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長進了麼——”韓嫣調侃李敢。
“咱們李家,”李敢嘆氣,父兄都已去世,“不長進也得長進了……”
送走李敢,韓嫣尋思著莊青翟也算倒霉的,這做丞相才幾天啊?不知道下一個倒霉蛋是誰了,反正,劉徹的丞相就是消耗品。
丞相之位不能久空,下一個消耗品也出來了,是太子少傅,趙周。
這一位更倒霉,碰上酎金出問題,下獄死了。太廟大祭的時候,韓嫣尚未除服,不好參加。消息卻是韓寧帶來的,過繼之後,韓寧不用為祖母服那麼久的喪,除服之後正好趕上大祭,作為列侯嫡子相貌也不錯,被選為太廟大祭時的舞者,倒是親見了當時的情境。
大祀日,飲酎受金,劉徹的臉色突然變了,隨即招來少府驗看,列侯助祭的酎金多半不合格。好好一場大祭,不歡而散。陛下除了一句:“仔細看看,這都是什麼。”再也沒有多餘的話了。
國大之事,唯祀與戎。劉徹的太常就三天兩頭地換人,原因就是太廟裡供奉的犧牲瘦、酒變酸之類的雞毛蒜皮。但在當時,這就是大事,就要問罪。列侯們再沒見識再不著調兒,也不會隨便拿酎金開玩笑,就算不是認真準備,也不至於是故意拿次品來糊弄。只是哪個列侯也不是專職的工匠,金子的成色究竟如何,差別大了他們或許能看得出來,略有不同,還真不是一眼能分辨得出的。基本上皇帝要拿這個開刀,誰都躲不了。
大家心裡嘀咕著可能是上個月齊相卜式上書請擊南越,列侯裝聾作啞,惹火了皇帝這個好記仇的傢伙。
卜式上書請擊南越,沒有人支持,北擊匈奴,是打順手了的,搭順風船大家都會。南越的情況比匈奴要複雜得多,地理、氣候、人員、戰法,統統不熟,畏難是自然的。列侯本已富貴,實在犯不著拿身家性命冒這個險,倒是年輕軍官兵很踴躍。
韓靖因為祖母的喪事,閒在家裡。韓寧也是躍躍欲試,怎麼說也要證明一下自己,二世祖是沒錯,可也是有志氣的二世祖。韓家的男性長輩保持了默許的態度,韓寧如願向劉徹表達了自己作為韓家代表參戰的意向。當時劉徹心裡挺高興,臉上卻不顯,只把韓寧升做都尉,讓他繼續操練去了。
就在眾人以為劉徹息了此心,升了韓寧不過是不好潑他冷水、給韓家一個面子的當口,劉徹發作了。抹去了一百多個列侯,其中就包括了韓家的幾個姻親,衛青的兩個兒子還有姐夫公孫賀。酎金出了問題,連求情都沒藉口,劉徹出了一口惡氣,高興了。
韓嫣卻知道,酎金不過是個藉口,甚至列侯沒有附和主戰都不是主因。真正的原因,在於列侯對於中央財政的壓力,大大小小的列侯近兩百,封戶多的過萬,少的也有幾百,平均一下,大約總在兩、三千戶的樣子,於是便有五十萬戶的財稅不歸中央管了,此時全國的人口不過一千萬戶左右,國家二十分之一的財富沒了。這是百分比,隨著近些年社會財富的增加,這二十分之一的絕對數量越來越大,卻不用繳稅,而劉徹卻要負擔國家所有開支,早就咽不下這口氣了。至於列侯龐大的不用繳稅的家族,還沒有算在內,同時他們的奴婢按規定是要交兩倍的人頭稅的,然而有權有勢的人,偷稅漏稅實在是太方便了……
連著兩個師傅先做丞相後都下獄而死,看來頗像是劉徹故意要削他面子一樣,對劉閎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趁著劉徹心情還不算太壞的時候,劉閎躡手躡腳地挪到劉徹身邊,在劉徹發現之後,委屈地撲過去:“父皇,兒臣想太傅了。”
兒子的兩個師傅都被自己幹掉了,雖然不是故意針對,劉徹也覺得不好意思:“太傅要守喪啊——”你以為你老子不想啊?
