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而且於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全,不用糙稿。高祖李淵也對房玄齡深加嘆賞,對侍臣講:“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世民)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後來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宮屬,房玄齡與杜如晦一併被驅斥於外任。“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密召二人化裝成道士入閣秘計,最終贊畫計成。貞觀元年,官拜中書令。論功行賞,太宗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候君集五人功為一等,進爵邢國公。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不服,大言道:“義兵初起,臣率兵先至。現在房玄齡、杜如晦等刀筆之吏(這位皇叔不敢提長孫無忌,因為他是太宗大舅子;也不敢提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二人都是武將,勇武有兵,而且尉遲敬德老拳連太宗堂弟臉上也不能倖免),反而功居一等,臣心不服。”李世民也不客氣,當廷駁斥道:“義旗初興,人各有心。叔父您雖率兵前來,也是因為懼禍怕被誅連殺掉,而且您從未親自上陣打過仗。與竇建德交手,您全軍陷沒(還被俘獲,只是竇建德仁義沒殺他。李世民給他面子沒點破);後來劉黑闥起兵,您又望風敗逃。如今論功行賞,玄齡等人運籌帷幄,安定社稷,攻比蕭何,雖無汗馬之勞,但能以大計居功一等。叔父您國家至親,朕並不吝惜封賞,但不能因私情濫於功臣同受獎勵!”一席話,講得這位常敗皇叔慚愧退下,好沒面子。
貞觀二年,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仆she,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夙興夜寐。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當時論者皆稱之為良相。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貞觀二十三年,房玄齡舊疾復發,當時李世民在玉華宮,聞訊命人用自己的擔輿把房玄齡抬入御座前,兩人相見,感懷流淚,哽咽不能言。太宗命太醫療治,每日以御膳供房玄齡食用。聽說他病有好轉,太宗就喜形於色;聽見病情加重,太宗馬上愁容頓現。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於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罷軍止伐高麗。太宗見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房玄齡受遇如此,死時定當含笑。卒年七十,誠為喜喪之年。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諡曰文昭,陪葬昭陵。
房玄齡一直告誡兒子們不要以地望凌人,切勿驕奢沉溺,並集匯古今聖賢家 戒,親書於屏風上,分給各房子嗣,說:“如能留意上面的內容,足以保身成名。”長子房遺直嗣爵,高宗初年做到禮部尚書的大官。次子房遺愛在太宗活著的時候,由於老婆高陽公主特受寵愛,他作駙馬時與皇室別的女婿也大不相同,禮賜恩寵異於諸皇婿。高陽公主驕恣成性。高宗繼位後,她想自己老公承襲房遺直的公爵爵位,就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不知是講房遺直調戲她還是不尊重她)。高宗還真當回事,讓舅舅長孫無忌鞠審此案,這一下子不得了,竟審出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兩人想要謀反的事情(其中不排除皇舅為了清除異己而使案件升級的“貓膩”)。可惜房玄齡一世忠貞,家族終為逆子惡婦所累,公主賜自盡,房遺愛伏誅,諸子都作為刑徒流配嶺南(金枝玉葉,自此後都成了講鳥語的土著了)。房遺直因父親之功,總算保得不死,除名為庶人。可惜房玄齡本人死都死了,大紅的牌位被下令從太宗廟中撤出,失掉配享的資格。
才高望重 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儉,字士廉,渤海修人。其祖父高岳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she、太尉。其父高勵,北齊樂安王,也曾任左仆she。北齊之後入周,不知何故竟沒被周武帝與齊後主高緯一起殺掉。隋朝取代北周后還任過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史載,高士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與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結為忘年之交,為一時才俊。
