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真宗繼位後,一直想用寇準為宰相,但"患其剛直難任。"時為參知政事的畢士安聽說宋真宗要擢自己為相,就推薦寇準與自己一道共享此封。宋真宗說:"聽聞

  寇準此人好剛使氣。"畢士安厚道人,回稟道:"寇準忘身殉國,秉正嫉邪,故不為流俗所喜。方今邊境不息,遼寇來侵,正宜用寇準為相。"

  遼軍勢猛。先鋒大將蘭陵郡王蕭撻凜和六部大王蕭觀音奴(遼朝人佞佛,連名字都是"觀音奴")二人率大軍進攻威虜軍(河北徐水)和順安軍(河北高陽),

  受挫後,又進擊北平寨、保州等地。不久,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而後,蕭撻凜又與蕭太后、遼聖宗會合,並力攻定州。宋軍憑守堅城,遼軍見無法克定州,

  便於陽城淀(今河北望都)紮營,號稱二十萬眾,伺機行事。

  "遼師深入,急書一夕五至,寇準不發,飲笑自如。"轉天,宋真宗覽報,大駭,忙召問寇準。寇準不慌不忙,回答:"陛下欲了此(事),不過五日爾".於是,他趁機提

  出要宋真宗親征澶州(河南濮陽)。猶豫半天,宋真宗勉強應承。

  寇準不懼,可嚇壞了當時的參知政事(副相)王欽若和僉署樞密院事(副參謀總長)陳堯叟。王欽若是江南人,他密請皇帝逃往金陵(今南京);陳堯叟蜀人,

  就主張真宗前往成都。宋真宗被二人說動,當時就把寇準喚至內殿,問自己"幸"哪個地方好。

  寇準見王、陳二人在真宗身邊,心裡已明白八九分,厲聲問:"是誰給陛下出這樣的主意?"

  宋真宗不好"出賣"王、陳二人,說:"愛卿你也別問是誰,就說朕外出避敵是否可行?到底去哪裡才安全?"

  寇準瞅瞅王欽若和陳堯叟,說:"陛下實該斬殺出這種餿主意的人!皇帝神武,將師同心,倘若您親征,敵人必遁。即使陛下不親征,下令我軍堅城固守,以老敵師,

  無論如何也到不了皇帝您逃避他方的地步!"

  宋真宗連連點頭。

  良久,宋真宗又向寇準詢問誰可以派出鎮守大名。寇準深知王欽若是個能說會道的老滑頭,怕他在皇帝身邊總出外逃的壞主意,便乘此機會"推薦"他。雖恨的牙

  根痒痒,王欽若官小半級,只得悻悻而出。此公在天雄軍守地,"閉門束手無策,但修齋誦經而已".多虧安肅軍和廣信軍的宋將頑強拒守,才使"遼師攻圍百戰而不能下

  ",堅守住戰略要地。

  遼朝方面,二十萬左右軍隊人食糧馬吃料,駐久也非易事。先前在定州被遼朝俘虜的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並未死節,蕭太后愛其材勇,授戶部使一職,又賜美女

