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新皇即位,天下大赦,高力士這時也返回了長安——由於玄宗已死,高力士失去了靠山,所以李輔國會同意讓他回來。當高力士到朗州的時候,聽到了玄宗死去的消息,頓時放聲大哭,最後嘔血而死。高力士很忠於玄宗,兩人雖然是上下級的關係,但幾十年來交情深厚,玄宗也不拿他當奴才看待,而是當作一位朋友,高力士也不負玄宗所望,一生對他忠心耿耿,最後也是因聞聽老友去世的消息而亡,這樣深厚的友誼很難得。高力士確實不算壞,比李輔國之流可是強多了。高力士死後,陪葬在泰陵,也是唯一一個陪葬在玄宗身邊的大臣。可憐當年“萬國衣冠拜冕旒”,如今除了自己的妻子,就只有一位好友相伴了。

  第十章 大燕的第三次內訌

  史思明在邙山終於得償夙願,然而他還沒有高興完,自己便大禍臨頭了,這似乎是上天有意如此安排的,就是要安慰他一下,所以才在他敗亡之前讓他打了場勝仗。

  然而,史思明的死,是對叛軍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因為史思明是叛軍中少有的名將,更是少有的實力派人物,有他在,叛軍尚可撐住局面;假如他是壽終正寢,那也最終擋不住叛軍的頹勢,何況,還是非正常死亡呢?

  一、史思明:第二個安祿山

  擊敗唐軍後,史思明決定乘勝追擊,西進入關。這比在潼關前延誤了十天的安祿山強了不少。當時史思明派自己的兒子史朝義率兵作為前鋒,從北道襲擊陝郡,他親自率大軍由南道進攻。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初九,史朝義率軍行至礓子嶺,遭到唐軍神策節度使衛伯玉的反擊。衛伯玉當初是和魚朝恩一起出兵,後來唐軍大敗時,他們退至陝州。李光弼主力大軍敗退,幸好有衛伯玉在後面攔截,否則如果潼關再次不保,後果不堪設想,那時就算肅宗不想發火都不行了。正是有了衛伯玉的反擊,將史朝義擊敗。史朝義後來又數次進攻,均被打敗。

  史思明此時銳意攻打潼關,也許認為會和安祿山擊敗哥舒翰那次的結果一樣,自己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潼關,可是不想史朝義卻是怎麼也拿不下來一個礓子嶺,自然十分氣憤,只好退守永寧。史思明認為之所以不能取勝,原因是史朝義怯陣,所以頗有不快的說:“史朝義終不能成就我的大事!”然後就想要按照軍法誅殺史朝義以及他部下諸位將領。三月十三日,史思明下命讓史朝義修築三隅城,打算在這裡貯存軍糧,限期一天修完。史朝義只好加緊工程,大家倒也很賣力,果然修完了,可是還沒來得及往牆上抹泥,史思明就來了。也就是說,房子蓋好了,但是還沒裝修。史思明來到這一看,泥還沒抹好,又是十分惱怒(要求實在是太高了),於是大肆怒罵史朝義,並讓隨從監督他們抹泥,結果在史思明的yín威下,大家齊動手,片刻之間就完成了。可是史思明怒火未消,又說:“等攻克陝州之後,終究要殺掉史朝義。”這話傳到史朝義那裡,史朝義十分害怕,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實史思明對史朝義的不滿,可能由來已久。史朝義是史思明的長子,經常跟隨史思明帶兵打仗,為人比較謙恭謹慎,又愛惜士兵,所以將士們也都很喜歡他。按說史朝義應該算是不錯的,可是卻得不到史思明的寵愛,史思明偏愛的是他的小兒子史朝清。其實父母偏愛小一點的子女都屬於正常的,但史思明的偏愛,有些太過了,他派史朝清鎮守范陽,同時時常想著要殺掉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這又何苦呢?史朝義縱然不能成大事,但好歹也是自己的兒子呀,怎麼可以這麼不講情面?史思明左右的人也時常泄露他的打算,所以史朝義過著這種驚恐的日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史思明是不是只是這麼一說而已呢?從史思明本性來看,按史書的說法就是“猜忍好殺”,部下稍有不如他意的地方,動輒就要誅殺九族,因而又出現了當年安祿山統治下的黑色恐怖。史思明說了不只一次要殺史朝義,只怕也不是說說就完,如果真的拿下陝郡,不知他究竟會不會下手。當然,就算真想下手,史思明也沒有機會了。