隋煬帝大業年間,高士廉的妹妹嫁給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生子長孫無忌和一個女兒。長孫晟死後,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並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當時他發現年青的貴族子弟李世民異於常人,就把外甥女嫁給他,這位長孫氏就是後來的文德皇后。隋煬帝時,由於和高世廉逃亡到高麗的兵部尚書斛斯政關係密切,隋廷把他流放至交趾。蕭銑稱帝時,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隨之降梁。蕭銑被唐朝平滅後,高祖李淵因親戚關係,命高士廉巡按嶺南諸州。後來他升遷為雍州治中,而當時他的外甥女婿李世民為雍州牧。“玄武門之變”,高士廉與外甥長孫無忌並預密謀,他自己還親率吏卒從監牢里釋放囚犯,授以兵甲,組成臨時的部隊馳援李世民。貞觀元年,提升為侍中。貞觀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國公,拜尚書右仆she。高士廉為人謹慎縝密,表奏皇帝的糙稿一概焚毀,不使左右知曉。貞觀二十一年病死,時年七十二。當時太宗剛剛飲服“藥石”(類似“五石散”的東西,當時認為既“壯陽”又“保健”,實際上是毒性很大的東西。多位貴族、皇帝因之而死),聞訊馬上整裝要親臨看視。高士廉的外甥長孫無忌急忙策馬跪伏於半路迎接,痛哭陳說高士廉臨終前切言皇上不要親臨,加之“餌石臨喪”是醫家大忌,勸了半天才把藥性正發作的太宗皇帝勸回宮去。贈司徒,陪葬昭陵,諡曰文獻。
高士廉一家三代仆she(宰相),子為尚書、駙馬,外甥為太尉,外甥女為皇后,一時無兩。想想北齊皇族中他那些年不過四十就暴死的高家堂叔、堂兄弟們,高士廉一枝可謂是下場最好的。即使日後長孫無忌被誅,其子高履行也僅僅受牽連貶官而已。
奪槊陷陣 智勇雙全———鄂公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朔州善陽人。行伍出身,隋煬帝大業本年,以官軍身份四處討“賊”,由於他勇武過人,獲朝散大夫封號。劉武周在河間起事,武人惺惺相惜,以尉遲敬德為偏將,和宋金剛一起南侵,與唐朝爭奪天下。尉遲敬德一軍深入關中,在夏縣大破永安王李孝基軍隊,生俘李淵的重臣唐儉和獨孤皇后的侄子獨孤懷恩等一幫猛將親戚,可謂戰功赫赫,嚇得唐高祖李淵不僅命李世民勒軍前往,他自己也親自到蒲津關督戰。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人中之龍的秦王李世民,大敗宋金剛和尉遲敬德於介休,宋金剛亡命突厥,尉遲敬德率殘兵固守城池。當時冷兵器時代,攻城最難,況且尉遲敬德勇智超人,介休城成為唐軍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往城內勸降。隋末內亂,英雄各思良主,尉遲敬德確實是“知命”之人,便舉城投降。李世民見這麼赫赫有名的大將歸降,大喜過望,宴席歡飲之間,封敬德為右一府統軍,帶著他進擊割據東都洛陽的王世充。
貞觀二年,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仆she,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夙興夜寐。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當時論者皆稱之為良相。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貞觀二十三年,房玄齡舊疾復發,當時李世民在玉華宮,聞訊命人用自己的擔輿把房玄齡抬入御座前,兩人相見,感懷流淚,哽咽不能言。太宗命太醫療治,每日以御膳供房玄齡食用。聽說他病有好轉,太宗就喜形於色;聽見病情加重,太宗馬上愁容頓現。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於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罷軍止伐高麗。太宗見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房玄齡受遇如此,死時定當含笑。卒年七十,誠為喜喪之年。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諡曰文昭,陪葬昭陵。
