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和珅眉間一動,若說福康安當年那席話不能令他動容卻也是假的,但他實在傷怕了,換言之,他萬難相信福康安真能撇下一切同他五湖泛舟——正如他不能相信他自己一般。
不想他與他中間,將來有一個人最終後悔——那不若不要踏出那一步。
長安聽到二人說這私秘之事,心裡一酸,又怕出去見面徒增尷尬,乾脆先避到暗處。只聽和琳又道:“想起當年從軍之始——是去甘肅平蘇四十三,他把我從兵部親自點名提了出來——那時候天下無人不知你與他勢同水火,我做著他的親兵卻對這個權貴公子沒一絲好感,還時時戒備,就怕他在背後給我放冷箭。後來我才慢慢地看在眼裡,大軍兵戎縝密日夜行軍尚無一絲慌亂,他領軍作戰非靠祖上餘蔭而全憑他胸中溝壑……後來經過蘭州城,我們都以為大軍必要入城休整,誰知他過其門不入,連糧糙都不及補給就撲戰場去了。首役大勝,主帥的臉上卻沒一絲笑容,慶功宴後他喝地爛醉,扯著我的手又是哭又是笑——為什麼主動請纓追至蘭州,卻連見他一面都不敢!你是他的弟弟,你告訴我為什麼他變成這樣?我那時何其詫異,在我,哪怕在世人眼中都以為你們是相見決然的天敵——次日他酒醒再見,卻又是那副冷漠模樣,對我沒半點異常。再後來蘇四十三僥倖突圍逃到了華林山,大軍緊追不捨情急如火,偏偏他接到桂中堂他們要拿你立下馬威替他出氣就當即丟下三千子弟兵飛馬奔赴嘉峪關,第二天他便趕回來了,征塵滿面神色絕然,卻什麼也沒說,只下令總攻叛軍——那場戰是我畢生打過最慘烈的一場,叛軍居高臨下,火石雷木接連撞下,他卻如發瘋了一般身不批甲沖在最前,若非親信死士們護著,好幾次他都得喪命……這場戰我們終究是贏了,卻贏地慘烈,他周身殺地如血葫蘆一般被抬下馬,身上傷痕累累沒一塊周正的地方,他卻仿佛不知疼地還要回去廝殺——旁人都道福帥身先士卒勇冠天下,我卻覺得……那是因為他最疼的是心……”和琳本是說的極慢,此時卻不由地哽住了聲音,轉向和珅,“哥……你怎麼……哭了?”
和珅一愣,前塵舊事翻湧著難止難休,他卻眨眨眼,竭力扯出一抹笑:“誰哭來著?一把年紀的人了……你道還小?”和琳還在再勸,卻在轉頭之際,斂容起身:“福四爺?”
和珅一驚,忙抬眼去看,那佇立花牆下一臉怔然的男人不是福長安卻又是誰?
長安方才已是聽地痴了,心中翻江倒海什麼味兒都有,此刻卻不得不擠出一絲笑來:“我是來同你商量今年除夕千叟宴之事——”
和琳與長安因舊年恩怨素有嫌隙,雖知他是哥哥最得力的助手,卻實在不願如何殷勤招待,糙糙見過禮便告退了。
福和二人進了嘉樂堂,將公事稟告以畢,和珅才道:“隆冬時節來赴宴的仕宦老人都是年過花甲,千餘人在冷風裡干坐著,凍病了不是鬧著玩的,得想個折兒出來,不能掃了皇上求名求全的興致——你現是戶部尚書,花費之事要多加拿捏——”長安卻仿佛不曾入耳,只是呆望著他,和珅顰起眉:“……你怎麼了?”
“致齋……”長安極少如此叫他,和珅不由自主地周身一顫,“你若真地不想退隱朝堂,卻一定要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和珅奇了:“這又從何說起?”
長安本就與康安不同,打小狂放無物我行我素,天地君親於他從來不是頭等大事,此刻更是把心一橫:“現在都傳地沸沸揚揚,想必你也知道,這將來的皇帝跑不出是由嘉王來做——那位爺豈是善與之輩?!更何況他對你……還從未死心,將來江山易主,便是他為刀俎你為魚肉!”
“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和珅拍案而起,臉色都氣到發青了,“我自為肱骨良臣,全心侍主,何來魚肉刀俎之說?!”
