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低洼地和溝壑裡面的殘雪,幽幽泛著藍光。我們經過的時候,還是能感到陣陣寒氣。
細流潺潺,輕柔地歌唱。最能表現春天的楊樹枝,溫柔的閃耀著。仔細觀察,能看到樹枝上面綠色浮茸。
“太上皇”既至青州,他慌慌張張,馬上召集我們察看地圖,想立刻逃入南朝的陳國避難。
可惡的是,高阿那肱早已經暗通周軍,與對方相約,要生俘“太上皇”,準備獻給周軍當見面禮。為此,他一面不斷派人來報,騙說周國的追兵還距離很遠,一面派人燒斷通往陳國的橋路。
對此,我們全然不知。
“太上皇”想喘息一下。他連日疾跑,患上腹脹,讓我們在青州城內四處尋找藥物。
韓長鸞隨從中有個姓徐的南人,他建議說:“皇上之病,乃滯冷所致,無須藥物,可以取死人枕頭一件,燒煮後,飲取汁水,即可痊癒。”
為了打消眾人的疑慮,他接著解釋道:“皇上腹脹,乃屍注所引發。所謂屍注,就是指鬼氣在體內,伏而未起,所以令人沉滯。如果得死人枕頭,能使魂氣飛騰,不再附註於體內,可消屍注。”
半信半疑間,眾人四處尋覓古冢,挖取死人枕頭。尋摸大半日,終於在一個破墓中覓得一個古枕。
從人掩鼻燒煮,正要撈取死人枕頭後瀝湯。忽然有報,周軍已經有前哨兵數百人衝到青州城下。
聞訊,“太上皇”驚怖失色。窘急之間,他自跳起於地,在鞍後拴系一個大金囊,置穆後和幼主於不顧,揀選一匹好馬給馮小憐騎上,命令韓長鸞和我跟從,立刻上馬往城外逃。
事急狼狽,皇帝身邊,只有不到十名護衛。
連夜騎行,跑得氣喘吁吁。黎明時分,一行人到達了距離青州不遠處的南鄧村。
春寒料峭。戰馬缺食少水,實在跑不動了。我們只得停下來,準備讓馬休息一下,然後再跑。
細雪地變得很硬,我跳下馬,硬地震得腳生疼。
糙地的水窪,夜間又凝結了一層淺灰色的薄冰。周圍的馬蹄印不多,顯印在覆滿衰糙的荒地上,靴子踏過,糙地稍稍下陷,發出一種輕微的低沉的響聲。土地,焦黑而僵死。半昏半暗的黎明時分,閃耀著不祥的青光。
疾風匆匆。冷風掠過,徹骨生寒。仔細察看,可以發現,最近的幾天,糙原上曾經燒燃起過春天的野火,褐色的艾蒿許多都被野火燒焦,至今還隱隱約約散發著焦臭。
東方,天光漸亮,籠罩上一層透明的紫色的霧氣。
“太上皇”蜷縮著,倚靠著一個土堆,懷裡緊緊摟著馮小憐,擁在一起取暖。現在看上去,他們完全就是兩個普普通通的年輕人。馮小憐的臉,雖然凍得發紫,但是,只要看到她的那張奇美絕倫的臉,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年輕的皇帝會如此陷溺其中。
我走過去,把一匹馬輕輕按倒,讓“太上皇”和馮小憐靠在馬腹上面。然後,我脫下身上的皮製披風,為他們兩個人蓋上。“陛下,你們稍稍歇息一下,時辰還早……”
雖然天越來越亮,我的內心,卻漆黑一片。我知道,一切都毀滅了!