  一名妻之。"(王)繼忠亦自激昂,為遼盡力".王繼忠在武將中官職雖不高,但他是宋真宗做王爺時的心腹,自然非比一般軍將。當時,聽聞王繼忠"死訊",震悼之餘,

  宋真宗下詔追贈這位"烈士"為大同軍節度,並詔錄其四子為官。效力遼朝軍中的王繼忠見當時遼、宋兩國膠著之勢,便乘間勸蕭太后與宋朝講和。此言正中蕭太后下

  懷,她早有厭兵之意,便遣小校四人持信箭,帶著王繼忠的親筆信去見宋朝方面的莫州部署石普。石普不敢怠慢,馬上派人把信轉呈宋真宗。

  宋朝君臣廷議,呂端等人此信可疑,是詐偽之書;畢士安認為契丹兵出無獲,請和不假。宋真宗還是有主見:"卿等但知其一,未知其二。遼人入侵無成而請盟好,

  得請之後,必有進一步要求。朕屈已安民,以財物換和好,大可答應。但朕所慮者,遼人盟好之後必以關南之地為辭,要求割還。如果遼方想出此種要求,朕一定治兵誓

  軍,親行征討!"於是,宋真宗親寫詔書給王繼忠,表示為雙方百姓利益,可以休好,慢慢商議,但拒絕了王繼忠立即要宋朝派出正式使節的要求。 宋遼兩國雖開始接觸

  進行"和談",雙方的軍隊一直沒閒著。十一月,遼軍在朔州為宋軍大敗;包圍岢嵐軍的遼軍也因糧糙不繼蒼惶撤軍。為了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的主動權,遼軍主力齊

  集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悉力攻城,晝夜不停,輪番肉搏攻城,蕭太后本人也親自擊鼓督戰,激戰十多天未下。宋軍守將是季延渥,這位將門之子拼死守城,指揮得

  當,親自繞城指揮,不顧箭雨,派守兵四處拋滾巨木,張弩潑油,遼兵紛紛從城頭滾落。最後,遼軍死三萬、傷三萬,瀛州城巋然不動。無奈,遼軍只得從城下撤走。

  蕭太后十分鬱悶,但是,也有好消息傳來,蕭撻凜、蕭觀音奴二人率軍攻克宋朝的祁州,並俘獲大量宋兵。由此,蕭太后等人率遼軍主力,與蕭撻凜等人會合,合力

  進攻冀州、貝州(今河北清河)以及宋朝的天雄軍。宋廷也立即做出反應,"詔督諸路兵及澶州戌卒會天雄軍",把防線全面南移。

  當時,宋真宗駐蹕韋城。聽聞遼軍步步深入,不少大臣私下勸說宋真宗南幸金陵以避兵鋒。耳朵一軟,宋真宗又召寇準商量:"朕南巡(南逃)如何?"

  寇準一臉嚴肅。"群臣懦弱無知,真如鄉老婦人一樣。今敵騎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進尺,不可退寸。河北諸軍日夜企盼龍駕親至,必定士氣百倍。若陛下回輦數

  步,則萬眾瓦解,遼人躡乘其後,金陵亦不可得至!"

  宋真宗低頭不言,良久,表示說自己再考慮考慮。

  寇準出御帳,遇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忙上前拉住對方的手,問:"高將軍世受國恩,何以報國?"

  高瓊答:"我本武人,願效死以報!"

  於是,寇準又拉著高瓊重進御帳,對依舊猶豫不決的宋真宗講:"陛下如不信為臣之言,請問高瓊。"

  高瓊馬上進言跪稟:"隨駕軍士(禁衛軍)父母妻子盡在京師,必不肯棄而南行(金陵),估計中途皆會逃亡殆盡。願陛下亟幸澶州,臣等必竭死力,契丹不難破!"

  宋真宗從小愛玩打仗,長大之後其實是個彬彬帝王,真讓他上戰場還是很不容易。此刻,他又扭頭看自己的貼身侍衛王應昌。王應昌武將,勇武有智,馬上回答:"

  陛下奉將天討,所向必克。如果我軍逗留不進,臣恐敵勢益張。"至此,宋真宗才下決心趕赴澶州。

  劍拔弩張之際,宋遼雙方使臣接觸頻繁,但軍事行動仍舊一刻未停。

  遼軍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後,率軍步步為營,三面包圍了澶州。宋將李繼隆指揮得當,在城四周關鍵部位布置了許多勁弩(當時的重機槍)。遼朝統軍蕭撻

  凜身為方面大將,又想在蕭太后前露臉,恃其勇敢,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轉悠,巡視作戰地形。當時,宋軍威虎軍一個小頭目名叫張環,日夜備戰挺累,正坐在一張巨

  大的床子弩上發呆,忽然,他看見蕭撻凜騎匹高頭大馬,身上黃金甲、大紅袍,顯然是個大頭目。於是,這位張軍頭腳踩踏板,床子弩上的數隻大頭箭應聲而發。也真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