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女會員配男“pen-master”,男會員配女的。分給我的會員公24人,年齡小至14,大至53。主要事25到35歲的女性。就是說,幾乎所有的會員年齡都比我大。所以最初一個來月,搞得我狼狽不堪。大多數會員文章都比我強得多,且早已對寫信得心應手。而我,等於沒寫過一封像樣的信。我冒著冷汗把最初一個月應付下來。肯定有幾人要求換“Pen-master”——會員有這樣的權利,這在會章里也已載明——對此我已做好精神準備。
但一個月過去也沒有出現哪個會員對我的寫作能力表示不滿。非但如此,公司人還告訴我對我的評價相當之高。三個月後,甚至覺得會員們的寫作能力似乎由於我的“指導”而提高一步。不可思議。她們好像從內心把我作為教師來信賴。如此一想,我的講評信也遠比以前寫得揮灑自如了。
現在才明白,原來她們都很寂寞,她們(或者他們)只是想向誰寫點什麼。而她們卻連——當時我很難相信——收信對象也找不到的。她們不屬於個電台音樂點播節目主持人寫信那一類,所需求的是更有個性的東西,縱是“批改”、“講評”之類也未嘗不可。
我就這樣像單腿海狗似的在溫乎乎的信札閨閣中度過了自己年過20後的最初歲月。
會員們寫給我的信實在多種多樣。有百無聊賴的,有開朗歡快的,有傷感悲戚的。事情過去很久了,加之手頭遺憾地沒有保留她們的信(作為規則,信必須全部退還公司),具體已記不清楚。但我記得那裡邊的確鑲嵌著壅塞著以至折she出林林總總的人生畫幅,從極大的到極小的無所不有。她們傳達的那些信息,對於我,對於一個二十一二歲的大學生來說,是那樣奇妙那樣虛無縹緲。我覺得它們大多缺乏現實性,甚至毫無意義可言。但這並不僅僅因為我缺少人生經驗。今天我才想通,事物的現實性十有八九並非傳達之物,而是應該由人製作的。意義乃由此產生。但我當然不懂這個,她們也不懂。那些信上的所以事物所以在我眼裡顯得異常平庸呆板,我想這也是一個原因。
因故辭去那份課餘工的時候,我所指導的會員無不為之惋惜。在某種意義上我也感到遺憾——儘管坦率地說已經對此無休止地寫這種工作信已多少有些厭倦——畢竟我覺得再不會遇上這麼多人對我推心置腹的機會了。
※
就漢堡牛肉餅來說,我實際便得以吃了她(最初給我寫信的女性)做的漢堡牛肉餅。
她32歲,沒有小孩,丈夫在一家有名的——世上排名第五——貿易公司工作。我在最後一封信中寫明“遺憾的是本月底我將辭去這份工作”時,她要招待我一頓午餐。她寫道,就做極為理所當然的漢堡牛肉餅好了。雖然違反會章,我還是決心前去。沒有什麼能竭止22歲小伙子的好奇心。
她住的公寓在小田急鐵路沿線。房間乾淨利落,確實像沒有孩子的夫婦的居所。家具也好照明也好她的貿易也好,雖說都不高檔,但給人的感覺很舒服。我對她看上去比我想的遠為年輕,她對我比她想的年紀小得多都很吃驚。她以為我比她年齡大。“Pen-Society”不透露“Pen-master”的年齡。
但互相吃一驚後,初次見面的緊張便緩解下來。感覺上我們就像沒有趕上同一班列車的乘客,一起吃漢堡牛肉餅,喝咖啡。說起列車,從她房間所在的三樓窗口可以看到鐵路。那天天氣極好,周圍公寓陽台晾滿被褥和床單,時而傳來拍打被褥的砰砰聲。我至今也能記起那聲音。聲音很奇妙,沒有距離感。
漢堡牛肉餅味道無可挑剔。香辣恰到好處,焦得一聲脆響的底面掛滿肉汁。調味汁也正合適。老實說,即使不能說是生來第一次吃這般可口的漢堡牛肉餅,也是好久不曾吃到了。我這麼一說,她很高興。
喝罷咖啡,我們邊聽巴特-巴卡拉克的唱片邊講自己身世。不過,我沒有什麼身世好講,幾乎都是她講。她說學生時代想當作家來著。她說她是薩根迷,給我講了薩根。她說中意《喜歡勃拉姆斯》。我也不討厭薩根。起碼不認為他如世人說的那般俗氣。並沒有規定說任何人都必須寫亨利-米勒和熱勒筆下的那種小說。
“可我什麼也寫不出來。”她說。
“現在開始也不晚的。”我說。
“那我知道。自己什麼也寫不出來這點還是你告訴我的呢。”她笑了笑,“就是說,給你寫信的時間裡我完全明白了,明白自己沒那樣的才能。”
我一陣臉紅。如今幾乎不紅了,但22歲前後,我馬上就臉紅。
“不過,你所寫的有非常直率的地方。”
她沒說什麼,嘴角浮起淡淡的笑,的確笑得很淡。
“至少看你的信想吃漢堡牛肉餅來著。”
“肯定是因為當時你肚子餓了。”她緩緩地說。
或許那樣的。
電氣列車發著咔咔的乾澀聲從窗下駛過。
※
鍾打5點,我說該告辭了。“您先生回來前您得準備晚飯吧?”