“不是能奪情麼?太傅老悶在家裡可不好,母親去世的時候,兒臣也是悲傷莫名,整日渾渾噩噩。直到回到學宮,學習功課,有些事情做,才緩了過來。父皇便是為太傅想,也該給太傅找點事情做……”看到劉徹若有所思的表情,“咱們請太傅回來好不好?”
“還是說,太傅一旦退了位,就不能回來了?”
“誰說的?!”
“那父皇您就下詔吧~”
“你懂什麼?太子太傅,聽著尊貴,在官員的序列里位置並不很高,還不如空頂著列侯的位份高。本身是朝官,加個太子太傅聽著好聽,如果只是太子太傅,那地位就有些尷尬了。”
“那就再做丞相好了,總比別人強。”劉閎對兩個倒霉的前丞相實在同情不起來,連御史大夫被手下長史誣陷、酎金不合格,這樣事都不知道,廢物點心要他們幹嘛?偏偏講課的時候還一臉正義,顯得比誰都有知識。新的丞相,是石德的父親石慶,萬石君家看著很穩固,劉閎還是不放心,怎麼看,這石慶都沒什麼才華,不像父皇欣賞的人,真的很不保險。
“你太傅不想做丞相怎麼辦?”
“父皇——”劉閎開始哭喪臉了。
“真想太傅了?”
“嗯!”用力點頭。
“那你這樣——”
於是,劉閎親自跑到安陽侯府,行了拜師大禮。做太子太傅的時候,是劉徹下詔,韓嫣奉詔,然後受皇子拜的。這回,用的卻是尋常人家拜師的禮節,更顯出誠意來。韓嫣無法拒絕,連著兩個師傅出事,找上韓嫣就是讓他救場的,不同意,就代表放棄了太子,長安城怕是要熱鬧了。只得翻出列侯的禮服罩在麻衣上,接了劉閎奉上的臘肉條。
劉徹翻出了古書制度,去了“太子”二字,直接封了韓嫣為太傅。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綬。後省,八年復置。後省。現在被劉徹又給翻了出來,位在三公上。
太傅是個不常設的職銜,具體職責,不詳。不過,既然加了個傅字,主要職責就是教導太子了。劉徹另加了石慶為太子太傅——卻沒有先前韓嫣的那種優待了,只是見不必行大禮,卻沒有讓劉閎再拜他——又選了幾個少傅,把太子一太傅一少傅的規矩給徹底破壞。這樣一來,太子太傅與太子少傅便沒了以前的那種尊貴,幾乎要變成太子的一種屬官了。
劉閎高興了,親自把韓嫣扶到未央殿的正座上,又拜了一回,終於放心也開心了。趁著劉徹在宣室安撫石慶的功夫,劉閎先跑過去跟韓嫣說話了。
————————倒敘結束的分割線———————————————
劉閎正把分別四個月來的新聞一一講解,直說到天擦黑,用完了晚飯,劉閎還是不肯回自己的住處,硬要“夜話”。師傅連連被父皇整治,他兩邊都不能訴苦,對身邊的人也不能多說,碰到一個能放心說話的人,心情可以理解,韓嫣同意了。
於是,劉閎躺在太傅舒服的榻上,抱著太傅的一條胳膊,繼續倒苦水。
正說得起勁,卻被韓嫣伸出食指封在唇上,定睛一瞧,太傅像是聽到了什麼似的。
韓嫣悄悄起身,把劉閎拉到身後,一起往門邊走,靠得近了,忽然微笑,猛地拉開門,恰見劉徹立在門外。
劉徹安撫石慶很花了些功夫,解釋了理由——丞相加太子太傅是為了讓丞相與儲君打好關係,並不是讓丞相主要承擔教導任務,看,前面兩個丞相身兼兩職精力不夠,不是出了岔子了麼?所以,教導太子的任務,朕另找人了,因為太子是儲君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當然要尊崇一下他的主要老師,並沒有壓丞相一頭的意思……BALABALA……
石慶是個老實人,很感動。劉徹索性好人做到底,留他一起吃飯,以石家家教,石慶這頓飯吃得讓劉徹看著都覺得受罪。終於吃完了,劉徹抽身跑到未央殿裡來,正想著韓嫣應該乖乖在等自己,卻看到黑燈瞎火,正在詢問的當口,門打開了,他兒子跟韓嫣都穿著睡衣……
“你怎麼來了?!”
