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的刑罰。高宗趙構心毒,他御筆親題,為除後患,把岳雲也改為斬刑,並加重涉案其餘人的處罰。後來,由於民間戲曲、評書以及不諳史實的"讀書人"渲染,以及"皇帝

  無錯"的愚民心理,許多人認為岳飛之死皆是秦檜一人作惡,高宗皇帝受蒙弊而已。其實,秦檜情急之下對何鑄說的一句話已經泄露天機:"此上意也!"高宗趙構,實際

  才是殺岳飛的最大幕後指使人。

  岳飛被逮捕入獄兩個多月,案件仍然不能成立。張憲、岳雲經受嚴刑拷掠,鐵骨錚錚,終不誣岳飛有任何對不起朝廷之事。

  "秦檜妻王氏,素陰險,出其夫上。方岳飛獄具,一日(秦)檜獨居書室,食柑玩皮,以抓劃之,若有思者。王氏窺見笑曰:‘老漢何一無決耶?抓虎易,放虎難也!’

  (秦)檜梨然當心,致片紙付入獄。是日岳王(岳飛)薨於棘寺。"(《朝野遺記》)

  獄方得令,遣大力軍士入囚室,佯稱請岳飛沐浴,擁入密室之中,猛擊大英雄雙肋,害死了這位南宋最大的功臣(也有賜毒酒之說,但"拉肋"即折肋的處死更為可

  能,並非予岳飛斬首之刑)。岳飛死年三十九歲。其時為紹興十一年,陰曆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飛死後,經與高宗趙構商議,秦檜等人才向天下宣示岳飛"罪行",下發"

  判決書".也就是說,先殺人,後出判決書。

  今天,我們難以想像岳飛大英雄被自己人猛擊肋部時是何種心情、何種表情,在他臨終的充滿血幕的目光中,我寧可相信溢迸的不是對王朝的怒火,不是對高宗

  的怨恨,而是"飢餐胡虜肉"壯志未酬的苦痛和國土未復的遺憾。岳飛,是中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其實,他所擁有的人格魅力和質樸的忠君愛國思想,也要感謝北宋

  王朝百餘年來對文化的澆灌和對道德倫理的培育,一個佃農最終成為方面大帥、民族英雄,時代成就了岳飛,岳飛也成就了時代。福兮禍兮,趙構的陰險和秦檜的卑

  鄙實際上是成全了岳飛,"人生別久不成悲",千 載萬世之名,恰恰是在英雄生命嘎然而止的那一刻躍至巔峰。多少個世代過去後,秦檜成為一種jian叛的符號,高宗趙

  構只是一個笑料一樣的陽萎患者,林林總總的大將軍們都黯淡地成為時間的碎屑,惟獨岳飛,成為一種民族的精神象徵,成為一種驕傲,在無數個世代灼灼閃光,且愈

  來愈受後人敬崇!

  岳飛在囚時,大理寺丞李若朴等人皆言岳飛無罪,都被万俟禼劾去。有宗正寺官員及布衣上書替岳飛呼冤,也被秦檜等人整治死。韓世忠不平,親往秦檜府質問,

  秦檜答:"(岳)飛子(岳)雲與張憲書莫須有。"韓世忠憤言:"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莫須有,乃宋人口語,可能是"不一定沒有"之意,也可能是"或許有",皆是

  秦檜不把韓世忠當盤菜信口搪塞之意。後人憑空想像,以為韓大帥怒沖沖質問秦檜,老秦心虛,低頭囁噓"莫須有",當時情況全然相反,首先,秦檜有高宗趙構撐腰,理

  直氣壯;其次,宋朝宰相根本不拿軍將當回事,何況韓世忠又是一個被削兵柄的將帥,無能為也。秦檜言中輕蔑不屑之意,在當時其實是溢於言表。

  "岳少保既死獄,籍其家,僅金玉犀帶數條,及鎖鎧兜鍪南蠻銅弩鑌刀弓劍鞍轡,布絹三千餘匹,粟麥五千餘斛,錢十餘萬,書數千卷而已。視同時諸將如某某(張

  俊)等,莫不寶玩充堂寢,田園占幾縣,享樂壽考,妻兒滿前。福禍頓懸,天道亦自有不可知者!"(《宋稗類抄》)岳飛的品德,自不待言。其行軍打仗,口號是:"凍死

  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士卒取民麻一絲縛柴即斬之以徇,嚴法出虎卒,金兀朮也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每調發軍糧,岳飛自己皆會愧嘆"東南民力竭矣",其德仁