當我再次醒來的時候,忽然發現,四周已經是春天的景色。欣欣向榮的嫩糙,遙看青青。蔚藍晴空中,雲雀歌唱,一群群地飛舞。四周野地上,到處是野鳥的巢穴。積雪在陽光的照耀下迅速融化,不遠處的溪流流淌,反she、閃耀著蔚藍的春暉。
青州的晴空,那麼深邃、碧藍。我發現,天上有一隻巨大的老鷹在飛翔盤旋,我甚至能夠聽見它巨大翅膀的沉重扇動聲。一群大雁驚叫著,它們在陽光中閃閃發光,灰色翅膀急速地扇撲,落荒四散。
朝前望,一個早已經被荒棄的古壘,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而太陽照耀的窪地與深藍色的遠景,把這一切融構成一種讓人傷感的岑寂美麗。
一種奇怪的、深幽的寂靜,讓人心慌。
風勢加大,沙沙地從衰糙上滾過。
馬蹄聲,由遠而近,雜雜沓沓。
我們還沒有來得及上馬,已經有大概數百人忽然冒出低崗。很快,就有數名騎兵衝到我們的面前。
看到不斷冒出的騎士們身上的周軍黑衣,我知道,我們已經是俘虜了。
這些軍士乍然看到我們,都愣住了。可能我們人數太少,他們皆攬轡駐馬,沒有一個人舉起弓箭等武器。
韓長鸞保持著大將的風度,用鮮卑語喝問來將。“來者何人?此乃大齊太上皇帝,不得唐突!”
跨騎一匹紫騮馬的黑臉漢子,聞言立刻跳下馬,深施軍禮:“在下尉遲綱,參見北齊皇帝陛下!”
說話間,山岡後的周軍騎兵越來越多,大概人數有數千之眾。
幾乎所有兵將的目光,都集中在馮小憐身上。
這些人中間,有一個人,穿著是我們北齊軍將打扮,特別的引人注目。仔細看,原來正是為周軍帶路的高阿那肱。
“文宣帝時代,有個瘋和尚就曾向皇帝喊話,說‘阿那肱必滅你們北齊’。原來,真是應驗到這個高阿那肱身上!”韓長鸞低聲對我說。
終於不用再逃跑了。……
很快,我們一行人就被周軍帶回鄴城。
周帝宇文邕正在太極殿與從官將士宴飲。
見“太上皇”被帶到,他親自降階相迎,以賓禮見之。
“太上皇”失魂落魄,惶然施禮,沒怎麼說話。
周帝似乎有太多要事處理,沒有太與我們寒暄。他當時下旨,封“太上皇”為“溫國公”,與皇太后、幼主、諸王一起,俱立刻遣送長安安置。
自從武成帝崩後,“太上皇”還從來沒有向人下跪過。
他怔忡半晌,周國禮官從旁提醒。至此,他才愣愣地跪下,向周帝叩首謝恩。
對於我們這些隨從人等,周帝心情不錯,均當庭宣布釋放,各自安排官爵。
我,得封納言上士;高阿那肱得授大將軍,封郡公,隆州刺史;韓長鸞,隴州刺史;最後,在晉州首先投降周軍的高道豁也被帶入,重新封爵,為黃州刺史,但被削去永昌王的封號。跪聽封爵時,高道豁的臉色非常難看。
“北齊不是沒有直言敢諫的忠臣,斛律光、崔季舒等人,朕都會追加贈諡,加禮改葬。他們的子孫存者,隨蔭敘錄為官。他們的家口田宅沒入官府者,一併還之。”接著,周帝嘆息道:“如果斛律光活著,朕安得攻取鄴城!傳我詔旨,偽齊的東山、南園、三台,一併毀撤。瓦木諸物,讓百姓自取。所得山園之田,各還其主。”
我等諸人謝恩。
周帝指著韓長鸞,沒好氣地說:“早聽說你是齊主佞臣,嫉賢妒能,害人無數。不過,朕看你能最後不離不棄,效忠於故主,特饒你不死!”
