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最後他輕描淡寫地說:“那又怎樣?花上幾年、十幾年時間,對我都不算什麼。他還能逃到世界盡頭去嗎?”
他已經穿戴整齊,全黑的法衣嚴嚴實實地從領口垂到腳面,向大主教微微彎腰,算是告別的致意。阿爾布萊希特面對他竟有些愕然。說來也怪,當他在床上裸露著白皙的身體時,顯得那麼順服溫馴;而每當這時,他就像嚴陣以待的軍旅,無隙可乘,甚至令人生畏。阿爾布萊希特有時思忖,自己也許正把一個可怕的人引向上層——儘管目前還是他占主動,但要不了多久,這個不乏天資的年輕人就會超越他。“那只能祝你好運了。希望再見面時,你還能給我帶來驚喜。”他看著萊涅打開門走出去,自言自語地說。
世界的變遷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快,在一個維騰堡教士把一張紙釘到教堂大門以後,引發的風暴連他本人都無法預計。在各地大大小小的紛爭和戰亂中,選帝侯們推舉了新的帝國皇帝,一個甚至說不好德語的西班牙君主;而那些諸侯穩穩地居於日耳曼的銀灰色土地上,如此桀驁不馴,就連羅馬天主教會也難以控制他們。人們不知道他們正身處在怎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一個分裂世界的破曉,但他們領略了生命的微不足道。在那些偏僻的鄉村,對於除了耕種、捕魚一無所知的農民來說,任何時代面對的生活都差不多。
亞瑟最近才明白土地的涵義。他從來沒有這麼長久地親近過土地,讓自己的汗水滲進土壤。他漸漸明白“人由泥土而造”這句話的真切。她是如此安詳,又如此誠實,你播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在湖畔高地上有一棵老橡樹,因為緊挨著一些古老的墓碑,所以很少有人靠近,但他喜歡它的蔭庇,臨近黃昏,他就在它寬大的樹蔭下歇息,儘管身體勞累,但十分滿足。
他身邊傳來踩踏枯糙的響動,伴隨一個纖細的聲音:“亞瑟?你睡著了?”
他坐起來,看到站在身邊的女孩,笑著擺擺手。“莉狄亞。……你在哪兒摔跤了嗎?身上都是土啊。”
她嘻笑起來,抹了抹臉:“我剛剛跟壞小子打了一架。別擔心,我贏了。”
“莉狄亞!你馬上要受堅信禮啦,該像個大人的樣子,卡塔琳娜還特地要回來看你,她見你這樣會氣死的。”
她揚起下巴,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那她該責備的是你。為了你我才要教訓他們的。漢斯和埃里克瞎嚼舌頭,說你不是好人,應該把你趕走!”
亞瑟愣住了,僵硬地笑了笑:“……是麼?你怎麼認為呢,莉狄亞?也許他們才是對的。兩年來,我和你們一起生活,卻什麼都不說。”
“你?什麼都不說?才沒這回事!”莉狄亞直起身子,認真地、責備地看著他,“你不是一直在對我說嗎?沒有你,我怎麼會知道世界上曾有過那麼多人,發生過那麼多事!我喜歡跟你在一塊兒,聽你說這些。”
“好啦,好啦,謝謝你。”他無奈地搖搖頭,“那我們就開始吧。”
她挽起裙子,很輕快地坐下來。亞瑟能從她身上看出時間的流逝,剛見面的時候她還是小姑娘,現在她仍然纖瘦,但長高很多,面頰也開始出現青春的紅潤。她很勤快,愛她的父母,但和她出嫁的姐姐很不一樣,也不同於一般的女孩,有時她身上有著莫名的執拗和叛逆。當亞瑟不經意地把一個全新的世界講述給她聽時,她便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和聰穎。她從圍裙下面掏出一本書,那是他交給她的,儘管精心收藏,陳舊的牛皮紙邊也已起皺了。她認真地湊過來,“我昨天才發現這裡,是什麼意思?你在頁邊上寫的這個。”她翻開最後一頁,輕輕在上面點了點。那個詞似乎是很久以前隨便寫下的,墨跡都有些暗淡。亞瑟瞟了一眼,面色不禁凝重起來。
“——法維拉。”他喃喃地念道,“是灰燼的意思。”
她眨了眨眼:“啊!可你為什麼要把它單獨寫下來呢?”
他沉默了,指甲無意識地在上面刮擦著,好半天才遲疑地開口。“名字——它是一個名字。擁有它的,曾經是個非常驕傲的人;他相信自己肩負某種使命,所以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他不該有留戀,也不應該被留戀……”
“你的意思是說,那時你自己管自己叫法維拉?”
