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如果……平日裡他會時常想,老邁不堪的爹娘也會時常念叨,可是到了如今他卻再想不下去了,雲娘早不是他能想的了。
恍惚間,**手中的一捧荷花荷葉都落了下去,正在江面的數隻小船間,那花和葉是不沉的,就浮在水面上,在雲娘身側的嵐兒便“呀!”地一聲叫了起來,又笑道:“都撒在水上倒也好看!”說著便轉身向後面的小丫頭道:“是我們叫他來買荷花的,掉了便算我們的,拿幾兩銀子賞他吧。”
這時趙夫人見武定侯夫人並沒有乘轎,而是自船上走下來,便早帶著一眾官夫人迎了上來,正在岸邊,與雲娘母三人只隔了幾步,便笑道:“小姐從京城來,不知道我們這裡最多的是荷花,根本不值錢的,哪裡要幾兩銀子?雖小姐寬厚,但也只拿一把銅錢給他便盡夠了。”
說著,趙夫人身後的僕婦早走上前,將一把銅錢扔向**的船,幾十枚銅錢落到船上發出一片叮噹聲,又有些錢卻掉落到水中,噗地一聲沉了下去,卻也不管,只口中不饒人的,“我們江陵府的人再沒有你這樣的,為了訛人將荷花荷葉故意掉到水中,真是在京城貴人面前給我們江陵府丟人!”
雖然趙夫人攔著,可是嵐兒身邊的丫頭哪裡會不聽小姐的話,且在她心中,幾兩銀子又算什麼,因此亦從荷包里拿出一個銀錠子來,她會些功夫,手頭也准,正將那銀錠子扔到了船正中間,卻笑,“拿去吧,我們府上最是憐貧惜弱的,再沒有讓人吃虧的時候。”
那些賣粥賣果子的俱笑了,又都紛紛道:“今日鄭大得了巧宗,一把荷花荷葉竟得了這許多的錢,可是要請我們吃酒。”
雲娘早轉了頭,攜著嵐兒和崑兒一同下了船,拉住趙夫人不讓她福下去,又笑道:“你們家趙大人可是我娘家的父母官,再不必這些虛禮的。”
趙大人到江陵府任職之初便到杜家村拜訪過杜老爹,又給先皇親筆手書“耕讀人家”的匾行過禮,是以雲娘總要給趙夫人顏面,因此她特別妝扮了應她之邀到知府家裡坐上一坐。
趙夫人便躬身道:“我與我家大人一同去過杜家村,夫人的娘家果真無愧得先皇稱讚之家,家風清正,待人寬厚。特別是皇上新政初下時,夫人的娘家是鄉紳中第一個交稅的,又勸著眾人,我們家大人感念得緊。”十分恭敬地請雲娘入府,又請酒唱戲宴客。
三弟和三弟婦也在賓客之列,雲娘與趙夫人等應酬之後便叫三弟婦過來,笑著問:“方才在岸邊我便找你,只沒看到。”
三弟婦便笑,“我自然在後面,想著待知府夫人請過之後,我們家人自然有機會說話,便沒有十分上前擠著。”又笑道:“如今在座都是官夫人,我倒不好一直在這裡呢,不如我帶了嵐兒和崑兒,姐姐且先忙著。”
雲娘便點頭,果然眼下也沒有空,便將嵐兒和崑兒交給她。
自當年奚知府被罷了官後,又經歷了兩三任知府,再一直到如今的趙知府,並沒有如奚知府那般貪弊的,因此江陵府倒越發地繁華了。
今年賽龍舟之事便極盛大,趙夫人便一定多留雲娘一日,看過那盛事方才依依一舍地送去她離開。
雲娘這才到了三弟家,原來三弟中了秀才之後,依舊一心向學,雖然於科舉之上再無寸進,可是卻搬到了江陵府住,為的這裡文風遠較吳江縣勝,又有許多士子可以在一處開文社集會,研討學問。又有三弟的長子次子都已經起蒙了,在江陵府里讀書,也遠勝家中。
