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和中堂上次陛見之時,就已這麼說過了吧?”朱珪哼了一聲,“究竟是推行新錢急不得,還是你和中堂自個兒不得急?”
“好了好了。總歸是朕威望不夠不能服眾,比不上太上皇垂拱六十載的赫赫威名,天下百姓不知道新君登基也是無可奈何之事。”永琰這話剛說完,幾個軍機大臣忙離座下拜:“奴才不敢……”
“都起來都起來,坐,坐麼。朕說的都是發自肺腑的,朕同太上皇比實在是處處不如。”永琰一笑即收,語氣卻急轉直下,“但太上皇德比堯舜將這天下交給了朕,朕卻不能碌碌無為!既然天下百姓感知不到朕君臨天下,那就該施項大德政,讓他們都感懷朕躬——朕已經決定了,自嘉慶元年開始,普免天下錢糧稅賦一年!”
“皇上!”和珅大驚失色,終於抬頭望向永琰,四目相接,他心中猛地一顫,忙避開視線,“如今花錢的事太多了,白蓮教零星叛亂不斷,治理黃河疏通水利,都是化錢如流水的,驟然普免天下各省錢糧稅賦,只怕立時就要捉襟見肘的……”
“和卿……”那兩道灼熱的視線如跗骨不去,令他的脖子上泛起一陣輕栗,“你是大清的財神爺,總管財政民生,沒道理這點事兒都處理不來吧?”
“皇上,這真地強人所難,大清國庫除了壓庫銀外,所有收入都在流通哪有餘錢——”和珅見永琰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知他心意已決再多理由也聽不進去,一咬牙道,“皇上……您,您問過太上皇的意思嗎?”
一旁的福長安聽見迅速地看了他一眼——和珅是氣昏頭了,偏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果見永琰眸色一深,徐徐起身道:“朕請過太上皇的旨了,他老人家也說新君即位要的就是振聾發聵開天闢地地打響頭炮,否則如何開天下風氣之先?朕就不明白了,普免天下錢糧對於黎民百姓是天大的一件好事,太上皇在位時也有此先例,為什麼偏就你推三阻四?!”
“皇上!此一時彼一時!太上皇他——”
“你若不信大可去圓明園見駕一問究竟!”
“奴才不敢!”和珅眼一閉,深深地伏下身去。一時之間,養心殿中靜地連根針掉下都聽地清楚。眾人面面相覷,都有些鬧不明白前半年來還顯得你謙我讓君臣相得的兩人,怎麼近來會忽然鬧僵,只要是和珅的意見永琰動不動就駁,再大的難事,甭管是軍費治河修壩,輕重緩急一古腦地就推給和珅。
足足過了一盞茶的工夫,和珅才忽然覺得雙臂一緊,一雙有力的大手將他強扶了起來,他抬頭,對上永琰恢復到平靜無波的雙眼:“和卿,朕也是心裡真著急才如此失了風度——但你要知道普免天下錢糧之事勢在必行,還望你多加辛苦才是。”
眼前的人,有著一如當年蘭州夜談時闐黑的雙眼,只是那背後的靈魂,早已經變了模樣。
是啊,他已不是曾經的少年了,如今的他君臨天下,一言九鼎,說出口了的——便是聖旨。
於是,哪怕再艱難,再困苦,也是大局已定。
“……奴才……遵旨。”他咽下一口苦悶的唾沫,輕聲答道。
幾乎是立即,和珅一頭扎進了戶部,開始計算如果真要普免十八行省一年的錢糧稅賦,國庫里還有多少銀子可供周轉,本就是千難萬難之事,偏偏兩湖一帶又鬧匪患,與四川不間斷的白蓮教起義連成一片,地方官不能轄制要求朝廷派兵這又是一大筆軍費開銷,這自然是要放在首位不給不行的。和珅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進宮面聖,希望免去一些窮省份的賦稅,然江南膏腴之地還是繼續交稅,否則大清上下衙門將無以為繼。嘉慶倒也沒發多大的怒火,只是一句“天下豈有施德政免錢糧還半途而廢的帝王?如此開端,你叫嘉慶朝如何立世?乾隆朝你每個事都辦的風風光光,哪一件錢財的事難為的了和相?怎麼到了朕這兒,就平添這諸多麻煩?!”