亞瑟愣住了。有時這女孩敏銳的直覺叫他措手不及,尤其她的眼睛裡還有孩子的純粹。想到她將帶著這種特質去面對世間險惡,不禁令人感到不舒服。他輕輕翻過去那一頁,“你猜對了。不過別告訴別人,好麼?就我們倆知道。”看著莉狄亞興奮地連連點頭,就像孩子那樣沉浸在分享秘密的快樂里,他嘴角微揚。“好了,今天我們該說什麼了?”
“你答應把昨天的詩篇讀完的。”她翻開夾著一片葉子的地方,把書遞給他。他接過來,靠在樹上,流暢地讀道:“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心裡忽然莫名一沉,聲音愈發低下去,“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我一切的行動,你都熟悉……”念到這裡,他啪的一聲合上書,覺得自己難以讀下去了。
“怎麼了?”莉狄亞驚呼道。亞瑟意識到自己的反常,連忙用抱歉的口氣說:“對不起……我有點走神。”
“這些話讓你想起不好的事?”
他把書擱在腿上,無意識地用手撫著胸前,好像那裡被什麼重壓著似的。許久才低低地說:“可能我沒權利過現在的生活……勞作,流汗,飲食,睡眠,然後死去——不是這樣。這不是屬於我的。可是我也沒有別處可去了。也許正因為這樣,他才仍不放過我……”
突然他停下來,意識到自己在向一個孩子說不該說的話。莉狄亞不吱聲,稚嫩的臉上卻又浮現出神秘莫測的表情,決不能說她聽懂了,可那微微帶笑的臉似乎透著憐憫和譏諷,就像他曾在教堂看見的天使塑像的面孔,而它只能在孩子臉上浮現。她抱著雙臂想了一會,忽然冒出一句完全不相干的話:“亞瑟,你不能一直呆在這兒嗎?”
“我不知道,莉狄亞,真的不知道。”
這時遠方的小教堂敲起了晚鐘。莉狄亞跳起來,拍拍衣服的灰塵,回頭對他說:“該回去啦,爸爸媽媽在等我們!”她身上完全看不到剛才的氣息,就像個頑皮的農家女孩。他長吁一聲,回答道:“我想單獨呆一會兒。跟約翰和瑪格說一聲,好嗎?”
“好吧。”她望著他,莞爾一笑,鄭重其事地說,“我們等著你。”
等莉狄亞走遠了,亞瑟倚著樹躺下來。晚風挺涼,裸露的粗糙樹根卻很溫暖,他望著頭頂斑駁的光影,突然覺得這種視野觸動了他的某個記憶。在某時某處,他似乎也曾這麼仰望樹頂,而唯一的不同,是現在他獨自一人。他的胸口莫名地悸動起來。唯一的不同,是沒有另一個人緊靠著他,他甚至能感到他的體溫,聽見他的心跳和呼吸,一雙淡綠色的眼睛在盯著他,渴望著他說出某些話。
“忘了我吧。你知道我不能,為什麼還要求我呢?”他按著額頭,喃喃地說。
忽然他發現眼前有什麼在閃光。他抬起頭,原來是夕陽下的博登湖,這時它顯得格外溫暖和廣闊,裡面好像有無數的黃金。他突然湧起一種衝動,於是甩甩頭,把外衣都脫下來,走下湖灘,扎進水裡。在冒出水面時,他望見遼闊的晚霞正向頭頂沉下來,遠處的山坡上早就收割完畢,露著一茬茬殘梗的蕎麥田,在餘暉下閃著一圈白茫茫的光,迎接著冬天的到來。某種震撼與感動在他體內升起,他很想哭,又想大笑。難道長久以來的奮鬥,還比不上眼前這一場寧靜的黃昏?也許什麼都不做,對他才是更合適的拯救?但是水托舉著他,包容著他的一切憂慮,此刻,他覺得找到了答案和安寧。
萊涅剛剛來到康斯坦茨的時候,並不認為能有所收穫。這兩三年來,需要他們過問的人物層出不窮,一個法維拉根本不算什麼。就連把路德引渡到羅馬都困難重重,最後只得派來個紅衣主教,在粗野的、虎視眈眈的德國人中間質詢他。萊比錫的那次公開辯論,萊涅也到場觀看了,只覺得尷尬無比——不是因為路德神經質地連連宣稱“聖經”、“聖經”,而是一幫攜帶武器的大學生,從維騰堡尾隨老師而來,吵吵嚷嚷,在場內場外不停起鬨。他們中一定有人認識法維拉,但並不曉得他後來去了哪裡,也不曉得海德堡發生過什麼。但萊涅探聽到了法維拉曾經生活的各個城市。於是他開始依照這個長長的名單,在德意志各地搜尋蛛絲馬跡。他也不能解釋,為何法維拉一定就在他旅途中的某處;但誰知道呢?狄多自殺的時候,是否也想到,能在冥府里與埃涅阿斯重逢呢?
