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沅、季弟左右:
帳棚即日趕辦,大約五月可解六營,六月再解六營,使新勇略得卻暑也。小抬槍之藥,與大炮之藥,此間並無分別,亦未製造兩種藥。以後定每月解藥三萬斤至弟處,當不致更有缺乏。
王可升十四日回省,其老營十六可到,到即派往蕪湖,免致南岸中段空虛。
雪琴與沅弟嫌隙已深,難遽期其水辱。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處,亦有未當處。弟謂雪聲色俱厲。凡目能見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睫,聲音笑貌之拒人,每苦於不自見,苦於不自知。雪之厲,雪不自知;沅之聲色,恐亦未始不厲,特不自知耳。曾記咸豐七年冬,余咎駱、文、耆待我之薄,溫甫則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又記十一年春,樹堂深咎張伴山簡傲不敬,余則調樹堂面色亦拒人於千里之外。觀此二者,則沅弟面色之後,得毋似余與樹堂之不自覺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際,余忝竊將相,沅所統近二萬人,季所統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幾家?沅弟半年以來,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幾人?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管子云:斗斟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慨之。余謂天之慨無形,仍假手於人以概之。霍氏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諸葛格盈滿,孫峻慨之,吳主概之。待他人之來概而後悔之,則已晚矣。吾家方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慨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且。吾近將清字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沅弟昔年於銀錢取與之際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非薄,其根實在於此。去冬之買犁頭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謂然。以後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銀回家,不多贈親族,此廉字工夫也。謙之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於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僕從屬員。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並未稟明徑招三千人,此在他統領所斷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順手。而弟等每次來信,索取帳棚子藥等件,常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
在兄處書函如此,則與別處書函更可知已。沅弟之僕從隨員頗有氣焰,面色言語與人酬接時吾未及見,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對渠之詞氣,至今飲撼。以後宜於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謙字工夫也。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勤王事之處無多,更竭誠以圖之,此勞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貽之福自我一人享盡,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亦願兩賢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湖州於初三日失守,可憫可敬。·
致諸弟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安慶
·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人與妻子享受則當謙退。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間舍內閣厚實,二者皆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
沅弟、季弟左右:
沅於人概天慨之說不甚後意,而言及勢利之天下、強凌弱之天下,此豈自今日始哉?蓋從古已然矣。
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主自強做出。即為聖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御之意。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且;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起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李享受則當謙退。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間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體驗者也。·
致諸弟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慶慶
·善將兵者,日日申誡將領。戰陣小挫,則責之戒之,甚或殺之,不善將兵者,不責本營,而妒他軍。余對兩弟黎股不休,亦猶對將領之責戒也。
·來人指摘,弟當三思。弟位實不卑,名亦不小,而猶培墳墓以永富貴,謀田廬以販子孫,豈非過計哉?
沅、季兩弟左右:
專差至,接兩弟書。沅於廿五早大戰之後,尚能寫廿二頁之多,可謂強矯矣。
所言僅能切中事理。
凡善將兵者,日日申誡將領,訓練士卒。遇有戰陣小挫,則於其將領責之戒之,甚者或殺之,或且泣且教,終日絮聒不休,正所以愛其部曲,保其本營之門面聲名也。不善將兵者,不責本營之將弁,而妒他軍之勝己,不求部下之自強,而但恭維上司,應酬朋輩,以要求名譽,則計更左矣。余對兩弟絮聒不休,亦猶對將領且責且戒,且泣且教也。
良田美宅,來人指摘,弟當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實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實不小。而猶沾沾培墳墓以永富貴,謀田廬以貽子孫,豈非過計哉?
廿五日又獲大勝,以後應可站穩腳跟。然計賊之技倆,必再來前後猛撲一次,尚宜穩慎待之。·
致諸弟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安慶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余在外日久,間事日多,每勸人以不服藥為上策。
·季弟信藥大過,自信亦太深;故余所慮不在病,而在於服藥,茲諄諄以不服藥為戒。
沅、季弟左右:
季弟病似瘧疾,近已全愈否?否不以季病之易發為慮,而以季好輕下藥為慮。
吾在外日久,閱事日多,每勸人以不眠藥為上策。吳彤雲近病極重,水米不進已十四日矣,十六夜四更已將後事料理,手函托我。餘一概應允,而始終勸其不服藥。
自初十日起,至今不服藥十一天,昨夜竟大有轉機,瘧疾減去十之四,呃逆各症減去十之七八,大約保無他變。希庵五月之季病勢極重,余緘告之雲,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並言作梅醫道不可待。希乃斷藥月餘,近日病已全愈,咳嗽亦止。是二人者,皆不服藥之明效大驗。季弟信藥太過,自信亦太深,故余所慮不在於病,而在於服藥,茲諄諄以不服藥為戒,望季曲從之,沅力勸之,至要至囑。
季弟信中所商六條,皆可允行。回家之期,不如待金陵克後乃去,庶幾一勞永逸。如營中難耐久勞,或來安慶閒散十日八日,待火輪船之便,復還金陵本營,亦無不可。若能耐勞耐煩,則在營久熬更好,與弟之名曰貞、號曰恆者,尤相符合。
其餘各條皆辦得到,弟可放心。·
致沅弟 同治元年九月廿四日安慶
·吾兄弟既普拚命報國,無論如何勞苦,如何有功,約定始終不提一字,不夸一句,知不知一聽之人,順不顧一聽之天而已。
·弟初以孤軍進雨花台,於審力工夫微欠;自敵到後一意苦守,好處又全在審力二字,望將此二字直做到底。