長安忍不住一個箭步過來扳住他的肩:“那是你當局者迷!皇上待你恩寵無比,威權貴盛無以復加,多少人看著眼紅?!你改革天下稅制,在廣州私設洋行暗中與洋人通商,和府名下門人上千,保地住幾個不以權謀私專橫跋扈?!又背上個排除異己逼殺御史的罪名兒——你縱使這些年來有摯天偉地之功,也難逃眾人悠悠之口!嘉王即便只是一個平常帝王也未必容的下你,方才那些事,對景了樣樣都是罪,更何況你我都知道,他對你——”
“那你要我怎麼做?!”和珅暗壓下心頭驚滔,突兀地高聲打斷他的話。
長安望了望窗外,卻忽然壓低了聲音:“三哥雖然執掌天下大半軍馬但新皇登基必有一番人事清洗,三哥的人馬只怕不保,而和琳雖也是一方大將,只怕一時卻還動不到他身上——趁著皇上還在,他的軍權要牢牢在手,即便宮中有事,提兵進京也未必不可……”
“你瘋了!你——你是要我謀反?!”
“不是!致齋!這天下屬於誰我半點不關心,我只想你一世平安!你此刻就象走在重霧繚繞的獨木橋上,看不清退路只知前行,一不小心就要萬劫不復!”長安的神色也陷入了狂亂,他說出如此悖逆的話卻是為了誰,為什麼眼前人卻從來不知!
又或許他從來都是明白的,卻選擇假裝不知道。
“不……不行的……我和珅焉能如此忘恩負義!嘉親王……他,他不是那種真地容不下臣子的人……”他略帶慌亂地呢喃著,他想起了索若木,一般地英雄人傑,卻因野心勃勃恃強起兵免不了身首異處的淒涼下場,兵危戰凶,一念之差就是赤地千里冤魂無數,又豈可釁自我開做那亂臣賊子!
“這麼多年來他都溫和平順,少年執著又豈能做准?他若登基,我自是如伺候今上一般全心侍奉,他又非傻子,豈有為了一己私怨而自毀長城的?”過了半晌,和珅終於正色斂容,一字一字地擲地有聲,“此話從此不必再提!
福長安嘴唇數張,卻最終選擇了沉默——和珅,你聰明一世,為什麼卻獨獨看不透這個男人對你毀天滅地一般的執念——若你只是一介臣子那麼他或許能容你,還會君臣相得,而對他而言你不是,永遠不是!
乾隆六十年正月,高宗弘曆御乾清宮大朝,取出正大光明後的傳位詔,冊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為皇太子,隔三日後於太和殿跪接玉璽,傳承天下——嘉親王終登大寶,年號嘉慶。
滿殿排山倒海山呼萬歲中,永琰緩緩睜眼低頭,看向浩瀚人海中依然奪目的男人——即便年華不再仍然清華流毓不同凡響的——他的和珅!永琰終於扯開一抹含義不明的真心的微笑來——這個男人,終於站到了尊榮的頂端,指點江山,笑睥天下。
第五十二章:護情衷福郡王挺身而出,焚玉石嘉慶帝毒設死局
永琰接過了小貴子捧上來的冰沁楓露茶,卻不飲,只淡淡地命他退出養心殿外侯著。
天氣已經漸熱了,穿著兗龍皇袍披著金絨瑞罩的永琰卻仿佛感覺不到一絲暑意,鳳眉修目端正嚴謹的臉孔上也沒有一點汗濕——皇帝如此,站著議事的幾個大臣自然更是不敢失儀,特別是剛剛提拔進京做了軍機大臣的朱珪,雖身子肥胖汗如泉涌,也不敢擦上一擦。
永琰一挑眉,隨手將茶賜給了朱珪:“朱師傅耐不得熱,喝點楓露茶只怕好些。”
朱珪感激地差點跪下:“謝皇上謝皇上!”
穆彰阿只低著頭不說話,他打心眼裡沒把這個滿口之乎者也的老學究放在眼裡,只是因為他是帝師,皇上身邊也著實需要梯己人來伺候筆墨,紀昀是不能再用了,這才把他從福建學政的位置上提了上來——前年原也議過朱珪進軍機之事,和珅卻因著他寫過《乾隆御製詩全集》中極盡阿諛拍馬之能事大失文人風骨而鄙薄他為人,一筆勾去了他的名號,這事朱珪想必記恨在心,此番上位,必與和珅一爭相權——只怕這也是他那位主兒,心中早已議定的計策了。
“穆彰阿。”正在心中百般計較的穆彰阿聽地這聲叫忙低頭應道:“奴才在。”
“太上皇前不久才起駕去了圓明園避暑,傳朕的旨意,上皇一干用度花費皆比照從前,可增不可減,一定要老爺子在圓明園過地順心舒暢,若有人陽奉陰違逆了老爺子的心意,從重嚴辦!”永琰摸了摸唇上薄須,眼中精光內斂——
“扎!奴才醒得!”穆彰阿跟著永琰有年頭了,自然知道永琰是希望乾隆最好就別再回紫禁城,從來天無二日,哪個君主臥榻之旁容人酣睡?朱珪卻不知深淺,還在一旁可勁兒地盛讚皇帝仁孝無比天下表率。還是永琰一揮手止了他的奉承:“在叫小起之前先召見你們二人,是因為朕想知道嘉慶制錢推行的如何了?”