此等誅心之語,和珅哪敢辯駁,只得咬牙躬身而退。回去幾乎一夜愁白頭,說不得,只得將鹽道,茶政,礦司等肥水衙門的長官們叫來,擺了桌酒,先是好聲好氣地請他們樂捐,眾人都是官場上混老了的滑頭,見沒有上頭鈞令,樂得見和珅為難,直到後來和珅撕破了臉抖出近年來掌握著卻隱而不發的貪墨瀆職的證據,都是交議罪銀也免不了死的罪名,才將那起子墨吏嚇住,不甘不願地“資助”兩百萬兩,好歹解了燃眉之急。
但這離財政缺口的銀子數目還遠遠不夠,那麼多等錢使的環節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大清就如一隻呼嘯奔騰的駿馬,只要前方一有閃失就立即會馬失前蹄,摔地粉身碎骨。和珅馬不停蹄地趕回來,一疊聲地命劉全將這些年崇文門關稅上的銀子全都提出來充進國庫。劉全還在愣:“爺……那可是內務府的唯一進項哪——”
“快去!”和珅急地只是吼,想了想又命回來,“先把福四爺請過來,廣州十三行一向是他負責的,我要和他談!”
“你說什麼?你要和里察德直接在北京做生意?!你瘋了嗎?”福長安一口茶差點沒噴出來,“大清有制,為官者嚴禁經商,你這麼多年在廣州私設洋行也就罷了——畢竟天高皇帝遠,如今天子腳下如此明目,今時已不同往日,你不怕那些御史在這個當口再聯名參你嗎?!”
“我顧不了許多了!天下為商洋人最富,他們想要多少的絲綢茶葉和瓷器我都能給他,只要他們出的起錢!”
“你哪來的大量絲綢茶葉和瓷器?”福長安愣了一下,猛地放下茶碗:“你……你是要偷偷把內務府里的御用之物拿出來和洋人做買賣?!這……這被查出來是多大的罪名兒?!”
“事急從權,我不理這許多!皇上要普免天下錢糧,但國家機制少一兩銀子就多出一分紕漏我擔不起這責任!”
“我早說過他登基不會輕易放過你你就是不信!現在呢?!難道他將來說什麼你都要對他予取予求嗎?致齋!”長安擰緊了眉:“我都聽說了……崇文門,內務府,議罪銀,能挪用暫借的你都挪用了……你還要挾鹽道茶政礦司衙門,逼他們吐出贓銀,又派蘇凌阿去雲南挖礦謀利,這是飲鴆止渴!它不僅損害了當地銅政的權利,還攪地當地百姓都不得安寧,鬧地如今千夫所指民怨沸騰,你有想過後果嗎?!皇上是要逼你走到山窮水盡哪!”
“不,不是的!”和珅拍案而起,身子卻在顫抖,“後來我想想,普免天下錢糧有他的道理,收攬民心新舊更替,是要有……這番大作為……更何況太上皇也是同意的,我……”
“和珅!皇上就是在逼你!只不過是借太上皇的名義!難道太上皇要你做的,無論什麼事你都要去做嗎?!”
“對!至少此時,我不能放手!我此時撂下擔子,全天下就沒人再挑地起來!”和珅瞪著他,零星白髮垂散額前——他本是骨子裡極重外表修飾之人,這些年又重養生,過不惑的人了,看來卻如三十不到,姿容奪人,可就在這半年裡,卻仿佛一下子頹然衰老。長安看著一陣辛酸,多少怒火也去了大半,苦澀地開口:“你……你叫我說你什麼好……行,我幫你,粉身碎骨我也幫你把洋人的錢弄到手!”