“臣為鷹犬,任主所使。昔日我跟從北齊文宣帝,北戰突厥,南敵梁國,西擋大周。臣衝鋒陷陣,所向無前!非臣等無能,實是天意護佑大周!”韓長鸞並不畏懼,言語之間,氣概勃勃。
細流潺潺,輕柔地歌唱。最能表現春天的楊樹枝,溫柔的閃耀著。仔細觀察,能看到樹枝上面綠色浮茸。
“太上皇”既至青州,他慌慌張張,馬上召集我們察看地圖,想立刻逃入南朝的陳國避難。
可惡的是,高阿那肱早已經暗通周軍,與對方相約,要生俘“太上皇”,準備獻給周軍當見面禮。為此,他一面不斷派人來報,騙說周國的追兵還距離很遠,一面派人燒斷通往陳國的橋路。
對此,我們全然不知。
“太上皇”想喘息一下。他連日疾跑,患上腹脹,讓我們在青州城內四處尋找藥物。
韓長鸞隨從中有個姓徐的南人,他建議說:“皇上之病,乃滯冷所致,無須藥物,可以取死人枕頭一件,燒煮後,飲取汁水,即可痊癒。”
為了打消眾人的疑慮,他接著解釋道:“皇上腹脹,乃屍注所引發。所謂屍注,就是指鬼氣在體內,伏而未起,所以令人沉滯。如果得死人枕頭,能使魂氣飛騰,不再附註於體內,可消屍注。”
半信半疑間,眾人四處尋覓古冢,挖取死人枕頭。尋摸大半日,終於在一個破墓中覓得一個古枕。
從人掩鼻燒煮,正要撈取死人枕頭後瀝湯。忽然有報,周軍已經有前哨兵數百人衝到青州城下。
聞訊,“太上皇”驚怖失色。窘急之間,他自跳起於地,在鞍後拴系一個大金囊,置穆後和幼主於不顧,揀選一匹好馬給馮小憐騎上,命令韓長鸞和我跟從,立刻上馬往城外逃。
事急狼狽,皇帝身邊,只有不到十名護衛。
連夜騎行,跑得氣喘吁吁。黎明時分,一行人到達了距離青州不遠處的南鄧村。
春寒料峭。戰馬缺食少水,實在跑不動了。我們只得停下來,準備讓馬休息一下,然後再跑。
細雪地變得很硬,我跳下馬,硬地震得腳生疼。
糙地的水窪,夜間又凝結了一層淺灰色的薄冰。周圍的馬蹄印不多,顯印在覆滿衰糙的荒地上,靴子踏過,糙地稍稍下陷,發出一種輕微的低沉的響聲。土地,焦黑而僵死。半昏半暗的黎明時分,閃耀著不祥的青光。
疾風匆匆。冷風掠過,徹骨生寒。仔細察看,可以發現,最近的幾天,糙原上曾經燒燃起過春天的野火,褐色的艾蒿許多都被野火燒焦,至今還隱隱約約散發著焦臭。
東方,天光漸亮,籠罩上一層透明的紫色的霧氣。
“太上皇”蜷縮著,倚靠著一個土堆,懷裡緊緊摟著馮小憐,擁在一起取暖。現在看上去,他們完全就是兩個普普通通的年輕人。馮小憐的臉,雖然凍得發紫,但是,只要看到她的那張奇美絕倫的臉,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年輕的皇帝會如此陷溺其中。
我走過去,把一匹馬輕輕按倒,讓“太上皇”和馮小憐靠在馬腹上面。然後,我脫下身上的皮製披風,為他們兩個人蓋上。“陛下,你們稍稍歇息一下,時辰還早……”
雖然天越來越亮,我的內心,卻漆黑一片。我知道,一切都毀滅了!