“兒臣有好多話要說,是吧?太傅~”
“別站在門口了,進來說話吧。”韓嫣讓開路,侍候的人很有眼色地進來點燈。
“閎兒回去睡,這麼大人了,還纏著太傅?”
“兒臣想太傅了。”
“以後太傅不是都留在這兒了麼?還用想?太傅今天忙了大半天也該累了,你也回去休息吧。有什麼事明天再說。”
“父皇不是也來了麼?”覺得太傅累了,您還來打擾?
“父皇突然不想住宣室,就到這兒來湊合一下。”
“為什麼不去桂宮呢?您前些日子不是一直都歇在那的麼?”劉閎見到韓嫣太興奮,此時還沒恢復過來,遇到劉徹也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這兒子是生來討債的!劉徹覷見韓嫣臉上一絲表情都沒有,心下暗恨:“去看看歌舞散散心怎麼了?”
“呃,沒,沒怎麼……”
“時候不早了,都睡了吧,反正,榻夠寬,睡得開。”
兒女都是債啊!劉徹心裡流淚,還不能顯出來。
次日清早,劉閎精神抖擻地與作業較勁去了。
劉徹與韓嫣一邊往宣室去一邊說話。
“小混蛋,該給他選幾個孺人、良娣,收收神了。”劉徹冷哼。
“小——混蛋?”
“心裡煩,才去桂宮走走的……”劉徹轉了轉眼珠子,“我可老實了……”
“嗯。”
“人都納進宮了,放著也是放著,”看到韓嫣輕瞟了一眼,立即保證,“就是拿來賞心悅目一下,我沒做別的。真的。”
“白放著,似乎可惜了。”
“呃?放出宮去,讓桂宮空了,我多沒面子!你想啊,為什麼天子八佾?就是要顯出氣派來!”
韓嫣默了,不管怎麼樣,劉徹都要臉上好看才行。
————————————————————————————————————————
劉閎覺得,請太傅回來真是個英明的決定,不但有了個講課生動、關心自己的老師,連父皇都少去桂宮,省了對於未來某一天冒出個得寵的幼弟的擔心。這位太子殿下,喪母之後無所依託,被劉徹安置在未央宮裡教養。母家並無足以影響到他的人,太子與太傅,是天然的同盟者,與韓嫣倒是相處得很好。韓嫣再次回到未央宮,沒有了做丞相時的繁瑣事,每日不過與劉徹議幾句朝政,剩下的大把時間便是教導劉閎。
隨著相處的增多,劉閎發現父皇與太傅,有點不對勁!太傅還好,這父皇,好像很愛往太傅身邊湊。劉閎年歲漸長,韓嫣便與劉徹商議給他開了生理衛生的課程,然後再納妃妾。因此,劉閎對這方面先有了一些正確的知識,而不是偷偷摸摸、欲言又止的模糊認知。有了正確知識的劉閎,怎麼看,父皇的某些舉動,都像是帶著某些暗示。
劉閎迷惑了……
躺在榻上輾轉反側,劉閎睡不著覺。人一旦有了懷疑,許多時候對於同一樣事情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越想越覺得有問題。為什麼太傅一回來,父皇就不往桂宮跑了?為什麼經常發現父皇和太傅從同一間屋子裡出來?有那麼多政事要討論麼?還是“徹夜”討論?
劉閎住在自己的宮室里,韓嫣住在未央殿,劉徹在宣室,便是劉閎有心想“巧遇”,老遠地便有人通報,趕到跟前兒正看見兩人一臉平靜地等著他。不過,那表情,也太平靜了吧?根本不像是平常的樣子,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隱情?
