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奇氏皇后雖無理國大略,卻很有些懷恩施惠的小謀。她本人在大都蓄養成千的高麗美女,凡是大臣有當權者,奇氏則以高麗美女賜之。一時之間,“京城達官貴人,必得高麗女然後為名家”。這些經過精心培訓的高麗女孩婉媚有心機,她們本來入達官家是以侍妾身份,不久皆因寵得嫡,奪去正妻的位子。而且,自至正年間以來,皇宮中的女官大多為高麗人,“以故四方衣服、鞋帽、器物,皆依高麗樣子”,由此思之,早在數百年前的元朝,“韓流”已經來襲過中國。由於不少大臣知道忽必烈說過“我誓不與高麗共事”這樣的話,見高麗女人充斥京師,他們深以為憂。
當元順帝浸沉於歌舞享樂的時候,元朝的“叛逆”們力量越來越大。劉福通於1355年(至正十五年)在亳州立韓林兒為帝建“宋”後,先是打敗元朝的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答失不都魯,並生俘其子孛羅帖木兒。但不久元軍發動突襲,又搶回了孛羅帖木兒(此人日後還有“大故事”可說)。同時,元廷調察罕帖木兒等軍進攻“宋”軍。
劉福通才略不凡,他以進為退,以攻為守,在1356年秋發動三路北伐:李武、崔德率西路軍出潼關,直奔晉南;趙均用、毛貴統東路軍,由海道攻山東;關鐸和潘誠領中路軍跨越太行山進攻山西。劉福通本人則率大軍轉戰冀南、豫北地區,大敗答失八都魯。這位元將有勇能戰,劉福通又使計,四處派人放出風聲,說答失八都魯與自己暗中講和。元廷偵之憤怒,下詔嚴責答失八都魯,這位驍將竟“憂憤而死”,其子孛羅帖木兒接替他的職位。
劉福通趁元軍內部混亂之際,於1358年攻克汴梁。這是一座政治含義極濃的城市,劉福通終於可以以之為都城,想以昔日北宋的首都當招牌,重開“大宋之天”。
三路北伐軍方面,西路軍在攻鳳翔時失利,一戰潰散,諸將散走;東路軍開始連連得勝,幾乎占據整個山東,並揮師北上,直逼大都。當時,山西的兩部元軍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正因爭地盤窩裡鬥,打得不可開交。毛貴、趙均用二人如果抓住有利時機,穩紮穩打,很可能一舉攻下大都。由於內部不和加上輕敵,紅巾軍在柳林大敗,潰退回濟南。不久,內訌發生,趙均用殺毛貴;又過一陣子,趙均用又被毛貴手下殺掉。如此一來,本來是統一部隊的山東紅巾軍分裂成數股散賊;中路軍本想進入山西後馳援毛貴進攻大都,中途被元軍阻擋,在河北南部戰鬥一陣,就忽然轉攻晉北。
1357年,這支行蹤飄忽的中路紅巾軍竟然一舉攻破元朝兩都之一的上都,把宮闕盡數焚毀。然後,他們又進攻遼陽。至正十九年,關鐸等人又率大軍攻入高麗,並攻占高麗都城,高麗王本人使出他祖輩以來最擅長的功夫:“跑”,一溜煙跑到耽羅躲避。這一支紅巾軍雖然神勇,可他們的首領就知道四處指揮兵士輾轉征殺,沒有任何堅定的政治理念和終極目標。
高麗王逃跑,其手下大臣很賊,重演“裝孫子”的好戲,一大幫人跪迎紅巾軍,紛紛獻出自己的女兒、姐妹,分配給紅巾軍各級將領為妻。上行下效,“軍士遂與高麗如姻婭,恣情往來”。轉戰多年的紅巾軍乍入溫柔鄉,天天偎紅倚翠吃泡菜,一下子喪失了革命鬥志和警惕性,數萬人擠在高麗王城中,成日醉了睡,睡了醉。
