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致四弟 咸豐十年十二月廿四日祁門
·星岡公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我兄弟亦宜略法此意。天下情地信增之人,曾見有一家不敗者乎?
·我家大小老幼,幾乎無人不藥,無藥不貴。補藥吃出毛病,又服原藥;展轉差誤,不至大病大弱不止。勸弟少停藥物,專用飲食調養。
澄侯四弟左右:
弟病日就痊癒,至慰至幸。惟弟服藥過多,又堅囑澤兒請醫守治,余頗不以為然。吾祖星岡公在時,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此三者,弟必能一一記憶。今我輩兄弟亦宜略法此意,以紹家風。今年“白玉堂”做道場一次,“大夫第”做道場二次,此外禱祀之事,聞亦常有,是不信僧巫一節,已失家風矣。買地至數千金之多,是不信地仙一節,又與家風相背。至醫藥,則合家大小老幼,見於無人不藥,無藥不貴。送至補藥吃出毛病,則又服涼藥以攻伐之;陽藥吃出毛病,則又服陰藥以清潤之;展轉差誤,不至大病大弱不止。弟今年春間多服補劑,夏末多眼涼劑,冬間又多眼清潤之劑。余意欲勸弟少停藥物,專用飲食調養。澤兒雖體弱,而保養之法,亦惟在慎飲食節嗜欲,斷不在多眼藥也。地私、僧巫二者,弟向來不甚深信,近日亦不免為習俗所移,以後尚祈卓識堅定,略存祖父家風為要。天下信地、倍僧之人,曾見有一家不敗者乎?·
致四弟 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祁門
·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賢弟欲戒子侄之驕,先須將自己好議人短、好發人覆之習氣痛改。
·欲去驕氣。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請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澄侯四弟左右:
臘底由九弟處寄到弟信並紀澤十一月十五七日等語,具悉一切。
弟子世事閱歷漸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種驕氣。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無論所指未必果當,即使一一切當,已為天道所不許。吾家子弟滿腔驕傲之氣,開口便道人短長,笑人鄙陋,均非好氣象。
賢弟欲戒子侄之驕,先須將自己好議人短、好發人覆之習氣痛改一番,然後令後輩事事警改。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請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弟若能謹守星岡公之八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醫藥,不信地仙),又謹記愚兄之去驕去惰,則家中子弟日趨於恭謹而不自覺矣。
此間軍事如常。左、鮑二軍在鄱陽、建德交界之區尚未開仗,賊數太多,未知能否得手。祁門、容縣、漁亭等處尚屬平安。余身體無恙,惟齒痛耳。·致四弟 咸豐十一年五月十四日香口
·鄉間種菜全無講究,故令人在省中菜園僱工,歐學些種菜好樣也o
·省城之人雖多睡早覺者,然亦視乎東家以為轉移。
·此極小之事,弟可不必打破。向使余在外娶妾起屋,弟必進京至提督府告狀矣。
澄弟左右:
接兩次家書,具悉五宅平安,並弟將有做一屆公公之喜,欣患無已。
省城在一種菜之工,此極小之事,弟便說出許多道理來,砌一個大攔頭壩。向使余在外寄數萬金銀,娶幾個美妾,起幾棟大屋,弟必進京至提督府告狀矣。
省城之人雖多睡早覺者,然亦視乎東家以為轉移。余身邊所用之人,位省者居其十之七。往年余以卯正起,身邊人亦卯正起;近年余以卯初或寅正起,身邊人亦卯初寅正起。鄉間種菜全無講究。比之省中好菜園,何止霄壤!余欲學些好樣,添些好種,故令紀澤托在省僱工,弟可不必打破耳。
此間軍事平安。黟縣於初三日失守,初五克夏。赤崗齡四賊壘為鮑、成兩軍攻破,誅斬淨盡,生擒逆首。安慶之克,似已有望。惟湖北興國、崇、通失守,湖南不免震動。
余遍身瘡癬,奇癢異常,略似丙午年在京,慘無所苦。·致季弟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安慶
·吾兄弟三人在外,沅一人歸尚不著跡。兩人歸,則嫌太多,弟以待沅來再歸為是。若從同續計,盡可任行歸去;除此一事而外,仍以不歸為妥耳。
·余自八年起,每日用油紙摹帖,不甚間斷,近日常常長進。弟亦可用油紙試事,稍久剛手脫不甚粘滯矣。
季弟左右:
接十二日信,具悉一切。寫字一紙,有秀勁之氣,若常寫不間斷,必有猛進之時。余自八年起,每日用油紙摹帖,不甚間斷,近日常常長進,弟亦可用油紙試摹也。·[又十一月十四日書云:]