從那個和珅掌控的軍機班子裡他從來聽不到他想聽的,而和珅卻總能輕而易舉地探聽到內廷消息——這也是他為什麼把小貴子“請”出養心殿的原因,和珅自有手眼通天,朕卻也不會束手以待。
朱珪象終於找到了可以發揮的題材,忙道:“皇上,這改遠都大半年了,嘉慶通寶流通速度卻慢地嚇人!臣還聽說,直隸兩河江南還好,在西北西南一帶偏遠,多有拒收嘉慶制錢的,民間還有三枚嘉慶通寶換一文乾隆通寶的!長此以往……哎……也不知戶部那些人怎麼辦事的,也不能為君分憂……”
戶部從來是和珅握地最緊的部門,果然一有機會就往他頭上潑髒水。穆彰阿沒事兒似地任他抱怨,從不插口,他知道他的主子在問話之前心中就必已有了計較。
果然見永琰看了看法蘭西進貢的大座鐘,揚起手道:“朕知道了——看時辰該叫起了,宣他們都進來吧。”
隨著一聲高揚的唱喏聲,早有太監打起帘子,令早在廊外侯著的四位軍機大臣魚貫而入,為首的,便是軍機領班,文華殿大學士,一等忠襄伯和珅。眾人整齊劃一地對新皇新畢了禮,嘉慶命起身後,才和顏悅色地道:“嘉慶制錢的推行和卿進行地如何了?”
和珅低著頭,似只盯著自己鞋尖:“回皇上,詔令是早下了,中原與江南富庶一帶流通已無大礙,至於其他地區,因為乾隆朝煌煌六十年,一時積習難改也是有的,民生之事也急不得,只可慢慢疏導,假以時日也必收全功。”
不想他與他中間,將來有一個人最終後悔——那不若不要踏出那一步。
長安聽到二人說這私秘之事,心裡一酸,又怕出去見面徒增尷尬,乾脆先避到暗處。只聽和琳又道:“想起當年從軍之始——是去甘肅平蘇四十三,他把我從兵部親自點名提了出來——那時候天下無人不知你與他勢同水火,我做著他的親兵卻對這個權貴公子沒一絲好感,還時時戒備,就怕他在背後給我放冷箭。後來我才慢慢地看在眼裡,大軍兵戎縝密日夜行軍尚無一絲慌亂,他領軍作戰非靠祖上餘蔭而全憑他胸中溝壑……後來經過蘭州城,我們都以為大軍必要入城休整,誰知他過其門不入,連糧糙都不及補給就撲戰場去了。首役大勝,主帥的臉上卻沒一絲笑容,慶功宴後他喝地爛醉,扯著我的手又是哭又是笑——為什麼主動請纓追至蘭州,卻連見他一面都不敢!你是他的弟弟,你告訴我為什麼他變成這樣?我那時何其詫異,在我,哪怕在世人眼中都以為你們是相見決然的天敵——次日他酒醒再見,卻又是那副冷漠模樣,對我沒半點異常。再後來蘇四十三僥倖突圍逃到了華林山,大軍緊追不捨情急如火,偏偏他接到桂中堂他們要拿你立下馬威替他出氣就當即丟下三千子弟兵飛馬奔赴嘉峪關,第二天他便趕回來了,征塵滿面神色絕然,卻什麼也沒說,只下令總攻叛軍——那場戰是我畢生打過最慘烈的一場,叛軍居高臨下,火石雷木接連撞下,他卻如發瘋了一般身不批甲沖在最前,若非親信死士們護著,好幾次他都得喪命……這場戰我們終究是贏了,卻贏地慘烈,他周身殺地如血葫蘆一般被抬下馬,身上傷痕累累沒一塊周正的地方,他卻仿佛不知疼地還要回去廝殺——旁人都道福帥身先士卒勇冠天下,我卻覺得……那是因為他最疼的是心……”和琳本是說的極慢,此時卻不由地哽住了聲音,轉向和珅,“哥……你怎麼……哭了?”
