了生命範疇,發出羊皮與宣紙的撕裂聲。巨大的孤寂在我們的對視中翻湧,拉開廣袤平川,裂開了參差無垠的罅隙。剎那間我就想到了死亡。一種生命種姓被另一種文化所宣判的死亡。這樣的發現是致命的,迅雷不及掩耳。父親故作的鎮靜出現了顫抖。他的整個身軀在那裡無助地搖晃。後來他走到房間裡去,在沒有光的角落打開許多鎖。他用多種秘密的鑰匙把我引向歷史深處。父親最終拿出一個紅綢包。紅綢包退了色,如被陽光烤乾的血污,發出不勻和血光。父親解開紅綢,露出一張相片,是發黃的黑白相片。一個新文化舊式少女,齊耳短髮,對襟白色短襦。完全是想像里 五四 女青年的標準形象。
是奶奶?我說。
是奶奶。父親說。
在哪兒?
她死了。
她活著,在上海。
她死了,父親大聲吼叫,這個世界上沒有上海!你奶奶死了!
我和父親再一次對視。父親的眼睛頃刻間貯滿淚水。父親的淚光里有一種肅殺的警告與柔弱的祈求。我緘口了,如父親所祈盼的那樣。在這個漫長的沉默過程里,我的心裂開了一條fèng隙,裡面憑空橫上了一道冰河。我甚至能看見冰面上的反光和冰塊與冰塊的撞擊聲。我聽見父親說,不要再提這件事。父親說完這句話似乎平靜了許多,偉大領袖那樣向我指出:只有兩種人熱衷於回顧歷史,要麼是傻子,要麼別有用心。
林康在這樣的背景下懷孕讓我無法承受。在她的面前我儘量不露痕跡,卻越發心事沉重。對著林康的身子發愣成了我的傷心時分。她的腰腹而今成了我的枷鎖。生命沒有那麼大度,它絕對不是一個世界性、全球性的話題。種族是生命的本質屬性,正如文化是生命力的本質屬性。種族與文化的錯位是我們承受不起的災難。
林康懷孕之前正和她的老闆打得火熱。她到底辭去了出版社的公職,到亞太期貨公司參與世界貿易去了。她守著一部粉色電話,坐在電子終端面前,對抽象的蠶絲、紅豆、小麥、石油實施買空賣空。她先做日盤,在老闆的建議下她改做了美盤。也就是說,為了適應中美兩國十三個小時的時差,她不得不在每晚八點三十趕到她的交易大廳。這對已婚女人來說無論如何是不同尋常的。她和我說起過她們的香港老闆。她的老闆是個混血兒,支那血統與威爾斯血統各占二分之一,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普通話。這一點和林康極為相似,她能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和英語。林康說起她的老闆嗓音都變了,像她十九歲那年。事情到這裡當然很不妙。後來她突然再也不提她的老闆了。身上的香水氣味卻日益複雜。她什麼都不說,我什麼都不知道。她也認定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我什麼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