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一會,宋真宗食畢,喚他進門入對。宋真宗心中稍覺有些沉,想確定是否是三百萬歲幣。曹利用還賣關子,連稱"為臣該死,為臣許遼人銀帛過多!"

  "到底多少嗎?"宋真宗實際此時在心中已經接受了三百萬的數字。

  "三十萬!"

  聽曹利用報出這個數,宋真宗喜得臉蛋上的肉直哆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故(曹)利用被賞特厚。"

  宋遼和議,至此大告成功。宋真宗大散財物,賞賜有功將士。契丹蕭太后也派人送來御衣、遼國食物。宋真宗起駕前,還囑誡"諸將勿出兵邀其(契丹)歸路",惟

  恐兩國再生事端。

  退一步海闊天空――宋遼"澶州之盟"後的雙贏局面

  "澶淵之盟"的簽訂,後人以及當時的一些漢族士大夫"憤青"、"憤中"們,每逢講起此事皆憤憤不平,認為宋朝在戰場上的形勢主動,竟然關鍵時刻軟弱,反向遼

  朝支付歲幣,以金錢換和平,太不划算。其實,歷史不能假設,即使宋遼雙方真正繼續打下去,結果還真殊難預料。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先前雖死了個遼將蕭撻凜,沒準

  日後大仗一打,宋真宗 又在御營,萬一有個閃失,估計宋朝最好的結局就提前北宋變南宋了。仔細分析,澶淵之盟很類似日後康熙同老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事後

  雙方都認為自己吃虧,其實最多是互相沒沾得大便宜而已,最終還是有利於交戰雙方。

  宋太祖時代起,直至宋真宗初年,宋遼兩國交戰,大小數次,互有勝負,雙方均負擔沉重龐大的軍事開支,不僅消耗巨大,由於河北一帶一直是戰場,"丁壯斃於傳

  輸,膏血塗於原野",正常的農業生產根本進行不了,人們想過一、二年安生日子都不能。恰恰是戰爭結束,宋朝與遼朝邊境的數州人民才得以過正常的生活。而且,三

  十萬歲幣,對於當時的北宋來講,算不上太大的負擔。北宋宰相王旦的一句話透出這樣的信息:"國家(指北宋)納契丹和好以來,河朔生靈,方獲安堵,雖每歲賜遺(

  給遼朝歲幣),較於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這些話絕不是宋朝君臣的自我安慰。因為,宋朝每年給遼朝三十萬的"歲幣",絕大部分可以從邊境"榷場"(宋遼交易

  集市)中收回來,"取之於虜,而復用之於虜(遼朝)".所以,從"經濟"角度上講,"澶淵之盟"對於宋朝特別划算。當然,從政治方面講,對於一直講究"面子"的中原王

  朝宋朝來講也還算過得去,自己是"兄",遼聖宗是"弟",反正兄又打不過弟,同輩相親,沒什麼丟人的。

  和議的第二年,宋朝派人去遼國賀蕭太后生辰,宋真宗致書時"自稱南朝,以契丹為北朝",為此,大臣還上言:"《春秋》傳中的夷狄外國,封爵不過是子爵,今承

  認其遼國國號,已經足夠了,何必並稱南北兩朝",對於宋真宗在國書中把兩國置於平等位置很是不滿,但宋真宗還是堅持已見。此種作法,不能說真宗是出於懦弱什

  麼的,應該還是有帝王的大局觀。

  當然,從遼朝方面講,"澶淵之盟"應該說是喜出望外的大收穫,雖說"關南之地"沒得手,三十萬歲幣,對於經濟並不發達的遊牧民族來講,亮晃晃的銀子閃彩彩的

  絹,看著就讓人心花怒放。僅僅是遼聖宗一世,"歲受南宋(意即南邊的宋朝,不是我們史書意義上的"南宋")饋遺,內府之儲,珍異固山積也。"坐擁燕雲文明發達地

  區,不用打仗,不用任何消耗,每年鄰國都於秋天按時交付銀絹,除非腦子有病,料誰也不會不高興。所以,其後百餘年間,遼宋基本上沒什麼大的戰爭發生,可以用"百

  年和好"四字來概括兩國關係。

  有此巨大收穫,蕭太后與老叉杆韓德讓在國內的威望無以復加,再不用擔心有人看不慣他們兩人的行為而暗中搞政變什麼的。回朝後,蕭太后就賜韓德讓為耶律

  皇姓之姓,封為晉王,賜以大片采邑。三年多後,即遼朝統和二十七年,蕭太后病死,終年五十七。遼聖宗對"後爹"韓德讓也一直敬崇有加,絕無親媽一死就幹掉"老面

  首"乾爹的事情,不久,老韓也因悲痛過度,撒手人寰,遼聖宗命把這位"晉王"陪葬於老媽的墳陵。如此一對真心實意、關涉漢、契丹兩族的美好情事,千百年來"人民

  "們竟不宣揚表揚加演義,誠為恨事。

  蕭太后為人,"有機謀,善馭大臣,得其死力,每入寇(宋朝),親被甲督戰,及通好,宜出其謀",其實,我們演義中"佘太君"和"穆桂英"的形象,真正的原型倒來源

  於敵對方的這位契丹巾幗英雄。

  遼聖宗的兒子遼興宗在位時,宋朝和西夏打得歡,遼興宗想得更大得宜,又以"關南之地"為辭,對宋朝進行訛詐。經宋使富弼的勸說,加上遼朝自己大臣的勸諫,

  遼興宗自然順坡下,又從南邊"大哥"手裡每年多索取了二十萬歲幣。遼道宗繼位,聽從臣下建議,用這每年多增的二十萬銀絹,充值以減負燕雲十六州人民的租賦,"

  故其後虜政(遼朝政治)雖亂,而人心不離。"這也顯示出,普通老百姓不是知識分子"憤青",哪邊賦稅低自然心向哪邊。遼朝皇帝對遼宋關係自然非常看緊,遼道宗

  臨咽氣,還特意囑咐繼位的孫子天祚帝耶律延僖,"南朝(宋朝)通好歲久,汝性剛,切勿生事。"

  一個巴掌拍不響。宋遼雙方的"兄弟情誼",雙方都盡力維持,118年間,可謂禮尚往來,通使殷勤,正史所記的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同時,雙方都以最高

  禮儀接待對方來使,帝後生辰、正旦、祥節、婚慶、皇子誕生,只要能找到藉口,雙方馬上藉機互使那麼一下子,走親戚串門一樣,相見甚歡。甚至是遼朝邊地發生飢

  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派衣派糧。即使是最混蛋的宋徽宗,其登位初期還有些腦子,也曾警告邊將不要輕開邊釁,表示"南北生靈,皆朕赤子。"

  遼朝方面,蕭太后、韓德讓自不必講,對宋朝親熱得不行。遼聖宗也是子隨母志,"大力發展兩國友好關係。"後來,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馬上"集蕃漢大臣

  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遼聖宗的眼淚,百分百真心實意,他一口一個皇兄,好不傷心,對遼臣流淚數次。不久,在簽署官員委任狀時,見名冊中一人的名字犯了宋真

  宗趙恆的諱,遼聖宗大怒,"豈不知我兄皇諱字",馬上抹去這位本應升官的倒霉蛋,使此人終世不能再漲"工資".這位遼聖宗統治遼朝四十九年(當然,前二十七年基

  本當蕭太后的乖乖仔),實施了多項政治、經濟改革,發展農業,減免賦稅,變奴為民,整頓吏治,起用賢才,抑制契丹貴族特權,使遼國由一個野蠻十足的奴隸制國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