三弟婦到了門前便笑著告訴雲娘,“這院子我們已經買了下來,雖然不大,但住著倒還舒服,離街面也近,平日裡極方便的。”
這一處兩進的青磚小院,房舍整齊,大門上書杜宅,兩側貼著“耕讀為本銘祖訓,詩禮傳家垂風範”,一進門的影壁上畫了一個童子,正搭弓欲she三枚銅錢,勢在必中,正是連中三元的寓意。
再看院子裡倒也寬敞,第一進有書房、客房,堂屋,第二進又多了倒座並兩側廂房,雖比不了富貴人家,但在江陵府中亦算上乘的了,雲娘便點了點頭,“自家住著很好了。”
三弟婦便又指了廂房給雲娘看,“這正是我的織房。”
雲娘便隨她走了進去,卻見裡面擺了兩台織機,一台尋常的,另一台卻是妝花紗機,而且正是當年自己在鄭家時用的那台!不由道了一聲“再不想這織機竟被你買了來!”想到**的樣子,這織機流出鄭家也不奇怪。
三弟婦笑道:“如今官織廠依舊不許妝花紗機外流,因此我便將這台織機買了來,也不知道姐姐還能不能教我織妝花紗了?”
“你倒還記得當年的話,”雲娘重新見了這台自己用過的織機,其實倒也不怎麼樣,就像她昨日見了**一般,雖然心裡有那麼一點感慨,但也並不多,便是機靈如嵐兒也沒有發現,現在更是笑道:“我自然還是同先前答應的一樣,你若想學,我便教你。”
原本說到三弟家裡略坐一坐,大家便一同乘船回杜家村的,可是如今雲娘卻與三弟婦坐了下來,將那織機上了絲線織將起來,又指點她,“這是最基本的織法,若要加花樣,還要記絲譜,且加金銀線時,手法亦不同,要特別的小心……”
正說著,三弟走了進來,便笑道:“這個時候,你們竟還在這裡織錦!”又催道:“趕緊上船吧,我們都備好了。”
三弟婦便笑道:“都是我纏著姐姐教我的。”
雲娘亦笑,“我這一路上也沒碰過織機,竟有些想了,是以才織了起來。”又道:“這一次我回家,是要住些日子的,定然教會你。”
上了船,還是說織錦的事,三弟便指了三弟婦道:“我時常說不讓她再織了,可是再不肯聽的,又一定買了那織機。”
雲娘便笑,“我平日裡也常織的,眼下倒不是為了掙銀子了,果真是喜歡,怎麼也舍不下。”
三弟婦瞧著三弟帶崑兒到船舷上去了,便放低了聲音道:“我倒不如姐姐那般捨不得,但是為了銀子織著也算開心。”
雲娘方才去了三弟家中,見家中殷實,又有看門的小廝,做飯的婆子,便知他們過得不錯,聽了這話不解地問:“家裡織廠分紅的銀子並不少,你們這一房不夠用嗎?”
原來杜家這幾年雖然沒分家,但卻不再如先前一般吃住都在一處了,家裡水田桑蠶的利,只做爹娘的日常用度。爹娘又將家裡織廠的利分成了四股,老人家、三兄弟各算一股,到年底各家自領銀子過活。
雲娘有織廠的八成,因此她便能知道大家都得了多少。按說這些銀子三弟家裡應該是盡夠的。
三弟婦搖頭道:“並不是不夠,但是我們這一房卻與兩位哥哥家裡不同。”
雲娘便聽三弟婦輕聲慢語地一一道明,“兩個哥哥家裡花用都有限,余銀便買田買桑樹的,又有出息,如今日子皆比我們還好,只是我們房不同,得的銀子卻用在江陵府里置宅子,至於日常用度,相公和孩子們讀書費用也高,至於那些文會要交的份子錢更是不少——皆是有出無進,唯我織錦一項收益。”
“而且,我想著,便是眼下銀錢盡夠,我還是要再多攢些,相公如今已經是秀才了,再中了舉,將來又要到京城趕考,筆墨紙硯、行路住店,還不都是要用錢的?”