又翻了個身,靳忠在外頭道:“殿下覺得不舒服麼?”
“孤好好的。”揚聲應了,扯過被子蒙著頭,覺得氣悶又拉開,扯著被角擰來擰去。
心中的懷疑還不能跟別人說,畢竟,他懷疑的事情,不是能隨便拿出來講的,說出來,對誰都不好,只能在心裡暗暗留意。
石慶在劉閎看來太死板,這個問題還是不要問了,衛青又不太得他信任,朝臣劉閎接觸得不多,挑來挑去,選中了石德。
石德算是個正派人,卻也不太拘板,同時,劉閎認為他的口風應該很嚴,不至於到處亂說。但是畢竟不是什麼能直白髮問的事情,於是,劉閎很委婉地問了一句:“少傅,父皇為什麼與太傅如此相得?這裡頭有緣故麼?”
石德點頭,從兩人自幼同學,一直講到韓嫣為劉徹定策、劉徹榮寵韓嫣,就是沒有說兩人有什麼曖昧。石德說的許多事情,都是劉閎不知道的,比如韓嫣救駕的事,比如兩人一塊兒頂住朝堂壓力出兵馬邑的事兒。
歸結起來:一、從小在一起熟悉,二、韓嫣知進退不戀棧權位,三、劉徹是個明主,四、兩人算是共患難。
石德不是信口開河的人,早年便是有一絲流言,如今早已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裡,他又豈會到處說嘴?還是對著太子。劉閎的懷疑雖然沒錯,只是,向朝臣打聽這樣的八卦,實在是打聽錯了方向,如果韓嫣年輕個二十歲,或許能聽到流言——誰會想到年輕時沒有鬧出過什麼事來,兩人到了現在的年紀又歪纏在一起?
劉閎問不到什麼,忽然醒悟過來,石德既然不是個會亂講話的人,自己向他打聽顯然是找錯了人。
“你在父皇身邊多久了?”趁著劉徹命六兒來宣詔的機會,劉閎把六兒喚到一邊。
“咱們李家,”李敢嘆氣,父兄都已去世,“不長進也得長進了……”
送走李敢,韓嫣尋思著莊青翟也算倒霉的,這做丞相才幾天啊?不知道下一個倒霉蛋是誰了,反正,劉徹的丞相就是消耗品。
丞相之位不能久空,下一個消耗品也出來了,是太子少傅,趙周。
這一位更倒霉,碰上酎金出問題,下獄死了。太廟大祭的時候,韓嫣尚未除服,不好參加。消息卻是韓寧帶來的,過繼之後,韓寧不用為祖母服那麼久的喪,除服之後正好趕上大祭,作為列侯嫡子相貌也不錯,被選為太廟大祭時的舞者,倒是親見了當時的情境。
大祀日,飲酎受金,劉徹的臉色突然變了,隨即招來少府驗看,列侯助祭的酎金多半不合格。好好一場大祭,不歡而散。陛下除了一句:“仔細看看,這都是什麼。”再也沒有多餘的話了。
國大之事,唯祀與戎。劉徹的太常就三天兩頭地換人,原因就是太廟裡供奉的犧牲瘦、酒變酸之類的雞毛蒜皮。但在當時,這就是大事,就要問罪。列侯們再沒見識再不著調兒,也不會隨便拿酎金開玩笑,就算不是認真準備,也不至於是故意拿次品來糊弄。只是哪個列侯也不是專職的工匠,金子的成色究竟如何,差別大了他們或許能看得出來,略有不同,還真不是一眼能分辨得出的。基本上皇帝要拿這個開刀,誰都躲不了。
大家心裡嘀咕著可能是上個月齊相卜式上書請擊南越,列侯裝聾作啞,惹火了皇帝這個好記仇的傢伙。