見時機差不多,一天晚上,在京的高麗大臣和平民忽然接到高麗王命令:立刻進攻,王京內只要是不講高麗話的,立刻攻殺,一個不留!事起倉猝,紅巾軍上下本來都把這些天天把他們伺候周到的高麗男女當成親人,不時還親熱地“前轆軲不轉後轆軲轉”跟倒茶遞水的阿媽妮來幾句,忽然之間,石頭代替了泡菜缸,大刀片子代替了高麗參,驚愕之餘,“革命”戰士們腦袋紛紛搬家,主將關鐸等人及數萬兵士皆一夕被殺,惟獨悼號“破頭潘”的潘誠手下一名偏將左李命大,駐守城外,最終率一萬不到的兵馬逃回鴨綠江,向元軍投降。
29亂鬨鬨自己人殺自己人
正當元朝南方亂起一鍋粥時,鎮守北藩的蒙古宗王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不幫忙反添亂,忽然帶兵殺向大都。這位陽翟王,乃窩闊台大汗第七子滅里大王之後。由於紅軍亂起,元廷向北方諸王下詔,讓他們起兵南來幫助朝廷滅寇。結果,陽翟王“知國事已不可為,乃乘間擁眾數萬”,裹脅當地幾個宗王一起造反,並派使臣入大都呵斥元順帝:“祖宗以天下付汝,汝何故失其太半?何不以傳國璽授我,我來坐帝位!”元順帝對宗族王爺很有帝王架子和派頭,他神色自若,不惱不慍,對來使說:“天命有在,汝欲為則為之。”並降詔旨諭勸,希望這位“黃金家族”的血親不要再添亂。
陽翟王當然不聽。元廷乃任命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率軍去迎擊。這位禿堅帖木兒身知自己所統率的大都元兵戰鬥力不強,行至稱海之地,強征當地哈剌赤部落萬餘人為軍,並讓這些看上去人高馬大的當地人打頭陣。這些哈剌赤人從未打過仗,被迫上陣後,雙方剛剛站定,哈剌赤人忽然脫去兵服,扔下武器,一直跑向對方的陽翟王營中投降。元軍扭頭也跑,一萬多人全部被殺,禿堅帖木兒“單騎還上都”。
元順帝這次不敢怠慢,派能戰知兵的少保、知樞密事老章調集十萬精兵再往擊陽翟王,並下令居於京師的陽翟王之弟忽都帖木兒從軍,告訴他只要打敗他哥,以其爵位和土地轉授於他。
老章和忽都帖木兒甫出發時就派出多人為密使,攜帶大量奇珍異寶買通陽翟王的手下和被裹脅的宗王,諭以血肉親情。結果,老章元軍還未與陽翟王軍隊交鋒,他的部將脫歡(蒙元許多人也叫這名字)深知大勢不妙,與其他幾個心懷鬼胎的宗王私下一商量,忽然發難,把“事主”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綁上,捆成一團,迎前送與前來征戰的老章。
老章大喜,本來心中沒底,不知道自己手下十萬精兵打不打得過數萬北方親戚。這下省事,擒賊先擒王,老章把陽翟王全須全尾押送大都。元順帝大喜過望,加老章為太傅,封和寧王;封脫歡為知遼陽行樞密院事;詔令忽都帖木兒襲封陽翟王,全盤接收他哥哥的土地、爵位、軍隊以及妻妾;加封重賜誘捕陽翟王有功的幾個北邊小宗王。其實一切做的還不賴,但元順帝在處置被俘的陽翟王一事上卻犯了錯誤:依據舊制,宗王謀叛,一般是裹在毛氈中搖死、用馬踩死或者用大弓弦絞死,名曰“賜死”,即不使黃金家族“神聖”血液沾污於泥土。元順帝恨這個添亂的宗王入骨,又聽說他到京師後一直罵不絕口,於是就下詔像處死平常囚犯那樣把陽翟王押至鬧市砍頭。此舉,一下子“冷了弟兄們的心”,北邊諸王聞知後心生隔閡,極不滿意順帝朝廷對阿魯輝帖木兒的處決方式,開始離心離德,日後基本上是對大都元廷不援手。