和珅一點頭,卻隨即握住他的手:“這事……別讓你三哥知道。皇上才剛卸了他的兵權,別節外生枝的好。”
長安一愣,對著和珅的目光,那頭卻不由自主地點了下去。
他有時總想,這或許就是命運吧?所以他才終其一生都無法拒絕——他的任何要求。
但事情往往無法一如人願。就當七挪八湊終於將因為普免錢糧後的缺漏補地七七八八,雲貴兩省又再起戰端——和珅派出挖礦的蘇凌阿雖然精明能幹又久是“和黨”中人,但為人貪利嚴酷,奉命一路南下就攪地各地雞犬不靈,到了貴州容縣又圈地禁行,大肆開挖銅礦,雲貴交界一帶的苗人多以採礦為生,如此奪人衣食已是民怨沸騰,加之蘇凌阿以極低工錢僱傭熟妙下井作業,當地設備簡陋氣候惡劣,一次暴雨過後的坍塌礦難竟傷亡上千之眾,苗人紛紛涌到蘇凌阿的“行轅”示威抗議,蘇凌阿一怒之下,抓了幾個“刁民頭子”就地正法,偏有一個就是當地勢力最大“洞主”吳半生的親子,苗人洞民生來彪悍,早年清軍入關,與南明桂王爭奪雲貴之時就對這些難服管教的“化外之民”極為頭疼——這下子如同捅了馬蜂窩本,本來就因為改土歸流而與官府不睦的苗民頭子吳半生一不做二不休,聚集附近七十二洞洞民舉起反旗殺進容縣,容縣府尊至此依然以為他們是衝著蘇凌阿去的,他早恨蘇狐假虎威,樂地袖手旁觀,直到苗人衝進縣城占了衙門才猛地醒悟,卻已為時已往——如此苗民起義如飛至糙原的星火,迅速地擴展為燎原之勢,四川,雲南本就零星不斷的白蓮教起義更加趁勢而起,連成一片,西南半壁為之板蕩,雲貴苗民叛亂,也成為嘉慶王朝初年,最大的一場起義戰爭。
直到義軍下了貴陽,告急的戰報才傳至京城,群臣大嘩,多以為新君登極伊始就有此災極為不詳,更有要嚴懲肇事者的聲浪,一陣高過一陣。
嘉慶緩緩地抬手,制止了丹陛下的群情激昂的眾臣,卻不說話,只是淡淡地將雙眼轉向那個面如死灰的跪在首位的男人。
“很好。”他冷冷地撫摩著雕在扶手上的騰雲龍首,“普免天下錢糧的詔書還沒發到貴陽,他們就反了!好的很!在朕登極的第一年!如此德政如此新君!而雲貴苗人叛亂已達月余,朕直到今日才知道!你們軍機處,到現在,連擬個應對摺子都沒有!這金殿上下,都是尸位素餐之輩嗎?”
無論私下如何,叫大起臨朝之時的永琰似乎永遠敦厚儒雅克己慎行喜怒無形,誰也沒見這位“木頭皇帝”突然發這麼大的話,忙唬地跪了一地。
頭頂上灼熱沉重的視線壓地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和珅硬著頭皮道:“皇上……當務之即是立即調兵遣將與地方官通力合作撲滅叛亂,至於其他事可以暫緩……”
“暫緩?”永琰的目光利如飛羽,直she而來,“只怕軍情緩不得。如今國庫里所有的銀子都劃撥就位了,哪來的軍費餉銀去經年戰爭?!和中堂,你倒是想個法子。”
“好了好了。總歸是朕威望不夠不能服眾,比不上太上皇垂拱六十載的赫赫威名,天下百姓不知道新君登基也是無可奈何之事。”永琰這話剛說完,幾個軍機大臣忙離座下拜:“奴才不敢……”
“都起來都起來,坐,坐麼。朕說的都是發自肺腑的,朕同太上皇比實在是處處不如。”永琰一笑即收,語氣卻急轉直下,“但太上皇德比堯舜將這天下交給了朕,朕卻不能碌碌無為!既然天下百姓感知不到朕君臨天下,那就該施項大德政,讓他們都感懷朕躬——朕已經決定了,自嘉慶元年開始,普免天下錢糧稅賦一年!”
“皇上!”和珅大驚失色,終於抬頭望向永琰,四目相接,他心中猛地一顫,忙避開視線,“如今花錢的事太多了,白蓮教零星叛亂不斷,治理黃河疏通水利,都是化錢如流水的,驟然普免天下各省錢糧稅賦,只怕立時就要捉襟見肘的……”
“和卿……”那兩道灼熱的視線如跗骨不去,令他的脖子上泛起一陣輕栗,“你是大清的財神爺,總管財政民生,沒道理這點事兒都處理不來吧?”
“皇上,這真地強人所難,大清國庫除了壓庫銀外,所有收入都在流通哪有餘錢——”和珅見永琰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知他心意已決再多理由也聽不進去,一咬牙道,“皇上……您,您問過太上皇的意思嗎?”
一旁的福長安聽見迅速地看了他一眼——和珅是氣昏頭了,偏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果見永琰眸色一深,徐徐起身道:“朕請過太上皇的旨了,他老人家也說新君即位要的就是振聾發聵開天闢地地打響頭炮,否則如何開天下風氣之先?朕就不明白了,普免天下錢糧對於黎民百姓是天大的一件好事,太上皇在位時也有此先例,為什麼偏就你推三阻四?!”
“皇上!此一時彼一時!太上皇他——”
“你若不信大可去圓明園見駕一問究竟!”
