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孟瑤越想越不敢想,但又有些不相信,以傻姑娘的容貌,招蜂惹蝶之事,仿佛與她不挨邊;但若說她是懷了賀濟禮的種……賀濟禮向來是不許她近身的,怎會突然轉了性子?不過,世事無絕對,也說不定是賀濟禮背地裡想要兒子,又不想重新納妾惹她生氣,所以才討了個便利……

  孟瑤突然想到,若真是賀濟禮讓傻姑娘懷了孕,她還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人是她挑的,名分是她定的,若她此時捻酸狎醋,不論賀濟禮也好,旁人也好,定會反問一句:難道你給夫君納妾,不是為了給賀家開枝散葉?

  二妮見孟瑤面色不虞,便猜想傻姑娘肚裡的孩子,多半是賀濟禮的,她作為賀濟禮這邊的親戚,還是有些高興的,遂勸慰孟瑤道:“大表嫂,雖說傻姑娘有了孕卻瞞著你,不太厚道,但她一個通房丫頭,就算生了兒子,也是管你叫娘,怕甚麼。”

  孟瑤斜瞥著她道:“當初你還是賀濟義娘子時,也是有個庶子的,怎沒見你有多高興?”

  二妮面色一黯,道:“這怎麼一樣,知茵是偷偷爬上的賀濟義的床,而傻姑娘是你親自挑的人,過了明路的。”

  孟瑤猛然醒悟,自己方才的話講得重了,說起來知茵做下那種事,也算是她這個做主子的管教不力,自己怎能把因為傻姑娘生的這股子氣,撒到毫不相干的二妮身上去。

  她連忙起身,朝二妮福了一福,鄭重向她道歉。

  二妮對此倒不以為意,只是看著孟瑤憂心忡忡,妾室有孕,主母卻不甚高興,家中只怕是要掀起一場風浪了。

  孟瑤最近幾日本就為子嗣之事憂心,此時又驚聞傻姑娘有孕,一時心煩意燥,向二妮道過歉後,竟就無話可說,直過了好一會兒,才壓抑著煩悶的心情問道:“幾個月了?”

  二妮答道:“比照我娘懷我兄弟的樣子,得有四五個月了。”

  孟瑤默然長嘆,問道:“你還留她在你那裡做事?”

  二妮嘴唇動了動,苦笑道:“我確是少個臂膀,不過她都顯懷了,我還怎麼留,且等她生完再說罷。”

  孟瑤卻道:“此事既然她不肯說,我何苦做惡人貼上去問。你還是照常留她做事,就當沒發現這回事罷。”

  “那怎麼能行?”二妮驚訝道,“難不成讓她把孩子生在我店裡?”

  “那是她的事。”孟瑤很想擠出個微笑或平靜的表情來,但嘴角還是不由自主地墜了下去。

  二妮很想說,你是正室,她是你家通房丫頭,現今懷了孕,你怎能不管,但她做了這樣久的老闆,添了不少察言觀色的本事,現瞧著孟瑤神色不對,就將話咽了回去,心道,反正傻姑娘肚子已經大了,不急這一日,等過些日子孟瑤消了氣再來提,也是一樣的;又或者,甚麼時候遇見賀濟禮,與他說道說道。

  “不管怎麼說,還是多謝你來知會我,不然我還蒙在鼓裡呢。”孟瑤真心誠意地謝二妮道。

  “嗐,這不是應該的麼,謝甚麼。”二妮站起身來,道,“那我這便走了,大表嫂要是甚麼時候改了主意,就去跟我說,我這幾日都在店裡呢。”

  孟瑤點了點頭,欲起身送她,卻是覺得渾身無力,只得讓知梅代為送了一送。

  孟瑤怔怔地望著桌上一隻粗瓷茶壺,灰白的壺身,夾雜著許多斑斑點點,一看就是次品中的次品,這是為了防止被賀濟義牽連,更為了防他出事後上門借錢,才特意從地攤上淘來的。她費力費神好幾個月,都是為了這個家,如今想來,卻是不值,不過以賀濟禮的思維邏輯,大概認為讓傻姑娘懷孕生子,更是為了這個家著想罷。