☆、第207章 家人
雲娘先前便知道三弟婦一心供三弟讀書,且她對三弟殷殷盼望之心竟比望子成龍的杜老爹還要強,現在聽了她的打算,忍不住道:“中秀才畢竟要容易些,若是想中舉,那可又難了。”當年玉瀚看了三弟的文章,便覺得他的資質也不過就是考中秀才而已,自己立即便聽懂了,三弟婦可能還不明白。
因此便婉轉勸道:“三弟也老大不小了,參加那些文會白白靡費銀錢做什麼?不如一面讀書一面坐個館,或者就在家裡辦一個小學堂,房子是現成的,收些束脩也不錯……”
“那可不成,”三弟婦將頭搖成波浪鼓,“就算相公不能中舉,多讀書也是好的,至於參加文會花用雖大,但如此方能與那些文人們往來,多聽到些科舉之道,總有益處。”
滿滿的都是憧憬,“而且我還有兩個兒子呢,他們從小就在江陵府最好的學堂啟蒙,又有他們父親提點,中秀才是一定的,甚至中舉也並非無望。因此我還想著,等再攢些銀錢,便送他們到京城去讀書,聽說到了那裡比江陵府的見識又不同了。”
雲娘聽著三弟婦款款道來,便知每人都有自己的想過的日子,別人是勉強不了的,而且又都是美好的盼望,因此也笑了,“無怪我爹當年定然要為三弟定下你,三弟果真得你之力甚多。”
又許諾道:“我們家雖然是武勛,不以讀書為根本,但是家中書房還是有成千上萬冊的書,又請了些有功名的先生教導孩子們,如果三弟婦想要侄兒們進京讀書,只管在我們府里住,日常所用都不必操心。”
三弟婦便笑著謝了,卻還是道:“我亦知道姐姐定然心疼侄兒們,如此的厚意我先領了,只是我若是能學了織妝花紗,多為我們這一房賺些銀錢,終強於依靠別人。”
雲娘便點頭道:“你這話我亦贊同,至於那妝花紗,我瞧著你織錦的手法早已經不錯,正是可以學的時候了,待到了家裡閒下來,我將絲譜說給你,你按著織想來能成的。”一路又將織妝花紗的一些秘決告訴她。
三弟婦認真記了,又問道:“我聽說姐姐織了錦畫,皇上都特別喜歡。又有人說千金也難買上一幅,可是什麼樣子的?”