房玄齡一直告誡兒子們不要以地望凌人,切勿驕奢沉溺,並集匯古今聖賢家 戒,親書於屏風上,分給各房子嗣,說:“如能留意上面的內容,足以保身成名。”長子房遺直嗣爵,高宗初年做到禮部尚書的大官。次子房遺愛在太宗活著的時候,由於老婆高陽公主特受寵愛,他作駙馬時與皇室別的女婿也大不相同,禮賜恩寵異於諸皇婿。高陽公主驕恣成性。高宗繼位後,她想自己老公承襲房遺直的公爵爵位,就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不知是講房遺直調戲她還是不尊重她)。高宗還真當回事,讓舅舅長孫無忌鞠審此案,這一下子不得了,竟審出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兩人想要謀反的事情(其中不排除皇舅為了清除異己而使案件升級的“貓膩”)。可惜房玄齡一世忠貞,家族終為逆子惡婦所累,公主賜自盡,房遺愛伏誅,諸子都作為刑徒流配嶺南(金枝玉葉,自此後都成了講鳥語的土著了)。房遺直因父親之功,總算保得不死,除名為庶人。可惜房玄齡本人死都死了,大紅的牌位被下令從太宗廟中撤出,失掉配享的資格。
才高望重 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儉,字士廉,渤海修人。其祖父高岳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she、太尉。其父高勵,北齊樂安王,也曾任左仆she。北齊之後入周,不知何故竟沒被周武帝與齊後主高緯一起殺掉。隋朝取代北周后還任過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史載,高士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與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結為忘年之交,為一時才俊。
隋煬帝大業年間,高士廉的妹妹嫁給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生子長孫無忌和一個女兒。長孫晟死後,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並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當時他發現年青的貴族子弟李世民異於常人,就把外甥女嫁給他,這位長孫氏就是後來的文德皇后。隋煬帝時,由於和高世廉逃亡到高麗的兵部尚書斛斯政關係密切,隋廷把他流放至交趾。蕭銑稱帝時,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隨之降梁。蕭銑被唐朝平滅後,高祖李淵因親戚關係,命高士廉巡按嶺南諸州。後來他升遷為雍州治中,而當時他的外甥女婿李世民為雍州牧。“玄武門之變”,高士廉與外甥長孫無忌並預密謀,他自己還親率吏卒從監牢里釋放囚犯,授以兵甲,組成臨時的部隊馳援李世民。貞觀元年,提升為侍中。貞觀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國公,拜尚書右仆she。高士廉為人謹慎縝密,表奏皇帝的糙稿一概焚毀,不使左右知曉。貞觀二十一年病死,時年七十二。當時太宗剛剛飲服“藥石”(類似“五石散”的東西,當時認為既“壯陽”又“保健”,實際上是毒性很大的東西。多位貴族、皇帝因之而死),聞訊馬上整裝要親臨看視。高士廉的外甥長孫無忌急忙策馬跪伏於半路迎接,痛哭陳說高士廉臨終前切言皇上不要親臨,加之“餌石臨喪”是醫家大忌,勸了半天才把藥性正發作的太宗皇帝勸回宮去。贈司徒,陪葬昭陵,諡曰文獻。
高士廉一家三代仆she(宰相),子為尚書、駙馬,外甥為太尉,外甥女為皇后,一時無兩。想想北齊皇族中他那些年不過四十就暴死的高家堂叔、堂兄弟們,高士廉一枝可謂是下場最好的。即使日後長孫無忌被誅,其子高履行也僅僅受牽連貶官而已。
奪槊陷陣 智勇雙全———鄂公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朔州善陽人。行伍出身,隋煬帝大業本年,以官軍身份四處討“賊”,由於他勇武過人,獲朝散大夫封號。劉武周在河間起事,武人惺惺相惜,以尉遲敬德為偏將,和宋金剛一起南侵,與唐朝爭奪天下。尉遲敬德一軍深入關中,在夏縣大破永安王李孝基軍隊,生俘李淵的重臣唐儉和獨孤皇后的侄子獨孤懷恩等一幫猛將親戚,可謂戰功赫赫,嚇得唐高祖李淵不僅命李世民勒軍前往,他自己也親自到蒲津關督戰。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人中之龍的秦王李世民,大敗宋金剛和尉遲敬德於介休,宋金剛亡命突厥,尉遲敬德率殘兵固守城池。當時冷兵器時代,攻城最難,況且尉遲敬德勇智超人,介休城成為唐軍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往城內勸降。隋末內亂,英雄各思良主,尉遲敬德確實是“知命”之人,便舉城投降。李世民見這麼赫赫有名的大將歸降,大喜過望,宴席歡飲之間,封敬德為右一府統軍,帶著他進擊割據東都洛陽的王世充。