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肅宗身體不好,開始得病。如果肅宗身體一直健康,倒也可以相安無事,但他這麼一病,沒力氣管的太多,不過躺在床上胡思亂想還是可以的。因此他這個時候就可能擔心太上皇是否真的會對自己不利,會對自己的兒子不利。於是,李輔國下面開始了真正的行動。說是背著肅宗自作主張乾的也好,說是得到肅宗默許也好,甚至還可以說是肅宗秘密授意,反正,史書上在這裡只是交待了肅宗得病,李輔國用事,而暗中究竟是怎樣的關係,留下了很大的空白,隨讀史者猜想。既然李輔國知道害怕,那他就明白,太上皇不是他能輕易動的了的,你動別人都好辦,但太上皇是誰?皇帝的爸爸,動不好回來使皇帝得到了不孝的非議,皇帝一旦發起怒來,拿你當替罪羊,那也不是好玩的。雖說皇帝病了,但還沒到將死的地步,萬一病好了,照樣有力氣懲辦自己。所以李輔國雖然有心這麼做,但若是完全通不過肅宗這一關,是不可能的。那是肅宗授意的了?也不一定,因為肅宗必定不想讓人議論自己,他知道李輔國有意如此,所以縱容就是了,但“同意”的字眼不會輕易從他口出說出,也許就是一點頭……總之,李輔國主謀,肅宗極不明顯的批准,開始行動——

  七月十九日,李輔國假稱是肅宗的意思(就是真是肅宗的意思,史書上也得說不是),要迎接玄宗到太極宮去遊玩。等玄宗到了睿武門,李輔國率領著五百殿前she生手騎兵,大家手持著出鞘的映著太陽閃著白晃晃亮光的刀,攔住玄宗的去路,上奏說:“皇帝認為興慶宮宮牆低小,宮裡又狹窄,不適合您住,所以讓我們來迎接您遷居到皇宮內。”先不說這話如何,單看這陣勢也夠嚇人的,做了五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哪裡受過這種待遇?就是馬驛之前也沒人敢用刀來威脅他。而今,自己失勢,聽這話的意思是要把自己強行遷到大內中,也就是說,將來自己將要過著監禁的生活,說不定比這還要更糟,就算不想以後,面前這些人,居然拿著刀來威脅自己,明顯不懷好意。所以玄宗聽後十分驚恐,差一點墜下馬來。玄宗本人已經無力抵抗了,好在他身邊還有個高力士。見此情景,高力士明白必須得制止李輔國才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高力士大聲喝道:“李輔國怎得如此無禮!”然後責令他下馬。高力士還是有當年的威風的,而且李輔國也明顯知道自己沒有理,所以不得已只好下馬。他一下馬,玄宗這邊就有救了,如果他一直強硬下去,實際上高力士也是拿他沒轍。一見李輔國下馬,好的,事情有轉機,然後高力士宣布太上皇的誥命(其實玄宗哪裡還下得了什麼誥命,也是高力士假稱的)說:“諸將不得無禮!”見李輔國都服軟了,所以這些將士也各自收起了刀槍,拜了兩拜,高呼萬歲。高力士又斥責李輔國,讓他與自己一起為玄宗拉著韁繩,慢慢行走。但無論是玄宗還是高力士都清楚,雖然大面上可以令李輔國折服,但根本的還是改變不了,現在肅宗還可以不明顯支持李輔國,一旦己方反抗行動過大,就會引起肅宗警覺,到時是連這點尊嚴也保不住了。於是,幾人將玄宗護送到了太極宮,居住在甘露殿。玄宗心懷餘悸的對高力士說:“要是沒有你,我這次就完了。”直到玄宗遷到了太極宮中,李輔國才領著將士們退下去,只留下了幾十個老弱殘兵在這裡護衛,之後,陳玄禮、高力士以及過去的宮人都被請了出來,不准再留在玄宗身邊。玄宗終於回過神來,為了表示自己不會反對肅宗,就說:“興慶宮,吾之王地,吾數以讓皇帝,皇帝不受。今日之徙,亦吾志也。”玄宗也是為這一次行動找理由,一來避免雙方尷尬,否則一旦自己聲稱是被迫遷出的,那麼自然不會有好果子吃,二來怕也是自嘲,給自己找個台階,否則被人這麼著就遷出去了,面子上也是不好看。當天,李輔國與禁軍將領身著白衣去找肅宗請罪。肅宗心裡自然不會太過反對,怎麼說這件事受利的還是自己,而且就算反對,這些將軍也不是好惹的,於是肅宗就慰勞他們說:“太上皇居住在興慶宮或太極宮,也沒什麼區別,你們怕那些小人蠱惑人心,防微杜漸,這是為了安定國家,不必害怕。”但太上皇被遷移到太極宮,這算是朝中的一件大事了,驚動了朝廷里的官員,首先就是顏真卿,他率領百官上表問候太上皇的起居飲食,因此而遭到李輔國的忌恨,不久被貶為蓬州長史。