  當時史思明住在鹿橋驛,命令心腹曹將軍率軍值班守衛。而史朝義則在旅館住宿,他的部將駱悅、蔡文景勸他說:“我們和您都已經死到臨頭了,自古以來從不乏廢立之事,請您召見曹將軍,與我們共商大事。”這等於是勸史朝義像安慶緒那樣行事。不過,史朝義和安慶緒倒也真的很相像,都是其父的長子(安慶緒本是次子,但他哥哥早死了,所以他最年長),而且還都是不怎麼得其父喜歡的兒子,還都有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就是他們的小弟弟。但史朝義面對的形勢更緊迫,不過他一時也決定不了,低著頭沒有作答,似乎還在猶豫之中。駱悅等人又勸道:“假如您現在不答應的話,我們就去歸附李唐,那麼您也就完了。”言外之意,要死你自己去死吧,我們不奉陪了。這倒有點像是當年尉遲敬德對李世民說的那些話:“你要再不幹事,我們就去山中落糙了。”聞聽此言,史朝義自是著急,一來他不想把事情弄到那種地步,二來如果這些人逃走,那他連個幫手都沒了,處境更加不妙,說不定史思明還會遷怒於他。所以史朝義哭著對他們說:“請諸位好好處理這件事,不要驚嚇到我父親。”他是想從史思明手中奪權,的確目的不在於要殺史思明。這一點,史朝義就比安慶緒要強了很多,要知道,安慶緒的出發點就是要殺掉安祿山。但出發點不同,不代表結果就一定不同,宮廷鬥爭能夠避免殺人的可太少了,尤其是身為君主的人,很難逃過一劫。既然史朝義點頭了,駱悅等人就命令許叔冀的兒子許季常去召見曹將軍。等曹將軍來到後,駱悅就把他們的計劃都告訴了他。反正你人在我們手裡,同意就一起干,不同意先殺了你。曹將軍自然也是清楚眼前自己的處境,知道諸將都心懷怨恨,害怕自己真會受害,當然也就不敢違抗。就這樣,一場陰謀正在進行中……

  當天傍晚,駱悅等人率領史朝義手下的三百名士兵,全付武裝來到驛站,值班的衛兵看到這付陣勢都覺得很奇怪,但他們也看到了上司曹將軍在裡面,因此不敢動手。駱悅便帶兵闖入了史思明的臥室,實在不巧的很,史思明正好上廁所去了,所以是間空房。設想一下,如果當年安祿山也是去了趟廁所,也許那一次內訌就要複雜許多了,安慶緒能否成功還是另說。一看史思明沒在,駱悅就問史思明的侍者,可還沒等他們回答,駱悅就已經殺掉了好幾個,於是有人就指出了史思明的去向。這麼大的事不可能毫無動靜,史思明在外知道情況有變,臥室是不能再回去了,就跳牆出來進入馬廄,想要騎馬逃跑。不料被人看見,駱悅的侍從周子俊立刻放箭,she中了史思明的手臂,於是史思明從馬上掉了下來,被駱悅等人抓住。史思明的反應比安祿山慢了不少,安祿山當時就知道是“家賊”做的好事,而史思明還問:“這是誰在作亂?”駱悅回答說:“我們是奉懷王史朝義的命令。”史思明聽後說:“早晨我失言了,得到這樣的下場也是該著的。可是你們這樣殺我太早了,怎麼不等到攻克長安之後呢?可惜不能成就大業了。”史思明的意思是:我還是有用的,等攻克長安後,大業完成了,我也就知足了。其實他還是想爭取時間,但也不排除他真想干番大事的“志氣”。但駱悅並沒有現在就殺史思明,因為史朝義之前的吩咐就是不要驚嚇到史思明,也就是說不讓現在殺他。於是駱悅等人將史思明押送到柳泉驛,囚禁好之後,回去報告史朝義說:“大事已辦成。”史朝義這時還放心不下,說:“沒有驚嚇我父親嗎?”駱悅回答:“沒有。”其實史思明怕是嚇的不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