那時,他從當地領主和主教獲得了許可,剛剛安頓下來。傍晚他遣散了隨從和衛兵,獨自登上山坡,就在那兒發現了波光粼粼的湖水裡有人。儘管相隔甚久,他發現自己看見他並沒太吃驚,也許是這兩年來的行動都是以他為中心的緣故,就好像他們從沒分開過。
那個青年展露著結實的肌肉,隨著流暢優美的姿勢微妙地律動著,從容不迫地游來游去,在魚躍出水面時甩著頭上的水珠。深秋冰冷的湖水將他的肢體激得通紅,充滿蓬勃欲出的精神,像一頭年輕的野獸,強健而敏捷;或者異教時代那些半人半神的青年,只靠體魄和衝動就能成為人們膜拜的中心。欲望。就單單這麼望著他,他發現深埋在體內的那些欲望又復甦了,甚至能想像出伸手撫摸他、跟被他撫摸的所有觸感。他顯得比以前更紅潤、更健康了,那都是他自己久違或根本不具備的。這時他才發現,他的世界從來都比他自己的廣大深沉。他垂下頭,孤獨和憤怒交織著升騰起來,伴隨莫名的挫敗感。他明知應該馬上折返,通知市政廳和軍隊,但當他意識過來時,已經不可挽回地奔他而去了。
亞瑟游上岸,涼涼的風使他精神一振。他在砂石灘上尋找著外衣,這時才發現不遠處站著一個人,身披著斜陽的逆光,面容模糊不清。他抬手半遮著眼睛,當認出那是誰時,便情不自禁地喊出來,不假思索地奔過去。對面的人震動一下,似乎在遲疑。但亞瑟不顧半裸著身體和渾身透濕,緊緊摟住他:“太好了!太好了!你來了!”
萊涅一動不動,任憑他抱著,當亞瑟稍稍鬆開他時,才輕輕地說:“你一點沒變吶。看來生活得不錯。”
他已經穿戴整齊,全黑的法衣嚴嚴實實地從領口垂到腳面,向大主教微微彎腰,算是告別的致意。阿爾布萊希特面對他竟有些愕然。說來也怪,當他在床上裸露著白皙的身體時,顯得那麼順服溫馴;而每當這時,他就像嚴陣以待的軍旅,無隙可乘,甚至令人生畏。阿爾布萊希特有時思忖,自己也許正把一個可怕的人引向上層——儘管目前還是他占主動,但要不了多久,這個不乏天資的年輕人就會超越他。“那只能祝你好運了。希望再見面時,你還能給我帶來驚喜。”他看著萊涅打開門走出去,自言自語地說。
世界的變遷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快,在一個維騰堡教士把一張紙釘到教堂大門以後,引發的風暴連他本人都無法預計。在各地大大小小的紛爭和戰亂中,選帝侯們推舉了新的帝國皇帝,一個甚至說不好德語的西班牙君主;而那些諸侯穩穩地居於日耳曼的銀灰色土地上,如此桀驁不馴,就連羅馬天主教會也難以控制他們。人們不知道他們正身處在怎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一個分裂世界的破曉,但他們領略了生命的微不足道。在那些偏僻的鄉村,對於除了耕種、捕魚一無所知的農民來說,任何時代面對的生活都差不多。
亞瑟最近才明白土地的涵義。他從來沒有這麼長久地親近過土地,讓自己的汗水滲進土壤。他漸漸明白“人由泥土而造”這句話的真切。她是如此安詳,又如此誠實,你播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在湖畔高地上有一棵老橡樹,因為緊挨著一些古老的墓碑,所以很少有人靠近,但他喜歡它的蔭庇,臨近黃昏,他就在它寬大的樹蔭下歇息,儘管身體勞累,但十分滿足。
他身邊傳來踩踏枯糙的響動,伴隨一個纖細的聲音:“亞瑟?你睡著了?”
