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發簡訊的功夫,台上這一環節的比賽也結束了,施洋錯過了評委評論階段,抬頭就看見了大屏幕上打出來的積分。

  這一回合,得到第一名的是一名來自福建的廚師,他憑藉著阿膠砂鍋參這道菜拿下了九分,得到了第一名。

  王墩做的棗泥黑芝麻福袋這道菜又拿了個第二名,而且這道創新菜再次得到了蔣老的讚譽,彥朗也給了他兩分,對於王墩來說,這兩人的分數就是對他的肯定,比起其他評委給他全滿分,都更加的讓他激動。

  於是,憑藉兩個第二名,王墩就這樣成為了總積分榜上的第一名。

  施洋對這個結果比較滿意,看向王墩的目光也柔和了下來。王墩頓時覺得鋒芒在背的感覺消失了,緊繃的後背都鬆緩了下來。因為感覺太強烈了,他抬頭環顧一圈,只覺得莫名其妙。

  第三道菜,華國的一道經典菜系,面點。

  題目一出來,全場譁然。

  大家都知道,餐廳大廚和麵點師是兩個概念,通常麵點師是麵點師,大廚是大廚,扯不到一塊兒去,這根本就是兩個體系。

  然而這畢竟是“華菜”大賽,考驗的是選手的綜合水平,雕功、刀功在前面半決賽的時候都考過了,沒理由華國人最常見的面點不考吧。

  大賽組給的理由充分,然而廚師們卻都崩潰了。他們知道怎麼做出來的魚肉更好吃,知道怎麼調的糖醋味更美味,知道一道番茄牛腩要燉多少的時間,可是面點……包,包餃子,包包子算嗎?豆沙包?我還會做小兔子模樣的……摔!這可是國家級的廚藝大賽啊!這種家常菜能上桌子嗎?

  然而即便有人茫然,可是回過頭來,卻看見更多人開始和面調餡,已經開始製作了。

  畢竟,來參加這個比賽,還能夠進入決賽的都是廚師中的精英,有短板的早在之前的比賽中淘汰了,一路篩來,就剩下最大最好的這些,台上的選手就算不是十項全能,也是九項人才了吧?

  所以面點什麼的,雖然不一定有大餐做的好,但是真要做,也有那麼一點壓箱底的功夫。

  王墩在來京城參加大賽的第一天,彥朗就抽空教他做了杞子jú花糕。比起需要獨門秘籍和複雜工序的荷花蘇,杞子jú花糕就顯得簡單了很多,容易上手,而且按照彥朗的本意,也是讓他在這樣的場合下將這道點心展示出來,以滿足趙老那天下大同的無私願望。

  王墩做的杞子jú花糕當然不是最引人注意的,甚至因為他做的點心太過常見了,泯然於人群,鏡頭很少在他的手上停留,偶爾掃過也因為他是目前比賽總成績最好的選手,導演很清楚觀眾們想要看什麼,所以才給的王墩鏡頭。

  然而,攝像機里的小胖子,規規矩矩的用馬蹄粉和面,用jú花調味,再泡上一小撮的枸杞,輕而易舉的就能夠猜出他想要做什麼。

  觀眾很快失去了興趣,他們渴望像電影裡那樣有如功夫一般的料理過程。

  面點雖然並不難做,但是如果加上發麵、醒面以及烹飪的過程,需要的時間反而是最長的。這一次,節目組給了九十分鐘的時間,也不過將將夠參賽者做完手裡的活兒。

  要說道最吸引目光的面點,應該是目前排在總分榜第二名的十一號向新元的湯包。放在蒸籠里的湯包只有一個,足有小孩腦袋大小,約十二英寸左右,皮薄的可以看見裡面的湯汁在搖晃,評委們每個人得了一個吸管,用吸管吸食裡面的湯汁。汁吸完了將皮打開,裡面可以看見玉米、青豆、雞蛋、雞肉等等餡料,並不是很多,因為這道菜的精華是湯汁,滋味確實美味,關鍵還有創新,讓人一眼看著就想要去嘗試。

  蔣姥爺首先評價這個湯包:“很不錯,這個湯包真的很好,很棒。我曾經也刻意去研究過湯包的做法,皮薄不是重點,重點是裡面裝了那麼多的湯汁,如何拎起來卻不會破。咱們都知道,同樣薄厚的皮,餡越大越承受不了,我剛剛試過將湯包拎起來,雖然說最後還是破了一點,它至少成功的離開蒸籠有十公分的距離,這是一個很難得的突破,我非常的喜歡。不知道你這技藝是打算賣還是打算收徒傳授?我真的很有興趣。”

  這個評價是非常的高了。

  向新元喜上眉梢,目光閃亮,好似已經站在了冠軍的領獎台上。

  蘭德爾則說:“九號的烤皮冰淇淋很不錯,將中式和西式的甜點成功的融合在一起,我很願意去餐廳花錢嘗一嘗這道菜。”

  九號被誇獎雖然很開心,但是在暗地裡巴拉了一下分數,知道就算自己拿下了蘭德爾的三分,也無望進入前三。不過自己冥思苦想的菜能夠得到評委的認同,就已經很好了。

  帆帆評委則將目光落在了王墩的臉上:“杞子jú花糕,很常見的點心,卻是我吃的最好吃的jú花糕。這道菜你一反之前的風格,沒再創新菜式,反而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了這道菜,而且結果非常的棒!我曾經研究過咱們華國的點心,jú花糕我自己也做過,說實在話,我沒想到同樣是jú花糕,味道在你的手上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彈牙的感覺變的更加的強烈,然而偏偏沒嚼兩下就化了,如果不是嘴裡殘留的感覺,讓我差點以為自己吃的是皮凍。創新不容易,但是改進更加的不容易,我支持你。”

