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葉翠雯驚訝的看著他,慢慢的眼圈有點紅,她也坐了下來,一隻手托著腮,想想卻又笑了,說:“要是不嫁到傅家來,我還不知會怎樣呢。我能有今日,能有玉庭,也算是時運不差了。”
傅玉聲慢慢的吸著煙,想著過去的事,感嘆道,“那時候誰能料到會是這樣呢?”
葉翠雯也出了神,不知想著什麼,突然笑出了聲,自言自語般的說道,“以前有人同我說,只要嫁了人,有了孩子,丈夫就成了無足輕重的人。本來我還不覺著,可有了玉庭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這句話竟是真的。”
傅玉聲微笑著看她,葉翠雯又道:“我呀,只盼著他平平安安的,這場仗早點打完,我們都回上海去,好不好?”
傅玉聲嗯了一聲,說:“好呀,等抗戰結束了,我們都回上海去,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葉翠雯的眼睛有點濕了,說:“或者回南京也好呀,我也好些年沒回南京了呢。”
傅玉聲的手指夾著煙,回想起過去的事,喃喃的說,“我還記得頭一次遇見你的情形呢,現在想想,那仿佛是太久以前的事了,”葉翠雯笑出了聲,說,“那時候你還小呀。才十五歲,還是個學生呢。等後來我嫁到你們家,你才剛畢業吧?”
聽她提起那段遙遠的過去,傅玉聲不免有點郝然,“是呀,日子過的真快,轉眼就這麼多年過去了。人這一輩子,怎麼就這麼短呢?”
葉翠雯轉過頭來,那一瞬間,她的臉龐有種少女的光澤,眼底也有一種富有朝氣的活潑,就好像很多年前那個穿了一身天青色長衫,笑嘻嘻的坐在他身邊,替他翻看美人畫報的女人。
他還是學生的時候,聽說了她的艷名,決意要去見識見識,同朋友去了她那裡。誰也不料她比傳言得更為美貌,大家都為她著了迷,整整坐了一下午,還索要了她的相片帶了回去。
那遙遠的就仿佛是夢裡的情景了。
“怎麼突然說起這些來了?”葉翠雯笑著望他,“像個上了年紀的人。”
傅玉聲難得的不好意思起來,自嘲的說:“我可不是老了嗎?”
兩個人都安靜了下來,誰也不說話,卻並不覺著難堪,難得片刻的安詳,讓人沉靜在其中。
傭人買菜回來,門被推開了,然後又關上。葉翠雯仿佛回過了神,問他道:“你還要走嗎?我聽你大哥的意思,你不想在重慶長住?”
傅玉聲的聲音低了下來,喃喃的說:“我想回上海去。”
葉翠雯嚇了一跳,臉都白了,說:“你瘋了,你回去做什麼?連我都知道你在香港跟那些民主黨派的人走得很近,你去上海,就是實打實的抗日分子,等著日本人殺你嗎?”
傅玉聲有點悻悻的,垂下了頭,就象被人教訓的小孩子。
葉翠雯哀傷的看著他,說:“玉聲,你在重慶陪著我們吧,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就不要再分離了。”
傅玉聲只覺著心酸,他小聲說,“我只是想想罷了。”
第320章
晚上吃過了飯,他同家裡人說想出去走走,傅玉華決定要陪他一起出去。
葉翠雯給他找了一雙新的布鞋,又取了一把傘給他們,怕夜裡又下起雨來。
說起來倒也奇怪,這仿佛是兄弟兩個人頭一遭一同出門散心。自從上海分離,他們已經有五年多未曾相見了。這樣肩並肩的在山城高高低低的路上散起步來,倒仿佛一件極其難能可貴的事情。
沉沉的夜色模糊了一切的界限,新與舊,好與壞,下江人和重慶人,在寂寂的夜裡,似乎都沒有了分別。
傅玉華在重慶聽說他在香港和保盟以及其他民主黨派的人走得很近,這時候就勸他,叫他和那些人保持距離,不要被人利用。
他們兩個人是兄弟,許多話不必明說,就已經能夠心領神會。類似的話別人也曾同他說過,可從傅玉華口中說出,卻令他出奇的憤怒。
他停住了腳步,低聲的說道:“你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我不在意他們是不是共黨,也不在意他們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目的或者意圖。我只看到他們做的事情是好的,我就會盡我所能的去支持。”
傅玉華從來不喜歡政治,也不願過問這些黨派之爭,可他對於共黨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卻和陸少棋有些相似。兄弟久別重逢,他不願為了這些事情同他起爭執,就嘆了口氣,說:“我不過勸你一句罷了,何必這樣惱怒?你呀,就是太過於理想主義了。”
又說起他在香港交了許多朋友,笑著問他,“聽說別人是美女募捐,你是美男募捐,重慶的報紙上,也登過好幾次你的相片呢,我都剪下來了,回頭找給你看看。”又問他:“我看你在香港的朋友也很多,難道沒有一個心儀的嗎?”
