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朱懷鏡低聲說:“正東,你還是不要問吧。”
“好,我不問吧。唉,北京這地方,山高水深,龍潭虎穴啊!”尹正東搖頭感嘆。
朱懷鏡不再吱聲,只望著尹正東。尹正東慢慢就手足無措了,窘得像發慌。
吃過晚飯,天馬上就黑下來了。吳弘駕了車,帶著朱懷鏡和舒天,盡走小胡同,七拐八彎,轉了好一陣子,到了李老家門前。早有吳弘手下安排的民工候在那裡了。朱懷鏡直說轉糊塗了,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心想哪怕尹正東和小馬跟了來,也是雲裡霧裡。
保姆小李開了門,吳弘忙叫民工將石雕抬了進去。又叫手下馬上將因車開回黑天鵝。原來吳弘那輛奔馳早已停在這裡了。
董姨出來了,招呼客人進屋。“請坐吧,老頭子在洗澡哩。他呀,喜歡泡,洗個澡總得個把小時。”董姨吩咐小李,“快倒茶啊。”
朱懷鏡接過茶,客氣道:“董姨身體很好啊。”
董姨搖頭道:“好什麼呀,關在家裡還行,不敢出門。今年冬天格外冷。”
吳弘說:“李老的身體也很好。”
“他還行,就這天氣,還每天早晨穿著運動服打太極拳。我真怕他著了涼,叫他多穿些。他嫌我羅噴。”董姨笑道。
屋裡暖氣太大了,朱懷鏡坐下幾分鐘就想松衣。又怕麻煩,只好忍著。背膛就開始冒汗。朱懷鏡特意留意了壁上“危行言孫”那幅字,仍掛在原處。有的字畫像是挪了位置,又增添了些新的。李老是否知道“危行言孫”的潛台詞?說話間,李老圍著睡衣出來了,笑道:“只要我不在場,你就說我壞話。懷鏡來了?”
朱懷鏡忙迎了上去,握手問好。“是來開會,還是來辦事?”李老問道。
吳弘搶著答道:“懷鏡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一塊明代石雕,很有藝術價值。想著您老喜歡,就買了下來,專程給您老送來了。”
李老眼睛一亮,笑了起來,說:“懷鏡啊,我這就要批評你了。專門為塊石頭跑趟北京,不值得啊。”
朱懷鏡說:“哪裡,只要李老高興,我跑一趟算什麼呢?只是怕自己看走了眼,撿塊頑石當寶玉。”
李老站了起來。說,“我們看看去。”
董姨忙說:“外面冷、加件衣吧。”
小李便取了件大衣,披在李老身上。到了天井,立即就像掉進冰窟隆。石雕暫時放在大門裡面的牆腳下,還沒來得及上架。李老叫小李開了路燈,然後蹲了下去。老人家反覆撫摸著“大明正德十年孟春”的題款,不停地點頭。
“很好,很好,是件寶貝。我晚上眼睛看不太清,憑手的感覺,的確很有藝術價值。懷鏡,你有眼力啊。”李老站了起來,拍拍朱懷鏡的肩膀。
吳弘說:“若是件寶貝,我再叫人來上架吧。”
李老笑道:“不忙不忙。我們進去說話吧。”
進屋坐下,李老脫了大衣,又叫朱懷鏡把外衣脫了。吳弘和舒無也將外衣脫了。大家都穿著毛衣,感覺親熱多了,就像自家人。先是東拉西扯的,後來李老一句話,就扯到正題了。他說:“荊都和梅次的情況,我多少聽說一些。懷鏡,你也不容易啊。”
朱懷鏡琢磨李老有些向著他了,就含糊道:“有些情況,一言難盡啊。李老,我是想擔好這副擔子,這樣才對得起您老的關心。可有些事情,讓我太難辦了。所以,還望李老關鍵時候說句話。荊都的事情,您是說得起話的。”
李老搖頭說:“懷鏡啊,我退下來了,就不管事了。有時候,以一個老黨員的身份,提點兒建議,他們聽就聽,不聽我也沒辦法。”
朱懷鏡忙說:“哪有不聽的?您老德高望重,在荊都任過職的那麼多領導,沒誰的影響力像您這麼深遠。”
“那我就是老不上路了。”李老慡朗而笑,又問道,“到底是個什麼事?”
李老問得含蓄,朱懷鏡卻得清楚地回答。他略加思忖,便將高速公路招標的事一五一十說了,只講王小莽如何如何,隻字不提王莽之有什麼不是。最後說道:“莽之同志很關心我,我也很敬重他。我知道這最終都是因為您老關心。但是,莽之同志的公子王小莽,我就拿著不好辦。他膽子太大了,遲早要出事的。”
李老站了起來,很氣憤的樣子,在屋子裡來回走了會兒,說:“我們很多領導幹部,最後出問題都會出在子女和家屬上。要警惕啊!”