帳棚即日趕辦,大約五月可解六營,六月再解六營,使新勇略得卻暑也。小抬槍之藥,與大炮之藥,此間並無分別,亦未製造兩種藥。以後定每月解藥三萬斤至弟處,當不致更有缺乏。
王可升十四日回省,其老營十六可到,到即派往蕪湖,免致南岸中段空虛。
雪琴與沅弟嫌隙已深,難遽期其水辱。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處,亦有未當處。弟謂雪聲色俱厲。凡目能見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睫,聲音笑貌之拒人,每苦於不自見,苦於不自知。雪之厲,雪不自知;沅之聲色,恐亦未始不厲,特不自知耳。曾記咸豐七年冬,余咎駱、文、耆待我之薄,溫甫則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又記十一年春,樹堂深咎張伴山簡傲不敬,余則調樹堂面色亦拒人於千里之外。觀此二者,則沅弟面色之後,得毋似余與樹堂之不自覺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際,余忝竊將相,沅所統近二萬人,季所統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幾家?沅弟半年以來,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幾人?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管子云:斗斟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慨之。余謂天之慨無形,仍假手於人以概之。霍氏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諸葛格盈滿,孫峻慨之,吳主概之。待他人之來概而後悔之,則已晚矣。吾家方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慨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且。吾近將清字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沅弟昔年於銀錢取與之際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非薄,其根實在於此。去冬之買犁頭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謂然。以後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銀回家,不多贈親族,此廉字工夫也。謙之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於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僕從屬員。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並未稟明徑招三千人,此在他統領所斷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順手。而弟等每次來信,索取帳棚子藥等件,常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
在兄處書函如此,則與別處書函更可知已。沅弟之僕從隨員頗有氣焰,面色言語與人酬接時吾未及見,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對渠之詞氣,至今飲撼。以後宜於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謙字工夫也。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勤王事之處無多,更竭誠以圖之,此勞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貽之福自我一人享盡,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亦願兩賢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湖州於初三日失守,可憫可敬。·
致諸弟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安慶
·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人與妻子享受則當謙退。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間舍內閣厚實,二者皆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
沅弟、季弟左右:
沅於人概天慨之說不甚後意,而言及勢利之天下、強凌弱之天下,此豈自今日始哉?蓋從古已然矣。
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主自強做出。即為聖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御之意。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且;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起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李享受則當謙退。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間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體驗者也。·
致諸弟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慶慶
·善將兵者,日日申誡將領。戰陣小挫,則責之戒之,甚或殺之,不善將兵者,不責本營,而妒他軍。余對兩弟黎股不休,亦猶對將領之責戒也。
·來人指摘,弟當三思。弟位實不卑,名亦不小,而猶培墳墓以永富貴,謀田廬以販子孫,豈非過計哉?
沅、季兩弟左右:
專差至,接兩弟書。沅於廿五早大戰之後,尚能寫廿二頁之多,可謂強矯矣。
所言僅能切中事理。
凡善將兵者,日日申誡將領,訓練士卒。遇有戰陣小挫,則於其將領責之戒之,甚者或殺之,或且泣且教,終日絮聒不休,正所以愛其部曲,保其本營之門面聲名也。不善將兵者,不責本營之將弁,而妒他軍之勝己,不求部下之自強,而但恭維上司,應酬朋輩,以要求名譽,則計更左矣。余對兩弟絮聒不休,亦猶對將領且責且戒,且泣且教也。
良田美宅,來人指摘,弟當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實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實不小。而猶沾沾培墳墓以永富貴,謀田廬以貽子孫,豈非過計哉?
廿五日又獲大勝,以後應可站穩腳跟。然計賊之技倆,必再來前後猛撲一次,尚宜穩慎待之。·
致諸弟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安慶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余在外日久,間事日多,每勸人以不服藥為上策。
·季弟信藥大過,自信亦太深;故余所慮不在病,而在於服藥,茲諄諄以不服藥為戒。
沅、季弟左右:
季弟病似瘧疾,近已全愈否?否不以季病之易發為慮,而以季好輕下藥為慮。
吾在外日久,閱事日多,每勸人以不眠藥為上策。吳彤雲近病極重,水米不進已十四日矣,十六夜四更已將後事料理,手函托我。餘一概應允,而始終勸其不服藥。
自初十日起,至今不服藥十一天,昨夜竟大有轉機,瘧疾減去十之四,呃逆各症減去十之七八,大約保無他變。希庵五月之季病勢極重,余緘告之雲,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並言作梅醫道不可待。希乃斷藥月餘,近日病已全愈,咳嗽亦止。是二人者,皆不服藥之明效大驗。季弟信藥太過,自信亦太深,故余所慮不在於病,而在於服藥,茲諄諄以不服藥為戒,望季曲從之,沅力勸之,至要至囑。
季弟信中所商六條,皆可允行。回家之期,不如待金陵克後乃去,庶幾一勞永逸。如營中難耐久勞,或來安慶閒散十日八日,待火輪船之便,復還金陵本營,亦無不可。若能耐勞耐煩,則在營久熬更好,與弟之名曰貞、號曰恆者,尤相符合。
其餘各條皆辦得到,弟可放心。·
致沅弟 同治元年九月廿四日安慶
·吾兄弟既普拚命報國,無論如何勞苦,如何有功,約定始終不提一字,不夸一句,知不知一聽之人,順不顧一聽之天而已。
·弟初以孤軍進雨花台,於審力工夫微欠;自敵到後一意苦守,好處又全在審力二字,望將此二字直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