父親過世之前,總是念念不忘他的婚事。如今父親不在了,長兄如父,傅玉華大約是覺著他孤身一人,形單影隻,因此明里暗裡的催促著他。
傅玉聲只好搪塞說:“並沒有什麼心儀的人。”又道,“再說我和陸少瑜還不曾離婚呢。”
“這樣兵荒馬亂的時候,誰會在意這個呢?”過了半響,又說:“陸老先生如今也在重慶,聽說少瑜也回來了,你不去看看她嗎?”
這個消息很是令他意外,“少瑜也在重慶嗎?”
“對。聽說是為了照顧她父親才回來的。她的姐妹都在美國,可陸老先生說什麼不都肯出國,所以她從蘇聯回國來照顧他。”
兩個人很早就失去了聯繫,他只是曾從陸少棋那裡得知她在蘇聯一切都好,不料如今卻也回來了。
難得有一個好消息,傅玉聲的心頭一松,點頭道:“那我明天去就,”又笑著說:“這都好多年了,只怕重逢都是不相識啦。”
傅玉華不免好笑起來,說:“你這是逼著我恭維你呢,一定要我說些肉麻的話不可嗎?說你仍是同當年一樣的英俊青年?”
傅玉聲也笑了,兩個人已經走到了熱鬧處,旁邊就是咖啡館,兩個人卻已經累了。他站住了,從口袋裡取出煙夾,分了一支煙給他,然後把煙點了起來。
兩個人站在路邊,靜靜的抽著煙,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傅玉聲突然同他說:“以前我總是很羨慕你,你什麼都比我厲害,念書比我厲害,做生意也比我能行。”
傅玉華很是驚訝,大約是不料他是這樣想的吧,想也不想的說道:“那是因為你太過貪玩,所以荒廢了學業。”
傅玉聲苦笑了一聲,喃喃的說道,“父親一生的希望,大約都寄托在了你的身上吧。對於我,我想他大約是不抱什麼期望的。”
“胡說!”傅玉華輕聲的呵斥他道:“你呀,你說這樣的話,父親泉下有靈,豈不是要傷心?”
傅玉聲原本還有話要說,被他這樣一訓,便也說不出了,只好笑笑,自嘲說:“傷心怕是不會,著惱倒是有可能。不過他要是再惱,想要打我,卻是打不著了。”
這句話說完,兄弟兩個人都有些心酸起來,半晌沒說話。
第321章
他們不知不覺的走了一個多鐘頭,等到回了家,傅玉聲實在不免要自嘲,說自己是上了年紀的人,真真是走不慣山路。
傅玉華就說,多走走就慣了。他沒有接話,只是低頭翻弄著桌上的報紙。
到了第二天,他打聽好了陸氏的所在,因為汽車去送廷玉念書,他又不敢坐滑竿,叫了黃包車,結果繞了好大的一圈。不過他辛苦這一遭,卻仍未能見到陸少瑜。
陸氏閉門謝客,誰也不見,他雖然報上了姓名,卻仍是吃了閉門羹。他疑心這是陸老爺子有心阻隔,卻又摸不著頭腦。
他在家裡閒著無事,就陪著傅玉華去山裡的工廠走了一遭,半個多月才回來。
因為聽說他到了重慶,杜老闆那邊也派人來請過他,邀他出任貿易公司的經理。傅玉聲不好開罪他,帶了厚禮親自前去拜訪,只推說自己身體不好,實在不能勝任經理一職,若是杜先生不嫌棄,倒是願意做個顧問。又自嘲說他身體這樣壞,大約只能做個掛名的顧問了。因為在香港慈善總會的時候,他就時常的抱病,曾有人嘲諷他沽名釣譽,是個掛名的理事。他這樣一說,杜氏也很諒解,就不再強求了。
那個時候上海已經鬧起了糧荒,他看報紙的時候擔心極了,又見報紙上說今年的時疫格外的重,愈發的放心不下。廷玉也說上海好幾個月都沒有回信了,他著急起來,四處想辦法,最後輾轉的找到了徐玉蘭。
徐玉蘭當初是隨著電影公司西遷的,她也曾在重慶住過兩年,但實在不堪忍受頻繁的轟炸和戰亂時的生活,就獨自一人回到了上海。上海有一個出名的漢jian政客,叫做許卓文的,為了日本人四處活動,他對徐玉蘭仰慕已久,也是他極力攛掇徐玉蘭回滬。