雲娘便笑了,“什麼千金難買一幅?只是你們姐夫性子古怪,又不肯我多織,又不肯那錦流出去,所以只進過上那麼一兩次,而市面上卻沒有,大家見不到便胡亂傳而已。”
“那是姐夫疼姐姐,”三弟婦向來是心裡有數的,“先前姐姐進京時,我們還會替姐姐擔心,只恐那高門大戶里度日不易,姐姐又沒有兒女傍身。爹娘便時常帶了我們去廟裡給姐姐祈福,只盼著姐姐平安順遂,再不想姐夫待姐姐一直如此好,且現在又有了嵐兒和崑兒,大家接了信都著實高興呢。”
再不說當年她見姑姐二嫁,總以為有礙名聲,且也未必就能有好結果的話,這許多年過去了,她看得懂了,未必是結髮的夫妻便就能得好,只要兩人有緣,那才是真正比什麼都重要的。
“我跟著他走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會負我的,”雲娘從沒有不相信過玉瀚,眼下又笑,“只說這些做什麼,你不是想看錦畫嗎?這一次我帶了八幅家來,已經鑲成屏風,準備給爹娘擺在屋裡的,到了家中便從船下缷下來,到時候便見到了。”
恍惚間,**手中的一捧荷花荷葉都落了下去,正在江面的數隻小船間,那花和葉是不沉的,就浮在水面上,在雲娘身側的嵐兒便“呀!”地一聲叫了起來,又笑道:“都撒在水上倒也好看!”說著便轉身向後面的小丫頭道:“是我們叫他來買荷花的,掉了便算我們的,拿幾兩銀子賞他吧。”
這時趙夫人見武定侯夫人並沒有乘轎,而是自船上走下來,便早帶著一眾官夫人迎了上來,正在岸邊,與雲娘母三人只隔了幾步,便笑道:“小姐從京城來,不知道我們這裡最多的是荷花,根本不值錢的,哪裡要幾兩銀子?雖小姐寬厚,但也只拿一把銅錢給他便盡夠了。”
說著,趙夫人身後的僕婦早走上前,將一把銅錢扔向**的船,幾十枚銅錢落到船上發出一片叮噹聲,又有些錢卻掉落到水中,噗地一聲沉了下去,卻也不管,只口中不饒人的,“我們江陵府的人再沒有你這樣的,為了訛人將荷花荷葉故意掉到水中,真是在京城貴人面前給我們江陵府丟人!”
雖然趙夫人攔著,可是嵐兒身邊的丫頭哪裡會不聽小姐的話,且在她心中,幾兩銀子又算什麼,因此亦從荷包里拿出一個銀錠子來,她會些功夫,手頭也准,正將那銀錠子扔到了船正中間,卻笑,“拿去吧,我們府上最是憐貧惜弱的,再沒有讓人吃虧的時候。”
那些賣粥賣果子的俱笑了,又都紛紛道:“今日鄭大得了巧宗,一把荷花荷葉竟得了這許多的錢,可是要請我們吃酒。”
雲娘早轉了頭,攜著嵐兒和崑兒一同下了船,拉住趙夫人不讓她福下去,又笑道:“你們家趙大人可是我娘家的父母官,再不必這些虛禮的。”
趙大人到江陵府任職之初便到杜家村拜訪過杜老爹,又給先皇親筆手書“耕讀人家”的匾行過禮,是以雲娘總要給趙夫人顏面,因此她特別妝扮了應她之邀到知府家裡坐上一坐。
趙夫人便躬身道:“我與我家大人一同去過杜家村,夫人的娘家果真無愧得先皇稱讚之家,家風清正,待人寬厚。特別是皇上新政初下時,夫人的娘家是鄉紳中第一個交稅的,又勸著眾人,我們家大人感念得緊。”十分恭敬地請雲娘入府,又請酒唱戲宴客。
三弟和三弟婦也在賓客之列,雲娘與趙夫人等應酬之後便叫三弟婦過來,笑著問:“方才在岸邊我便找你,只沒看到。”
三弟婦便笑,“我自然在後面,想著待知府夫人請過之後,我們家人自然有機會說話,便沒有十分上前擠著。”又笑道:“如今在座都是官夫人,我倒不好一直在這裡呢,不如我帶了嵐兒和崑兒,姐姐且先忙著。”
雲娘便點頭,果然眼下也沒有空,便將嵐兒和崑兒交給她。
自當年奚知府被罷了官後,又經歷了兩三任知府,再一直到如今的趙知府,並沒有如奚知府那般貪弊的,因此江陵府倒越發地繁華了。