吾兄弟三人在外,一人歸尚不著跡,兩人歸則嫌太多。吾心中恐弟速歸,故以希帥之批待沅來為是。
油紙摹帖,初為之,則寫次行而首行未乾,揩摩墨跡,狼藉滿紙,迨摹習稍久,則手腕不甚粘滯,紙上墨跡自少矣。弟習油紙,即以此自試效驗可也。·[又十一月十七日書云:]
接十五夜信,具悉一切。弟之歸家,若從一身人倫之道上起見,則兄久以為慮,弟盡可逕行歸去,不必問希帥之准與不准,余必專緘與希帥說明。若弟能早得同續,則舉家相慶,而考地亦含笑於九京。除此一事而外,弟仍以不歸為妥耳。·致諸弟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安慶
·余在外多年,推待家庭甚薄,亦自有一番苦心。兩弟待我過厚,寸衷難安。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尤恐彼此贈送豐厚,彼此皆趨奢靡也。
·八君子輔政,槍法不亂,卜中興有日。余忝竊高位,沅弟亦將膺府重寄,遐邇觀瞻,深以為懼。
澄、沅弟左右:
廿七日接家信:澄弟一件、紀澤一件、沅弟在武昌所發一件,初一日接沅弟岳州發信。具悉一切。澄弟以狐裘袍褂為我賀生日,道理似乎太多達。余在外多年,惟待家庭甚薄,亦自有一番苦心。近日兩弟待我過厚,寸衷尤覺難安。沅弟臨別時,余再三叮囑此層,亦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且恐彼此贈送豐厚,彼此皆趨奢靡,想弟已喻此意矣。
沅弟信中決氣機之已轉,世運之將享,余意亦覺如此。蓋觀七月十七以後,八君子輔政,槍法尚不甚錯,為從古之所難,卜中興之有日。特余忝竊高位,又竊虛名,遐邇觀瞻,深以為懼。沅弟不特不能幅巾歸農,且恐將膺封疆重寄,不可不早為之計。學識宜廣,操行宜嚴,至囑至囑!
余為遍身癬癢所苦,不能再有過境,深以為愧。澤兒要算學諸書,余於近日派潘文質送南五母舅回籍,即帶書至家。順問近好。·致諸弟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安慶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
·沅弟於銀錢取與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其報實在於此。
·弟等來信,常多譏諷不平,見處如此,別處可知。沅謂雪琴聲色俱厲,余謂沅之聲色亦未嘗不厲,特不自知耳。
·星岡公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我兄弟亦宜略法此意。天下情地信增之人,曾見有一家不敗者乎?
·我家大小老幼,幾乎無人不藥,無藥不貴。補藥吃出毛病,又服原藥;展轉差誤,不至大病大弱不止。勸弟少停藥物,專用飲食調養。
澄侯四弟左右:
弟病日就痊癒,至慰至幸。惟弟服藥過多,又堅囑澤兒請醫守治,余頗不以為然。吾祖星岡公在時,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此三者,弟必能一一記憶。今我輩兄弟亦宜略法此意,以紹家風。今年“白玉堂”做道場一次,“大夫第”做道場二次,此外禱祀之事,聞亦常有,是不信僧巫一節,已失家風矣。買地至數千金之多,是不信地仙一節,又與家風相背。至醫藥,則合家大小老幼,見於無人不藥,無藥不貴。送至補藥吃出毛病,則又服涼藥以攻伐之;陽藥吃出毛病,則又服陰藥以清潤之;展轉差誤,不至大病大弱不止。弟今年春間多服補劑,夏末多眼涼劑,冬間又多眼清潤之劑。余意欲勸弟少停藥物,專用飲食調養。澤兒雖體弱,而保養之法,亦惟在慎飲食節嗜欲,斷不在多眼藥也。地私、僧巫二者,弟向來不甚深信,近日亦不免為習俗所移,以後尚祈卓識堅定,略存祖父家風為要。天下信地、倍僧之人,曾見有一家不敗者乎?·
致四弟 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祁門
·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賢弟欲戒子侄之驕,先須將自己好議人短、好發人覆之習氣痛改。
·欲去驕氣。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請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澄侯四弟左右:
臘底由九弟處寄到弟信並紀澤十一月十五七日等語,具悉一切。
弟子世事閱歷漸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種驕氣。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無論所指未必果當,即使一一切當,已為天道所不許。吾家子弟滿腔驕傲之氣,開口便道人短長,笑人鄙陋,均非好氣象。
