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宗趙構當時之所以心急火燎地不惜屈膝為臣與金人議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是他聽說金人廢劉豫後,又想擁立其大哥宋欽宗在河北為傀儡皇帝。高宗最

  怕金人這一手,那樣一來,他這個"皇帝"之弟,不可能再在帝位上坐著與兄皇兵戎相見,可見金人此招最靈,實為一劍封喉的伎倆。

  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四月,王倫親至汴京,見金兀朮,"交割地界,得東、西、南三京,壽春府、宿、亳、曹、單州及陝西、京西諸州之地。(金)兀朮遂自

  祁州渡(黃)河而去,移行台於大名府。"雖如此,其實金兀朮(完顏宗弼)與金國大酋完顏宗干皆一心要"收復"歸宋之地。果然,金兀朮等人與金熙宗密謀,穩住先

  前主張與宋議和的撻懶一系人員,並扣押了正要回國復命的王倫。王倫見勢不妙,忙遣人兼程逃回南宋,要朝廷提早安排兵衛,以防金人渝盟。當年八月,王倫在中山

  (今河北定縣)為金人正式拘捕,不久被押往金兀朮所在的祁州(今河北安國)。同時,金朝內部政治鬥爭白熱化,以吳十謀反案為引子,金熙宗在金兀朮等人幫助

  下,逮捕了完顏宗磐等宗室,流放撻懶(完顏昌),不久,金熙宗又下詔誅殺撻懶。撻懶自燕京得間逃脫,南逃準備奔宋,被政敵金兀朮抓住,押回祁州亂棍擊死,並殺

  其宗族親屬八百多人。

  至此,金兀朮奏請金熙宗"恢復舊疆",並押送王倫至上京(今黑龍江阿城)。金熙宗見王倫,怒責他"但知有元師(指撻懶),不知有上國(指金熙宗京城君臣)

  ",手拿宋朝國書挑三揀四,指摘不已。最後,金熙宗提出無禮條件,要趙構向金國正式稱臣,使用金朝年號為"正朔",以及其它多項南宋不可能答應的苛刻"條件".

  南宋自然不答應,也不可能答應。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夏,金兀朮大集金兵,以宋朝與撻懶暗中交通為名,撕毀先前盟約,發動了對宋朝的新一輪攻勢。聽聞