  不知不覺白日過去,夜幕降臨,知梅見孟瑤神色異常不同往日,不敢打擾,只默默與她點上了燈。孟瑤的目光,就從粗瓷茶壺移到了燈盞上,那是一盞銅製細腳油燈,雖不名貴,卻勝在精緻,細如髮絲般的雕花盤繞而上,鋪滿整個燈身。這是孟瑤的陪嫁之物,她耳邊依稀響著出嫁當日溫夫人的殷殷叮囑:“若是他對你不好,就回家來,娘養得活你。”

  真到了離去的時候了麼?孟瑤的淚珠子一滴一滴,沒有間歇地落到桌上,打濕了粗線織的桌布。妾,不是沒納過;妾會生兒子的事,不是沒想過;比這更難的事,也不是沒經歷過,但這回孟瑤卻覺得特別的累,特別的心灰意冷。想想這幾個月以來,為了二房的事處處提防,還要時時顧及賀濟禮的情緒,哪怕心裡有怨,有恨,有委屈,也不能在他面前抱怨賀老太太或賀濟義半句,她這般小意兒地做媳婦,過日子,換來的卻是家中的通房丫頭懷孕了,還是靠別人來告訴的?

  怪不得賀濟禮每每提起傻姑娘,都是抱怨她成日待在二妮店裡,不見人影子,原來是怪她在家的時間太少,不夠,不夠……孟瑤實在想不下去,一撐桌子站起身來,大聲吩咐道:“知梅,收拾東西,我要回娘家去。”

  第一百九十二章 各有各的煩惱

  知梅聞言唬了一跳,無事回娘家,乃是件大事,旁人大都會妄加猜測,以為該女子是為婆家所驅趕,更何況孟里已然回了任上,孟府一位主人都無,孟瑤這時候回去作甚麼?她慌忙掀開帘子進來,問道:“大少夫人,里少爺不在家哩,您真要回去?”

  孟瑤雙目垂淚,道:“難道娘家也容不得我麼?”

  這話有些沒頭沒腦,知梅斟酌著道:“大少夫人哪裡話,您未出閣時住的那幾間房,一直都留著沒動呢,就是預備著您回娘家時好住的。”

  孟瑤面上方有了些喜色,道:“還是娘家可靠,你趕緊去收拾東西,咱們即刻便回。”她捨不得留女兒獨自在家,又吩咐道:“把小囡囡和奶娘也帶上。”

  知梅心內猶豫,但嘴上並未反駁,應了一聲,轉身出去收拾包裹。她到底顧及著孟瑤的名聲,沒敢帶太多行李,只將衣裳略揀了幾件,小小扎了一隻包裹,讓人看起來只以為是孟瑤要去娘家吃一盞茶。

  因行李幾乎沒有,收拾起來就快,不一會兒知梅便進來稟道:“大少夫人,都收拾好了,轎子也備好了,您準備幾時動身?”

  孟瑤馬上站起來道:“即刻就走。”

  知梅便上前扶了她,走到垂花門前。這裡已停了兩乘小轎,前面一頂是孟瑤的,後面一頂則是奶娘抱了小囡囡坐。孟瑤此時心煩意燥,並未留意跟在轎後的小丫頭只拿了一隻小包裹。知梅上前打起轎簾,孟瑤上轎坐了,連連催促,讓轎子快些到孟府去。

  賀府在城東,孟府在城南,離得並不遠,轎子不一會兒便進了孟家巷,能望見孟府朱漆的廣亮大門和門楣上的金匾。孟瑤此時極為依戀娘家,迫不及待地掀開轎簾去看,卻驚訝地發現孟府門口有兩輛大車,看起來才剛停下不久,馬匹尚未卸下。

  知梅在外亦是瞧見,驚訝道:“孟府並無主人在,卻是誰來拜訪?”