“奴才不敢!”和珅眼一閉,深深地伏下身去。一時之間,養心殿中靜地連根針掉下都聽地清楚。眾人面面相覷,都有些鬧不明白前半年來還顯得你謙我讓君臣相得的兩人,怎麼近來會忽然鬧僵,只要是和珅的意見永琰動不動就駁,再大的難事,甭管是軍費治河修壩,輕重緩急一古腦地就推給和珅。
足足過了一盞茶的工夫,和珅才忽然覺得雙臂一緊,一雙有力的大手將他強扶了起來,他抬頭,對上永琰恢復到平靜無波的雙眼:“和卿,朕也是心裡真著急才如此失了風度——但你要知道普免天下錢糧之事勢在必行,還望你多加辛苦才是。”
眼前的人,有著一如當年蘭州夜談時闐黑的雙眼,只是那背後的靈魂,早已經變了模樣。
是啊,他已不是曾經的少年了,如今的他君臨天下,一言九鼎,說出口了的——便是聖旨。
於是,哪怕再艱難,再困苦,也是大局已定。
“……奴才……遵旨。”他咽下一口苦悶的唾沫,輕聲答道。
幾乎是立即,和珅一頭扎進了戶部,開始計算如果真要普免十八行省一年的錢糧稅賦,國庫里還有多少銀子可供周轉,本就是千難萬難之事,偏偏兩湖一帶又鬧匪患,與四川不間斷的白蓮教起義連成一片,地方官不能轄制要求朝廷派兵這又是一大筆軍費開銷,這自然是要放在首位不給不行的。和珅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進宮面聖,希望免去一些窮省份的賦稅,然江南膏腴之地還是繼續交稅,否則大清上下衙門將無以為繼。嘉慶倒也沒發多大的怒火,只是一句“天下豈有施德政免錢糧還半途而廢的帝王?如此開端,你叫嘉慶朝如何立世?乾隆朝你每個事都辦的風風光光,哪一件錢財的事難為的了和相?怎麼到了朕這兒,就平添這諸多麻煩?!”
此等誅心之語,和珅哪敢辯駁,只得咬牙躬身而退。回去幾乎一夜愁白頭,說不得,只得將鹽道,茶政,礦司等肥水衙門的長官們叫來,擺了桌酒,先是好聲好氣地請他們樂捐,眾人都是官場上混老了的滑頭,見沒有上頭鈞令,樂得見和珅為難,直到後來和珅撕破了臉抖出近年來掌握著卻隱而不發的貪墨瀆職的證據,都是交議罪銀也免不了死的罪名,才將那起子墨吏嚇住,不甘不願地“資助”兩百萬兩,好歹解了燃眉之急。
但這離財政缺口的銀子數目還遠遠不夠,那麼多等錢使的環節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大清就如一隻呼嘯奔騰的駿馬,只要前方一有閃失就立即會馬失前蹄,摔地粉身碎骨。和珅馬不停蹄地趕回來,一疊聲地命劉全將這些年崇文門關稅上的銀子全都提出來充進國庫。劉全還在愣:“爺……那可是內務府的唯一進項哪——”
“快去!”和珅急地只是吼,想了想又命回來,“先把福四爺請過來,廣州十三行一向是他負責的,我要和他談!”
“你說什麼?你要和里察德直接在北京做生意?!你瘋了嗎?”福長安一口茶差點沒噴出來,“大清有制,為官者嚴禁經商,你這麼多年在廣州私設洋行也就罷了——畢竟天高皇帝遠,如今天子腳下如此明目,今時已不同往日,你不怕那些御史在這個當口再聯名參你嗎?!”
“我顧不了許多了!天下為商洋人最富,他們想要多少的絲綢茶葉和瓷器我都能給他,只要他們出的起錢!”
“你哪來的大量絲綢茶葉和瓷器?”福長安愣了一下,猛地放下茶碗:“你……你是要偷偷把內務府里的御用之物拿出來和洋人做買賣?!這……這被查出來是多大的罪名兒?!”
“事急從權,我不理這許多!皇上要普免天下錢糧,但國家機制少一兩銀子就多出一分紕漏我擔不起這責任!”
“我早說過他登基不會輕易放過你你就是不信!現在呢?!難道他將來說什麼你都要對他予取予求嗎?致齋!”長安擰緊了眉:“我都聽說了……崇文門,內務府,議罪銀,能挪用暫借的你都挪用了……你還要挾鹽道茶政礦司衙門,逼他們吐出贓銀,又派蘇凌阿去雲南挖礦謀利,這是飲鴆止渴!它不僅損害了當地銅政的權利,還攪地當地百姓都不得安寧,鬧地如今千夫所指民怨沸騰,你有想過後果嗎?!皇上是要逼你走到山窮水盡哪!”
