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腳,難道宋太祖睡著了知道自己要死在夢裡寫的"遺詔"?文和尚多事,一段小記惹得後人猜測紛紛。但是,也不能說山野和尚自己瞎編,沒準他師叔、師父當時在內

  廷為皇帝講經說法,傳出些"秘聞"也並非全不可信。

  鴻儒司馬光在其《涑水記聞》中也有描寫宋太祖"崩"後宋太宗的行為,但並非象文瑩和尚所記是夜宿宮中(皇宮之內,即使是太子也不能居內),而是講他當

  夜根本不知情。《繼資治通鑑》一書,根據兩宋筆記、野史和"正史"勾勒出這樣一出場景:

  時夜四鼓,皇后使王繼恩出,召貴州防禦使德芳(太祖之子)。(王)繼恩以太祖傳國晉王(趙光義)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見左押衙滎澤

  程德元坐於府門,叩門,與俱入見(晉)王,且召之。(晉)王大驚,猶豫不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久不出。(王)繼恩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矣。"時大雪,遂

  與(晉)王雪中步至宮。(王)繼恩止(晉)王於直廬,曰:"王姑待此,繼恩當先入言之。"(程)德元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乃與(晉)王俱進至寢殿。(皇)

  後聞繼恩至,問曰:"德芳來邪?"繼恩曰:"晉王至矣。"後見(晉)王,愕然,遽呼官家(皇帝在內廷的稱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勿憂

  也!"

  依此所記,趙光義似乎對於宋太祖的死全不知情,也是緊急情況下"被逼"為帝。這種記載,趙光義和史官們低估了後世人的想像力、智力和判斷力。

  確實,趙匡胤"崩"前,沒有立皇太子,其中原因,一是他正值盛年,還沒想到"千秋萬歲"後的事情;二是太祖母親杜太后臨終有言,讓幾個兒子兄弟相傳,以免重

  蹈後周世宗的覆轍,對此,史書如此記載:

  六月,甲午,皇太后杜氏崩於滋德殿。(杜太)後聰明有智度,每與帝參決大政,猶呼趙普為書記,嘗勞撫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尤愛(趙)光

  義,每出,輒戒之曰:"必與趙書記偕行。"疾革,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後問帝(太祖)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帝嗚咽不能對。(太)後曰:"吾方語汝以大

  事,而但哭邪?"問之如初。帝曰:"此皆祖考及太后餘慶也。"後曰:"不然。正由柴氏(後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汝與光義皆吾所生,汝後當傳位汝弟。

  四海至廣,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帝頓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謂(趙)普曰:"汝同記吾言,不可違也。"(趙)普即就榻前為誓書,於紙尾署曰:"臣普記".藏之

  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此種記載,其實純為宋太宗當皇帝後與趙普捏造的"故事".趙普此人,後人總記得"宋太祖雪夜訪趙普",似乎是唐朝魏徵一類人物。實際上,趙普是一才幹高人品

  低的小人。他在太祖一朝把持朝權,與趙光義多有齷齪,並曾秘密上書太祖要"警惕"趙光義,結果,此事為他的政敵盧多遜所告,為了"澄清"不利影響,趙普與宋太祖

  君臣演"雙簧",趙普公開上書"自陳",太祖示之以眾,並把書啟"藏於金匱",以示太祖、趙普對晉王趙光義沒有疑忌。宋太祖崩後,趙普岌岌可危,被宋太宗剝奪實權。

  為了迎合新皇,趙普入見宋太宗,二人編出了杜太后臨終囑託太祖以帝位傳弟的"金匱之盟",而且,關健的內容還有一句,即杜太后所講:"汝與光義皆吾所生",不講

  齊王趙廷美也是杜太后所生,也就是說,"兄終弟及",傳到趙光義也就打住了,趙廷美沒有資格(趙光義後來還"私下"對近臣講趙廷美其實是他的辱母之子,非杜太

  後親生)。其實,宋太祖死時,其子趙德昭已是成年人,絕非是"幼子",其年齡當一個繼位之君綽綽有餘。謊話一編就要繼續圓下去。為了幫太宗解決"傳弟"的問題,趙

  普又誣陷自己的老對頭盧多遜與太宗之弟秦王趙廷美"暗中交通",結果,兩人均被遠貶,趙廷美還被降封為公爵,不久即憂悸而死,時年才三十八歲。

  史書上為了突出宋太宗的"仁德",還講他起初有意傳位給趙廷美,是趙普提醒:"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一句話,趙普的醜陋面目也暴露無遺。既然深悉"父子

  家天下"的治世真理,趙普這個太祖"大忠臣"為何不在太祖活著時拼死力諫,"忠言"遲了這麼多年,真是個陰險小人!宋太宗如此迫害親弟的行徑,其長子趙元佐也覺

  過份,佯狂作癲,火燒宮殿,裝瘋賣傻以表示自己不堪"儲君"之位。日後,宋太宗把兒子趙元侃(改名趙恆)立為皇太子,見京師百姓興高采烈,他還憤憤言道:"四海

  之心遽歸太子,欲置我於何地! "如此狹窄心懷,可見宋太宗趙光義絕非善類。

  僅僅觀看正史,宋太祖之死也可讓人疑竇從生:

  其一,太祖崩前與趙光義飲酒,那麼棒的體格,當夜就掛了;

  其二,太祖皇后宋氏派太監迎太祖之子趙德芳,表明當時沒什麼"遺詔"選擇趙光義繼位,一個沒老二的太監王繼恩倒"以太祖傳國晉王(趙光義)之志素定",挺

  身相迎,簡直近乎笑話!

  其三,趙光義假意躊躇,而後"毅然"入宮,宋皇后見到這位小叔子嚇了一大跳,他馬上安慰對方"共保富貴",顯然早已成竹在胸,打好腹稿。

  最大的可能,是趙光義買通太監王繼恩等人,在與宋太祖飲酒時下毒,藥死了兄長。此種手段,也符合趙光義日後的一貫行徑,李煜、錢俶、劉鋹等降王之死,同

  出一轍,以此推之,宋太宗真乃世間一大"藥劑師"也。

  其實,宋太祖對弟弟宋太宗,可謂仁厚至極:

  帝(宋太祖)以晉王(趙光義)所居,地勢高仰,水不能及,六月,庚子,(太祖)步自左掖門,至其第,遣工為大輪,激金水注第中,且數臨視,促成其役。(晉)

  王性仁孝,尹京十五年,庶務修舉。帝(太祖)數幸其府,恩禮甚厚。嘗病殆,不知人,帝亟往問,親為灼艾,(晉)王覺痛,帝亦取艾自灸,自辰至酉,至汗洽蘇息,帝乃

  還。又嘗宴宮中,(晉)王醉,不能乘馬,帝起,送至殿階,親掖之。(晉)王帳下士蒙城高瓊左手執鐙以出,帝顧見,因賜瓊等控鶴官衣帶及器帛,勉令盡心。

  當然,史臣也畫蛇添足,描寫宋太祖看著弟弟的背影對近臣嘆息:"晉王龍行虎步,必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如此有仁有義好哥哥,趙光義也真下得去手,把他活活毒死。日後,他又藉故奚落侄子趙德昭,小伙子回府後左思右想覺得鬱悶,自刎而死,時年二十九。又隔兩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