和珅一愣,前塵舊事翻湧著難止難休,他卻眨眨眼,竭力扯出一抹笑:“誰哭來著?一把年紀的人了……你道還小?”和琳還在再勸,卻在轉頭之際,斂容起身:“福四爺?”
和珅一驚,忙抬眼去看,那佇立花牆下一臉怔然的男人不是福長安卻又是誰?
長安方才已是聽地痴了,心中翻江倒海什麼味兒都有,此刻卻不得不擠出一絲笑來:“我是來同你商量今年除夕千叟宴之事——”
和琳與長安因舊年恩怨素有嫌隙,雖知他是哥哥最得力的助手,卻實在不願如何殷勤招待,糙糙見過禮便告退了。
福和二人進了嘉樂堂,將公事稟告以畢,和珅才道:“隆冬時節來赴宴的仕宦老人都是年過花甲,千餘人在冷風裡干坐著,凍病了不是鬧著玩的,得想個折兒出來,不能掃了皇上求名求全的興致——你現是戶部尚書,花費之事要多加拿捏——”長安卻仿佛不曾入耳,只是呆望著他,和珅顰起眉:“……你怎麼了?”
“致齋……”長安極少如此叫他,和珅不由自主地周身一顫,“你若真地不想退隱朝堂,卻一定要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和珅奇了:“這又從何說起?”
長安本就與康安不同,打小狂放無物我行我素,天地君親於他從來不是頭等大事,此刻更是把心一橫:“現在都傳地沸沸揚揚,想必你也知道,這將來的皇帝跑不出是由嘉王來做——那位爺豈是善與之輩?!更何況他對你……還從未死心,將來江山易主,便是他為刀俎你為魚肉!”
“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和珅拍案而起,臉色都氣到發青了,“我自為肱骨良臣,全心侍主,何來魚肉刀俎之說?!”
長安忍不住一個箭步過來扳住他的肩:“那是你當局者迷!皇上待你恩寵無比,威權貴盛無以復加,多少人看著眼紅?!你改革天下稅制,在廣州私設洋行暗中與洋人通商,和府名下門人上千,保地住幾個不以權謀私專橫跋扈?!又背上個排除異己逼殺御史的罪名兒——你縱使這些年來有摯天偉地之功,也難逃眾人悠悠之口!嘉王即便只是一個平常帝王也未必容的下你,方才那些事,對景了樣樣都是罪,更何況你我都知道,他對你——”
“那你要我怎麼做?!”和珅暗壓下心頭驚滔,突兀地高聲打斷他的話。
長安望了望窗外,卻忽然壓低了聲音:“三哥雖然執掌天下大半軍馬但新皇登基必有一番人事清洗,三哥的人馬只怕不保,而和琳雖也是一方大將,只怕一時卻還動不到他身上——趁著皇上還在,他的軍權要牢牢在手,即便宮中有事,提兵進京也未必不可……”
“你瘋了!你——你是要我謀反?!”
“不是!致齋!這天下屬於誰我半點不關心,我只想你一世平安!你此刻就象走在重霧繚繞的獨木橋上,看不清退路只知前行,一不小心就要萬劫不復!”長安的神色也陷入了狂亂,他說出如此悖逆的話卻是為了誰,為什麼眼前人卻從來不知!
又或許他從來都是明白的,卻選擇假裝不知道。
“不……不行的……我和珅焉能如此忘恩負義!嘉親王……他,他不是那種真地容不下臣子的人……”他略帶慌亂地呢喃著,他想起了索若木,一般地英雄人傑,卻因野心勃勃恃強起兵免不了身首異處的淒涼下場,兵危戰凶,一念之差就是赤地千里冤魂無數,又豈可釁自我開做那亂臣賊子!
“這麼多年來他都溫和平順,少年執著又豈能做准?他若登基,我自是如伺候今上一般全心侍奉,他又非傻子,豈有為了一己私怨而自毀長城的?”過了半晌,和珅終於正色斂容,一字一字地擲地有聲,“此話從此不必再提!
福長安嘴唇數張,卻最終選擇了沉默——和珅,你聰明一世,為什麼卻獨獨看不透這個男人對你毀天滅地一般的執念——若你只是一介臣子那麼他或許能容你,還會君臣相得,而對他而言你不是,永遠不是!