今年賽龍舟之事便極盛大,趙夫人便一定多留雲娘一日,看過那盛事方才依依一舍地送去她離開。
雲娘這才到了三弟家,原來三弟中了秀才之後,依舊一心向學,雖然於科舉之上再無寸進,可是卻搬到了江陵府住,為的這裡文風遠較吳江縣勝,又有許多士子可以在一處開文社集會,研討學問。又有三弟的長子次子都已經起蒙了,在江陵府里讀書,也遠勝家中。
三弟婦到了門前便笑著告訴雲娘,“這院子我們已經買了下來,雖然不大,但住著倒還舒服,離街面也近,平日裡極方便的。”
這一處兩進的青磚小院,房舍整齊,大門上書杜宅,兩側貼著“耕讀為本銘祖訓,詩禮傳家垂風範”,一進門的影壁上畫了一個童子,正搭弓欲she三枚銅錢,勢在必中,正是連中三元的寓意。
再看院子裡倒也寬敞,第一進有書房、客房,堂屋,第二進又多了倒座並兩側廂房,雖比不了富貴人家,但在江陵府中亦算上乘的了,雲娘便點了點頭,“自家住著很好了。”
三弟婦便又指了廂房給雲娘看,“這正是我的織房。”
雲娘便隨她走了進去,卻見裡面擺了兩台織機,一台尋常的,另一台卻是妝花紗機,而且正是當年自己在鄭家時用的那台!不由道了一聲“再不想這織機竟被你買了來!”想到**的樣子,這織機流出鄭家也不奇怪。
三弟婦笑道:“如今官織廠依舊不許妝花紗機外流,因此我便將這台織機買了來,也不知道姐姐還能不能教我織妝花紗了?”
“你倒還記得當年的話,”雲娘重新見了這台自己用過的織機,其實倒也不怎麼樣,就像她昨日見了**一般,雖然心裡有那麼一點感慨,但也並不多,便是機靈如嵐兒也沒有發現,現在更是笑道:“我自然還是同先前答應的一樣,你若想學,我便教你。”
原本說到三弟家裡略坐一坐,大家便一同乘船回杜家村的,可是如今雲娘卻與三弟婦坐了下來,將那織機上了絲線織將起來,又指點她,“這是最基本的織法,若要加花樣,還要記絲譜,且加金銀線時,手法亦不同,要特別的小心……”
正說著,三弟走了進來,便笑道:“這個時候,你們竟還在這裡織錦!”又催道:“趕緊上船吧,我們都備好了。”
三弟婦便笑道:“都是我纏著姐姐教我的。”
雲娘亦笑,“我這一路上也沒碰過織機,竟有些想了,是以才織了起來。”又道:“這一次我回家,是要住些日子的,定然教會你。”
上了船,還是說織錦的事,三弟便指了三弟婦道:“我時常說不讓她再織了,可是再不肯聽的,又一定買了那織機。”
雲娘便笑,“我平日裡也常織的,眼下倒不是為了掙銀子了,果真是喜歡,怎麼也舍不下。”
三弟婦瞧著三弟帶崑兒到船舷上去了,便放低了聲音道:“我倒不如姐姐那般捨不得,但是為了銀子織著也算開心。”
雲娘方才去了三弟家中,見家中殷實,又有看門的小廝,做飯的婆子,便知他們過得不錯,聽了這話不解地問:“家裡織廠分紅的銀子並不少,你們這一房不夠用嗎?”
原來杜家這幾年雖然沒分家,但卻不再如先前一般吃住都在一處了,家裡水田桑蠶的利,只做爹娘的日常用度。爹娘又將家裡織廠的利分成了四股,老人家、三兄弟各算一股,到年底各家自領銀子過活。
雲娘有織廠的八成,因此她便能知道大家都得了多少。按說這些銀子三弟家裡應該是盡夠的。
三弟婦搖頭道:“並不是不夠,但是我們這一房卻與兩位哥哥家裡不同。”
雲娘便聽三弟婦輕聲慢語地一一道明,“兩個哥哥家裡花用都有限,余銀便買田買桑樹的,又有出息,如今日子皆比我們還好,只是我們房不同,得的銀子卻用在江陵府里置宅子,至於日常用度,相公和孩子們讀書費用也高,至於那些文會要交的份子錢更是不少——皆是有出無進,唯我織錦一項收益。”
“而且,我想著,便是眼下銀錢盡夠,我還是要再多攢些,相公如今已經是秀才了,再中了舉,將來又要到京城趕考,筆墨紙硯、行路住店,還不都是要用錢的?”