再說大都內政。脫脫被貶死後,汪家奴任右丞相,此人多病,兩個月後即由康里定住接任。他當了兩年多,元順定任搠思監為右丞相,以漢人賀惟一(蒙古太平)為左丞相。此前,太不花當過幾十天的“右丞相”,但只是虛銜,因為當時太不花在山東統兵正與紅巾軍幹仗。
當元順帝浸沉於歌舞享樂的時候,元朝的“叛逆”們力量越來越大。劉福通於1355年(至正十五年)在亳州立韓林兒為帝建“宋”後,先是打敗元朝的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答失不都魯,並生俘其子孛羅帖木兒。但不久元軍發動突襲,又搶回了孛羅帖木兒(此人日後還有“大故事”可說)。同時,元廷調察罕帖木兒等軍進攻“宋”軍。
劉福通才略不凡,他以進為退,以攻為守,在1356年秋發動三路北伐:李武、崔德率西路軍出潼關,直奔晉南;趙均用、毛貴統東路軍,由海道攻山東;關鐸和潘誠領中路軍跨越太行山進攻山西。劉福通本人則率大軍轉戰冀南、豫北地區,大敗答失八都魯。這位元將有勇能戰,劉福通又使計,四處派人放出風聲,說答失八都魯與自己暗中講和。元廷偵之憤怒,下詔嚴責答失八都魯,這位驍將竟“憂憤而死”,其子孛羅帖木兒接替他的職位。
劉福通趁元軍內部混亂之際,於1358年攻克汴梁。這是一座政治含義極濃的城市,劉福通終於可以以之為都城,想以昔日北宋的首都當招牌,重開“大宋之天”。
三路北伐軍方面,西路軍在攻鳳翔時失利,一戰潰散,諸將散走;東路軍開始連連得勝,幾乎占據整個山東,並揮師北上,直逼大都。當時,山西的兩部元軍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正因爭地盤窩裡鬥,打得不可開交。毛貴、趙均用二人如果抓住有利時機,穩紮穩打,很可能一舉攻下大都。由於內部不和加上輕敵,紅巾軍在柳林大敗,潰退回濟南。不久,內訌發生,趙均用殺毛貴;又過一陣子,趙均用又被毛貴手下殺掉。如此一來,本來是統一部隊的山東紅巾軍分裂成數股散賊;中路軍本想進入山西後馳援毛貴進攻大都,中途被元軍阻擋,在河北南部戰鬥一陣,就忽然轉攻晉北。
1357年,這支行蹤飄忽的中路紅巾軍竟然一舉攻破元朝兩都之一的上都,把宮闕盡數焚毀。然後,他們又進攻遼陽。至正十九年,關鐸等人又率大軍攻入高麗,並攻占高麗都城,高麗王本人使出他祖輩以來最擅長的功夫:“跑”,一溜煙跑到耽羅躲避。這一支紅巾軍雖然神勇,可他們的首領就知道四處指揮兵士輾轉征殺,沒有任何堅定的政治理念和終極目標。
高麗王逃跑,其手下大臣很賊,重演“裝孫子”的好戲,一大幫人跪迎紅巾軍,紛紛獻出自己的女兒、姐妹,分配給紅巾軍各級將領為妻。上行下效,“軍士遂與高麗如姻婭,恣情往來”。轉戰多年的紅巾軍乍入溫柔鄉,天天偎紅倚翠吃泡菜,一下子喪失了革命鬥志和警惕性,數萬人擠在高麗王城中,成日醉了睡,睡了醉。
見時機差不多,一天晚上,在京的高麗大臣和平民忽然接到高麗王命令:立刻進攻,王京內只要是不講高麗話的,立刻攻殺,一個不留!事起倉猝,紅巾軍上下本來都把這些天天把他們伺候周到的高麗男女當成親人,不時還親熱地“前轆軲不轉後轆軲轉”跟倒茶遞水的阿媽妮來幾句,忽然之間,石頭代替了泡菜缸,大刀片子代替了高麗參,驚愕之餘,“革命”戰士們腦袋紛紛搬家,主將關鐸等人及數萬兵士皆一夕被殺,惟獨悼號“破頭潘”的潘誠手下一名偏將左李命大,駐守城外,最終率一萬不到的兵馬逃回鴨綠江,向元軍投降。