  孟瑤在孟府前下轎,正疑惑,卻見一小廝自門房迎出,奔到她跟前躬身笑道:“大小姐,小人正要去賀府,您就來了。”

  孟瑤望著馬車道:“怎麼?”

  小廝笑道:“少爺回來了,讓小人去請大小姐過來說話呢,小人剛要出門,就見大小姐的轎子停在了門口。您同少爺顯見得是一母同胞的姐弟,心有靈犀。”

  “孟里回來了?”孟瑤掩不住地驚喜,卻又有幾分擔心,這非年非節,上回又才休沐過,突然回來,該不會是有事罷?她這一擔心,再不肯耽擱,復身上轎,命轎夫徑直把轎子抬到了垂花門前。

  兩名婆子接到消息,已在門前等候,一個上前為孟瑤掀轎簾,一個則抱過小囡囡,領著奶娘等人到別處歇息吃茶。

  孟瑤下得轎來,一面急匆匆地朝垂花門裡走,一面問那婆子:“少爺現在何處?”

  婆子回道:“少爺才到家,剛換過衣裳,現在書房呢。”

  以孟里的性子,若在書房老實待著,不是為了學業,就是心裡有事,孟瑤一聽,腳下更是加快了幾步。她下了抄手遊廊,穿過月亮門,繞過影壁,一路行至孟里書房門前,只見孟里穿著一件家常藍綢袍子,帶著同色頭巾,正撐著胳膊托著腮,低頭坐在書案前,不知在想些甚麼。

  孟瑤在門口停下,輕喚一聲:“孟里。”

  孟里聞聲抬頭,驚喜叫道:“大姐,剛讓人去請你,你就來了?”

  孟瑤笑道:“你那小廝最甜,方才還說咱們姐弟倆是心有靈犀呢。”

  孟里把她讓進書房,孟瑤在書案對面的梨花椅上坐了,孟里則重回書案後坐下,命人上茶。

  小丫頭端上茶點,朝二人福一福身,退了出去,書房中只剩了他姐弟兩個。

  孟瑤先開口問道:“你不在任上,怎地卻回來了?”

  孟里瞧出她眉間的憂色,忙道:“與公事無關,我是告了假回來的。”

  孟瑤稍稍放心,又問:“是家裡出了事?”

  孟里苦笑一聲,朝椅背子上一靠,道:“還不是為了我的親事,族長讓人傳信與我,說不同意這門親事,若我一意孤行,他是決計不會在婚書上簽字的。”

  男婚女嫁,文書上須得由尊長簽字,方能作數,此事本輪不到族長操心,但孟里情況特殊,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簽字的事由族長負責,合情合理。孟瑤沒想到族長竟拿了此事來要挾孟里,倒與當初孟兆均不許溫夫人改嫁一事如出一轍。想到這裡,孟瑤突然心頭一亮,唇角含笑道:“誰說婚書上必須得由族長簽字?”

  孟里一時沒能明白過來,道:“各位長老自然也能簽的,但他們同族長是一個意思,又怎會幫我。也怪我,當初太衝動,把他們都給得罪了。”

  孟瑤輕輕搖頭,笑道:“我們這一支,又不是沒有長輩了,小小婚事,何須族長出面?”

  孟里想了想,問道:“大姐,你是說大伯?”

  孟瑤一點頭。

  孟里苦笑:“大姐以為大伯會幫忙?只怕他恨著咱們,連面都不願意見呢。”

  孟瑤卻道:“他如今困在窮鄉僻壤,只恨挪不動窩,若能許以他好處,還怕他不幫忙?”

  孟裡面上有氣惱浮現,正色道:“大姐,我才剛涉足官場,可沒那樣大的權勢,能左右大伯的仕途。”

  孟瑤忽地想起,當初賀濟禮之所以能讓孟兆均倒霉,是動用了關係的,甚至還遙借了西京喬三老爺的威望,這種做法,於性格剛直的孟里來說,無異於是奇恥大辱。其實只要不傷天害理,動用一下關係又能如何,孟瑤很不以為然,但也知道,如果孟里不是這種性格,也就不會與魏姑娘一見如故,結下緣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