當我再次醒來的時候,忽然發現,四周已經是春天的景色。欣欣向榮的嫩糙,遙看青青。蔚藍晴空中,雲雀歌唱,一群群地飛舞。四周野地上,到處是野鳥的巢穴。積雪在陽光的照耀下迅速融化,不遠處的溪流流淌,反she、閃耀著蔚藍的春暉。
青州的晴空,那麼深邃、碧藍。我發現,天上有一隻巨大的老鷹在飛翔盤旋,我甚至能夠聽見它巨大翅膀的沉重扇動聲。一群大雁驚叫著,它們在陽光中閃閃發光,灰色翅膀急速地扇撲,落荒四散。
朝前望,一個早已經被荒棄的古壘,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而太陽照耀的窪地與深藍色的遠景,把這一切融構成一種讓人傷感的岑寂美麗。
一種奇怪的、深幽的寂靜,讓人心慌。
風勢加大,沙沙地從衰糙上滾過。
馬蹄聲,由遠而近,雜雜沓沓。
我們還沒有來得及上馬,已經有大概數百人忽然冒出低崗。很快,就有數名騎兵衝到我們的面前。
看到不斷冒出的騎士們身上的周軍黑衣,我知道,我們已經是俘虜了。
這些軍士乍然看到我們,都愣住了。可能我們人數太少,他們皆攬轡駐馬,沒有一個人舉起弓箭等武器。
韓長鸞保持著大將的風度,用鮮卑語喝問來將。“來者何人?此乃大齊太上皇帝,不得唐突!”
跨騎一匹紫騮馬的黑臉漢子,聞言立刻跳下馬,深施軍禮:“在下尉遲綱,參見北齊皇帝陛下!”
說話間,山岡後的周軍騎兵越來越多,大概人數有數千之眾。
幾乎所有兵將的目光,都集中在馮小憐身上。
這些人中間,有一個人,穿著是我們北齊軍將打扮,特別的引人注目。仔細看,原來正是為周軍帶路的高阿那肱。
“文宣帝時代,有個瘋和尚就曾向皇帝喊話,說‘阿那肱必滅你們北齊’。原來,真是應驗到這個高阿那肱身上!”韓長鸞低聲對我說。
終於不用再逃跑了。……
很快,我們一行人就被周軍帶回鄴城。
周帝宇文邕正在太極殿與從官將士宴飲。
見“太上皇”被帶到,他親自降階相迎,以賓禮見之。
“太上皇”失魂落魄,惶然施禮,沒怎麼說話。
周帝似乎有太多要事處理,沒有太與我們寒暄。他當時下旨,封“太上皇”為“溫國公”,與皇太后、幼主、諸王一起,俱立刻遣送長安安置。
自從武成帝崩後,“太上皇”還從來沒有向人下跪過。
他怔忡半晌,周國禮官從旁提醒。至此,他才愣愣地跪下,向周帝叩首謝恩。
對於我們這些隨從人等,周帝心情不錯,均當庭宣布釋放,各自安排官爵。
我,得封納言上士;高阿那肱得授大將軍,封郡公,隆州刺史;韓長鸞,隴州刺史;最後,在晉州首先投降周軍的高道豁也被帶入,重新封爵,為黃州刺史,但被削去永昌王的封號。跪聽封爵時,高道豁的臉色非常難看。
“北齊不是沒有直言敢諫的忠臣,斛律光、崔季舒等人,朕都會追加贈諡,加禮改葬。他們的子孫存者,隨蔭敘錄為官。他們的家口田宅沒入官府者,一併還之。”接著,周帝嘆息道:“如果斛律光活著,朕安得攻取鄴城!傳我詔旨,偽齊的東山、南園、三台,一併毀撤。瓦木諸物,讓百姓自取。所得山園之田,各還其主。”
我等諸人謝恩。
周帝指著韓長鸞,沒好氣地說:“早聽說你是齊主佞臣,嫉賢妒能,害人無數。不過,朕看你能最後不離不棄,效忠於故主,特饒你不死!”
“臣為鷹犬,任主所使。昔日我跟從北齊文宣帝,北戰突厥,南敵梁國,西擋大周。臣衝鋒陷陣,所向無前!非臣等無能,實是天意護佑大周!”韓長鸞並不畏懼,言語之間,氣概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