29亂鬨鬨自己人殺自己人
正當元朝南方亂起一鍋粥時,鎮守北藩的蒙古宗王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不幫忙反添亂,忽然帶兵殺向大都。這位陽翟王,乃窩闊台大汗第七子滅里大王之後。由於紅軍亂起,元廷向北方諸王下詔,讓他們起兵南來幫助朝廷滅寇。結果,陽翟王“知國事已不可為,乃乘間擁眾數萬”,裹脅當地幾個宗王一起造反,並派使臣入大都呵斥元順帝:“祖宗以天下付汝,汝何故失其太半?何不以傳國璽授我,我來坐帝位!”元順帝對宗族王爺很有帝王架子和派頭,他神色自若,不惱不慍,對來使說:“天命有在,汝欲為則為之。”並降詔旨諭勸,希望這位“黃金家族”的血親不要再添亂。
陽翟王當然不聽。元廷乃任命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率軍去迎擊。這位禿堅帖木兒身知自己所統率的大都元兵戰鬥力不強,行至稱海之地,強征當地哈剌赤部落萬餘人為軍,並讓這些看上去人高馬大的當地人打頭陣。這些哈剌赤人從未打過仗,被迫上陣後,雙方剛剛站定,哈剌赤人忽然脫去兵服,扔下武器,一直跑向對方的陽翟王營中投降。元軍扭頭也跑,一萬多人全部被殺,禿堅帖木兒“單騎還上都”。
元順帝這次不敢怠慢,派能戰知兵的少保、知樞密事老章調集十萬精兵再往擊陽翟王,並下令居於京師的陽翟王之弟忽都帖木兒從軍,告訴他只要打敗他哥,以其爵位和土地轉授於他。
老章和忽都帖木兒甫出發時就派出多人為密使,攜帶大量奇珍異寶買通陽翟王的手下和被裹脅的宗王,諭以血肉親情。結果,老章元軍還未與陽翟王軍隊交鋒,他的部將脫歡(蒙元許多人也叫這名字)深知大勢不妙,與其他幾個心懷鬼胎的宗王私下一商量,忽然發難,把“事主”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綁上,捆成一團,迎前送與前來征戰的老章。
老章大喜,本來心中沒底,不知道自己手下十萬精兵打不打得過數萬北方親戚。這下省事,擒賊先擒王,老章把陽翟王全須全尾押送大都。元順帝大喜過望,加老章為太傅,封和寧王;封脫歡為知遼陽行樞密院事;詔令忽都帖木兒襲封陽翟王,全盤接收他哥哥的土地、爵位、軍隊以及妻妾;加封重賜誘捕陽翟王有功的幾個北邊小宗王。其實一切做的還不賴,但元順帝在處置被俘的陽翟王一事上卻犯了錯誤:依據舊制,宗王謀叛,一般是裹在毛氈中搖死、用馬踩死或者用大弓弦絞死,名曰“賜死”,即不使黃金家族“神聖”血液沾污於泥土。元順帝恨這個添亂的宗王入骨,又聽說他到京師後一直罵不絕口,於是就下詔像處死平常囚犯那樣把陽翟王押至鬧市砍頭。此舉,一下子“冷了弟兄們的心”,北邊諸王聞知後心生隔閡,極不滿意順帝朝廷對阿魯輝帖木兒的處決方式,開始離心離德,日後基本上是對大都元廷不援手。
再說大都內政。脫脫被貶死後,汪家奴任右丞相,此人多病,兩個月後即由康里定住接任。他當了兩年多,元順定任搠思監為右丞相,以漢人賀惟一(蒙古太平)為左丞相。此前,太不花當過幾十天的“右丞相”,但只是虛銜,因為當時太不花在山東統兵正與紅巾軍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