徐玉蘭回到上海,和他成了一種隱秘的半同居關係,她時不時的拍拍電影,唱唱歌,跳跳舞,日子倒也過得很是逍遙。
傅玉聲在上海時同她的交情也算不錯,因此這時候就求她去看望杜鑫,又托人給她送了一根金條。徐玉蘭答應了,等過了幾天,就回電話說,那條巷子裡的人都搬走了,又答應他再打聽打聽,有了消息便告訴他。那時候上海租界的電報和郵局都已經落在了日本人的手裡,所有的收發內容都會受到檢查,他在電話里也不敢說什麼,只是請她盡力幫忙尋找。
徐玉蘭那邊還沒有給他回話,上海那邊突然傳來遲驪山被暗殺的消息。報紙上一片歡騰,都認為這個漢jian死有餘辜,許多故事寫得神乎其神,寫他夜裡睡在家中就被人割去了頭顱,又說暗殺者飛檐走壁,武功出神入化,保鏢全然不知。
傅玉聲看了報紙,愈發的坐臥不寧,恨不得這就動身回到上海去。他在家裡收拾行李,又托人買票,決意要回滬一趟。
那時候美利堅已對日宣戰一年多,大家都覺得抗戰勝利指日可待,不過哪一日勝利,卻仍未可知。他要回上海,朋友都不住的勸他,說身體要緊,不應冒險。杜氏那邊得到了消息,竟也派了個人來勸他。
來的人就是當年曾在梅園頭跟在孟青手下的羅桂成。
原來傅玉聲還在淮南的時候,孟青以為他已經到了香港,就寫信給跟著杜氏的羅桂成,打探他的下落和消息,還請他告知傅玉聲在香港的地址。
羅桂成怕他著急,也為了安撫於他,答應替他打聽,還許諾一有消息就代為轉交。孟青寫過幾封簡訊,封封都石沉大海,大約是不得回復,後來就漸漸的不再寫信來了。
傅玉聲慢慢的吸著煙,想著過去的事,感嘆道,“那時候誰能料到會是這樣呢?”
葉翠雯也出了神,不知想著什麼,突然笑出了聲,自言自語般的說道,“以前有人同我說,只要嫁了人,有了孩子,丈夫就成了無足輕重的人。本來我還不覺著,可有了玉庭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這句話竟是真的。”
傅玉聲微笑著看她,葉翠雯又道:“我呀,只盼著他平平安安的,這場仗早點打完,我們都回上海去,好不好?”
傅玉聲嗯了一聲,說:“好呀,等抗戰結束了,我們都回上海去,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葉翠雯的眼睛有點濕了,說:“或者回南京也好呀,我也好些年沒回南京了呢。”
傅玉聲的手指夾著煙,回想起過去的事,喃喃的說,“我還記得頭一次遇見你的情形呢,現在想想,那仿佛是太久以前的事了,”葉翠雯笑出了聲,說,“那時候你還小呀。才十五歲,還是個學生呢。等後來我嫁到你們家,你才剛畢業吧?”
聽她提起那段遙遠的過去,傅玉聲不免有點郝然,“是呀,日子過的真快,轉眼就這麼多年過去了。人這一輩子,怎麼就這麼短呢?”
葉翠雯轉過頭來,那一瞬間,她的臉龐有種少女的光澤,眼底也有一種富有朝氣的活潑,就好像很多年前那個穿了一身天青色長衫,笑嘻嘻的坐在他身邊,替他翻看美人畫報的女人。
他還是學生的時候,聽說了她的艷名,決意要去見識見識,同朋友去了她那裡。誰也不料她比傳言得更為美貌,大家都為她著了迷,整整坐了一下午,還索要了她的相片帶了回去。
那遙遠的就仿佛是夢裡的情景了。
“怎麼突然說起這些來了?”葉翠雯笑著望他,“像個上了年紀的人。”
傅玉聲難得的不好意思起來,自嘲的說:“我可不是老了嗎?”