  智勇,皆與此類。

  金人破遼滅北宋,兵勢甚銳,其所首遇的最大失敗,當屬紹興十年的順昌大敗,他們被劉錡宋軍在對於金人來講適於作戰的平原殺掉幾萬強兵。但是,當時正值酷

  暑,金兵遠來疲兵,失敗後還有藉口。而後,郾城和穎昌大戰,岳家軍在秋天金軍力量最強的時候大敗敵人,可以說顯示了宋軍真正的戰鬥力。正是有了岳飛的一系列

  大勝,南宋高宗趙構才真正擁有了與金人議和偏安的本錢。

  岳飛死後,由於高宗和秦檜的意旨,銷毀大量史實記載,抹煞了不少岳飛的功勞(林帥也是如此之哀),所以,岳飛的功績,不僅不是後人誇大渲染,而是宣傳、

  挖掘得還不夠透徹。

  當然,基於民族立場不同,清帝康熙發過一番奇談怪論,表示他不相信岳飛能在朱仙鎮得勝後恢復舊土:

  金兵破遼之後,兵已滿萬,人強將猛,非宋之所敵,明矣。備責不能臥薪嘗膽,以雪父兄母后之讎,則高宗何辭?若論李綱之忠言不聽,岳飛之丹誠不用,設使諫行言

  聽,則必勝金兵於朱仙,生還二帝於汴京,朕實不信也。何也?根本已久不固,人心已久不一,上無慣戰之良將,下無用命之士卒,天下雖有勤王之名,真偽莫測,虛實難

  分。高宗久在金營,孰強孰弱,自有切見,若使復讎雪恥,再整江山,實不能也,勢使之也。孟子曰:"寡眾弱強不敵也。"若論講和之非,我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因祖

  之讎,戊午起兵,戰必勝,克必取,所向無敵,有往必成。神威聖武,深仁厚澤,猶念中國塗炭,數次議和。明朝引南宋講和之非,始終不悟,歸罪兵部尚書陳新甲為秦檜,

  棄市示眾。發天下兵迎戰,如袁崇煥、毛文龍、洪承疇、祖大壽、唐通、吳三桂,前後千餘員,凡出關者,非死即降,靡有孑遺。財賦因之已竭,人心隨而思亂。百萬雄

  兵,盡沒東海,億兆窮民,罹於邊戍。元氣盡傷於關東,闖賊蜂起於隴西。賊至京師,文武逃散,無一死於難者,豈非當日不主議和者乎?

  (高宗趙構)偏安社稷,猶存一線之脈絡,若為雪恥復讎,同死於國難者,尤不知於明末同乎?異乎?文天祥云:"社稷為重,君為輕,立君以存社稷,存一日則盡臣

  子一日之責。"實千載忠君之語,君與社稷並而為一也。使高宗匹夫之勇,死而無悔,不顧社稷,以死雪讎,又不知當時議論如何耶?

  康熙號稱明主,這番講話完全是戴著"民族"的有色眼鏡,貶低岳飛、李綱以及南宋軍民的復國能力,為宋高宗塗脂遮醜。而且,他把南宋初與明朝末的史實生拉

  硬搬相比附,更是缺乏可比性和可信性,暴露出他的"偏心"和庸淺。當然,康熙的一席話,博得當時御用鷹犬們的大聲贊同和歡呼,這並不使人奇怪。奇怪的是,在今天

  ,竟還有些"知識分子"對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提出質疑,理由是漢、女真、滿日後已經實現民族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再尊岳飛為"民族英雄"不合適。天下同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