董姨忙說:“老頭子,你別激動。你退下來了,氣也沒用。”
李老站在屋子中央,一動不動。突然指著朱懷鏡,樣子像是罵人,說:“懷鏡,你做得對。你放心,我什麼時候都會替你說話。”
朱懷鏡也站了起來,拱手道:“感謝李老關心。有您老關心,我就沒什麼顧慮了。”
吳弘見李老仍是激動,便想岔開話題,說:“李老,最近有什麼新的寶貝?讓我開開眼吧。”
李老就像破涕為笑的孩子,情緒馬上好起來了,說:“沒什麼稀罕東西。前幾天弄到一副清代皇妃用過的裹腳布,真絲的,繡工很好。我約了幾位朋友一起看了,是真東西。”
李老就叫董姨去取裹腳布。董姨起了身,嘴上卻玩笑道:“有什麼好看的?王媽媽的裹腳布,又長又臭。”
李老笑道:“要是真能聞到臭味,就更稀罕了。”
董姨將兩條長長的裹腳布鋪在大書桌上,開了檯燈。李老說聲請,左手便往書桌方向攤開。朱懷鏡想讓李老走前面,也說聲請。場面客氣得就像上桌就餐。
王躍文《梅次故事》
第四十四章
朱懷鏡的北京之行神不知鬼不覺。尹正東因為參與了這次准地下工作,總說不出的興奮。他跟在朱懷鏡後面走了一趟,本來什麼也沒見著,感覺就像見了大世面。朱懷鏡水有多深,山有多高,他摸不著頭腦。尹正東本是個嘴巴靠不住的人,可是這次神秘之旅,他不會向外吐出半個字。他相信自己上層秘密知道得越多,就越有臉面。秘密說出來了,就不是秘密了,似乎臉面就會縮水。其實他什麼也不知道,只是在小馬看來,他是掌握所有內情的。小馬並不知道那塊石頭有什麼稀罕,值得專門送到北京去。偏偏越是這樣,就越有幾分高深。小馬看尹正東,又多了幾分崇敬;好比尹正東對朱懷鏡,幾乎是敬而畏之了。
從北京回來不久,朱懷鏡去荊都開了個會。會議規模不大,只是各市和地區的書記參加。王莽之身著白色西裝,皮鞋也是白色的。頭髮本來早就白了,卻鍋了油,黑得發亮。六十多歲的人了,依然紅光滿面,目光炯炯。他進了會議室,微笑著叫道同志們好,就同大家—一握手。他握著部下的手,都會寒暄幾句,有時還會拍拍人家的肩膀。他走到朱懷鏡面前,只伸手輕輕一帶,敷衍過去了。也沒有說一句話。王莽之的臉是做給所有人看的,仍是滿面春風。手卻是軟綿綿的,只有朱懷鏡一個人才感覺得到。
“好,我不問吧。唉,北京這地方,山高水深,龍潭虎穴啊!”尹正東搖頭感嘆。
朱懷鏡不再吱聲,只望著尹正東。尹正東慢慢就手足無措了,窘得像發慌。
吃過晚飯,天馬上就黑下來了。吳弘駕了車,帶著朱懷鏡和舒天,盡走小胡同,七拐八彎,轉了好一陣子,到了李老家門前。早有吳弘手下安排的民工候在那裡了。朱懷鏡直說轉糊塗了,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心想哪怕尹正東和小馬跟了來,也是雲裡霧裡。
保姆小李開了門,吳弘忙叫民工將石雕抬了進去。又叫手下馬上將因車開回黑天鵝。原來吳弘那輛奔馳早已停在這裡了。
董姨出來了,招呼客人進屋。“請坐吧,老頭子在洗澡哩。他呀,喜歡泡,洗個澡總得個把小時。”董姨吩咐小李,“快倒茶啊。”
朱懷鏡接過茶,客氣道:“董姨身體很好啊。”
董姨搖頭道:“好什麼呀,關在家裡還行,不敢出門。今年冬天格外冷。”
吳弘說:“李老的身體也很好。”
“他還行,就這天氣,還每天早晨穿著運動服打太極拳。我真怕他著了涼,叫他多穿些。他嫌我羅噴。”董姨笑道。
屋裡暖氣太大了,朱懷鏡坐下幾分鐘就想松衣。又怕麻煩,只好忍著。背膛就開始冒汗。朱懷鏡特意留意了壁上“危行言孫”那幅字,仍掛在原處。有的字畫像是挪了位置,又增添了些新的。李老是否知道“危行言孫”的潛台詞?說話間,李老圍著睡衣出來了,笑道:“只要我不在場,你就說我壞話。懷鏡來了?”