“不,不是的!”和珅拍案而起,身子卻在顫抖,“後來我想想,普免天下錢糧有他的道理,收攬民心新舊更替,是要有……這番大作為……更何況太上皇也是同意的,我……”
“和珅!皇上就是在逼你!只不過是借太上皇的名義!難道太上皇要你做的,無論什麼事你都要去做嗎?!”
“對!至少此時,我不能放手!我此時撂下擔子,全天下就沒人再挑地起來!”和珅瞪著他,零星白髮垂散額前——他本是骨子裡極重外表修飾之人,這些年又重養生,過不惑的人了,看來卻如三十不到,姿容奪人,可就在這半年裡,卻仿佛一下子頹然衰老。長安看著一陣辛酸,多少怒火也去了大半,苦澀地開口:“你……你叫我說你什麼好……行,我幫你,粉身碎骨我也幫你把洋人的錢弄到手!”
和珅一點頭,卻隨即握住他的手:“這事……別讓你三哥知道。皇上才剛卸了他的兵權,別節外生枝的好。”
長安一愣,對著和珅的目光,那頭卻不由自主地點了下去。
他有時總想,這或許就是命運吧?所以他才終其一生都無法拒絕——他的任何要求。
但事情往往無法一如人願。就當七挪八湊終於將因為普免錢糧後的缺漏補地七七八八,雲貴兩省又再起戰端——和珅派出挖礦的蘇凌阿雖然精明能幹又久是“和黨”中人,但為人貪利嚴酷,奉命一路南下就攪地各地雞犬不靈,到了貴州容縣又圈地禁行,大肆開挖銅礦,雲貴交界一帶的苗人多以採礦為生,如此奪人衣食已是民怨沸騰,加之蘇凌阿以極低工錢僱傭熟妙下井作業,當地設備簡陋氣候惡劣,一次暴雨過後的坍塌礦難竟傷亡上千之眾,苗人紛紛涌到蘇凌阿的“行轅”示威抗議,蘇凌阿一怒之下,抓了幾個“刁民頭子”就地正法,偏有一個就是當地勢力最大“洞主”吳半生的親子,苗人洞民生來彪悍,早年清軍入關,與南明桂王爭奪雲貴之時就對這些難服管教的“化外之民”極為頭疼——這下子如同捅了馬蜂窩本,本來就因為改土歸流而與官府不睦的苗民頭子吳半生一不做二不休,聚集附近七十二洞洞民舉起反旗殺進容縣,容縣府尊至此依然以為他們是衝著蘇凌阿去的,他早恨蘇狐假虎威,樂地袖手旁觀,直到苗人衝進縣城占了衙門才猛地醒悟,卻已為時已往——如此苗民起義如飛至糙原的星火,迅速地擴展為燎原之勢,四川,雲南本就零星不斷的白蓮教起義更加趁勢而起,連成一片,西南半壁為之板蕩,雲貴苗民叛亂,也成為嘉慶王朝初年,最大的一場起義戰爭。
直到義軍下了貴陽,告急的戰報才傳至京城,群臣大嘩,多以為新君登極伊始就有此災極為不詳,更有要嚴懲肇事者的聲浪,一陣高過一陣。
嘉慶緩緩地抬手,制止了丹陛下的群情激昂的眾臣,卻不說話,只是淡淡地將雙眼轉向那個面如死灰的跪在首位的男人。
“很好。”他冷冷地撫摩著雕在扶手上的騰雲龍首,“普免天下錢糧的詔書還沒發到貴陽,他們就反了!好的很!在朕登極的第一年!如此德政如此新君!而雲貴苗人叛亂已達月余,朕直到今日才知道!你們軍機處,到現在,連擬個應對摺子都沒有!這金殿上下,都是尸位素餐之輩嗎?”
無論私下如何,叫大起臨朝之時的永琰似乎永遠敦厚儒雅克己慎行喜怒無形,誰也沒見這位“木頭皇帝”突然發這麼大的話,忙唬地跪了一地。
頭頂上灼熱沉重的視線壓地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和珅硬著頭皮道:“皇上……當務之即是立即調兵遣將與地方官通力合作撲滅叛亂,至於其他事可以暫緩……”
“暫緩?”永琰的目光利如飛羽,直she而來,“只怕軍情緩不得。如今國庫里所有的銀子都劃撥就位了,哪來的軍費餉銀去經年戰爭?!和中堂,你倒是想個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