☆、第207章 家人
雲娘先前便知道三弟婦一心供三弟讀書,且她對三弟殷殷盼望之心竟比望子成龍的杜老爹還要強,現在聽了她的打算,忍不住道:“中秀才畢竟要容易些,若是想中舉,那可又難了。”當年玉瀚看了三弟的文章,便覺得他的資質也不過就是考中秀才而已,自己立即便聽懂了,三弟婦可能還不明白。
因此便婉轉勸道:“三弟也老大不小了,參加那些文會白白靡費銀錢做什麼?不如一面讀書一面坐個館,或者就在家裡辦一個小學堂,房子是現成的,收些束脩也不錯……”
“那可不成,”三弟婦將頭搖成波浪鼓,“就算相公不能中舉,多讀書也是好的,至於參加文會花用雖大,但如此方能與那些文人們往來,多聽到些科舉之道,總有益處。”
滿滿的都是憧憬,“而且我還有兩個兒子呢,他們從小就在江陵府最好的學堂啟蒙,又有他們父親提點,中秀才是一定的,甚至中舉也並非無望。因此我還想著,等再攢些銀錢,便送他們到京城去讀書,聽說到了那裡比江陵府的見識又不同了。”
雲娘聽著三弟婦款款道來,便知每人都有自己的想過的日子,別人是勉強不了的,而且又都是美好的盼望,因此也笑了,“無怪我爹當年定然要為三弟定下你,三弟果真得你之力甚多。”
又許諾道:“我們家雖然是武勛,不以讀書為根本,但是家中書房還是有成千上萬冊的書,又請了些有功名的先生教導孩子們,如果三弟婦想要侄兒們進京讀書,只管在我們府里住,日常所用都不必操心。”
三弟婦便笑著謝了,卻還是道:“我亦知道姐姐定然心疼侄兒們,如此的厚意我先領了,只是我若是能學了織妝花紗,多為我們這一房賺些銀錢,終強於依靠別人。”
雲娘便點頭道:“你這話我亦贊同,至於那妝花紗,我瞧著你織錦的手法早已經不錯,正是可以學的時候了,待到了家裡閒下來,我將絲譜說給你,你按著織想來能成的。”一路又將織妝花紗的一些秘決告訴她。
三弟婦認真記了,又問道:“我聽說姐姐織了錦畫,皇上都特別喜歡。又有人說千金也難買上一幅,可是什麼樣子的?”
雲娘便笑了,“什麼千金難買一幅?只是你們姐夫性子古怪,又不肯我多織,又不肯那錦流出去,所以只進過上那麼一兩次,而市面上卻沒有,大家見不到便胡亂傳而已。”
“那是姐夫疼姐姐,”三弟婦向來是心裡有數的,“先前姐姐進京時,我們還會替姐姐擔心,只恐那高門大戶里度日不易,姐姐又沒有兒女傍身。爹娘便時常帶了我們去廟裡給姐姐祈福,只盼著姐姐平安順遂,再不想姐夫待姐姐一直如此好,且現在又有了嵐兒和崑兒,大家接了信都著實高興呢。”
再不說當年她見姑姐二嫁,總以為有礙名聲,且也未必就能有好結果的話,這許多年過去了,她看得懂了,未必是結髮的夫妻便就能得好,只要兩人有緣,那才是真正比什麼都重要的。
“我跟著他走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會負我的,”雲娘從沒有不相信過玉瀚,眼下又笑,“只說這些做什麼,你不是想看錦畫嗎?這一次我帶了八幅家來,已經鑲成屏風,準備給爹娘擺在屋裡的,到了家中便從船下缷下來,到時候便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