“丈夫很晚很晚,”她依然支頤不動,“不到半夜是不會回來的。”
“真夠忙的。”
“是啊。”她停頓片刻,“信上我想也寫過來著,跟丈夫好多話都談不攏,心情溝通不了。和他說話,覺得就好像在用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說話似的,經常性的。”
我不知這樣應答。同這樣心情不能溝通的人一起生活本身在我是很難理解的。
“不過,也好。”她靜靜地說。聽起來真像是那樣也好。“謝謝你長期寫信給我,那讓我非常愉快。通過給你寫信,自己好像得到很大解脫。”
“我也很愉快的。”我說。但不諱地說,我已差不多記不起她用怎樣的語句寫了這樣的信。
她默默看了一會牆上的掛鍾,就像在檢點時間的流程。
“大學出來打算做什麼?”她問。
我說什麼都還沒定下,自己也不清楚做什麼好。
聽我這麼一說,她再次淡然一笑,“我想,你大概做寫文章那類事好些。你講評時來的信實在妙得很,給了我不知多少慰藉。真的,不是奉承。你或許是僅僅為完成工作定額寫的,不過那裡邊有顆心放了進去,我覺得。全都整理保存著呢,時不時拿出重複一遍。”
“謝謝。”我說,“還要謝謝您招待的漢堡牛肉餅。”
※
即使10年後的今天,每次坐小田急線電車從她公寓附近通過,我仍然想起她,想起一咬就發出脆響的漢堡牛肉餅。我眼望鐵路兩旁排列的公寓樓,猜想哪個是她的窗。我想起從她家窗口望見的那片風景,推測它位於哪一帶,卻完全推測不出。
她未必住在那裡。若仍住在那裡,恐怕她現在也在那窗口裡頭繼續一個人聽同一張巴特-巴卡拉克唱片,我覺得。
那時我該同她睏覺不成?
但一個月過去也沒有出現哪個會員對我的寫作能力表示不滿。非但如此,公司人還告訴我對我的評價相當之高。三個月後,甚至覺得會員們的寫作能力似乎由於我的“指導”而提高一步。不可思議。她們好像從內心把我作為教師來信賴。如此一想,我的講評信也遠比以前寫得揮灑自如了。
現在才明白,原來她們都很寂寞,她們(或者他們)只是想向誰寫點什麼。而她們卻連——當時我很難相信——收信對象也找不到的。她們不屬於個電台音樂點播節目主持人寫信那一類,所需求的是更有個性的東西,縱是“批改”、“講評”之類也未嘗不可。
我就這樣像單腿海狗似的在溫乎乎的信札閨閣中度過了自己年過20後的最初歲月。
會員們寫給我的信實在多種多樣。有百無聊賴的,有開朗歡快的,有傷感悲戚的。事情過去很久了,加之手頭遺憾地沒有保留她們的信(作為規則,信必須全部退還公司),具體已記不清楚。但我記得那裡邊的確鑲嵌著壅塞著以至折she出林林總總的人生畫幅,從極大的到極小的無所不有。她們傳達的那些信息,對於我,對於一個二十一二歲的大學生來說,是那樣奇妙那樣虛無縹緲。我覺得它們大多缺乏現實性,甚至毫無意義可言。但這並不僅僅因為我缺少人生經驗。今天我才想通,事物的現實性十有八九並非傳達之物,而是應該由人製作的。意義乃由此產生。但我當然不懂這個,她們也不懂。那些信上的所以事物所以在我眼裡顯得異常平庸呆板,我想這也是一個原因。
因故辭去那份課餘工的時候,我所指導的會員無不為之惋惜。在某種意義上我也感到遺憾——儘管坦率地說已經對此無休止地寫這種工作信已多少有些厭倦——畢竟我覺得再不會遇上這麼多人對我推心置腹的機會了。
※
就漢堡牛肉餅來說,我實際便得以吃了她(最初給我寫信的女性)做的漢堡牛肉餅。
她32歲,沒有小孩,丈夫在一家有名的——世上排名第五——貿易公司工作。我在最後一封信中寫明“遺憾的是本月底我將辭去這份工作”時,她要招待我一頓午餐。她寫道,就做極為理所當然的漢堡牛肉餅好了。雖然違反會章,我還是決心前去。沒有什麼能竭止22歲小伙子的好奇心。