兩個人都安靜了下來,誰也不說話,卻並不覺著難堪,難得片刻的安詳,讓人沉靜在其中。
傭人買菜回來,門被推開了,然後又關上。葉翠雯仿佛回過了神,問他道:“你還要走嗎?我聽你大哥的意思,你不想在重慶長住?”
傅玉聲的聲音低了下來,喃喃的說:“我想回上海去。”
葉翠雯嚇了一跳,臉都白了,說:“你瘋了,你回去做什麼?連我都知道你在香港跟那些民主黨派的人走得很近,你去上海,就是實打實的抗日分子,等著日本人殺你嗎?”
傅玉聲有點悻悻的,垂下了頭,就象被人教訓的小孩子。
葉翠雯哀傷的看著他,說:“玉聲,你在重慶陪著我們吧,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就不要再分離了。”
傅玉聲只覺著心酸,他小聲說,“我只是想想罷了。”
第320章
晚上吃過了飯,他同家裡人說想出去走走,傅玉華決定要陪他一起出去。
葉翠雯給他找了一雙新的布鞋,又取了一把傘給他們,怕夜裡又下起雨來。
說起來倒也奇怪,這仿佛是兄弟兩個人頭一遭一同出門散心。自從上海分離,他們已經有五年多未曾相見了。這樣肩並肩的在山城高高低低的路上散起步來,倒仿佛一件極其難能可貴的事情。
沉沉的夜色模糊了一切的界限,新與舊,好與壞,下江人和重慶人,在寂寂的夜裡,似乎都沒有了分別。
傅玉華在重慶聽說他在香港和保盟以及其他民主黨派的人走得很近,這時候就勸他,叫他和那些人保持距離,不要被人利用。
他們兩個人是兄弟,許多話不必明說,就已經能夠心領神會。類似的話別人也曾同他說過,可從傅玉華口中說出,卻令他出奇的憤怒。
他停住了腳步,低聲的說道:“你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我不在意他們是不是共黨,也不在意他們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目的或者意圖。我只看到他們做的事情是好的,我就會盡我所能的去支持。”
傅玉華從來不喜歡政治,也不願過問這些黨派之爭,可他對於共黨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卻和陸少棋有些相似。兄弟久別重逢,他不願為了這些事情同他起爭執,就嘆了口氣,說:“我不過勸你一句罷了,何必這樣惱怒?你呀,就是太過於理想主義了。”
又說起他在香港交了許多朋友,笑著問他,“聽說別人是美女募捐,你是美男募捐,重慶的報紙上,也登過好幾次你的相片呢,我都剪下來了,回頭找給你看看。”又問他:“我看你在香港的朋友也很多,難道沒有一個心儀的嗎?”
父親過世之前,總是念念不忘他的婚事。如今父親不在了,長兄如父,傅玉華大約是覺著他孤身一人,形單影隻,因此明里暗裡的催促著他。
傅玉聲只好搪塞說:“並沒有什麼心儀的人。”又道,“再說我和陸少瑜還不曾離婚呢。”
“這樣兵荒馬亂的時候,誰會在意這個呢?”過了半響,又說:“陸老先生如今也在重慶,聽說少瑜也回來了,你不去看看她嗎?”
這個消息很是令他意外,“少瑜也在重慶嗎?”
“對。聽說是為了照顧她父親才回來的。她的姐妹都在美國,可陸老先生說什麼不都肯出國,所以她從蘇聯回國來照顧他。”
兩個人很早就失去了聯繫,他只是曾從陸少棋那裡得知她在蘇聯一切都好,不料如今卻也回來了。
難得有一個好消息,傅玉聲的心頭一松,點頭道:“那我明天去就,”又笑著說:“這都好多年了,只怕重逢都是不相識啦。”
傅玉華不免好笑起來,說:“你這是逼著我恭維你呢,一定要我說些肉麻的話不可嗎?說你仍是同當年一樣的英俊青年?”
傅玉聲也笑了,兩個人已經走到了熱鬧處,旁邊就是咖啡館,兩個人卻已經累了。他站住了,從口袋裡取出煙夾,分了一支煙給他,然後把煙點了起來。
兩個人站在路邊,靜靜的抽著煙,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傅玉聲突然同他說:“以前我總是很羨慕你,你什麼都比我厲害,念書比我厲害,做生意也比我能行。”
傅玉華很是驚訝,大約是不料他是這樣想的吧,想也不想的說道:“那是因為你太過貪玩,所以荒廢了學業。”
傅玉聲苦笑了一聲,喃喃的說道,“父親一生的希望,大約都寄托在了你的身上吧。對於我,我想他大約是不抱什麼期望的。”
“胡說!”傅玉華輕聲的呵斥他道:“你呀,你說這樣的話,父親泉下有靈,豈不是要傷心?”