朱懷鏡忙迎了上去,握手問好。“是來開會,還是來辦事?”李老問道。
吳弘搶著答道:“懷鏡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一塊明代石雕,很有藝術價值。想著您老喜歡,就買了下來,專程給您老送來了。”
李老眼睛一亮,笑了起來,說:“懷鏡啊,我這就要批評你了。專門為塊石頭跑趟北京,不值得啊。”
朱懷鏡說:“哪裡,只要李老高興,我跑一趟算什麼呢?只是怕自己看走了眼,撿塊頑石當寶玉。”
李老站了起來。說,“我們看看去。”
董姨忙說:“外面冷、加件衣吧。”
小李便取了件大衣,披在李老身上。到了天井,立即就像掉進冰窟隆。石雕暫時放在大門裡面的牆腳下,還沒來得及上架。李老叫小李開了路燈,然後蹲了下去。老人家反覆撫摸著“大明正德十年孟春”的題款,不停地點頭。
“很好,很好,是件寶貝。我晚上眼睛看不太清,憑手的感覺,的確很有藝術價值。懷鏡,你有眼力啊。”李老站了起來,拍拍朱懷鏡的肩膀。
吳弘說:“若是件寶貝,我再叫人來上架吧。”
李老笑道:“不忙不忙。我們進去說話吧。”
進屋坐下,李老脫了大衣,又叫朱懷鏡把外衣脫了。吳弘和舒無也將外衣脫了。大家都穿著毛衣,感覺親熱多了,就像自家人。先是東拉西扯的,後來李老一句話,就扯到正題了。他說:“荊都和梅次的情況,我多少聽說一些。懷鏡,你也不容易啊。”
朱懷鏡琢磨李老有些向著他了,就含糊道:“有些情況,一言難盡啊。李老,我是想擔好這副擔子,這樣才對得起您老的關心。可有些事情,讓我太難辦了。所以,還望李老關鍵時候說句話。荊都的事情,您是說得起話的。”
李老搖頭說:“懷鏡啊,我退下來了,就不管事了。有時候,以一個老黨員的身份,提點兒建議,他們聽就聽,不聽我也沒辦法。”
朱懷鏡忙說:“哪有不聽的?您老德高望重,在荊都任過職的那麼多領導,沒誰的影響力像您這麼深遠。”
“那我就是老不上路了。”李老慡朗而笑,又問道,“到底是個什麼事?”
李老問得含蓄,朱懷鏡卻得清楚地回答。他略加思忖,便將高速公路招標的事一五一十說了,只講王小莽如何如何,隻字不提王莽之有什麼不是。最後說道:“莽之同志很關心我,我也很敬重他。我知道這最終都是因為您老關心。但是,莽之同志的公子王小莽,我就拿著不好辦。他膽子太大了,遲早要出事的。”
李老站了起來,很氣憤的樣子,在屋子裡來回走了會兒,說:“我們很多領導幹部,最後出問題都會出在子女和家屬上。要警惕啊!”
董姨忙說:“老頭子,你別激動。你退下來了,氣也沒用。”
李老站在屋子中央,一動不動。突然指著朱懷鏡,樣子像是罵人,說:“懷鏡,你做得對。你放心,我什麼時候都會替你說話。”
朱懷鏡也站了起來,拱手道:“感謝李老關心。有您老關心,我就沒什麼顧慮了。”
吳弘見李老仍是激動,便想岔開話題,說:“李老,最近有什麼新的寶貝?讓我開開眼吧。”
李老就像破涕為笑的孩子,情緒馬上好起來了,說:“沒什麼稀罕東西。前幾天弄到一副清代皇妃用過的裹腳布,真絲的,繡工很好。我約了幾位朋友一起看了,是真東西。”
李老就叫董姨去取裹腳布。董姨起了身,嘴上卻玩笑道:“有什麼好看的?王媽媽的裹腳布,又長又臭。”
李老笑道:“要是真能聞到臭味,就更稀罕了。”
董姨將兩條長長的裹腳布鋪在大書桌上,開了檯燈。李老說聲請,左手便往書桌方向攤開。朱懷鏡想讓李老走前面,也說聲請。場面客氣得就像上桌就餐。
王躍文《梅次故事》
第四十四章
朱懷鏡的北京之行神不知鬼不覺。尹正東因為參與了這次准地下工作,總說不出的興奮。他跟在朱懷鏡後面走了一趟,本來什麼也沒見著,感覺就像見了大世面。朱懷鏡水有多深,山有多高,他摸不著頭腦。尹正東本是個嘴巴靠不住的人,可是這次神秘之旅,他不會向外吐出半個字。他相信自己上層秘密知道得越多,就越有臉面。秘密說出來了,就不是秘密了,似乎臉面就會縮水。其實他什麼也不知道,只是在小馬看來,他是掌握所有內情的。小馬並不知道那塊石頭有什麼稀罕,值得專門送到北京去。偏偏越是這樣,就越有幾分高深。小馬看尹正東,又多了幾分崇敬;好比尹正東對朱懷鏡,幾乎是敬而畏之了。
從北京回來不久,朱懷鏡去荊都開了個會。會議規模不大,只是各市和地區的書記參加。王莽之身著白色西裝,皮鞋也是白色的。頭髮本來早就白了,卻鍋了油,黑得發亮。六十多歲的人了,依然紅光滿面,目光炯炯。他進了會議室,微笑著叫道同志們好,就同大家—一握手。他握著部下的手,都會寒暄幾句,有時還會拍拍人家的肩膀。他走到朱懷鏡面前,只伸手輕輕一帶,敷衍過去了。也沒有說一句話。王莽之的臉是做給所有人看的,仍是滿面春風。手卻是軟綿綿的,只有朱懷鏡一個人才感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