  金人毀盟,秦檜心中甚懼,生怕宋高宗拿自己泄憤開刀,又怕高宗重新啟用張浚這個政敵。高宗趙構對張浚大有成見,表示:"寧至亡國,不用此人!"聞此言,秦檜心中

  乃安。

  而後之事,便是劉錡、岳飛等人的順昌大捷、郾城大捷以及穎昌大捷,金軍數遭重創,直到濠州之戰,金兀朮才挽回一些面子,至此,他也清醒認識到不能不和南

  宋展開和談,遣回先前被扣留的宋使莫將,在不停止軍事行動的同時,與宋朝重開談判。

  其實,雖有濠州之戰的敗績,但當時的宋金力量對比,已經由金強宋弱轉變為宋強金弱。甚於滲透至骨的恐懼,高宗趙構對此全然不覺。紹興十一年四月金兀朮渡

  淮撤走後,他與秦檜密謀,召韓世忠、張俊、岳飛入朝,以"論功行賞"為名,以韓、張二人為樞密使,以岳飛為樞密副使,一舉剝奪了三個人的軍事實際指揮權。張俊

  雖然武將出身,心靈腦子活,知道秦檜要罷兵,自告奮勇交出兵柄,"且力贊和議".秦檜高興,派張俊與岳飛一起前往昔日韓世忠的地盤楚州"視察"戰地形勢。張俊很

  有心機,他一邊斥貶韓世忠的昔日舊將,一面又派人誣稱韓世忠有謀反企圖。韓世忠從岳飛處知曉此事,連忙入宮跪地向高宗趙構號泣辯白,最終泯滅了趙構的殺心,

  從此閒居不再過問軍事。

  於宋高宗、秦檜這一對最佳賣國拍檔而言,現在,他們最大的"心病",只有岳飛一人。

  ――岳飛之死

  "初,(岳)飛在諸將中最年少,以列校撥起,屢立顯功,(韓)世忠、(張)俊不能平,(岳)飛屈已下之,而(張)俊益忌(岳)飛".韓世忠人直心正,看著岳

  飛從小校升為與自己排排坐的方面大師,心裡不慡,但是,兩人愛國忠君是一致的,很快與岳飛言歸於好,雙方並無芥蒂。張俊則不然,他心中十分嫉恨岳飛這個昔日

  的下屬奪城立功,風頭蓋過 他自己。

  此外,還有以下諸事,惹起張俊對岳飛的暗恨:其一,淮西之戰,張俊以"前途乏糧"為辭阻止岳飛行軍抗金,岳飛奮勇不顧。班師後,高宗宣示天下的褒狀稱岳飛"

  轉餉艱阻,卿不復顧",張俊由此懷疑岳飛在高宗面前告自己狀,便在回朝後大肆宣言岳飛在戰役中"逗留不進";其二,張俊知道秦檜與韓世忠關係不好,諸帥被奪實

  權換防後,他私約岳飛拆分韓家軍的主力精兵"背嵬兵",(張俊與韓世忠還是兒女親家)。岳飛"義不肯",張俊又大恨;其三,兩人同行至楚州城,張俊表示要修城守

  備,岳飛言道:"當戮力以圖恢復,豈可為退保計!"意即反對張俊在距金人如此遠的地方修些防線以示怯,"(張)俊色變"――如此數事,使得張俊鐵定的要整治岳飛

  .

  當然,以張俊之力,想出頭整岳飛,還不是特容易。於是,他先攛掇秦檜,以岳飛與韓世忠暗中通氣為由,使老秦大怒。秦檜方面,早已收到金兀朮密信:"爾朝夕以

  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進取)。必殺(岳)飛,始可和。"當然,金兀朮信中語也是"氣話","岳家軍"的戰鬥力確實讓他印象深刻。秦檜方面,綜合各方面因素,認定

  "(岳)飛不死終梗和議,已必及禍",最終才"力謀殺之".至此,有了張俊、秦檜二人推波助瀾"惦記"岳飛,其實還不至於讓這位大忠臣走上黃泉路,真正的幕後黑手

  ,乃當朝皇帝:高宗趙構。

  當時,岳飛雖功高,但"狡兔未死",其實武將還有用處。此外,三大軍頭的軍權應該已被平穩卸掉,南宋一朝"削兵權"業已成功,岳飛也非是趙構這個皇帝的什麼"

  心腹之患".趙構殺岳飛的由頭,其實最終還是起於如下幾個原因:第一,武將言宗廟事,即岳飛勸高宗立儲,深犯當時的政治忌諱;第二,岳飛成日言恢復要迎返二帝

  ,畢竟大哥欽宗皇帝還活著,真正"直抵黃龍"把欽宗迎回來,趙構自己往哪裡擺!第三,淮西軍變、苗劉事變等等事情,趙構對軍人十分放心不下,很想拿個人開刀示

  警。"君疑臣臣必死",有了趙構這個jian帝,岳飛不死也難。

  既然帝、將、臣三方面都心照不宣要搞一個人,秦檜自然心中有恨。挑來揀雲,他先找出與岳飛有舊怨的諫議大夫万俟禼(岳飛宣撫荊湖時,沒怎麼拿當時任湖

  北提刑的万俟禼當回事,小人易怒,他由此深恨岳飛)彈劾岳飛,又指使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文章彈論岳飛"罪行",指斥岳飛如下:"……今春金人攻淮西,(岳

  )飛暫至舒、蘄而不進,比與(張)俊接兵淮上,又欲棄山陽而不守。"得悉彈章,岳飛知道禍事要來,連忙想朝廷歸還兩鎮節度使權節,完全交出一切軍政虛實之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