乾隆六十年正月,高宗弘曆御乾清宮大朝,取出正大光明後的傳位詔,冊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為皇太子,隔三日後於太和殿跪接玉璽,傳承天下——嘉親王終登大寶,年號嘉慶。
滿殿排山倒海山呼萬歲中,永琰緩緩睜眼低頭,看向浩瀚人海中依然奪目的男人——即便年華不再仍然清華流毓不同凡響的——他的和珅!永琰終於扯開一抹含義不明的真心的微笑來——這個男人,終於站到了尊榮的頂端,指點江山,笑睥天下。
第五十二章:護情衷福郡王挺身而出,焚玉石嘉慶帝毒設死局
永琰接過了小貴子捧上來的冰沁楓露茶,卻不飲,只淡淡地命他退出養心殿外侯著。
天氣已經漸熱了,穿著兗龍皇袍披著金絨瑞罩的永琰卻仿佛感覺不到一絲暑意,鳳眉修目端正嚴謹的臉孔上也沒有一點汗濕——皇帝如此,站著議事的幾個大臣自然更是不敢失儀,特別是剛剛提拔進京做了軍機大臣的朱珪,雖身子肥胖汗如泉涌,也不敢擦上一擦。
永琰一挑眉,隨手將茶賜給了朱珪:“朱師傅耐不得熱,喝點楓露茶只怕好些。”
朱珪感激地差點跪下:“謝皇上謝皇上!”
穆彰阿只低著頭不說話,他打心眼裡沒把這個滿口之乎者也的老學究放在眼裡,只是因為他是帝師,皇上身邊也著實需要梯己人來伺候筆墨,紀昀是不能再用了,這才把他從福建學政的位置上提了上來——前年原也議過朱珪進軍機之事,和珅卻因著他寫過《乾隆御製詩全集》中極盡阿諛拍馬之能事大失文人風骨而鄙薄他為人,一筆勾去了他的名號,這事朱珪想必記恨在心,此番上位,必與和珅一爭相權——只怕這也是他那位主兒,心中早已議定的計策了。
“穆彰阿。”正在心中百般計較的穆彰阿聽地這聲叫忙低頭應道:“奴才在。”
“太上皇前不久才起駕去了圓明園避暑,傳朕的旨意,上皇一干用度花費皆比照從前,可增不可減,一定要老爺子在圓明園過地順心舒暢,若有人陽奉陰違逆了老爺子的心意,從重嚴辦!”永琰摸了摸唇上薄須,眼中精光內斂——
“扎!奴才醒得!”穆彰阿跟著永琰有年頭了,自然知道永琰是希望乾隆最好就別再回紫禁城,從來天無二日,哪個君主臥榻之旁容人酣睡?朱珪卻不知深淺,還在一旁可勁兒地盛讚皇帝仁孝無比天下表率。還是永琰一揮手止了他的奉承:“在叫小起之前先召見你們二人,是因為朕想知道嘉慶制錢推行的如何了?”
從那個和珅掌控的軍機班子裡他從來聽不到他想聽的,而和珅卻總能輕而易舉地探聽到內廷消息——這也是他為什麼把小貴子“請”出養心殿的原因,和珅自有手眼通天,朕卻也不會束手以待。
朱珪象終於找到了可以發揮的題材,忙道:“皇上,這改遠都大半年了,嘉慶通寶流通速度卻慢地嚇人!臣還聽說,直隸兩河江南還好,在西北西南一帶偏遠,多有拒收嘉慶制錢的,民間還有三枚嘉慶通寶換一文乾隆通寶的!長此以往……哎……也不知戶部那些人怎麼辦事的,也不能為君分憂……”
戶部從來是和珅握地最緊的部門,果然一有機會就往他頭上潑髒水。穆彰阿沒事兒似地任他抱怨,從不插口,他知道他的主子在問話之前心中就必已有了計較。
果然見永琰看了看法蘭西進貢的大座鐘,揚起手道:“朕知道了——看時辰該叫起了,宣他們都進來吧。”
隨著一聲高揚的唱喏聲,早有太監打起帘子,令早在廊外侯著的四位軍機大臣魚貫而入,為首的,便是軍機領班,文華殿大學士,一等忠襄伯和珅。眾人整齊劃一地對新皇新畢了禮,嘉慶命起身後,才和顏悅色地道:“嘉慶制錢的推行和卿進行地如何了?”
和珅低著頭,似只盯著自己鞋尖:“回皇上,詔令是早下了,中原與江南富庶一帶流通已無大礙,至於其他地區,因為乾隆朝煌煌六十年,一時積習難改也是有的,民生之事也急不得,只可慢慢疏導,假以時日也必收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