她住的公寓在小田急鐵路沿線。房間乾淨利落,確實像沒有孩子的夫婦的居所。家具也好照明也好她的貿易也好,雖說都不高檔,但給人的感覺很舒服。我對她看上去比我想的遠為年輕,她對我比她想的年紀小得多都很吃驚。她以為我比她年齡大。“Pen-Society”不透露“Pen-master”的年齡。
但互相吃一驚後,初次見面的緊張便緩解下來。感覺上我們就像沒有趕上同一班列車的乘客,一起吃漢堡牛肉餅,喝咖啡。說起列車,從她房間所在的三樓窗口可以看到鐵路。那天天氣極好,周圍公寓陽台晾滿被褥和床單,時而傳來拍打被褥的砰砰聲。我至今也能記起那聲音。聲音很奇妙,沒有距離感。
漢堡牛肉餅味道無可挑剔。香辣恰到好處,焦得一聲脆響的底面掛滿肉汁。調味汁也正合適。老實說,即使不能說是生來第一次吃這般可口的漢堡牛肉餅,也是好久不曾吃到了。我這麼一說,她很高興。
喝罷咖啡,我們邊聽巴特-巴卡拉克的唱片邊講自己身世。不過,我沒有什麼身世好講,幾乎都是她講。她說學生時代想當作家來著。她說她是薩根迷,給我講了薩根。她說中意《喜歡勃拉姆斯》。我也不討厭薩根。起碼不認為他如世人說的那般俗氣。並沒有規定說任何人都必須寫亨利-米勒和熱勒筆下的那種小說。
“可我什麼也寫不出來。”她說。
“現在開始也不晚的。”我說。
“那我知道。自己什麼也寫不出來這點還是你告訴我的呢。”她笑了笑,“就是說,給你寫信的時間裡我完全明白了,明白自己沒那樣的才能。”
我一陣臉紅。如今幾乎不紅了,但22歲前後,我馬上就臉紅。
“不過,你所寫的有非常直率的地方。”
她沒說什麼,嘴角浮起淡淡的笑,的確笑得很淡。
“至少看你的信想吃漢堡牛肉餅來著。”
“肯定是因為當時你肚子餓了。”她緩緩地說。
或許那樣的。
電氣列車發著咔咔的乾澀聲從窗下駛過。
※
鍾打5點,我說該告辭了。“您先生回來前您得準備晚飯吧?”
“丈夫很晚很晚,”她依然支頤不動,“不到半夜是不會回來的。”
“真夠忙的。”
“是啊。”她停頓片刻,“信上我想也寫過來著,跟丈夫好多話都談不攏,心情溝通不了。和他說話,覺得就好像在用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說話似的,經常性的。”
我不知這樣應答。同這樣心情不能溝通的人一起生活本身在我是很難理解的。
“不過,也好。”她靜靜地說。聽起來真像是那樣也好。“謝謝你長期寫信給我,那讓我非常愉快。通過給你寫信,自己好像得到很大解脫。”
“我也很愉快的。”我說。但不諱地說,我已差不多記不起她用怎樣的語句寫了這樣的信。
她默默看了一會牆上的掛鍾,就像在檢點時間的流程。
“大學出來打算做什麼?”她問。
我說什麼都還沒定下,自己也不清楚做什麼好。
聽我這麼一說,她再次淡然一笑,“我想,你大概做寫文章那類事好些。你講評時來的信實在妙得很,給了我不知多少慰藉。真的,不是奉承。你或許是僅僅為完成工作定額寫的,不過那裡邊有顆心放了進去,我覺得。全都整理保存著呢,時不時拿出重複一遍。”
“謝謝。”我說,“還要謝謝您招待的漢堡牛肉餅。”
※
即使10年後的今天,每次坐小田急線電車從她公寓附近通過,我仍然想起她,想起一咬就發出脆響的漢堡牛肉餅。我眼望鐵路兩旁排列的公寓樓,猜想哪個是她的窗。我想起從她家窗口望見的那片風景,推測它位於哪一帶,卻完全推測不出。
她未必住在那裡。若仍住在那裡,恐怕她現在也在那窗口裡頭繼續一個人聽同一張巴特-巴卡拉克唱片,我覺得。
那時我該同她睏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