他坐起來,看到站在身邊的女孩,笑著擺擺手。“莉狄亞。……你在哪兒摔跤了嗎?身上都是土啊。”
她嘻笑起來,抹了抹臉:“我剛剛跟壞小子打了一架。別擔心,我贏了。”
“莉狄亞!你馬上要受堅信禮啦,該像個大人的樣子,卡塔琳娜還特地要回來看你,她見你這樣會氣死的。”
她揚起下巴,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那她該責備的是你。為了你我才要教訓他們的。漢斯和埃里克瞎嚼舌頭,說你不是好人,應該把你趕走!”
亞瑟愣住了,僵硬地笑了笑:“……是麼?你怎麼認為呢,莉狄亞?也許他們才是對的。兩年來,我和你們一起生活,卻什麼都不說。”
“你?什麼都不說?才沒這回事!”莉狄亞直起身子,認真地、責備地看著他,“你不是一直在對我說嗎?沒有你,我怎麼會知道世界上曾有過那麼多人,發生過那麼多事!我喜歡跟你在一塊兒,聽你說這些。”
“好啦,好啦,謝謝你。”他無奈地搖搖頭,“那我們就開始吧。”
她挽起裙子,很輕快地坐下來。亞瑟能從她身上看出時間的流逝,剛見面的時候她還是小姑娘,現在她仍然纖瘦,但長高很多,面頰也開始出現青春的紅潤。她很勤快,愛她的父母,但和她出嫁的姐姐很不一樣,也不同於一般的女孩,有時她身上有著莫名的執拗和叛逆。當亞瑟不經意地把一個全新的世界講述給她聽時,她便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和聰穎。她從圍裙下面掏出一本書,那是他交給她的,儘管精心收藏,陳舊的牛皮紙邊也已起皺了。她認真地湊過來,“我昨天才發現這裡,是什麼意思?你在頁邊上寫的這個。”她翻開最後一頁,輕輕在上面點了點。那個詞似乎是很久以前隨便寫下的,墨跡都有些暗淡。亞瑟瞟了一眼,面色不禁凝重起來。
“——法維拉。”他喃喃地念道,“是灰燼的意思。”
她眨了眨眼:“啊!可你為什麼要把它單獨寫下來呢?”
他沉默了,指甲無意識地在上面刮擦著,好半天才遲疑地開口。“名字——它是一個名字。擁有它的,曾經是個非常驕傲的人;他相信自己肩負某種使命,所以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他不該有留戀,也不應該被留戀……”
“你的意思是說,那時你自己管自己叫法維拉?”
亞瑟愣住了。有時這女孩敏銳的直覺叫他措手不及,尤其她的眼睛裡還有孩子的純粹。想到她將帶著這種特質去面對世間險惡,不禁令人感到不舒服。他輕輕翻過去那一頁,“你猜對了。不過別告訴別人,好麼?就我們倆知道。”看著莉狄亞興奮地連連點頭,就像孩子那樣沉浸在分享秘密的快樂里,他嘴角微揚。“好了,今天我們該說什麼了?”
“你答應把昨天的詩篇讀完的。”她翻開夾著一片葉子的地方,把書遞給他。他接過來,靠在樹上,流暢地讀道:“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心裡忽然莫名一沉,聲音愈發低下去,“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我一切的行動,你都熟悉……”念到這裡,他啪的一聲合上書,覺得自己難以讀下去了。
“怎麼了?”莉狄亞驚呼道。亞瑟意識到自己的反常,連忙用抱歉的口氣說:“對不起……我有點走神。”
“這些話讓你想起不好的事?”
他把書擱在腿上,無意識地用手撫著胸前,好像那裡被什麼重壓著似的。許久才低低地說:“可能我沒權利過現在的生活……勞作,流汗,飲食,睡眠,然後死去——不是這樣。這不是屬於我的。可是我也沒有別處可去了。也許正因為這樣,他才仍不放過我……”
突然他停下來,意識到自己在向一個孩子說不該說的話。莉狄亞不吱聲,稚嫩的臉上卻又浮現出神秘莫測的表情,決不能說她聽懂了,可那微微帶笑的臉似乎透著憐憫和譏諷,就像他曾在教堂看見的天使塑像的面孔,而它只能在孩子臉上浮現。她抱著雙臂想了一會,忽然冒出一句完全不相干的話:“亞瑟,你不能一直呆在這兒嗎?”
“我不知道,莉狄亞,真的不知道。”
這時遠方的小教堂敲起了晚鐘。莉狄亞跳起來,拍拍衣服的灰塵,回頭對他說:“該回去啦,爸爸媽媽在等我們!”她身上完全看不到剛才的氣息,就像個頑皮的農家女孩。他長吁一聲,回答道:“我想單獨呆一會兒。跟約翰和瑪格說一聲,好嗎?”