  過了些天,也就是七月二十八日,朝廷下詔將高力士流放到巫州,王承恩流放到播州,魏悅流放到溱州,陳玄禮被勒令退休。然後又把如仙媛安置到歸州,讓玉真公主出宮居住在玉真觀內。肅宗另外挑了一批宮人,安置在太極宮供打掃庭院之用。然後吩咐玄宗另兩個女兒萬安公主與咸宜公主(懷疑就是咸直公主,因為唐書公主傳中沒有咸宜公主,而玄宗的女兒中倒有個咸直公主,不過其他地方都稱咸宜公主,想必是直和宜字互誤)來照料玄宗的生活。之所以可以先後讓太真、萬安、咸宜三公主來照料玄宗,是因為這三人都沒嫁出去,兩個做了道士,另一個原先嫁了兩人,大概是都死了,所以後來“主不下嫁”。在生活上肅宗還是比較照顧玄宗的,比如各國各地進獻了什麼美味佳肴,都首先送給玄宗品嘗。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物質上的享受對玄宗而言已經沒有意義了,重要的在於心情。自己的親信都被發放了出去,連個說體己話的人都沒有,玄宗很難高興起來,所以心情越來越不好。而且,玄宗歲數大了,七十多快八十的人了,胃口、牙齒都不行了,所以這時開始不吃葷肉,據說還辟穀——辟穀是道家的一種養生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不吃飯。玄宗不吃飯,是出於修煉,還是想要絕食,無從考證,也許是吃不下去,所以被別人美其曰“辟穀”,事實上玄宗哪有功夫修煉啊。這樣,一來二去,本來還很硬朗的身體也漸漸垮了,玄宗也開始得病。肅宗一開始還去問安,但不久他也病倒了,就派人代他去問安。肅宗對於前面發生的那些事情,最後可能也有所悔悟,不是他自己良心發現,就是有大臣旁敲側擊,因而肅宗後來十分怨恨李輔國,甚至想殺掉他,可是又怕他手裡握的兵權,一直在猶豫之中。這也不新鮮,反正肅宗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所以李輔國自然要對這些事情負責了。可是肅宗自己,就全都對嗎?

  那一年的端午,隱士李唐見到了肅宗,當時肅宗正抱著自己的小女兒,對李唐說:“我很惦念她,所以抱著她和你說話,請你不要見怪。”李唐回答說:“太上皇思念陛下,大概也和陛下惦念公主是一樣的。”就是說,肅宗不去問候玄宗,是連隱士都清楚的。肅宗一聽,眼淚又來了,是該去看看,可是這時又怕張皇后,還是不敢到去探視。——這又和張皇后有什麼關係?當初李輔國和張皇后共謀把太上皇遷出興慶宮,所以她也有份。不過,肅宗畢竟還是去了一次,就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冬至的第二天。然而,兩人的未來也正如那蕭條的冬天,不知那年的春節有沒有再見面,否則這的確是父子二人的最後一次見面了。   宏大的太極宮,早已沒了當年的風采——無論是人,還是宮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