卜式上書請擊南越,沒有人支持,北擊匈奴,是打順手了的,搭順風船大家都會。南越的情況比匈奴要複雜得多,地理、氣候、人員、戰法,統統不熟,畏難是自然的。列侯本已富貴,實在犯不著拿身家性命冒這個險,倒是年輕軍官兵很踴躍。
韓靖因為祖母的喪事,閒在家裡。韓寧也是躍躍欲試,怎麼說也要證明一下自己,二世祖是沒錯,可也是有志氣的二世祖。韓家的男性長輩保持了默許的態度,韓寧如願向劉徹表達了自己作為韓家代表參戰的意向。當時劉徹心裡挺高興,臉上卻不顯,只把韓寧升做都尉,讓他繼續操練去了。
就在眾人以為劉徹息了此心,升了韓寧不過是不好潑他冷水、給韓家一個面子的當口,劉徹發作了。抹去了一百多個列侯,其中就包括了韓家的幾個姻親,衛青的兩個兒子還有姐夫公孫賀。酎金出了問題,連求情都沒藉口,劉徹出了一口惡氣,高興了。
韓嫣卻知道,酎金不過是個藉口,甚至列侯沒有附和主戰都不是主因。真正的原因,在於列侯對於中央財政的壓力,大大小小的列侯近兩百,封戶多的過萬,少的也有幾百,平均一下,大約總在兩、三千戶的樣子,於是便有五十萬戶的財稅不歸中央管了,此時全國的人口不過一千萬戶左右,國家二十分之一的財富沒了。這是百分比,隨著近些年社會財富的增加,這二十分之一的絕對數量越來越大,卻不用繳稅,而劉徹卻要負擔國家所有開支,早就咽不下這口氣了。至於列侯龐大的不用繳稅的家族,還沒有算在內,同時他們的奴婢按規定是要交兩倍的人頭稅的,然而有權有勢的人,偷稅漏稅實在是太方便了……
連著兩個師傅先做丞相後都下獄而死,看來頗像是劉徹故意要削他面子一樣,對劉閎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趁著劉徹心情還不算太壞的時候,劉閎躡手躡腳地挪到劉徹身邊,在劉徹發現之後,委屈地撲過去:“父皇,兒臣想太傅了。”
兒子的兩個師傅都被自己幹掉了,雖然不是故意針對,劉徹也覺得不好意思:“太傅要守喪啊——”你以為你老子不想啊?
“不是能奪情麼?太傅老悶在家裡可不好,母親去世的時候,兒臣也是悲傷莫名,整日渾渾噩噩。直到回到學宮,學習功課,有些事情做,才緩了過來。父皇便是為太傅想,也該給太傅找點事情做……”看到劉徹若有所思的表情,“咱們請太傅回來好不好?”
“還是說,太傅一旦退了位,就不能回來了?”
“誰說的?!”
“那父皇您就下詔吧~”
“你懂什麼?太子太傅,聽著尊貴,在官員的序列里位置並不很高,還不如空頂著列侯的位份高。本身是朝官,加個太子太傅聽著好聽,如果只是太子太傅,那地位就有些尷尬了。”
“那就再做丞相好了,總比別人強。”劉閎對兩個倒霉的前丞相實在同情不起來,連御史大夫被手下長史誣陷、酎金不合格,這樣事都不知道,廢物點心要他們幹嘛?偏偏講課的時候還一臉正義,顯得比誰都有知識。新的丞相,是石德的父親石慶,萬石君家看著很穩固,劉閎還是不放心,怎麼看,這石慶都沒什麼才華,不像父皇欣賞的人,真的很不保險。
“你太傅不想做丞相怎麼辦?”
“父皇——”劉閎開始哭喪臉了。
“真想太傅了?”