“好吧。”她望著他,莞爾一笑,鄭重其事地說,“我們等著你。”
等莉狄亞走遠了,亞瑟倚著樹躺下來。晚風挺涼,裸露的粗糙樹根卻很溫暖,他望著頭頂斑駁的光影,突然覺得這種視野觸動了他的某個記憶。在某時某處,他似乎也曾這麼仰望樹頂,而唯一的不同,是現在他獨自一人。他的胸口莫名地悸動起來。唯一的不同,是沒有另一個人緊靠著他,他甚至能感到他的體溫,聽見他的心跳和呼吸,一雙淡綠色的眼睛在盯著他,渴望著他說出某些話。
“忘了我吧。你知道我不能,為什麼還要求我呢?”他按著額頭,喃喃地說。
忽然他發現眼前有什麼在閃光。他抬起頭,原來是夕陽下的博登湖,這時它顯得格外溫暖和廣闊,裡面好像有無數的黃金。他突然湧起一種衝動,於是甩甩頭,把外衣都脫下來,走下湖灘,扎進水裡。在冒出水面時,他望見遼闊的晚霞正向頭頂沉下來,遠處的山坡上早就收割完畢,露著一茬茬殘梗的蕎麥田,在餘暉下閃著一圈白茫茫的光,迎接著冬天的到來。某種震撼與感動在他體內升起,他很想哭,又想大笑。難道長久以來的奮鬥,還比不上眼前這一場寧靜的黃昏?也許什麼都不做,對他才是更合適的拯救?但是水托舉著他,包容著他的一切憂慮,此刻,他覺得找到了答案和安寧。
萊涅剛剛來到康斯坦茨的時候,並不認為能有所收穫。這兩三年來,需要他們過問的人物層出不窮,一個法維拉根本不算什麼。就連把路德引渡到羅馬都困難重重,最後只得派來個紅衣主教,在粗野的、虎視眈眈的德國人中間質詢他。萊比錫的那次公開辯論,萊涅也到場觀看了,只覺得尷尬無比——不是因為路德神經質地連連宣稱“聖經”、“聖經”,而是一幫攜帶武器的大學生,從維騰堡尾隨老師而來,吵吵嚷嚷,在場內場外不停起鬨。他們中一定有人認識法維拉,但並不曉得他後來去了哪裡,也不曉得海德堡發生過什麼。但萊涅探聽到了法維拉曾經生活的各個城市。於是他開始依照這個長長的名單,在德意志各地搜尋蛛絲馬跡。他也不能解釋,為何法維拉一定就在他旅途中的某處;但誰知道呢?狄多自殺的時候,是否也想到,能在冥府里與埃涅阿斯重逢呢?
那時,他從當地領主和主教獲得了許可,剛剛安頓下來。傍晚他遣散了隨從和衛兵,獨自登上山坡,就在那兒發現了波光粼粼的湖水裡有人。儘管相隔甚久,他發現自己看見他並沒太吃驚,也許是這兩年來的行動都是以他為中心的緣故,就好像他們從沒分開過。
那個青年展露著結實的肌肉,隨著流暢優美的姿勢微妙地律動著,從容不迫地游來游去,在魚躍出水面時甩著頭上的水珠。深秋冰冷的湖水將他的肢體激得通紅,充滿蓬勃欲出的精神,像一頭年輕的野獸,強健而敏捷;或者異教時代那些半人半神的青年,只靠體魄和衝動就能成為人們膜拜的中心。欲望。就單單這麼望著他,他發現深埋在體內的那些欲望又復甦了,甚至能想像出伸手撫摸他、跟被他撫摸的所有觸感。他顯得比以前更紅潤、更健康了,那都是他自己久違或根本不具備的。這時他才發現,他的世界從來都比他自己的廣大深沉。他垂下頭,孤獨和憤怒交織著升騰起來,伴隨莫名的挫敗感。他明知應該馬上折返,通知市政廳和軍隊,但當他意識過來時,已經不可挽回地奔他而去了。
亞瑟游上岸,涼涼的風使他精神一振。他在砂石灘上尋找著外衣,這時才發現不遠處站著一個人,身披著斜陽的逆光,面容模糊不清。他抬手半遮著眼睛,當認出那是誰時,便情不自禁地喊出來,不假思索地奔過去。對面的人震動一下,似乎在遲疑。但亞瑟不顧半裸著身體和渾身透濕,緊緊摟住他:“太好了!太好了!你來了!”
萊涅一動不動,任憑他抱著,當亞瑟稍稍鬆開他時,才輕輕地說:“你一點沒變吶。看來生活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