傅玉聲原本還有話要說,被他這樣一訓,便也說不出了,只好笑笑,自嘲說:“傷心怕是不會,著惱倒是有可能。不過他要是再惱,想要打我,卻是打不著了。”
這句話說完,兄弟兩個人都有些心酸起來,半晌沒說話。
第321章
他們不知不覺的走了一個多鐘頭,等到回了家,傅玉聲實在不免要自嘲,說自己是上了年紀的人,真真是走不慣山路。
傅玉華就說,多走走就慣了。他沒有接話,只是低頭翻弄著桌上的報紙。
到了第二天,他打聽好了陸氏的所在,因為汽車去送廷玉念書,他又不敢坐滑竿,叫了黃包車,結果繞了好大的一圈。不過他辛苦這一遭,卻仍未能見到陸少瑜。
陸氏閉門謝客,誰也不見,他雖然報上了姓名,卻仍是吃了閉門羹。他疑心這是陸老爺子有心阻隔,卻又摸不著頭腦。
他在家裡閒著無事,就陪著傅玉華去山裡的工廠走了一遭,半個多月才回來。
因為聽說他到了重慶,杜老闆那邊也派人來請過他,邀他出任貿易公司的經理。傅玉聲不好開罪他,帶了厚禮親自前去拜訪,只推說自己身體不好,實在不能勝任經理一職,若是杜先生不嫌棄,倒是願意做個顧問。又自嘲說他身體這樣壞,大約只能做個掛名的顧問了。因為在香港慈善總會的時候,他就時常的抱病,曾有人嘲諷他沽名釣譽,是個掛名的理事。他這樣一說,杜氏也很諒解,就不再強求了。
那個時候上海已經鬧起了糧荒,他看報紙的時候擔心極了,又見報紙上說今年的時疫格外的重,愈發的放心不下。廷玉也說上海好幾個月都沒有回信了,他著急起來,四處想辦法,最後輾轉的找到了徐玉蘭。
徐玉蘭當初是隨著電影公司西遷的,她也曾在重慶住過兩年,但實在不堪忍受頻繁的轟炸和戰亂時的生活,就獨自一人回到了上海。上海有一個出名的漢jian政客,叫做許卓文的,為了日本人四處活動,他對徐玉蘭仰慕已久,也是他極力攛掇徐玉蘭回滬。
徐玉蘭回到上海,和他成了一種隱秘的半同居關係,她時不時的拍拍電影,唱唱歌,跳跳舞,日子倒也過得很是逍遙。
傅玉聲在上海時同她的交情也算不錯,因此這時候就求她去看望杜鑫,又托人給她送了一根金條。徐玉蘭答應了,等過了幾天,就回電話說,那條巷子裡的人都搬走了,又答應他再打聽打聽,有了消息便告訴他。那時候上海租界的電報和郵局都已經落在了日本人的手裡,所有的收發內容都會受到檢查,他在電話里也不敢說什麼,只是請她盡力幫忙尋找。
徐玉蘭那邊還沒有給他回話,上海那邊突然傳來遲驪山被暗殺的消息。報紙上一片歡騰,都認為這個漢jian死有餘辜,許多故事寫得神乎其神,寫他夜裡睡在家中就被人割去了頭顱,又說暗殺者飛檐走壁,武功出神入化,保鏢全然不知。
傅玉聲看了報紙,愈發的坐臥不寧,恨不得這就動身回到上海去。他在家裡收拾行李,又托人買票,決意要回滬一趟。
那時候美利堅已對日宣戰一年多,大家都覺得抗戰勝利指日可待,不過哪一日勝利,卻仍未可知。他要回上海,朋友都不住的勸他,說身體要緊,不應冒險。杜氏那邊得到了消息,竟也派了個人來勸他。
來的人就是當年曾在梅園頭跟在孟青手下的羅桂成。
原來傅玉聲還在淮南的時候,孟青以為他已經到了香港,就寫信給跟著杜氏的羅桂成,打探他的下落和消息,還請他告知傅玉聲在香港的地址。
羅桂成怕他著急,也為了安撫於他,答應替他打聽,還許諾一有消息就代為轉交。孟青寫過幾封簡訊,封封都石沉大海,大約是不得回復,後來就漸漸的不再寫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