“嗯!”用力點頭。
“那你這樣——”
於是,劉閎親自跑到安陽侯府,行了拜師大禮。做太子太傅的時候,是劉徹下詔,韓嫣奉詔,然後受皇子拜的。這回,用的卻是尋常人家拜師的禮節,更顯出誠意來。韓嫣無法拒絕,連著兩個師傅出事,找上韓嫣就是讓他救場的,不同意,就代表放棄了太子,長安城怕是要熱鬧了。只得翻出列侯的禮服罩在麻衣上,接了劉閎奉上的臘肉條。
劉徹翻出了古書制度,去了“太子”二字,直接封了韓嫣為太傅。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綬。後省,八年復置。後省。現在被劉徹又給翻了出來,位在三公上。
太傅是個不常設的職銜,具體職責,不詳。不過,既然加了個傅字,主要職責就是教導太子了。劉徹另加了石慶為太子太傅——卻沒有先前韓嫣的那種優待了,只是見不必行大禮,卻沒有讓劉閎再拜他——又選了幾個少傅,把太子一太傅一少傅的規矩給徹底破壞。這樣一來,太子太傅與太子少傅便沒了以前的那種尊貴,幾乎要變成太子的一種屬官了。
劉閎高興了,親自把韓嫣扶到未央殿的正座上,又拜了一回,終於放心也開心了。趁著劉徹在宣室安撫石慶的功夫,劉閎先跑過去跟韓嫣說話了。
————————倒敘結束的分割線———————————————
劉閎正把分別四個月來的新聞一一講解,直說到天擦黑,用完了晚飯,劉閎還是不肯回自己的住處,硬要“夜話”。師傅連連被父皇整治,他兩邊都不能訴苦,對身邊的人也不能多說,碰到一個能放心說話的人,心情可以理解,韓嫣同意了。
於是,劉閎躺在太傅舒服的榻上,抱著太傅的一條胳膊,繼續倒苦水。
正說得起勁,卻被韓嫣伸出食指封在唇上,定睛一瞧,太傅像是聽到了什麼似的。
韓嫣悄悄起身,把劉閎拉到身後,一起往門邊走,靠得近了,忽然微笑,猛地拉開門,恰見劉徹立在門外。
劉徹安撫石慶很花了些功夫,解釋了理由——丞相加太子太傅是為了讓丞相與儲君打好關係,並不是讓丞相主要承擔教導任務,看,前面兩個丞相身兼兩職精力不夠,不是出了岔子了麼?所以,教導太子的任務,朕另找人了,因為太子是儲君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當然要尊崇一下他的主要老師,並沒有壓丞相一頭的意思……BALABALA……
石慶是個老實人,很感動。劉徹索性好人做到底,留他一起吃飯,以石家家教,石慶這頓飯吃得讓劉徹看著都覺得受罪。終於吃完了,劉徹抽身跑到未央殿裡來,正想著韓嫣應該乖乖在等自己,卻看到黑燈瞎火,正在詢問的當口,門打開了,他兒子跟韓嫣都穿著睡衣……
“你怎麼來了?!”
“兒臣有好多話要說,是吧?太傅~”
“別站在門口了,進來說話吧。”韓嫣讓開路,侍候的人很有眼色地進來點燈。
“閎兒回去睡,這麼大人了,還纏著太傅?”
“兒臣想太傅了。”
“以後太傅不是都留在這兒了麼?還用想?太傅今天忙了大半天也該累了,你也回去休息吧。有什麼事明天再說。”
“父皇不是也來了麼?”覺得太傅累了,您還來打擾?
“父皇突然不想住宣室,就到這兒來湊合一下。”
“為什麼不去桂宮呢?您前些日子不是一直都歇在那的麼?”劉閎見到韓嫣太興奮,此時還沒恢復過來,遇到劉徹也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這兒子是生來討債的!劉徹覷見韓嫣臉上一絲表情都沒有,心下暗恨:“去看看歌舞散散心怎麼了?”
“呃,沒,沒怎麼……”
“時候不早了,都睡了吧,反正,榻夠寬,睡得開。”
兒女都是債啊!劉徹心裡流淚,還不能顯出來。
次日清早,劉閎精神抖擻地與作業較勁去了。
劉徹與韓嫣一邊往宣室去一邊說話。
“小混蛋,該給他選幾個孺人、良娣,收收神了。”劉徹冷哼。
“小——混蛋?”