  圓圓評委也說:“最後這個環節,最亮眼的就是向新元的湯包和王墩的杞子jú花糕。就像你說的,創新和改進我們都是一種進步,你們都成功的邁出了這一步,所以如果可以給兩個三分,我願意你們並列第一。”

  頓了頓,她看向彥朗。

  於是,所有人都看向了彥朗。

  彥朗對著搖架送過來的攝像機,對著鏡頭無奈一笑:“舉賢不避親,我倒是覺得杞子jú花糕各方面很不錯,但是我不能這麼說,到時候大家就得大叫有黑幕了。”

  現場觀眾笑了起來。

  “先聽說我說為什麼。先說味道,jú花糕甜,湯包咸,菠蘿青菜各有所愛,在味道都同樣很出色的情況下,沒法兒說誰的更好,誰的要差一點。然而這是比賽,總要分個一二,向新元的湯包做起來複雜,而且工序複雜,可能購買的價格不便宜,很適合嘗鮮,而且新意特別的足,要是我也會專門去嘗嘗這個大包子。王墩……你的jú花糕比起原本的工序,就多了幾個小工序,非常容易上手,關鍵成本不高,相信這次比賽後很快就能夠推廣出去,推廣出去就代表更多的人能夠吃到,覆蓋掉原本的這道點心,憑藉它的口味和成本、工序,必然成為華國一道流傳廣且味道棒的名小吃。舉個例子,比如豌豆黃、肉夾饃之類的。”

  “所以吧……呵呵……”彥朗笑了,一臉的為難。

  圓圓評委打趣:“別說這些沒用的,你就直接說吧,你給了誰三分,給了誰兩分?”

  “咳咳!”彥朗醒著嗓子,笑而不語。

  哦……

  觀眾們好像都猜出了答案。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自己主觀意識,然而卻都相信了自己心裡的答案。

  彥朗到最後都沒有說自己給了誰三分,給了誰兩分,除了參與投票的評委,這就成了這一期節目的一個不小的話題。

  彥朗永遠知道怎麼讓自己更受到矚目,知道什麼樣的表現最受觀眾喜歡。這些年的娛樂圈生涯,他最擅長的就是踩在那個讓人又麻又癢的點上,讓大家喜歡他。

  最後的結果在大屏幕顯示出來,第一名赫然是向新元的創新湯包!

  王墩萬年第二,然而卻神奇的以一分之差拿下了這次“華菜”的冠軍。

  掌聲響起,王墩漲紅著臉站在舞台的最前方,視線掃過一圈,落在了彥朗的臉上,眼淚吧嗒就下來了。

  彥朗笑了,站起身慢慢的拍手。

  他表現的很從容,還有一種沉穩大度的淡定。說實在話,這個結果他預料到了,因為這三個菜都是他在廚神系統里精心挑選,並且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分散開教給王墩的。當評委,尤其出題的人是他的師父,哪怕不是刻意的,比賽的大方向他還是能夠把握住,隱晦的提醒王墩。

  當然,他沒讓王墩知道,這孩子的正義感挺強的,知道了真相會有更大的負擔,所以他才會精心安排,看似不經意的將自己選擇好的菜式教他。菜品特殊是一回事,王墩的手藝其實本來也不差,在廚房的二十三年不是白呆的,基本功紮實,菜式量大,關鍵年紀到了,褪去了年輕人的輕浮,正是想要干一番事業的時候,以他的底子,一旦找個好師父,靜下心來深造,廚藝必然是一日千里。

  彥朗很慶幸王墩找過來拜師,否則讓他從頭教導一個徒弟,不知道猴年馬月去了。這一次王墩拿下“華菜”的冠軍,度假村的活招牌除了他,總算後繼有人。而且度假村也只是第一步,之後他肯定會往餐飲業大力挺進,無論是私廚,還是大飯店,總歸是有個能人當招牌了。

  比賽結束了,評委們都上場親自下廚做了一道菜,彥朗依舊做的是他最拿手的荷花蘇,吃過荷花蘇的帆帆和圓圓全部都驚呆了,用著各種美妙的詞彙誇獎這個食物的美味。

  蘭德爾當時什麼都沒說,後來單獨找上了彥朗。

  他說:“其實這次我在來之前,曾經到過島國的物語餐廳,他們的主廚得知你在節目上做出了分子糙莓,似乎正在尋求法律途徑,我估計再過不久你可能會接到律師信。”

  彥朗蹙眉。

  這個時候施洋也來到了他的身邊,聽完了這句話後有些苦惱,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姥爺。

  蔣姥爺說:“謝謝您的提醒,我會儘快給米其林發一封邀請函,只要可以成為米其林的星級餐廳,這件事就會好解決很多。”

  蘭德爾鬆一口氣:“是的,這也是我想要說的辦法,你們的實力已經足夠,成為米其林的星級餐廳並不會讓你們損失什麼,反而會解決這個大麻煩。還有,你做的荷花蘇真是太好吃了,我覺得憑藉這道菜,你就可以拿下一星。”

  蘭德爾晚上還有約,在說完這件事後,就走了。

  剩下的祖孫\師徒三人沉默的上了車,直到開車上路,施洋才再次說道:“朗叔,度假村可能不行,那個地方掛米其林的牌子可惜了,而且米其林的要求也比較複雜,周圍的環境和舒適度都會有一個評分,而且度假村畢竟還是以農家菜為主,菜的檔次不夠,米其林的評審員也不會點頭。”

  彥朗點頭,他也覺得度假村不行。

  “不如……”蔣姥爺說,“我在京城有一個小飯店,不大,早些年閒來無事開的私廚小館,現在老五在管著,回頭拜師宴我就把它送給你當禮物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