賢弟欲戒子侄之驕,先須將自己好議人短、好發人覆之習氣痛改一番,然後令後輩事事警改。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請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弟若能謹守星岡公之八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醫藥,不信地仙),又謹記愚兄之去驕去惰,則家中子弟日趨於恭謹而不自覺矣。
此間軍事如常。左、鮑二軍在鄱陽、建德交界之區尚未開仗,賊數太多,未知能否得手。祁門、容縣、漁亭等處尚屬平安。余身體無恙,惟齒痛耳。·致四弟 咸豐十一年五月十四日香口
·鄉間種菜全無講究,故令人在省中菜園僱工,歐學些種菜好樣也o
·省城之人雖多睡早覺者,然亦視乎東家以為轉移。
·此極小之事,弟可不必打破。向使余在外娶妾起屋,弟必進京至提督府告狀矣。
澄弟左右:
接兩次家書,具悉五宅平安,並弟將有做一屆公公之喜,欣患無已。
省城在一種菜之工,此極小之事,弟便說出許多道理來,砌一個大攔頭壩。向使余在外寄數萬金銀,娶幾個美妾,起幾棟大屋,弟必進京至提督府告狀矣。
省城之人雖多睡早覺者,然亦視乎東家以為轉移。余身邊所用之人,位省者居其十之七。往年余以卯正起,身邊人亦卯正起;近年余以卯初或寅正起,身邊人亦卯初寅正起。鄉間種菜全無講究。比之省中好菜園,何止霄壤!余欲學些好樣,添些好種,故令紀澤托在省僱工,弟可不必打破耳。
此間軍事平安。黟縣於初三日失守,初五克夏。赤崗齡四賊壘為鮑、成兩軍攻破,誅斬淨盡,生擒逆首。安慶之克,似已有望。惟湖北興國、崇、通失守,湖南不免震動。
余遍身瘡癬,奇癢異常,略似丙午年在京,慘無所苦。·致季弟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安慶
·吾兄弟三人在外,沅一人歸尚不著跡。兩人歸,則嫌太多,弟以待沅來再歸為是。若從同續計,盡可任行歸去;除此一事而外,仍以不歸為妥耳。
·余自八年起,每日用油紙摹帖,不甚間斷,近日常常長進。弟亦可用油紙試事,稍久剛手脫不甚粘滯矣。
季弟左右:
接十二日信,具悉一切。寫字一紙,有秀勁之氣,若常寫不間斷,必有猛進之時。余自八年起,每日用油紙摹帖,不甚間斷,近日常常長進,弟亦可用油紙試摹也。·[又十一月十四日書云:]
吾兄弟三人在外,一人歸尚不著跡,兩人歸則嫌太多。吾心中恐弟速歸,故以希帥之批待沅來為是。
油紙摹帖,初為之,則寫次行而首行未乾,揩摩墨跡,狼藉滿紙,迨摹習稍久,則手腕不甚粘滯,紙上墨跡自少矣。弟習油紙,即以此自試效驗可也。·[又十一月十七日書云:]
接十五夜信,具悉一切。弟之歸家,若從一身人倫之道上起見,則兄久以為慮,弟盡可逕行歸去,不必問希帥之准與不准,余必專緘與希帥說明。若弟能早得同續,則舉家相慶,而考地亦含笑於九京。除此一事而外,弟仍以不歸為妥耳。·致諸弟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安慶
·余在外多年,推待家庭甚薄,亦自有一番苦心。兩弟待我過厚,寸衷難安。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尤恐彼此贈送豐厚,彼此皆趨奢靡也。
·八君子輔政,槍法不亂,卜中興有日。余忝竊高位,沅弟亦將膺府重寄,遐邇觀瞻,深以為懼。
澄、沅弟左右:
廿七日接家信:澄弟一件、紀澤一件、沅弟在武昌所發一件,初一日接沅弟岳州發信。具悉一切。澄弟以狐裘袍褂為我賀生日,道理似乎太多達。余在外多年,惟待家庭甚薄,亦自有一番苦心。近日兩弟待我過厚,寸衷尤覺難安。沅弟臨別時,余再三叮囑此層,亦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且恐彼此贈送豐厚,彼此皆趨奢靡,想弟已喻此意矣。
沅弟信中決氣機之已轉,世運之將享,余意亦覺如此。蓋觀七月十七以後,八君子輔政,槍法尚不甚錯,為從古之所難,卜中興之有日。特余忝竊高位,又竊虛名,遐邇觀瞻,深以為懼。沅弟不特不能幅巾歸農,且恐將膺封疆重寄,不可不早為之計。學識宜廣,操行宜嚴,至囑至囑!
余為遍身癬癢所苦,不能再有過境,深以為愧。澤兒要算學諸書,余於近日派潘文質送南五母舅回籍,即帶書至家。順問近好。·致諸弟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安慶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
·沅弟於銀錢取與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其報實在於此。
·弟等來信,常多譏諷不平,見處如此,別處可知。沅謂雪琴聲色俱厲,余謂沅之聲色亦未嘗不厲,特不自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