“心裡煩,才去桂宮走走的……”劉徹轉了轉眼珠子,“我可老實了……”
“嗯。”
“人都納進宮了,放著也是放著,”看到韓嫣輕瞟了一眼,立即保證,“就是拿來賞心悅目一下,我沒做別的。真的。”
“白放著,似乎可惜了。”
“呃?放出宮去,讓桂宮空了,我多沒面子!你想啊,為什麼天子八佾?就是要顯出氣派來!”
韓嫣默了,不管怎麼樣,劉徹都要臉上好看才行。
————————————————————————————————————————
劉閎覺得,請太傅回來真是個英明的決定,不但有了個講課生動、關心自己的老師,連父皇都少去桂宮,省了對於未來某一天冒出個得寵的幼弟的擔心。這位太子殿下,喪母之後無所依託,被劉徹安置在未央宮裡教養。母家並無足以影響到他的人,太子與太傅,是天然的同盟者,與韓嫣倒是相處得很好。韓嫣再次回到未央宮,沒有了做丞相時的繁瑣事,每日不過與劉徹議幾句朝政,剩下的大把時間便是教導劉閎。
隨著相處的增多,劉閎發現父皇與太傅,有點不對勁!太傅還好,這父皇,好像很愛往太傅身邊湊。劉閎年歲漸長,韓嫣便與劉徹商議給他開了生理衛生的課程,然後再納妃妾。因此,劉閎對這方面先有了一些正確的知識,而不是偷偷摸摸、欲言又止的模糊認知。有了正確知識的劉閎,怎麼看,父皇的某些舉動,都像是帶著某些暗示。
劉閎迷惑了……
躺在榻上輾轉反側,劉閎睡不著覺。人一旦有了懷疑,許多時候對於同一樣事情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越想越覺得有問題。為什麼太傅一回來,父皇就不往桂宮跑了?為什麼經常發現父皇和太傅從同一間屋子裡出來?有那麼多政事要討論麼?還是“徹夜”討論?
劉閎住在自己的宮室里,韓嫣住在未央殿,劉徹在宣室,便是劉閎有心想“巧遇”,老遠地便有人通報,趕到跟前兒正看見兩人一臉平靜地等著他。不過,那表情,也太平靜了吧?根本不像是平常的樣子,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隱情?
又翻了個身,靳忠在外頭道:“殿下覺得不舒服麼?”
“孤好好的。”揚聲應了,扯過被子蒙著頭,覺得氣悶又拉開,扯著被角擰來擰去。
心中的懷疑還不能跟別人說,畢竟,他懷疑的事情,不是能隨便拿出來講的,說出來,對誰都不好,只能在心裡暗暗留意。
石慶在劉閎看來太死板,這個問題還是不要問了,衛青又不太得他信任,朝臣劉閎接觸得不多,挑來挑去,選中了石德。
石德算是個正派人,卻也不太拘板,同時,劉閎認為他的口風應該很嚴,不至於到處亂說。但是畢竟不是什麼能直白髮問的事情,於是,劉閎很委婉地問了一句:“少傅,父皇為什麼與太傅如此相得?這裡頭有緣故麼?”
石德點頭,從兩人自幼同學,一直講到韓嫣為劉徹定策、劉徹榮寵韓嫣,就是沒有說兩人有什麼曖昧。石德說的許多事情,都是劉閎不知道的,比如韓嫣救駕的事,比如兩人一塊兒頂住朝堂壓力出兵馬邑的事兒。
歸結起來:一、從小在一起熟悉,二、韓嫣知進退不戀棧權位,三、劉徹是個明主,四、兩人算是共患難。
石德不是信口開河的人,早年便是有一絲流言,如今早已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裡,他又豈會到處說嘴?還是對著太子。劉閎的懷疑雖然沒錯,只是,向朝臣打聽這樣的八卦,實在是打聽錯了方向,如果韓嫣年輕個二十歲,或許能聽到流言——誰會想到年輕時沒有鬧出過什麼事來,兩人到了現在的年紀又歪纏在一起?
劉閎問不到什麼,忽然醒悟過來,石德既然不是個會亂講話的人,自己向他打聽顯然是找錯了人。
“你在父皇身邊多久了?”趁著劉徹命六兒來宣詔的機會,劉閎把六兒喚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